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0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5/1306

  两项涉及到国家层面的大问题确定了,杨锐就松了一口气,又说了几个小地方,同样得到认可。
  这下子,再傻的人也知道,乔公是全注押在杨锐身上了。
  离开乔办的时候,杨锐亦是颇为激动。
  国家级别的诺奖推进,即使在全球范围内线,也是一等一的了。
  ……
第1262章
我的毕业论文
  “现在要解决三个问题。”出了乔办的大门,朱院士坐在车里的时间,也将自己的思路差不多理清了。
  杨锐坐到了副驾驶的位置上,回头看向朱院士。
  “第一,杨锐得毕业就职。”朱院士看看蔡教授,道:“仍然是学生的身份,名不正言不顺,不是很适当。”
  蔡教授点点头,道:“时间刚刚好。”
  朱院士道:“明年2月1日提名人截止,到夏季中旬,提名截止,这段时间都没什么,我们只要保证杨锐能够获得一个以上的提名就可以了。”
  即使如此,其实都不是很容易的。有资格做提名人的,每年也就是几百个人的样子,而每个人都只有一个提名的资格。全世界又有多少人想要闯入重重围堵,竞争诺奖呢?最关键的是,中国并没有自己的诺奖获得者,请华人诺贝尔奖奖获得者做出提名,也并不是那么好开口的。
  甚至杨锐,也不敢说达尔贝科今年就会提名自己。基因组计划正进行的轰轰烈烈,谁知道达尔贝科是否又看中了某位老年才俊。
  蔡教授道:“提名的工作是要重视起来,我们先自己想想办法,如果实在不能保证的话,就再说。”
  他也是不希望用这样的事,再麻烦到乔公了。
  朱院士同样点头道:“我们来想办法。”
  “还有第三点。”蔡教授提醒了一句。
  “嗯,杨锐这边实验室的实验,还是要做下去吧。”朱院士问。
  杨锐肯定的道:“第三阶段的实验,我们正在做,虽然现在看起来难了点,还是很有希望的。”
  “不一定要等整个项目做完,项目期间也可以发表论文的。”朱院士着力提醒。
  “是,以前是害怕被竞争者得了信息去。”杨锐笑一笑,道:“三维结构的项目,如果确实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的话,我们就公布。”
  第三阶段是要做出三维结构的,对于这个项目,杨锐目前都没有确定的时间表。倒不是该项目有多繁琐,而是项目本身对仪器设备的要求比较高,所谓的三维结构,那都是拍出来的,总不能用彩笔给画出来,既然如此,高分辨率的三维结构,就需要高分辨率的“相机”才行。
  历史上,G蛋白偶联受体的三维结构是2010年以后才做出来的,那时候,仪器的先进性自不必说。当然,就科学实验来说,倒也不用特别纠结这种问题,真要想办法的话,仅仅二十年左右的设备上的差距,科学家还是有办法可想的。
  人财物三者只要得其二,就能解决实验室里的大部分问题。
  人类60年代就将人送上了月球,所用的不过是一台手摇计算机的计算量,美国航天局的服务器组的内存则是令人震惊的2M——也就是科学家们想的办法太多了,以至于后世还有阴谋论者认为人类竟然没有登上月球,说的好像某位文学博士拥有一台超级计算机,就能算出来地球到月球的车程似的。
  G蛋白偶联受体的三维结构也是一样,它的重点在于怎样展露出其三维结构,而不在于拍摄的瞬间。
  若是有必要的话,杨锐完全可以定制专门的仪器或设备,而不是尝试用通用设备解决问题。一个实验室千万美元乃至亿美元级别的经费是怎么花出去的?单独或者合作开发新型仪器和设备是非常正常的消费,若有必要的话,自己组建甚至收购某些企业和部门也很正常。
  更漫长昂贵的计划则可以有更加丰富的选择,看看60年代登月计划中使用的器具就能一见端倪,其使用的诸如航天服、消毒系统、甚至马桶,都是地球人此前未曾考虑过的设备,全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专门设计的设备。
  为了让航天员在太空舱中使用电传操纵系统,波士顿的研究人员甚至不得不开发一种新的电脑系统,从而将一个房间那么大的电脑,缩小到足以进入太空的程度,最终,他们向飞兆半导体公司下了订单,选择了实验性的发明——集成电路,几年后,飞兆半导体公司中的两名员工创建了一家新的公司,取名“英特尔”。
  有很多人问,现在还有那么多的人陷于贫穷与饥饿,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钱去看一眼太空,因为只有这样,未来才会有更少人挨饿,才会有更多人,即使每天只是坐在键盘前打打字,也能轻易的活下来。
  杨锐所在的离子通道实验室,目前也算是有钱有人。他的经费规模虽然不能与世界顶级实验室相比,但是省着点花,也不会与他们有太大的落差,人员方面,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的研究员虽然年轻而无名,但是水平都很不错了,再有杨锐给开一点金手指,仅仅是仪器设备方面的匮乏,其实都是能够解决的,无非是愿意付出多大代价的问题。
  蔡教授和朱院士对杨锐的研究能力,目前也是毫无怀疑。朱院士更是哈哈的笑了两声,说:“你现在已经超过其他实验室一大截了,项目我是不担心的,但我还是有点怕你做的晶体结构的项目,被人抢了去。”
  杨锐道:“他们一年内都不可能做出来这个项目的。”
  “话虽如此,凡事就怕个万一。”
  “嗯。”杨锐也承认这一点,狗屎运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物质,经常只会掉下来一两个,可谁也说不上,会不会再多掉一个出来。
  成本就是几千万美元的项目——杨锐虽然没花多少钱,别的实验室正常起码是要开销这么多经费的——要是被一个狗屎运怼下来,想想也能感受到其愤怒与屈辱。
  杨锐也不希望自己成为愤怒与屈辱的实验室。
  他想了想,道:“就算是找一个很小规模的期刊之类的发表,估计也是隐藏不住的吧。”
  “你这个不是办法。”朱院士摇摇头,道:“只要离子通道实验室和杨锐的名字一出来,不会有人不认得吧。”
  蔡教授也说着笑了出来,道:“你的论文只要刊登,引用数一下子就跑上去了,现在可不是孟德尔的时代了。”
  孟德尔老兄种了几十年的豌豆,费力的写了一本书,结果被当年的学者们干脆利落的遗忘了,归根结底,不是科班出身的就要遭罪,他后来能被挖出来,也算是有点运气的,许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研究出来的是什么东西,当然,最多的还是觉得自己很重要,实际上不重要的。
  杨锐摊开手,道:“要不然就放半年公布,尽量减小一些风险,也能赶得上评奖时间。”
  “半年的时间,不能说是不保险,但是……”朱院士沉吟了一下,道:“我有一个办法。”
  “您说。”
  “杨锐你现在是大三,这个学期转眼就结束了,你明年就是大四了。”
  “是。”
  “大四就该写毕业论文了吧。”
  “咦,这么说,是。”杨锐有些猜到朱院士的意思了。
  朱院士笑笑,揭开谜底道:“你的毕业论文,就做G蛋白偶联受体的晶体结构好了,到时候,论文上交北大保管,用印盖章,就能证明时间了,但是赞不公开,也是符合规定的。”
  杨锐佩服之极,只是问道:“国外的实验室,会不会用这个做文章。”
  “大四的毕业论文,比他们实验室的重点研究还做的快,他们有什么文章好做的。”朱院士摇摇头,道:“你这个身份不要浪费了,要在瑞典好好的利用一下。”
  他说到这里,车内已是一片欢愉的气氛了,朱院士又笑呵呵的道:“去瑞典的代表团,不管是谁任团长,杨锐你都有很大的决定权,最好提前拟一份名单,到时候,你做了决定,团长就不好意思安插人手了。”
  “我知道了。”杨锐没有拒绝,这可是一个极好的卖人情的机会,可以用于广泛的争取同盟军,自然不能放弃。
第1263章
习惯就好
  朱院士将与外交部沟通的工作给要去了。他的资格老,身份高,又有乔公的虎皮,才有可能要到好条件。
  如今出国考察是很流行的,也是所有人都盯着的肥肉。
  不说实际有需求的领导干部,就是现在没有需求的领导干部,说要出去见见世面,其实也说不出什么错来。
  甚至一个地方上的县长,要求去巴黎看一看人家的城市建设,要求去美国看看人家的时代广场,也不能说是全为了自己。
  而在领导干部之外,官二代和富二代们的请求同样挤兑如山,有办法的官二代和富二代,还要想办法为自己的老婆、女朋友或者姘头弄个出国名额。
  总而言之,出国考察之事本身很小,利益却很大,不是一般人能玩的溜的。
  另一方面,外交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每次出国考察的队伍,也都要混杂着他们利益诉求。需要历练的年轻干部想出去转转了,没去过瑞典的老领导想去见见世面了,现任的干部想去斯德哥尔摩重新观摩一下开发票的战斗之地了,卖出去的人情该还了,如此总总,能多剥一个名额就多剥一个。
  事实上,仅仅是出国考察的出差补贴,都足够令月薪百元的中央干部们趋之若鹜了。
  这样一支队伍,组建起来,自然相当不易。
  唯一的利好,是瑞典方面相当配合而且积极。
  在这种国家级交往中,北欧小国却是比较随和的,他们不像是美国苏联这样的国家追求霸权,又有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在实际交往中,双方的政治冲突也很少,经济交流反而是有所促进的。
  另一方面,瑞典与中国互有国事访问,高层和中层的来往密切以后,办事也就显的容易起来。
  落到实际的技术交流的环节,瑞典人也很是欢迎杨锐这样的中国学者的访问,瑞典大使馆甚至主动提出,愿意为杨锐提供在瑞典居留的方便——若不是有诺贝尔奖的诱惑,朱院士还真有心帮杨锐给答应下来。
  诺奖候选人在公众眼中,或者在评委眼中,都应该是主流学者的模样,孜孜不倦的追求与竞争,并不符合公众与评委的期待,虽然在现实中,所有的诺奖候选人都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与竞争,但是,为了获得诺奖,候选人们又必须将自己想要表现的模样隐藏起来,直到他真的获得诺奖为止。
  在这样的环境下,杨锐非常有必要让瑞典人和瑞典科学家,知道自己的工作,最起码,人家得听说过你,了解你,才有选你的可能。但是,若是居留瑞典,与瑞典科学家们打成一片,那就有失身份了。
  朱院士没少与诺奖获得者接触,道听途书的也知道了不少信息,更不要说,国内还曾经尝试运作过诺奖。
  杨锐倒是节省了许多精力,先是回到实验室里,安排一番,就安心的撰写论文。
  自从G蛋白偶联受体的晶体结构做出来以后,离子通道实验室也是士气大振,簿耿鑫又多了两名手下,不仅没有惹人不快,反而让大家有受重视的感觉。
  杨锐坐在实验室里,都能感受到这种火热的气氛。
  尤其是年轻的科研汪们,眼见着自己参与做出了改变世界的科研成果,更是一个个兴奋的难以莫名。
  杨锐很感谢这个年代没有什么社交工具,否则,他们得天天站在进度图底下发自拍照才行。
  事实上,离子通道实验室里的进度图也已变成了两张,实在是参与的实验室太多了,一张大图是摆都摆不下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5/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