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1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5/1306

  “杨锐做的G蛋白偶联受体的成果还没有应用开来呢,诺奖是不会这么快授的。”
  一时之间,所有的学者,仿佛都变成了诺奖专家。
  就连老谭,都兴高采烈的加入了讨论。
  他临阵倒戈,风险冒了一些,收获却是大的惊人,起义军或许是没有元老的资格厉害,总归也是很不错的。最起码,是比败军之将要强的多。
  老谭同情的看了一眼老方,后者面前,正是刘院长和蔡院士等人。
  “老方,你怎么说?”老蔡笑呵呵的。
  “我怎么说都没用,让杨锐说个章程吧。”老方也是光棍,愿赌服输的模样。
  刘院长立即就道:“我的看法……”
  “你的看法没用。”老方突然打断刘院长的话,表现出自己死鸭子嘴硬的本质来,道:“我是让杨锐说个章程,不是你说个章程。”
  “杨锐人呢?”大家这时候才发现,正主已经不见了。
  “大概是回去了。”蔡教授一乐,道:“他倒是看得清楚,确实,现在也没必要多谈了。”
  “别弄的好像你们就全国统一了似的。”老方不服气的道:“杨锐还是得出面,才有的谈。”
  蔡教授摇摇头,道:“你没资格谈了,等回去听通知吧。”
  说完,蔡教授就邀请伍洪波道:“老伍,咱们去北大看看?这时候估计热闹着呢。”
  “我也这么想的,正好。”伍洪波也露出了笑容。
  两个人的胳膊一搭,就出了饭厅,竟是真的不再与老方谈了。
  实际上,也确实不用谈了,大家已经不是对等的存在了。
  老方脸色铁青,往前走了两步,怀着最后一丝的希望,道:“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你们别以为我就束手待毙了。”
  “杨锐都得诺奖了,谁在乎你束手不束手了。”伍洪波见多识广,冲着老方轻轻一摇头就走了。
  老方身子摇晃了几下,勉强站住了,眼神却是一下子黯淡了下去。
  确实,就以国内目前的情况,他束手不束手又有什么区别。老方若是再年轻二十岁,兴许还能再想些其他主意,与杨锐掰掰手腕儿,可惜,重返青春这种事,比得诺奖还难。
  老方抬起头来,胡子微颤的道:“杨锐人呢?”
  他想和杨锐好好的说说,天底下没有解不开的结,总是有解决方案的。如今杨锐一家独大固然注定了,也不代表着其他人就没活路了,毕竟不是独尊儒术的年代了,争鸣总是要有的吧。
  刘院长刚才被老方呛了,这会儿乐得看着老方难受,笑道:“杨锐回去了,你找他也没用。”
  说过,刘院长也跟着蔡教授和伍洪波的脚步,出门去了。
  老方迟疑片刻,竟是跟了上去。
  葛兴邦忍不住拉了他一把,道:“这还跟着做什么?没到那地步呢。”
  学阀和军阀是类似的,大家都有各自的基本盘,敌军势大,就退回自家基本盘好了。
  老方却是摇摇头,道:“我是无所谓了,还有他们呢。”
  老方向后呶呶嘴,顿时令边虎等人又是感动,又是悲痛。
  在边虎的印象里,老方何曾如此过啊,别说是牺牲自己为学生们考虑了,偶尔牺牲个把学生,他连老泪轻弹都不见的。就像是之前,他才不会担心几年以后,杨锐会如何对付自己的学生呢。
  突然之间展现出的自我牺牲,给边虎的感觉,更像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双目不禁通红了。
  一群人自觉不自觉地出了门,再上了大轿子车,跟着蔡教授坐的车,一溜烟往北大开。
第1373章
体谅
  “单独获得诺贝尔奖,最近几年也是比较少见的呢。”
  “以前不是还讨论过杨振宁和李政道,要不要回来的话?这下子啊,情况就不一样了。”
  “情况最不一样的还是经费,杨锐要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得给了吧。”
  “不给也不行吧,说不过去,他是给手底下人要教授的名额吧。”
  “十个教授?”
  “算上他自己的,听说要十三个。”
  “简直开玩笑,到哪里给他们匀13个教授出来,北大的副教授们能行了?”
  “所有人家才要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这编制全部得另算的。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他不是要什么给什么。杨锐这就是科学界的女排了。”
  大轿子车上,一群学者继续聊着未完的话题。
  对他们来说,这确实是最近些年,最重要的事了,或许是改变所有人的大事。
  未来几年的经费变化,编制的变化,甚至学科的变化,可能都要由此发生变动。
  葛兴邦等人坐在前面,耳朵听着,并不吭声。
  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情况也是如此的复杂多变,听听其他人的想法,不算是坏事。
  车队在黑夜中缓缓前行,渐行渐远。
  突然,有人喊了一声:“怎么还没到?”
  其他人也反应过来,跟着问:“怎么走了这么久了?”
  “走错路了吧。”
  “咱们是往北大去的吧,早该到了。”
  一车的人闹哄哄的。大家都是惜时如金的人,不是有牵扯到经费的大事,谁愿意浪费时间在车上呀,走错路而浪费时间,更是不可饶恕的罪行。
  司机不得不解释,道:“今天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前面压车压的厉害,不知道是不是出了车祸。”
  “实在不行就走过去了。”有教授站起来走到车头的位置,眉头皱的深重:“这些车都不走啊。”
  “还有一段呢,您走过去也得好久。”司机陪着笑。
  “再过不去,就不去算了。”在前面的教授再发了一句牢骚,也就罢了,这年头,拿着方向盘的,可比拿粉笔头的尊贵的多。
  车辆继续缓行,窗外却是渐渐的传来声音。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口号式的喊声,形成了声浪,一丛丛的传过来。
  “女排的口号?”有人疑惑的叫了一声。
  “给杨锐的口号。”坐在前排的某教授,却是冷冷的给纠正了一句。
  “杨锐……开玩笑的吧。多少人都不知道诺贝尔奖是什么呢。”边虎的小师弟首先不愿意了,连忙站了起来,似乎想着否定一句,就此消弭诺贝尔奖的影响。
  然而,这似乎并没有什么用。
  更多的口号从外边,涌入了车内。
  “杨锐”一词,也渐渐的飘散了进来。
  甚至,隐隐约约的听到,有人在胡乱的高喊着万岁。
  边虎的小师弟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
  边虎暗自叹口气,拉了一把他的衣角,将他给拉的坐了下来。
  小师弟不解的看向边虎。
  “他们不懂诺贝尔奖,但他们知道世界第一就行了。”边虎压低了声音,在小师弟耳边说了一句。
  比起年纪轻轻不谙世事的师弟,边虎太知道第一的威力了。
  第二无人问津,第一誉满全国,早就在体育界,军事届乃至于学术界弥散了,所谓的高考状元,战斗英雄,奥运冠军,皆是如此。
  虽然确实有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诺贝尔奖是什么,但是,有央视连篇累牍的轰炸,再艰难的词汇都能灌输入观众的脑子里。更重要的是,观众们并不需要确切的概念,他们更需要得到的,是那种胜利的情绪。
  让中国立于世界之林,这不止是一种说辞或者期待,更是现实的需求。
  乒乓球、女排,奥运许海峰等等耳熟能详的名字,都已不再是单纯的名字了,而是人民渴望的符号。
  而诺贝尔奖所蕴含的价值,经过央视等媒体的讲解之后,更是引爆了10月5日的黑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5/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