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1306

  “是您看起来才简单,我一看就觉得头疼。”丁志恭维着小自己20岁的杨锐,一点不好意思都没有。
  杨锐也没有不好意思,他的心理年龄早都超过30岁了,看着丁志就和同龄人差不多。
  回房间将随身物品整理了一下,杨锐又特意塞了一本英文小说到书包里,准备有空闲的时候看,最近一段时间,经常和弗兰奇、特拉普等人聊天,他自觉英语水平颇有进步,再加上目前国内极少能找到可阅读的书籍,借自弗兰奇的小说就变成了杨锐的主要读物。
  丁志乖乖的等在外面,再陪着杨锐出了招待所,方炫耀道:“厂长今天特批了一辆车给您,凡是有事,就叫司机来,节省时间。这位是王师傅,咱们厂小车班的副队长。”
  “王师傅。”杨锐打了声招呼,递了一支烟,才钻进了这辆四处漏风的破吉普里。
  今天的来宾极多,卖相好的车都有主了,事实上,能分一辆机动车出来,已经挺不容易了。
  吉普车喷着浓烈的黑烟,颠簸着开向制药厂车间。
  杨锐没话找话地问道:“工人们什么时候来?”
  “现在估计都到了,有人叫他们起来。”丁志双手抓着两侧,身子颠簸着,依旧保持笑容。
  杨锐笑了一声:“我猜也是,所有人都到了吗?”
  “到了。不过……好多人都没实际操作过,领导很担心。”
  “试生产就是给他们实际操作的机会。”杨锐不想再谈此问题,遂问:“他们几点起来的?”
  “比你早一点。”
  “五点?”
  “差不多吧。”
  杨锐哼了一声,道:“所有人都被早早叫起来了,等到中午的时候,所有人都困的要死,你们是想看工人睡觉来着?”
  丁志呆了一下:“没想到这个,我让人泡些浓茶吧。”
  “我的那份不用太浓。”杨锐说着看了一下位置,道:“行了,把我丢这里吧,我跑步去车间。”
  “别啊,工人们都等着呢。”
  “让他们预热机器,香港经理来了没有?车间管理交给他。”杨锐停了一下,又递了一支烟给司机,转头对丁志道:“我每天早上都跑步的,要么现在放我下来,要么送我到车间,我再跑过来跑回去。”
  丁志没办法,拍拍司机的椅背,道:“王师傅,给停车吧。”
  他又看看手表,道:“杨锐,李厂长7点钟到工厂,到时候一定得准备好。”
  杨锐笑着没回答,将随身的书包交给丁志,慢吞吞的向前跑去。
  稍微绕一点路,杨锐差不多用了20分钟,才到工厂,在更衣室洗澡并换了衣服以后,就见丁志和工人们都等在了车间里。
  “预热多久了?”
  “一刻钟。”贺海川是工人中最有经验的,或者说,是少数几个有经验的。
  杨锐看了一圈,确认没有问题,再拍拍手,道:“给你们的作业,都做完了没?交上来。”
  十几个人苦着脸给杨锐交作业,就像是实验报告一样,杨锐也要求他们交生产报告。
  “分数最高的10个人,今天上岗,其他人等着。非生产单位的,随便找个地方呆着吧。”杨锐毫不掩饰自己的鄙视之情,像是这种小工厂,人事劳资等等,无论是外包还是专人完成,都用不了八个人。
  丁志尴尬的笑了两声,道:“要不然,先给大家都找个岗位做着,等参观结束了以后,再具体安排?”
  杨锐不知道是他的想法还是谁的想法,但此时,他的态度坚决道:“你想负责今天的试生产吗?”
  “不是,我就是提个意见……”丁志没想到杨锐的反应如此强硬,缩着脖子笑。
  杨锐低着头批完了生产报告,抬头道:“我现在点名,前10的准备,剩下的替补,第一名是贺海涛……”
  田世昌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排在了第五名。
  杨锐暗自点头,如果连作业都落后的话,想竞争过别人就难了。
  “各就各位,准备搅拌吧。”生产工序的第一步是用组织搅拌机将心肌打碎,从而提取细胞中的辅酶Q10。每天3吨以上的搅拌量,不是个小数字。
  丁志最近也学了一些,小心的问:“是不是等中午了,再开始搅拌?”
  “你的意思是让大家到晚饭的时候,都看不到一粒辅酶Q10的结晶?”
  丁志愕然:“这么慢?重复实验那次不是挺快的?”
  “做实验的时候,是从悬浊液开始提取的,现在可是从心肌开始提取的,多一步工序就要一两个小时。”
  “那到了中午的时候,会到哪个工序?”
  “这个工厂是连续化生产的,不管他们什么时候来,都能看到组织搅拌,如果他们想看的话。”杨锐说到此处,就不理丁志了,面向一众工人,高声道:“咱们目前是在洁净车间里,用国际一流的设备生产,产品的质量必须要好,别让同行给超过了,都打起精神来。”
  “不能丢中国人的脸。”不知哪个工人突然吼了一句,略有些昏昏欲睡的诸人,顿时变的精力十足了。
  ……
第122章
空饷众
  站在宽敞明亮的车间里,杨锐的心情很复杂。
  相较他在21世纪见到的车间,这里颇显落后,但比起西堡镇,乃至于平江市,西捷的新车间又是如此的先进和现代,却是最接近杨锐怀念的环境。
  此生,大概是真真正正的可以搞研究了。
  想到此点,杨锐的表情都变的温柔起来。捷利康公司付给他的2万美元现款存在香港的银行,3万美元的仪器陪着工厂的器械已然运到,只等西捷工厂正式运行,就可以安装。
  除此以外,每年25%的股份,也意味着数十万美元乃至上百万美元的分红——国医外贸目前还不能准确的判断西捷工厂的产能和辅酶Q10在国际市场上的超额利润,以为捷利康的投资一两年回本就算不错了。
  只有杨锐和少数人能猜到,辅酶Q10会在很长时间里维持超高的价格,它甚至随着通货膨胀不断的调高价格。因为直到21世纪都没有化学合成的有效生产方式,采用微生物培养的辅酶Q10依旧价格高昂并供不应求,20美元每克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
  这笔分成将会赚很长一段时间,其一年的回报率,甚至可能比技术买断的价格还要高。
  国外的中小型生物公司热衷于技术入股的原因也在于此。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自己投资工厂,且不说资金成本,就是管理和销售的压力,也能将一名研究员的时间榨干。
  杨锐既没有充沛的资金,也没有合适的渠道,更没有管理的经验,25%的分成差不多是他能争取到的最佳条件了。
  若是剩下的几个月,能够分成到几十万美元,他的第一桶金也算有了。
  只要发挥工厂的设备性能,好好干下去,这还真不难。
  杨锐意气风发的拍拍手,踩着凳子,站高了,喊道:“大家都是新人,不要怕慢,看清楚想明白了再动手,今天只要不出事故,一线工人奖励50块,候补工人奖励40块。”
  正看设备仪表看的头大的工人发出阵阵欢呼。
  按照西堡肉联厂的工资标准,40元就是普通二级工的月薪了。50块大概是高工龄的三级工或低工龄的四级工的水平了。像是田世昌这样的学生,刚到工厂只能拿24块的学徒工的工作,等转二级工,少说得三五年,做到四级工非得30岁不可。
  谁都没想到杨锐会许出这么多的赏格,最需要钱的田世昌眼都红了,也不知道是激动的还是兴奋的,他放弃高考来到合资工厂,就是因为薪水够高,管理也不像是国内工厂那样按部就班,可第一天就有50块的收入,还是让田世昌浑身颤动。
  “我能把家撑起来。”田世昌默念一句,深吸一口气,继续工作,眼睛明亮的像是仪表灯似的。
  8名坐办公室的工人互相看了看,把年纪较大的劳资科的干事推举出来,代表他们问道:“那个,杨……经理,我们虽然不在一线工作,但是愿意工作的,您能不能也给我们安排些事情做?”
  杨锐对他们的鄙视,众人都看得见,坐办公室的这些人原本是不在乎的,只要按时拿工资,自然是做的越少越好,这也是典型的国企风格。
  但是,奖金差别化,这就让他们受不了了。
  其实,要是国企大厂,因为办公室离领导近,又掌握着一些小权力,领导层原本是会给他们喝汤,而非歧视的。
  和生物制药厂不同。总共就十几人,二十几人的工厂,领导根本用不着中间层的上传下达,把他们撇开完全没有问题。
  至少到现在,香港经理就没有给8人分配工作,杨锐也没有给他们分配。
  丁志前面提出来,让每个人有个岗位,仅仅是为了面子上好看,也没有指望着让他们真的做什么。
  可要是不做事就没钱拿,或者说,不做事就没有奖金拿,8名坐办公室的干事就受不了了。
  合资工厂又不是国企,本来就没什么上升空间。来这里工作的,要么是想找个清闲又好听的工作,顺便白拿点工资的,要么就是纯粹为了找份高薪工作的。
  总而言之,这8个人来合资工厂,就是为了混个资历,混点钱。不让他们拿钱,来西捷制药厂做什么?
  趁着劳资科的干事开口,另一名年纪稍轻的财务科干事也道:“杨经理,大家都是一个工厂的,也能帮忙的。”
  “你们能做什么?”看不起归看不起,杨锐还是给回了一句。
  “您吩咐一句,他们能干的,我们都能干。”财务科的干事豪气的喊了出来。
  一线的工人看了看他们,都不吭声,自顾自的做着他们的工作。坐办公室的干事们都是有背景的,首批挑出来的10名有编制的工人,仅贺海涛和宁民算是正常选拔,意思了意思。至于后面挑选的15名临时工,虽然多有厂矿子弟,却都是安分守己准备工作的。
  杨锐嗤的笑了一声,问:“高压蒸汽灭菌法的温度和压力是多少?时间多长?”
  财务科的干事支吾半天,就看其他人。
  有自作聪明的咳嗽一声,道:“温度就100度,高压,时间越长越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