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0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4/1306

  周英耀想。他不想被杨锐认定是轻浮的外交官。虽然外交官中不免有轻浮浪子,但是,这样的人明显是不易被人所信任的。
  周英耀还是打了电话回国,想先询问一下凌大使调任的缘由。
  不过,这个电话打的时间就久了,现在大家都在打电话,几乎可以预料到,占线会很久。
  周英耀尽可能的沉下心来,就在办公室里看书,等待电话铃响起——当人工接线员完成了长途跨国的接通工作之后,会再叫通他这边的电话,从而完成全线的通话。
  这个过程很是漫长,平常就很漫长了,今天更是如此。
  若是平时,周英耀或许会找人聊聊天,或者串串门,将门打开听着声音就行了,使馆里的工作就是这样,永远都是有闲有忙的状态。
  然而,今天的情况是截然不同的。周英耀宁愿乖乖的呆在办公室里,也不想让人以为自己在串联什么。他早就串联了黄参赞,现在却是没有必要再乱跑了。
  昏昏欲睡间,周英耀干脆就靠着椅子,睡了一觉。
  再清醒过来的时候,电话已经“铃铃铃”的叫疯了。
  周英耀连忙抓起电话,再用手抹一把脸,清醒清醒。
  “光耀吗?”现在的跨国电话失声的很严重。
  周英耀用手蘸着茶杯里的水,在自己的脸上胡乱的抹着,口中道:“爸爸,是你吗?我是光耀。”
  电话里,周英耀的岳父笑了两声,道:“猜你该打电话过来了,你再不打的话,我就打电话了,是因为调任函的事吧。”
  “是。爸爸,究竟怎么回事?”周英耀连忙问。
  岳父未答先问:“你们大使馆是什么反应?没人把消息传出来吗?”
  “什么消息?我不知道啊,大家都乱糟糟的,不明白怎么回事。”
  “看来收到消息的人都藏着呢,你也不要说出去。”
  “是。”
  “杨锐的消息,在国内都传疯了。有好几家报纸都报道了他的讲座,还有电视台放了录像,我也看了,是不是真的那么多人,都是欧洲的学者吗?”
  周英耀一惊,道:“是,杨锐在欧洲这边比较受欢迎,有很多人来听他的讲座。不过以制药公司的人为多。”
  就科研档次来说,制药公司的研究员,显然是不能与高等学校和研究所的相提并论的,两者的下限或许是差不多的,是个人就行,但上限的差距就大了。
  但是,国内的媒体和官方,显然不会去分辨这里面的区别,对他们来说,白种人愿意来听中国人的讲座,而且一位难求的样子,就已经足够满足了。
  岳父三言两语的介绍了情况,就道:“有关的文章,听说都上了内参,领导们很重视,对于凌志明久滞外地不归的情况,部委做了严肃的批评,认为他没有能够恰当的履行职责,所以对他进行了重新安排,你们再等两天,新任大使估计就到了。”
  “是从国内派吗?”
  “国内不熟悉情况的官员,派去了不能立即投入工作,所以被否决了。部委的意见,是要到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大使人选,最后选了曹达。”
  听到曹达的名字,周英耀更是诧异,道:“他是驻马赛的领事,直接派过来吗?都不回国?”
  领事的级别比大使低一级,驻马赛的领事也是比驻巴黎的大使的级别低的,但是,到瑞典来却是从大国调小国了,只能说明任命紧急而重要。另外,不回国述职而直接就任,更是少见的安排。
  电话另一头的岳父“嗯”了一声,道:“部里认为事务紧急,另外,新任大使的话,还有很多好处,你慢慢体会,总之,你注意维护好与杨锐的关系。”
  “是……”周英耀听着岳父的嘱托,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和讶异当中,他完全没想到,年纪轻轻的杨锐,竟然有如此多的支持者,并能掀起如此大的风浪。
  将凌志明从瑞典调到乍得,这样的贬斥本身已经很少见了,相应的,将正在法国马赛做领事的曹达直接调到瑞典,那就更难了。而在这两个环节中,还需要安排其他的人选接任,整个一套多米诺骨牌的模式,想想也知道麻烦。
  但从这份麻烦中,周英耀体会出了一丝郑重。
  周英耀突然觉得,身在瑞典,大有可为!
第1300章
集体航向
  清早,天还没亮,周英耀就出门了。
  北欧是一个环境极其恶劣的地区,尤其令人不能忍受的就是昼夜长短的问题,这里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夜多于昼的,披星戴月的上班,对于瑞典人挪威人来说,最是平常不过,但是,平常不代表舒服,尤其是对周英耀这样的外来户,若是可能的话,他通常都不会早出晚归的。
  早上不仅黑,还特别冷,身上固然可以穿很厚的衣服,脸和耳朵就遭罪了。
  周英耀今天却是显的义无反顾。
  他一只手提着保温桶,另一只手提着保温盒,到了希尔顿,提前给杨锐打了内线电话,才坐电梯上去。
  敲开门,杨锐穿着睡衣招呼周英耀道:“不好意思啊,刚起来,没有来得及换衣服。”
  “没关系没关系,是我来的太早了。”周英耀昨天晚上就和杨锐约过了,此时笑盈盈的坐到套间的沙发上。
  希尔顿的套房并不大,只是一间卧室并一间小客厅的模式,但也完全超出了国内干部的消费水平。
  周英耀将保温桶和保温盒放在茶几上,打量着房间,口中道:“豆腐脑和油条,我让食堂里提前准备好的,应该还是热的。”
  他打开装着豆腐脑的保温桶,果然看到里面的热气腾腾。
  周英耀在半空中扇扇手,闻着味道,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才叹道:“挺好的,没问题,是豆腐脑的味道,唉,看我,一说吃豆腐脑就想家了,来来来,我给你舀上,你吃甜的还是咸的。”
  面对周英耀突然问出的严肃问题,杨锐犹豫片刻,道:“辣的。”
  “辣的也有,我都带了。”周英耀颇为得意的勺子给杨锐做了一碗豆腐脑,又给自己弄了一碗,才叹口气,道:“你不知道,我们刚到瑞典的时候,想吃一碗豆腐脑得有多难。对了,您可能不知道,这个豆腐脑,可是我们大使馆的员工自己磨出来的。”
  “自己磨的?”杨锐颇为惊讶的尝了一口,连连点头,道:“味道还真不错。”
  “可不是,磨豆腐是我们大使馆的传统,一代传一代的练出来的。当初建馆的时候,有人想吃一口豆腐,遍寻斯德哥尔摩找不到,没办法,就找当地的华人买了一口石墨,大家有时间了,就换着用人力磨。”周英耀笑笑,道:“每任大使来了,我们都给他介绍我们的石磨,有的大使就会抽时间亲自来磨一下。”
  周英耀顿了一下,道:“凌志明大使当初到大使馆的时候,我们就讲了这个石墨的故事,他后来也来了一次,但是只磨了几下子,意思意思就走了。不过,他还蛮喜欢吃豆腐脑的,每个星期都要吃一两次。”
  “凌大使去了乍得,不知道能不能买到黄豆。”杨锐悠然神往,对这位大使阁下,他有的是不满意。
  凌志明答应了他的要求,让他放松了警惕,结果抵达斯德哥尔摩以后,就变成了四顾无人的孤儿,差一点就造成巨大的损失。实际上,他已经造成了相当的损失,杨锐的计划已是有所耽搁了,甚至计划本身,都因此做了修改。
  说实话,杨锐现在都不清楚凌志明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因为他没有见到凌志明,所得的信息,也都是来自他人。相比周英耀带来的消息,王阔提供的情报的准确性更低。
  但是,无论凌志明的真实想法是什么都不重要了,乍得在非洲中部,穷的叮当响不说,还常年战乱。其政治状态,可以形容为有一个名义老大的无人管束的黑社会形态,以各种名义聚拢起来的帮派战斗屡禁不止,既使用大刀片,也用AK47,而其首都的建设水平,基本等于中国内陆的乡镇水准,比西堡镇都不如。
  在这样的国家做外交,对普通官员来说,倒是有可能点亮相应的政治前途,不过,对于企盼退休的凌志明来说,大约是不怎么幸福的。
  杨锐觉得,部委的领导层倒是蛮有意思的,既然凌志明为了安稳日子可以躲事,就让他到一个不安稳的地方继续躲猫猫,还真是没有浪费他的天赋。
  周英耀关注着杨锐的表情,见他果然跟着说到了乍得,顿时确定了杨锐的倾向,顺着杨锐的话,道:“凌大使确实有点不爱管事,是喜欢顺水推舟的人。到了乍得,也不知道能不能应付得来。”
  “乍得战乱频频,油滑比做事重要。”杨锐淡淡的评价了一句,也是评价了凌志明。
  周英耀心中明了,不再多说,又劝道:“您尝尝这个油条,您别说,在国内看着油条好做,出了国以后,连合适的面粉都找不到。老外的面比较劲道,揉起来也累,做出来的油条也不好吃,我们最后还是买了美国出口的面粉。”
  周英耀自嘲的一笑,说:“在瑞典,美国食品是比较便宜的,垃圾快餐的代名词。”
  杨锐吃了一口油条,果然很有国内的味道,身在国外,家乡的味道就是最好的味道,杨锐竖起拇指,咽下油条,道:“你们确实做出水平了,恩,稍等一下,我喊景语兰一起来吃。”
  他也不问周英耀意见,自去打了电话。
  一会儿,穿了休闲装的景语兰就敲门进来了,她的脸有点红,但还是乔作镇定。
  “你尝尝看,和咱们在北京吃的味道差不多了,要说也没出来多久,一下子就适应不了他们的这个味道了。”杨锐摇头晃脑的,亲自给景语兰装了豆腐脑。
  周英耀再傻也知道杨锐和景语兰的关系密切,不过,他不仅没有要评价两人的意思,反而在心里高兴,觉得杨锐不避着他,就请来景语兰是对自己的信任,因此,周英耀的语气也大胆了一些,道:“杨主任,您认识新任的大使曹达曹大使吗?”
  “不认识,你认识吗?”
  “我岳父和他有旧,也许能和他牵上线。”周英耀主动放出自己的关系线,并一手递给杨锐。
  杨锐抬头笑道:“那敢情好,我原本还想问问郭威怎么联络呢,你认识就最好了,到时候要请你引荐了。”
  “没问题,我找个机会就请他一下。”周英耀想想道:“我们在瑞典,最爱吃的是中国菜,其次是法国菜,偶尔有法国大使馆的开宴会,大家都愿意跑去。不如就请法国菜?曹大使从马赛领事馆过来,说不定还有所怀念。”
  他知道杨锐有钱,就没有替他节省。
  杨锐摇摇头,道:“等不了那么久,曹大使来了以后,会举办晚宴,我们就在晚宴上见面。对了,你们大使馆,可要把晚宴办好一点,可以顺便多请一些瑞典各界人士前来,这样比较自然而不突兀。”
  周英耀突然浮现出岳父昨天和自己说的话——“新任大使的好处”。
  周英耀很怀疑,杨锐是不是把新任大使的价值,就当是一顿晚宴了。
  不过,看杨锐胸有成竹的样子,周英耀感觉非常奇怪,于是道:“杨主任您在国内声望卓著,在国外也一定是心想事成的……”
  “再过几年也许吧,当然,事在人为。”杨锐确实是颇为自信。
  应当说,国内的良好局势,给了杨锐很大的挪移的空间。让他能够聚集更多的资源,获得更多的支持,比如曹达大使,为什么要从马赛专门调过来,就因为他一直是支持国内科研,支持国内科学家本土创新,且走出来的一类人。他在任内,还多次组织了国内艺术家在国外的参展与演出活动,不仅是革新派的人物,而且是有实际操作经验的。
  而能请这样的人,专门调任瑞典,给自己保驾护航,也是杨锐数年声望积累的结果。
  声望一说,看不到摸不着,但它对景的时候,就是能发挥作用。
  王莽篡权之前,怎么做事怎么成,做什么事都能得到朝野上下的支持,篡权之后,怎么做事怎么败,做什么事都是朝野上下的一片骂声,有什么变量发生了变化?就是声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4/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