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0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3/1306

  因为其本人对基础生物学界的熟悉,尼森对于大部分的生物学家都不屑一顾,会参与今天的讲座,只是因为办公室里的其他人都参与了。作为在瑞典工作的挪威人,尼森并不想显的特立独行,不管理由是什么。
  如今看来,尼森觉得自己是来对了。
  唯一遗憾的是,他并没有带来合适的笔记本。
  他看看左右,两边的人都带着不薄的笔记本,正在低头做着笔记,他们的笔速很快,字迹潦草,但几乎将杨锐说的话,都给写了下来。
  尼森有点羡慕。
  他觉得大家今天是走了运,出身于中国的杨锐,显然没有给予自己的学识以足够的重视,以至于他将这么重要的东西,平白无故的说了出来。
  人体细胞的药物效应,可是制药公司拼死也想研究出来的课题啊。
  药物究竟在人体内如何变化,或者所谓的药动力学,不知道难死了多少研究者。
  谁能想到,一名中国学者,竟然就这样将之研究了出来。而且,竟然是做G蛋白偶联受体的闲暇时间里,做出来的。
  尼森倒是相信杨锐的话,能举起G蛋白偶联受体的旗帜的人,可以说是生物学中的顶尖人物了,不过,轻松自如的做出药物效应的研究?
  尼森很想说难以置信,可是,耳中听着杨锐开阔而不失详细的描述,他不想如此贬低对方。
  任何贬低,在这个时候,都不应该在研究人员心底泛起。
  尼森再次在卫生纸上写下了两个单词,然后看看前面渲开的字迹,又有些懊恼。
  他实在不想浪费摆在眼前的机会。
  “你好,能给我两张纸吗?”尼森艰难的开口。
  对瑞典人、挪威人和丹麦人来说,请求帮忙始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在另一方面,帮助他人则是令人赞赏的品质。坐在尼森旁边的研究员毫不犹豫的从笔记本上,撕下七八页纸,递给尼森,问:“足够吗?”
  “足够了。”
  “好的。”
  两个人的对话很简短,但都各自感到满意。
  在瑞典,帮助别人是不能过于主动的,你得首先确定对方是否愿意接受帮忙,否则,看见别人推车费力就冲上去用劲的人,即使不被训斥,也会惹来一腔的埋怨。
  尼森旁边的研究员早就想帮助他,但是,也只能在尼森主动开口以后,才撕纸给他,免得尼森只是喜欢在卫生纸上作画。
  许多人将瑞典的习俗,看做是维京人的海盗文化的遗留,瑞典人本身却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他们更在乎目标是否达成。
  譬如杨锐正在讲解的“动态质量重测法”,就令许多人有了距离目标更近的感受。
  “动态质量重置法,获得的是光信号。这个信号,是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的所有信号通路的总和。仅仅如此,我们是不能判断细胞对G蛋白偶联受体的反应的,好在我发现了另一点。”杨锐的讲课称不上生动,但是逻辑清晰,层层推进,听的在场研究员们暗自点头。
  这就是科研人最喜欢的讲座模式了,有干货不枯燥,有点像是公文写作。
  研究员们的时间都很紧张,这次也是因为杨锐的名气,才愿意来听讲座的,他们自然是想要听到有用的内容。
  杨锐也很清楚此点,偶尔卖一个关子,并不会浪费大家的时间去猜测,而是紧接着道:“据我观察,光学信号实质上依据不同的细胞有所不同的,因为不同细胞,会根据不同信号通路元件的化学计量而表达不同的通路……”
  杨锐略作说明,就停了下来,笑道:“我最早做的离子通道的研究,其实略有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所以,在看到信号通路的问题的时候,立刻就有了想法。”
  尼森和身边的研究员齐齐点头,不是他们多赞赏杨锐的敏锐,而是希望杨锐快点略过这个话题,继续讲下去。
  杨锐也确实没有就着自己的研究史这个话题说下去,但是,他还是兼顾了一些离子通道方面的内容说了说了。
  虽然过去了几年时间,但杨锐在钾离子通道方面的研究,依旧是世界领先的。
  这也是高端科研的特性,除非后面的人,前仆后继的用尸体给你铺路,否则的话,崎岖的山路总是阻碍着大多数人的攀爬。
  对于产业界的研究员们来说,不管是离子通道、光通道还是G蛋白偶联受体,都是难解的问题。
  如果是正常情况下,他们是不会追着这些复杂问题不放的。世界上的知识是很多的,没有谁能全部掌握下来。
  然而,杨锐提出的话题,却是太有诱惑性了。
  如果动态质量重测法能够发挥作用,甚至不用全部发挥作用,只要能有杨锐描述的六七成的功利,被改变的就是整个制药业了。
  未来,凡是涉及到G蛋白偶联受体的新药研究,按照杨锐的说法,就是50%以上的未来的新药研究,都可以根据这种做法,来筛选活性物质。
  想想看,一款活性物质被找到,再到进行各项研究,再到进行各种临床测试,一圈下来,起码都是几千万美元打底,若是进行到了临床三期,那就是亿美元的成本。
  杨锐的动态质量重测法固然是不能缩短这个阶段,但它有一桩好处,是能对一款活性物质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筛走一部分不合格的活性物质。
  仍然只是一部分没错,可要是想一想,这里的每一个活性物质以前都要用上千万美元去筛,这一部分的价值就太大了。
  在场的研究员,只要想到此点,就没有一个人不认真的。
  事实上,不止是原创药能用上这种方法,数量十倍百倍于此的仿制药,也能用得上这种方法。
  仿制药可不是直接抄的,你也得有后面的好几个步骤,再简化简化,大几百万的开支都是免不了的。
  若是算总开销的话,杨锐现在提出的方法,总开销降低的更多。
  一群人用看傻帽的表情,佩服的看着杨锐。
  大家都觉得杨锐能想出这个套路很了不起,但是,就这样白白说出来,很傻帽。
  “中国的研究员,真是纯粹啊。”尼森突然很有倾诉的欲望,就这样用瑞典语说了出来。
第1287章
一幕歌剧
  坐在尼森旁边的研究员亦是忍不住,一边记笔记一边道:“我听说,中国的研究员,每周的薪水只有几美元。”
  “这么低吗?几美元还不够吃饭吧,中国的物价有这么低吗?”再旁边的研究员极为好奇,对他们来说,中国就算不用神秘来形容,大家的了解也是不多的。
  不过,总有人会知道一些所谓的冷知识,此时就肯定的道:“我看过相关的报道,他们的食品价格只有我们的百分之一,但薪水确实很低。”
  瑞典的食品价格是出了名的贵,法国和美国人到了瑞典,也会觉得餐厅消费昂贵。
  所以,在场的瑞典人对于别国的食品价格低,都没有什么感觉,有人更是道:“没想到几美元周薪,也能诞生如此有价值的想法。”
  “我想一会告诉他,他的研究成果的价值,再看看他的表情。”尼森常年严肃的脸颊,忍不住也露出了一点笑容。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着尼森说的话,他身边的人都考虑了起来。
  “我们也许可以把他留在阿斯特拉。”
  “即使不能留在阿斯特拉,留在瑞典也很好。”
  “我们的助理研究员的薪水,就比他一辈子拿到的薪水都高了。”
  “研究经费呢,杨锐的研究经费是怎么解决的。”
  “他们是有特别的经费开支渠道吧。不过,这件事不能太冲动,我们得找一个合适的契机才能与他谈,免得为他惹上麻烦。”有人想到了苏联的一些情况,悄然提醒。
  尼森道:“不错,我们应该这样做。”
  几名瑞典人在讨论过程中,都不看其他人,也不会看向彼此,而是眼睛盯着讲台,嘴里说着话,像是自言自语,实际上却都参与了进来。
  而他们的心情,更是远比表面上更激动,从研究员的角度来说,讲座的时候说些干货是再正常不过的。沃森做双螺旋之前,也是听了别人的讲座才起意的,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也都是受到了同行启发而来的。
  但是,从阿斯特拉人的角度来看,周薪只有几美元的杨锐,白白说出如此重要的干货,不免令人心有愧疚。
  杨锐却是在台上越讲越兴奋。
  就像他说的那样,动态质量重测法只是他在闲暇时间研究的小玩意,或者说,只是他闲暇时间,从脑海里翻出来的小东西。
  这是个理论很有趣,实践很有用的课题,只是以杨锐和国内目前的条件,难以去研究。
  首要问题在于,动态质量重测法是一个经费开支和时间消耗堪比离子通道的项目。光是基础的检测各种光通量的设备,就等于重建一间离子通道实验室了,事实上,以86年的标准来看,成本还要更高,一些目前尚未研发出来的设备,也许还得找厂商来定制。虽然这在科研中是常见的事,但成本是要考虑进去的。
  粗略来计算,若是在欧洲进行此项研究,首期的经费开支要在3000万美元以上,以后每年也得开销一两千万美元,才有机会做出来。
  如果目标是一年或者两年以内出成果,总经费开支5000万美元肯定是不够的,七八千万美元的消耗,也不敢说一定能做出来。
  至于利润的话,若是申请的专利足够巧妙,对于阿斯特拉这样的公司,也算得上是有利可图,不着急回报周期的话,在专利到期之前,赚回两三倍的本金应当不难。但是,对于华锐或者其他什么小公司来说,能卖出个三五成的利润就算不错了。
  只有阿斯特拉这样的公司,才有足够多的活性物质去测试,换成小型的生物技术公司,自建实验室或者开放给其他公司使用,都只能赚个辛苦钱而已。
  所以,就算是杨锐开着金手指来做,降低利润,加快速度,两千万美元的投入,三五千万的利润,也就是极限状态了。
  只不过,对于今天的杨锐来说,压这么多钱在一个小项目上,实在是有些不值当。
  这么多钱,若是用来做离子通道,或者做G蛋白偶联受体,杨锐自然砸锅卖铁的也就干了,可是,就做一个动态质量重测法,从杨锐的角度来说,就太没意思了。
  用一个运动方面的比较,就好像有人通过艰苦的训练,既能够成为足球巨星,也有很大几率成为蹦床项目的冠军,那么,花费时间或精力在蹦床上,自然是很没有性价比的选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3/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