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0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1/1306

  “你要配合另一篇才能看明白。”杨锐觉得吊胃口吊的可以了,自己起身从包里拿了一篇论文出来,递给朱院士,道:“你对比着看。”
  “这是牛视紫质蛋白的基因测序?”朱院士不是学生物的,依靠共通性也就到此为止了,此刻拉着同来的江教授一起看,同时小声的询问起来。
  基因测序在86年,本身就有不小的威慑力了。
  别看21世纪的新闻报道中,动辄就是各种动物植物的基因测序,但那都是沾了人体基因组计划的光。
  当年为了做人体基因组的测序,全世界数百个实验室合起来,开发了无数的新技术和新仪器,这才有了后面99美元测序的时代。
  但是,10年代以后,产业界能用99美元做一次人体基因组测序,并不意味着80年代花了30亿美元做测序的成千上万名科学家是傻缺。
  只能说,在86年的当下,做一次基因克隆或者测序,实在是太难了。
  做一个肾上腺素受体基因的克隆和测序就能发CNS,做一个牛视紫质蛋白就能发CNS,听起来简单,实际论文却是复杂的根本让人不想看。
  江教授一看就陷了进去,半天都拔不出来,把旁边的朱院士急的抓耳挠腮,馋的口水直流。
  杨锐趁机抬头,问余先尧,道:“您这个好东西,是个啥来着?”
  余先尧轻轻的翻动一排深红色的肉片,道:“鹿肉。”
  “鹿肉?”
  “鹿肉不可轻得。得而制之,其嫩鲜的獐肉之上。烧食可,煨食亦可。”余先尧道:“在袁枚看来,鹿肉可是最适合烧烤的肉,我也是碰巧遇到了这块鹿肉,才决定给你做西班牙铁板烧给你。”
  杨锐耐心的等他说完,猴急的用筷子夹起一片烤好的鹿肉,在余大师准备好的酱料里一蘸,轻轻的放入嘴中。
  鲜香醇郁。
  这个词,学的时候是没什么感觉的,但在这个时候,杨锐觉得是无比的恰当。
  “好吃!”杨锐说话的时候,依旧是翘大拇指的风格,并急不可耐的道:“我继续了。”
  余先尧笑一笑,说:“可以换一个蘸料,味道又不一样。”
  杨锐点点头,从善如流,然后顺手给朱院士夹了一片。
  后者梗着脖子吃了,再忍不住不能招待客人之类的话,主动伸手,夹了起来。
  一片吃完又一片。
  一片吃完又一片。
  一块鹿肉烤尽,杨锐再想要的时候,余先尧就不肯再做了,令徒弟们将剩下的食材收拾起来,又道:“你吃的太快,其实已经饱了,是胃还没反应过来。我再做一小碗的炒乌冬给你,是我前年去日本学来的,算作主食,你可以想想明天吃什么,想好了,也就有饱腹感了。”
  “原来如此!”江教授突然“啪”的一拍桌子,道:“肾上腺素能受基因,和牛视紫质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有显著相似性啊,不过,这个方向,你想怎么用?”
  “现在做G蛋白偶联受体,一个麻烦的地方是找不到稳定的实验体,这不就有了?”杨锐的眼睛盯着炒乌冬,看余先尧将中式炒法用在铁板烧的盘子上,看着其他人将铁板烧看的像神器一样,不由好笑。
  江教授恍然大悟,不住口的道:“厉害,厉害……”
  朱院士擦擦油乎乎的嘴角,茫然回头:“怎么了?”
  ……
第1191章
三农民开局
  杨锐向江教授和朱院士描述的时候,轻描淡写,但实际上,知道用牛的视紫红质做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距离目前的主流科研方向,起码有三篇CNS论文的距离。
  第一篇顶级论文,要对肾上腺能受基因做测序;第二篇,要对牛的视紫红质做测序;第三篇,要发现肾上腺素能受基因和G蛋白偶联受体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这整个过程,其实都具有一定的几率性。
  如果科比尔卡没做肾上腺能受基因的测序怎么办?如果没人正好做了牛的视紫红质的测序怎么办?如果没人闲的蛋疼比较两者的氨基酸序列怎么办?
  这其实都是外行的问题。
  此三个几率性的问题,就好像问,在重兵集结的攻城战中,如果没人攻下前方的丘陵怎么办,如果不是正好摧毁了敌人的重炮群怎么办,如果不是时间正好一致怎么办……
  G蛋白偶联受体打的就是绞肉战,根本没有那么多为什么,科比尔卡没做肾上腺能受基因的测序?用不了多久就有人做了。
  或许会晚个一二年,但不会晚太久。
  没人去做牛的视紫红质的测序怎么办?这就好像问三个小时的炮火准备不够怎么办,不够就再炸三个小时喽!
  那么多的实验室,花费了那么多的钱,最终都白做工了,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做肾上腺素能受基因和牛视紫红质的实验室,也不过是选对了目标,做出了成果罢了。
  冲锋的士兵多了,总有活下来的,并不是敌人的机枪扫的慢,更不是你有特别的躲枪技巧,而是己方堵枪眼的人够多,你的狗命够大。
  当然,杨锐是不准备做炮灰的。
  所以,他才祭出了牛视紫红质蛋白。
  这是欧美也才发现了不久的秘密。
  就是看文献比较快的学者,大约也就是才看到。
  杨锐若非时有的放矢的去寻找,怕是一年两年都不一定能瞅到这方面的信息。
  一两年的时间,对于其他的科研项目已经很紧张了,在G蛋白偶联受体方面,差不多就等于全面放弃了。
  这也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学者做科研比较艰难的一部分,若是在美国或者欧洲,尤其是在某个项目做的比较好的地区,信息的流畅性也要好的多,地区间的学者交流较多,虽然不至于实时更新,总归不会慢的太多。
  尤其是与落后地区和国家的实验室相比,相差的这段时间,就很有决定性了。
  换一个其他的国内实验室,若是发现自己已经落后国际主流科研成果两年或者一年时间了,是否还会参与到如此激烈的科研竞争中去?多数会选择退缩了。
  毕竟,经费有限,是不能如此浪费的。
  同样与经费息息相关的还有论文发表的时间与时机。
  若是以国别和地区的偏见来说,欧洲实验室是最能憋成果的实验室,十年磨一剑的实验室数量繁多,之后要数日本的实验室比较能憋,他们原本就有国内交流的倾向,科研人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又能得到相对的保障,所以憋个三五年乃至七八年的,也不是太大的麻烦。
  比较起来,美国的实验室反倒不那么能憋,有些时候,为了经费,实验室更是迫不及待的发表成果。
  像是牛的视紫红质与肾上腺素能受基因的关系,这个成果要是不发表的话,说不定就能领先其他实验室一两年的时间——当然,也可能是一两个月的时间。
  这也要看实验室对于成果的要求。
  如果目标只是发表CNS级的论文,那两者关系妥妥的足够了,目标达成,自然是毫不犹豫的发表论文。
  但目标若是诺奖级的成果,那就算是冒着风险,说不得也要等一等才发表了——经费多,来源广,受限制少的好处,通常就体现于此了。
  就现实而言,牛视紫红质蛋白与肾上腺能受基因的关系的发表,也代表着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进入了新领域。
  大部分的实验室,再次迈入了同一个起跑线。
  绞肉机似的科研竞争的残酷,无过于此了。不论你之前的努力有多深,只要有一个人早你发表了成果,所有人都得从头再来。
  不过,苏先凯等人,显然尚未感受到科研竞争的残酷,特别是世界顶级的科研竞争的残酷。
  他们几个人说说笑笑的看着文献,顺便丢给杨锐两个小马屁算作鼓励。
  包括年龄最大的许正平,亦是用乐观的笑容看着三人,他不准备参与此项目,但是,并不妨碍他对该项目的期许。
  只有离子通道实验室发展的好了,实验室内的小组才能活的好,这是早就证明了的事情。
  杨锐更不会打击他们,先让他们开心一会,就道:“现在目标已经明确了,我们就顺着前人已经开拓好的方向来进行,第一步,提取牛视紫红质蛋白。谁来做?”
  三人互相看看,苏先凯道:“我来做前锋好了。”
  “那就交给你了,我要大量的牛视紫红质蛋白,而且必须纯化的干净利落。”
  “交给我吧。”苏先凯虽然有些压力,但还是应诺了下来。这东西也没法百分百的保证,只能说尽力去做。
  杨锐也就此确认了项目的开局。
  身为项目负责人,他的指示到这一步就可以了,之后怎么提取牛视紫红质蛋白,就需要苏先凯自己考虑了。
  这就好像是一场攻城战,杨锐要攻下前沿阵地的一个堡垒,他不需要详细描述攻杀堡垒的战术,那是前线指挥官的责任。
  苏先凯就是目前的前线指挥官,而且,他也不用独立冲杀,精选出来的一房间的科研狗,都是用来给他冲锋的。只有到了困难点,关键点,或者前面实在攻不下来的时候,才要苏先凯本人出面。
  对于范振龙和王思胜两人的工作,杨锐略作思考,道:“你们现在陪我看文献,然后做几组重复实验,自己选几种G蛋白纯化吧,Gt,Gs,Gi之类的都可以。”
  范振龙和王思胜张张嘴,最终只能无奈点头,将一腔雄心壮志放在心里,先从练基本功刚开始。
  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仍然不是世界一流的实验室,不仅是资金和设备的不充裕,积累的科研猿底蕴不足也是问题所在。
  范振龙和王思胜之前并没有做过G蛋白纯化之类的工作,那他们在这个战场上,就相当于没有进行过攻城战的前线指挥官,花费宝贵的经费和时间,也是无奈之选。
  实际上,杨锐本人也是没有做过G蛋白纯化的,这项工作的复杂程度已经超过了硕士生或者普通博士生所能掌握的范畴,不过,杨锐现在已经超脱了前线指挥官的角色,而在战役指挥官的位置上,杨锐却已经是经验丰富了。
  即使是绞肉战,杨锐也丝毫不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1/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