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0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2/1306

  起因是德布罗意的老师郎之万拜托了爱因斯坦。郎之万是居里夫人的大弟子,并因为师生恋而闻名于巴黎,以其声望为德布罗意背书,才争取到了爱因斯坦的时间。再深究一步,郎之万那么多学生,包括后来得了诺奖的居里夫人的女儿伊蕾娜·居里,为什么独独因为德布罗意而拜托爱因斯坦呢,因为德布罗意是爵八代——德布罗意公爵继承人,祖父当过法国总理和外交部长的那种。
  所以,真正了解历史人物的背景,就会发现他们做出的决定,往往并不仅仅是因为事件本身,还是基于人物关系的,老外除了手法糙一点之外,心情依旧是属于人的。
  杨锐也因此知道,自己要竞争诺奖的难度有多大,就他目前的资历和声望来说,若是不能获得国家级的资助,基本是不可能的事。
  倒不是说纯靠学术不能得诺奖,但那除了好运气之外,通常还需要相当时间的等待,德布罗意37岁都属于特例了,屠呦呦70年代做的工作,到80多岁的时候获奖,也不算太稀罕。
  蔡教授更明白,而且,他知道现在的关键首先在于说服朱院士。
  在车上,蔡教授就开始积累气势,到了朱院士的办公室,蔡教授更是器宇轩昂的道:“朱院士,我们北大已经决定,全力支持杨锐获得诺贝尔奖了。”
  他说的很有技巧性了,北大可不知道杨锐还存着这个心。
  朱院士刚关上门,准备询问两人的来意,就被蔡教授的声音给慑住了,不由的揉揉耳朵,道:“声音别那么大嘛,我还听得到。”
  “我是想表现我们坚定的决心。”蔡教授道:“朱院士,您就说吧,是否同意!我先声明,科学院那边,我之后就给上会了。”
  他是扯虎皮拉大旗,一口气就奔着中科院去了,不过,他是学部委员,是有资格提交提案的。
  朱院士笑笑,“嗯嗯”了两声,道:“好吧,我同意。”
  “您先不要忙着拒绝,您可能还不知道杨锐的最新成绩……咦?就同意了?”蔡教授比杨锐还要诧异。
  朱院士点头:“当然同意,我们早就该有自己培养出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了,杨锐的水平高,成果够,为什么不支持。”
第1258章
腹黑
  “没想到你就这样同意了。”蔡教授有点准备成空的浪费感,道:“我们都没有操作诺贝尔奖的经验,在这方面,最好是能由国家出面。”
  “不能什么事都指望国家。”朱院士起了一个高调,又迅速的降回来,道:“不过,借用国内的一些机构,尤其是驻外机构,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真是由国家出面的话,那肯定是要有一个负责人的,主动权操于他人之手,但若是请一些国家单位配合,情况又有不同。
  蔡教授连连点头,道:“对对对,这样很好,我们北大方面,肯定会全力配合的。”
  杨锐找到机会插话,道:“朱院士,这次来,我还想再汇报一下成绩。”
  “哦?晶体研究有眉目了吗?”朱院士笑眯眯的,亲自给两人泡上茶,道:“慢慢说,我不是太懂生物学的东西,得你给我仔细讲解一番,咱们新中国第一位得到诺奖的学者的工作,我是应该好好了解。”
  朱院士说的意犹未尽,又点着杯子,道:“如果实在学不会,你们就给我一个报告,我背下来,以后好给人说,哈哈哈哈……”
  杨锐有些好笑,又有些无奈。
  就在他准备开口详细说明的时候,蔡教授突然坐直了,拦住杨锐,道:“老朱,咱们也是好些年的交情了,你这个人我知道,一诺千金,但是爱耍小花样,咱们可得说好了,你的支持力度,是要这个的。”
  他翘了翘大拇指。
  “这个不用你说,我也会全力支持杨锐的。”朱院士摆摆手,紧接着意识到什么,问道:“晶体研究出问题了吗?”
  “先不说这个。”蔡教授挡住杨锐,道:“你说说,全力支持是怎么一个话。”
  朱院士皱了一下眉,道:“你这个老蔡,你总得让我全面的了解情况之后,再做决定吧。”
  “你的意思是说,杨锐的研究要是有了变化,你的支持也会有变化?”
  朱院士沉吟了一下,再看看杨锐,笑道:“大的变化不会有,但小的调整要不要做,我总可以列入考虑吧,再说了,我一个人的决定是没有用的,得集体做决定,对不对?”
  “嘿,就知道你有话留着呢。”蔡教授道:“你说说,你现在能提供什么支持?你说的全力支持,是个什么样的支持?”
  杨锐眼见着蔡教授给朱院士挖坑,总算是明白,他为什么刚见面的时候,不说自己的工作了,估计也是准备用来做讨价还价的条件了。想想也是,有PCR的成绩在,本身就是有资格拿诺奖的,达尔贝科的提名就足够说明问题了。再加上G蛋白偶联受体的构象做出来了,这就已经是两个诺奖成果了,虽然其他方面薄弱一点,但就中国的条件,要找比杨锐的条件厚实的,也真是不多了。
  不过,杨锐也不能真的让蔡教授把朱院士给坑里面,他所需要的支持,也不用这样鼓捣。
  杨锐抢在朱院士之前,道:“还是让我先给您做汇报吧。”
  朱院士有所察觉的将要说的话给堵了回去。
  蔡教授瞅了杨锐一眼,气道:“帮你要好处呢,你怎么还拽起后腿来了。”
  “我相信朱院士是会全力支持我的。”杨锐憨厚的一笑。
  “知人知面不知心,老朱鬼着呢。”蔡教授提点杨锐道。
  杨锐自然知道“人头狗”朱院士的力量,不过,朱院士对他是诚心诚意的,杨锐也就道:“争取诺奖不一定是多长时间的事,朱院士已经答应了,我觉得就可以了。”
  “我们北大怎么尽出你这种傻孩子啊。”蔡教授叹口气,摆摆手。
  朱院士此时露出了笑容,道:“人家杨锐才不是傻呢,这是大智若愚,你以为都像你一样锱铢必较的才是正确的?恩,这么说来,不是晶体研究出了问题,是有好事发生了?”
  “是。”杨锐沉吟了一下,还是决定直接说出答案,道:“我们离子通道实验室,已经于10天前,完成了G蛋白偶联受体的晶体结构的图像。”
  “完成了?”
  “是。”
  朱院士迟疑了一下,问:“原计划,需要多长时间完成晶体结构的项目?”
  他确实是不懂生物学,G蛋白偶联受体的晶体结构的图像的难度,他也不能确认。但是,作为监督和审批了无数学术项目的人,朱院士有很清楚一点,原计划的时间和经费额度等等,是相当具有参考性的,尤其是正式申报的数字,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缩减还是扩增了,总归都有一个比例在里面,了解这个数字,他就能做出基本的判断。
  杨锐和蔡教授相视一笑,道:“原定计划是一年到两年的时间。”
  杨锐心目中的最快时间是半年,但这个数字当时是不能说出来的,现在也是不能说出来的,无论何时说,都会被挂上狂妄的评价。
  事实上,就是一年的计划时间,也是非常之嚣张的。历史上,做G蛋白偶联受体的晶体结构的实验室,里面的单身狗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实验还没有彻底完成。
  朱院士立时了然,问:“看来是发生了意外情况?”
  “是。”
  “你们实际上做了,就几天?”
  “算半个月吧。”
  “不会是有人透漏了信息给你们吧?”朱院士说完立即道:“我得问一句,不能不知道。”
  杨锐点点头表示理解,又道:“没有人透漏信息,现在掌握晶体结构图的,只有我们离子通道实验室了。”
  “也就是说,你们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做了别人要做一两年的东西?”
  “我觉得别的实验室做三年或者五年都不夸张。”杨锐耸耸肩,道:“说五年绝对不算吹牛。”
  朱院士笑了出来:“这时候你才像个年轻人,但是,你们怎么用半个月,做出别人五年的成果的。”
  “说出来您也许不信。”杨锐深吸一口气,然后一口气吐出来,道:“全凭运气。”
  “全凭运气?”
  “全凭运气!”
  “好吧。”朱院士点了点头。
  “您真信?”杨锐讶然。
  “要不然呢?你如果说你们技术先进,我才不信呢。”朱院士说着眨眨眼睛。
  杨锐突然觉得这个老头是有点腹黑……恩,以他写报告的水平来看,还不能用“有点”来形容。
  “这么说,杨锐手里已经有三个诺奖级成果了?”朱院士伸展了身躯,在沙发上靠的舒服了一些,对他来说,也会突然觉得轻松许多。
  杨锐腼腆起来,说:“是不是有诺贝尔奖的价值,并不能确定。”
  朱院士愣了一下,哈哈大笑起来,道:“说的对,说的对,有意诺奖的学者,是不应该太过于突出。”
  争取诺奖与争取选美小姐不一样。想做选美小姐的人,从一开始就要自信心饱满的参与竞争,诺奖需要的却是更加微妙的对待。
  朱院士很满意杨锐表现出的腹黑,颔首道:“总而言之,一切准备活动都完成了,我们想想看,应该从哪里开始。”
第1259章
贡献
  蔡教授和朱院士并没有贸然行动,既然时间还很充沛,他们宁愿搜集多一些的资料,准备的更充分一些,来应对接下来的询问。
  再者,要向更高一级进行汇报,也理应要得到更准确的消息,例如在满海等人的三重重复实验成功以后,才显得正式而礼貌。
  蔡教授、朱院士秘密的奔走于北京的各大研究所与大学,但是绝口不提杨锐、离子通道实验室,或者G蛋白偶联受体,更没有提到丝毫的诺奖。
  对他们来说,这是对诺奖游说的演习,也是一次真实的演练。
  中国曾经尝试游说一个诺贝尔奖回来,只是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是,它开启了一扇小窗,使得包括蔡教授、朱院士以及更多的政治人物在内,都充分的了解到了诺贝尔奖。
  类似的国家级游说范例还有日本,为了让生物学家加藤获得诺贝尔奖,当时的日本驻瑞典大使积极的采取了步骤,以获得诺奖的提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2/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