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0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1/1306

  杨锐认真的道:“我有想过,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样的情况,但我也想试一下。”
  所谓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的三个阶段,只是学术上的三个阶段,并不是项目上的三个阶段。
  这里的任何一个阶段,作为一个项目,都是如此的庞大,以至于就算想要“三花聚顶”的实验室,也是以十年期为计划的。
  杨锐前两个阶段虽然做的快,但在蔡教授看来,仍然免不了有运气成分,继续第三个阶段,若是劳师无功,反而不美。
  普通的研究员或者实验室,若是有资格参与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本身就是资历了,若是能够申请下来几百万上千万美元的经费尝试登顶,即使登顶不成,也算是强大了实验室,锻炼了队伍。
  但是,对于两次登顶成功的离子通道实验室,再尝试第三阶段,固然会得到各方的支持,能够拿到多得多的经费,获得多得多的资源,可那同时也意味着更多更多的焦点和期待。
  一旦学者们不能满足关注者的幻想的时候,各方的压力同样也会爆棚。
  一些学者就此失去了实验室的都是有的。
  蔡教授望着年轻的杨锐,虽然觉得他自信满满,依旧不敢轻忽的道:“你能在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有所建树,唔……你现在其实都走到世界最前端了,技术方面,的确是没有问题了,但是,你现在还没有试过……”
  他想说是太大的压力,可又觉得说出来不合适,不由得停下措辞。
  杨锐笑笑,道:“我知道您的意思,如果我申请做第三阶段的项目,肯定能拿到一大笔钱,但是,给钱的机构的要求就会一下子落下来。”
  “是这个意思。”蔡教授叹了口气,道:“外行人领导内行人是免不了的,你现在从863计划申请经费,从北大申请经费,甚至自己出了经费,这样做好做坏,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但你要是涉及到了其他部委,甚至国家层面上,他们的要求就不是这样了,别说做不出项目,甚至做的慢,都会有人催促和要求,不是好应付的。”
  “该承担的压力,总归是要承担的,再说了,与争取诺贝尔奖要承受的压力比起来,这样的压力不算什么吧。”杨锐笑笑。
  “当然,诺奖的运作太微妙了。”蔡教授感慨到此处,突然惊醒过来,愣愣的看向杨锐。
  杨锐耸耸肩,笑道:“您不会说我不够格吧。”
  “够……谁敢说你不够格。”蔡教授之前还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主要是杨锐太年轻,开始科研的时间太短了。
  除此以外,杨锐的学生身份也是一个障碍。
  虽然历史上,是有二十多岁得到诺奖的天才,可那是二战以前的事了,二战以后的诺奖,获得难度可要大的多,尤其是六七十年代以后,诺奖的知名度大大提升,它在普通民众中的知名度大大加强,使得诺奖的评判日益严格,多少有点终身成就奖的意思了。
  蔡教授等人平日里,对杨锐的成就都是很高看的,然而,说到诺贝尔奖,这个话题就变的有些诡异了。
  老实说,80年代的中国科研人,对于诺奖的评选机制都了解不清,再加上目前各种自我矮化的思潮,蔡教授还真没有去想。
  但是,现在仔细一想,杨锐研制出来的PCR,明显已是全世界各大实验室的标配,展现出的前景令人吃惊的广泛,堪称是改变了生物科研的方式。G蛋白偶联受体的两个项目,无论是100%的清晰构象,还是刚刚完成的晶体结构,也都是从无数科研人的血泪中捞出来,毫无疑问是诺奖级的成果。
  三个诺奖级的成果,够不够资格评诺奖?
  蔡教授苦笑连连:“没想到啊,没注意呢没注意呢,你就跑到全行业的尖尖上去了。”
  “蔡教授。”杨锐没有跟着蔡教授感慨,喊了一声,道:“您说,我能不能试一下,冲击一下诺奖。”
  “冲击?怎么冲击?”
  “您刚才都说了,诺奖的运作很微妙,我也想知道,我能不能享受这个微妙。”杨锐说的较为委婉,但说的还是相当清楚了。
  蔡教授眼睛都瞪大了,声音都自然变小了,说:“我没想到,你还存着这个心。”
  “我做出PCR的时候就想过了,只是当时,条件不太成熟。”杨锐毫不掩饰自己的渴望,道:“我知道国外有些国家,为了诺奖,都是由国家出面,帮助运作的。还有一些学者,为了诺奖会特意做许多交游。达尔贝科教授之前推荐过我一次,只是陪跑了,这一次,我就想,能不能获得一些更公平的待遇。”
  “你说的情况,我也知道。当年为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能得诺奖,周总理都出面了……”蔡教授说着思忖起来。
  杨锐获得的信息,却比此时的蔡教授还要多,早有了计划,道:“蔡教授,您看,我们能不能和朱院士谈一下这件事,再见见乔公。”
  “好小子,你在这里等着我呢。”蔡教授瞬间醒悟过来,气道:“你都要找老朱的,又来见我做什么。”
  杨锐笑两声,道:“再怎么说,我也是北大的人,万一要是成了,北大不是一样荣誉加身。”
  “嗯,这句话我喜欢。”蔡教授一拍大腿,气势凌然,再开口的时候,又暴露了真实想法:“不管能不能成,试一下总没有错。”
第1257章
全力支持
  “我先打电话。”蔡教授站在办公桌前,先是电话了朱院士,挂掉以后,又向市府请假,啰哩啰嗦的说了一串。
  出了门,杨锐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耽搁您的事了,不去开会,市府那边不高兴吧。”
  “市府方面不高兴就不高兴,但我知道他们为啥邀请我。”蔡教授笑笑,道:“他们看中的就是北大和我这个系主任的名头,我要是为了开会而开会,不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杨锐被蔡教授说的笑了起来,道:“讲道理,您现在说话的口气像是在开会。”
  蔡教授无语的瞪了他一眼,出门坐上杨锐叫来的皇冠,啧啧两声,道:“你这个待遇已经是得诺奖的了。”
  “华锐实验室的车。”杨锐笑一笑,并不过多解释。
  蔡教授点点头,才叹道:“还是外国人的实验室条件好,我们中国人要是有几万美元的外汇,肯定都想着用来做投资了,谁会花这么多钱享受啊。”
  杨锐轻轻的咳嗽两声。
  这车其实就是他买的,虽然当日是为了拉小牛们进华锐实验室,但也是有自我炫耀的意思的,他现在坐的这辆,更是实验室后买的,专门给大家公用。
  杨锐装模作样的将脑袋转向车外,小声的辩解道:“也不是完全如此,海南进口的汽车,多数也是为了享受吧。”
  “他们是胡闹而已。”提起此事,蔡教授顿时不高兴起来,道:“三亿美元竟然用来买小汽车了,简直荒谬,真是令人想象不到,新中国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两人说的是去年曝光的海南进口和倒卖汽车案。国内的进出口是卡的非常严的,不管是进口汽车还是办公用具,只要是从国外来的,都要有批文,总数都要受到限制,唯独几个特区有所放松,但也只允许特区内使用。
  但是,为了积累资本,84年以后,海南省出了一个土政策,允许岛内的进口商品出岛,尤其是放宽了汽车批文的发放。于是,海南省一时之间就成了中国汽车进口总经销商,各色人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弄到一张批文就赚几万元,短短的半年内,放出了近9万张批文,实际进口也超过了5万辆,用掉了3亿美元的外汇。
  以此时国内的外汇紧张情况,将这么多钱用来购买纯粹的享受品,国内的批评之声可想而知。
  此项政策虽然终结了,但在蔡教授眼里,此事本身就透着令人愤怒的因子,不等杨锐说话,他就厉声批评道:“小民趋利也就罢了,精挑细选出来的领导干部竟然也是昏聩之极,全国这么多单位,拼命得来的外汇,他们为了发展自己一个特区,就恨不得给你用得干干净净,再欠上几辈子换不清的钱。要是购买生产设备或者技术,勉强还说得过去,买来的全是小汽车,小汽车能做什么?全部用来当出租车吗?开一小段路就要普通人一周的工资,大家坐得起吗?结果就是,全国人省吃俭用出来的一点钱,全给先富起来的人买了玩具?”
  “估计是太着急了。”杨锐更想劝蔡教授不要着急。
  蔡教授哼哼两声,摇摇头道:“算了,不聊这个话题了,哎,如果咱们国家的年轻人,都像是你一样,我现在让车撞死都安心了。”
  杨锐笑了起来:“您可别,咱俩坐的是一辆车。”
  蔡教授哈哈的笑了起来,笑过,却是再次放的严肃起来,道:“杨锐,我是看着你成长起来的,虽然长的太快,令人惊讶,但是,我相信你,是能把离子通道实验室带好的,日后,你也有能力带好北大,甚至中国生物学的研究。”
  “您言重了。”
  “不重!如果连这份重量也没有,何谈诺贝尔奖,我也不会在你本科未毕业之前,就支持你建立自己的实验室。”
  “谢谢蔡教授。”
  “不用谢我,是你自己创造了好的条件。”蔡教授说着抬抬头,道:“人自助方有天助,是你做出了让人不可忽视的成绩,才得到了我,得到了朱院士,得到了乔公的支持,我们支持的是你的聪明和努力。”
  杨锐默默点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蔡教授似乎也没有让杨锐回答的意思,又道:“今年和去年不同,你的成绩更好了,PCR的价值也更多的展现了出来,我会全力帮你争取诺贝尔奖的,但我也有一句话,请你记住……不用这么认真,我是想说,你现在还年轻,不要被诺贝尔奖蒙住了眼,你肯定是能得诺奖的,不一定是今年,但肯定是能得的。所以呀,你不要为了诺奖而工作,更不要因为这一年两年没有得到诺奖而沮丧,平常心对待工作最重要。”
  “是,我明白。”
  杨锐知道蔡教授是在给自己打预防针呢。他今年连23岁都不到,要得诺奖,确实是有些积累不够。
  诺奖倒不是一定要看年龄,但它是看科学界的声望的,或者说,是看你的成果在科学界的声望的,而声望是需要时间来积累的。
  历史上,最年轻的诺奖获得者是25岁的劳伦斯布拉格,但那是在1915年,首先是诺贝尔奖的声望、积累与沿袭不深,其次劳伦斯是与自己的父亲共同分享了当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可以想见,劳伦斯同志的老爹必然分享了自己在科学界的声望,至少令诺奖委员会的学者们,了解到了自己儿子工作的重要性。
  更明显的例子,还可以举德布罗意。德布罗意就是那个号称博士论文只有一页,且用博士论文得了诺奖的“年轻人”。当然,博士论文只有一页是胡扯的谣言,但是,能以37岁夺得诺贝尔奖本身,的确是非常厉害的。
  可是,要说德布罗意获得诺奖全凭天才的思想,那就太天真了。
  首先,刚刚博士毕业的德布罗意的博士论文,为何能够进入诺奖评选委员会的眼帘呢?20世纪初的博士生虽然少,但也没到论文能够得到瞩目的程度,事实上,大部分的自然科学类博士的论文,都无声无息的消失了,就像是后世的博士生的论文一样。
  但是,因为两件事,德布罗意得到了科学界异乎寻常的关注。
  第一,爱因斯坦给了德布罗意一个大推荐。
  号称20世纪科学主宰的爱因斯坦,在阅读了德布罗意的博士论文之后,非常喜欢,于是,在自己的论文里,指名道姓的提到德布罗意,说“一个物质粒子或物质粒子系可以怎样用一个波场相对应,德布罗意先生已在一篇很值得注意的论文中指出了”。
  简单来说,成神之后的爱因斯坦之于科学界,就相当于CCTV之于中国,他的论文,每一个有追求的物理学家、化学家或者任何学家,起码都会拿起来看的,你不看是混不下去的,因为晚上的沙龙肯定会有人问:您对今天发表的爱因斯坦先生的论文怎么看……
  那么,神化后的爱因斯坦为什么要给德布罗意一个大推荐呢?抛去有真材实料之外——有真材实料的年轻人多了,爱因斯坦不可能都在论文里提名字——还是德布罗意的论文挠到了爱因斯坦的痒处。
  德布罗意的工作用简单的词汇来表达,就是“物质波”的概念,而物质波是“波粒二象性”的派生,换言之,是对爱因斯坦的工作的进一步的推进,是对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的肯定。
  爱因斯坦看到自己的工作后继有人,自然很开心,也才会在写自己论文的时候,顺便给德布罗意写一段软文。
  但是,仅仅是爱因斯坦带来的曝光率,还不足以令德布罗意人尽皆知。
  于是,伟大的薛定谔出手了,这只神猫的主子在自己著名的波动力学论文下中发表了软文:“这些考虑的灵感,主要归因于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先生的独创性的论文”。
  至此,德布罗意名声大噪,当年就有几间实验室抢着给他做实验证明,第二年就获得了理论证明,翌年就拿到了诺奖。
  回溯整件事,德布罗意的运气似乎非常之好,可谓是完美的一朝得势风云起的典范。但是,若是深究一下,故事就不那么和谐了。
  比如说,爱因斯坦为何会阅读德布罗意的论文呢?科学主宰是很忙的,哪里有时间去读博士生的文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1/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