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0/1306

  作为一个工厂体系,它本身就很难做到万无一失,出现问题才是正常的。一条工厂生产线,调试几个月的时间并不意外,边生产边调试也是常见的情况。尤其是试生产阶段,突然之间全线停工,然后修改设计也不会令人意外。
  如果参观的领导不想见到全线停工的场景,那就迫使工厂必须处于无必要的非生产状态……
  偷偷生产是很难保密的,说出去也会让领导尴尬。另一方面则是批文和盖章的问题,未进行试生产的工厂自然不能得到生产批文,而在生产批文出现以前生产出来的东西,自然是不方便出售的,修改生产日期更是明确的违法。虽然主管单位可能睁一眼闭一眼,但这种潜规则的事,捷利康不愿意做,杨锐也不愿意做。
  他有大好的前途等着自己,干嘛要和人玩这种潜规则。
  按照他与捷利康的合同,三个月内保证辅酶Q10投产,他的工作就结束了,来参观的领导们开心不开心,自然有捷利康去应付。
  甚至连国医外贸,兴许都不在乎河东省的领导干部是否开心颜。
  唯一在乎此事的就是西堡肉联厂,他们的级别最低,又是河东省辖下的企业,伺候河东省的领导就是他们的主要工作。
  但在西捷制药厂,西堡肉联厂的话语权是最弱的,甚至比不上杨锐。
  作为纯粹的制造企业,西堡肉联厂除了提供场地和人之外,全是靠着一张皮混来的股份,换一家其他的企业,并不会影响到制药厂。
  在这种情况下,西堡肉联厂也不得不安分守己一些。
  杨锐除了大舅段华的面子,也用不着给其他人好脸看。反正,他外公在本省的国企界有的是声望,即使过分一些,西堡肉联厂也不会怎么样。
  吕云芬只当他是年轻气盛,有心提醒,想了想,却是笑道:“要是能尽快投产,自然是好的。”
  她未多做解释,毕竟,两人不过是第一次见面,她说的也不少了。
  倒是丁亚琴,聪明的想到了试生产和投产的区别,但她也没多说什么。杨锐适才的态度,多少让她有点不舒服。
  杨锐陪着她们说了两句客套话,继续工作起来。
  二人也不好让他停下来招待自己,心里却是不免腹诽:毕竟还是年轻人,为人处世糙了些。
  好在杨锐长的够帅,看着看着,心里郁积的怒气,也自然而然的消散了。
  年轻的丁亚琴,目光甚至不由自主的随着杨锐的动作而动作。
  与80年代多见的浓眉大眼质朴青年相比,杨锐不仅显的时尚,气质和态度亦是与众不同,加上帅的厉害,就卖相来说,确实是一等一的少年。
  “就是有些锋芒毕露。”丁亚琴心里这么想,又接着为杨锐解释:假如不是如此锋芒毕露的话,不会有现在的“魅力”了——哎,我在胡想什么。
  丁亚琴连连摇头,为了转换心情,忍不住连拍了几张照片,罢了,又为浪费的照片暗暗可惜。
  现在的胶卷是很贵的,记者申请一卷20多张的黑白胶卷也得排很长时间的队。资历深的记者通常能多拿一些,有摄影记者之类头衔的,也能插队,唯有她这样的年轻记者,得乖乖的按规矩来,一年分配的胶卷也就是两三卷罢了,除非有什么大项目能剩下胶卷,否则,她就只能自己贴钱买胶卷,或者从某些单位要胶卷,不管哪种,都是很麻烦的。
  杨锐不管外面发生什么事,一心一意的做安装和调试,正如他读研究生的时候做的那样。
  尽管是80年代的仪器和设备,稍显落后,但在原理方面,这些代表着本时代先进水平的产品一点也不落后。
  按照既有的图纸,完成一系列的工作,也加深了杨锐对生物工程的理解。回忆着脑海中的知识,杨锐却有越做越开心的感觉。
  捷利康找来的各国工程师也在以最快的速度忙碌着。他们来到中国算是出差,成本高昂是一方面,如西堡镇这种地方,住宿和食物就没有能让他们习惯的,一个个都想的是早点完成手边的工作回家去。
  总共也就是11个人规模的工厂,在一群人的齐心协力下完成的飞快。
  丁亚琴和吕云芬才呆了几天时间,就见工厂已大体完成。
  不懂技术的丁亚琴尚不觉得怎么样,吕云芬几乎要把眼睛给抠下来了。如果仅仅是外国技术人员做的好,她兴许就是感慨两声,对于20年没什么进步的中国科学界来说,老外的技术有多高超,她都不会奇怪。可杨锐和他培训的锐学组,也越做越好,越做越快,吕云芬就太吃惊了。
  科学仪器的安装可不像家用电器,一台过得去的先进仪器的说明书就可能有200页的厚度,且是全英文,或者更过分,是全德文写成的。
  大部分使用微电脑的科学仪器都有自己的程序,机械式的仪器则有数量众多的按键。
  换做没有接触过它们的研究员,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学习一项仪器的使用是很正常。
  一个工厂数十台仪器,全部开启调试,乃至设计安装,吕云芬自诩没有此等能力。
  杨锐有,却让她觉得奇怪。
  吕云芬一直想要询问杨锐,始终没找到机会。西堡肉联厂将他们安排在了厂里的招待所,比镇里的环境好许多,往来却要靠步行,而且,也不是每时每刻都能进入西捷制药厂,进去的时候,也总是不能找到与杨锐单独谈话的机会。
  好容易到了周六,吕云芬吃过午饭,就找到了杨锐,道:“你们明天休息了吧,是不是能安排一个座谈会什么的,让咱们了解一下制药厂的具体情况。”
  杨锐玩弄着原子吸收光谱仪,不在意的道:“我们明天要继续,没有假期的。”
  “没有假期?这要加班到什么时候?”吕云芬在研究所里呆的久了,都快忘记加班之类的事了。虽然国内每周只休一天假,但要是一天假都没有,立刻会觉得超级累。
  杨锐才是十八岁的年纪,正是精力充沛的时候,无论是读书、做补习老师还是创业,都习惯了没假期的状况,他不以为然的笑笑道:“加班到工厂正常生产。”
  “老外呢?他们也不休息?”
  “他们比我着急。”杨锐笑了:“咱们国内买牛排都买不到,买面包也买不到,你以为英国佬受得了天天吃刀削面?”
  “刀削面总比面包好吃吧。”
  “老外的想法真不一定,人家还觉得带血的牛排好吃呢,饮食习惯是培养出来的。”杨锐一句话带过,又道:“总之,我们要连续加班到工厂生产,到时候再请您来吧。”
  吕云芬无奈点头,留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千叮咛万嘱咐的要他一定通知自己,这才趁着周末返回生研所。
  离开一个星期,差不多是省内出差的极限了。
  各地来的研究员都陆陆续续的回去了,有的人留下了联系方式,有的人则走的干脆。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离开不到两个星期,以西捷制药厂署名的邀请函,就送到了各个研究所、学校、企业和单位的案头。
  这一次,是正式的邀请,代表着西捷制药厂即将正式投产。
  ……
第121章
生产预备
  西堡肉联厂是不太愿意寄邀请函的,他们想要十拿九稳了以后再在众人面前表演新工厂的生产能力。
  然而,西捷制药厂并不是西堡肉联厂的天下,大股东捷利康希望尽快投产,从而在全国推广自己的这一套模式,以抢占中国市场。二股东国医外贸也想证明自己的谈判成果,进而招揽更多的外国制药公司来中国。西堡肉联厂本质上是杨锐拉来的平衡器,它在政治上最弱小,话语权更小。
  身为一名新生的中国通,弗兰奇还很有水平的给出了两个选择:要么现在寄邀请函,要么永远都别寄。
  西联的领导层顿时被震住了。没有盛大的仪式相伴,没有庆功会、总结会、报告会,怎么证明自己做了事呢?
  不寄邀请函,当然是不行的!
  与之相比,提前寄出邀请函也变的可以接受了。
  换个思路想想,说不定还是件好事呢,毕竟,我们以国内同行无法企及的速度,完成了工厂建设啊。
  就算……就算生产过程中有一点小的纰漏,也是产品太高科技了,我们尚未吃透嘛。
  至于什么时候吃透,这个可以等到下一次庆功会、总结会和报告会的时候来讲呀。
  不能反抗的西堡肉联厂,在挣扎了两天以后,就将数百封信件,投送了出去。
  收到邀请函的国企、研究所和大学的同行,首先表示不相信,但是,邀请函却是千真万确的。
  于是,许多人干脆打电话到西堡肉联厂,询问情况。
  如今的西堡肉联厂,总共也就安装了三部对外电话,使用频率本来就高,再有如潮的询问电话打进来,厂办顿时变成了收发室。
  就是厂长本人,也时不时的要接一些电话,应付再三。
  其他人忙的不可开交,杨锐却变的清闲下来,总共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真正的无菌车间连200平方米都不到,剩下的主要是洁净车间。
  仪器调试好了以后,诸如管道之类的测试就不需要杨锐继续插手了,倒是源源不断存入冷库的猪心肌,让人看的两眼发直。
  月产30千克辅酶Q10,意味着每月需要消耗100吨的干心肌,新鲜的猪心的消耗量更大,这也是杨锐提出让西堡肉联厂加入以后,国医外贸和捷利康同意的原因之一。像是这么大的用量,没有一个巨大的肉类联合体公司支撑,以国内目前的环境,还真是难以为继。
  周五。
  各方宾客齐聚西堡镇,而且不像是前些天的自发聚集,此次来的人更多,级别也更高。
  辅酶Q10对很多人来说仍然是陌生的名词,大家也想看看这样的先进工厂,生产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杨锐一大早就被叫了起来。西联派了一名干事专程陪着他,以免这少年又闹出什么幺蛾子,同时也是监督他按时到场。
  被叫醒的杨锐却不这么看,穿好衣服,洗漱完毕,再着钟表,顿时炸毛了,推门而出,道:“早上五点半?天都没亮吧,你叫我起来做什么,招待所退房也不用急成这样吧?”
  走廊里等着的干事丁志永远都笑着,口中道:“天亮了,天没亮我咋能叫您呢,您看看,大亮了。咱们西堡镇的天亮的早。”
  杨锐无奈道:“我就住西堡中学,这里能早多少?”
  “工厂里都起的早,还有上晚班的人呢,正好这个时间回来。”丁志笑眯眯的,老好人的标配。
  杨锐摇摇头:“我外公家都是企业里的,哪里有起这么早的。算了,要我做什么?”
  “咱们检查一下车间的情况,到中午的时候,就可以接待各单位的人了。另外,最好是能今天试生产。”丁志拿了一个小本子,里面记的正是今天的接待流程。
  杨锐颔首道:“本来就准备今天试生产的,一会去车间看下,若是没问题的话,就按照你说的来。唉,其实八点多过去也来得及,我们是做生物制药的,又不是做车床的,生产过程很简单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0/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