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3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00/1306

  “你还挺悠闲的。”蔡教授对许正平的无奈是感同身受,叹口气,将手提包里的一堆报纸拿出来,道:“外面为你可讨论疯了。”
  “我知道,我也没办法啊。”杨锐耸耸肩,他是搞实验的,又不是玩舆论的。
  蔡教授也知道这个道理,叹口气,抽出最上面的报纸,道:“你先看看这个。”
  “《光明日报》啊。”杨锐展了开来。
  蔡教授沉声道:“评论员文章:《花自己的钱,做科研,值得吗?》。内容讲的很细了,我看了一遍,汗流浃背呐。你都快成科研界的雷锋了。”
  “不好吗?”杨锐轻笑,然后展开来看。
  “木秀于林。而且,还不知道后续情况向哪边发展呢。”蔡教授又取出第二份《工人日报》,递给杨锐。
  同样是评论员文章,这次列出了中国的科研开支和国内收入情况,提出:人体基因组计划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力有未逮,杨教授拿出自己的奖金和收入做研究,是无奈之举,国家不能提供足额的经费,也是无奈之举。
  “大报持中肯立场很常见,小一点的报纸就没那么多的顾忌了。”蔡教授见杨锐还没有太大的反应,又丢了几张报纸出来,道:“他们都把你架在火上烤了,你还不着急。”
  杨锐再看,这一次,就没有那么多中立的论点论据了。
  为了吸引销量,传统媒体并不比网络媒体更有节操。
  《杨锐有奖金,其他科学家呢?》
  《没有科研经费的中国,就没有希望》
  《诺贝尔奖的奖金,应该由杨锐一人独享吗》
  《科学家自费科研,就如战士自购弹药》
  杨锐大略的看了一遍标题,又抽看了几篇文章,就笑着放下了。
  对于读过“不转不是中国人”类文章的他来说,这样的报纸也就是一般般了。
  “你现在不同以往了。”蔡教授觉得杨锐还是没有将此事重视起来,语重心长的道:“以前的话,你虽然也得罪人,那都是一个两个的,而且都是些争取经费之类的事。如今可不一样了,你在GMP审核委员会里大权独揽,多少药厂恨你恨的要死,就是不花钱买文章,他们自己写文章骂你,你也招架不住。”
  “我招架的住。”杨锐淡定的道:“您忘了,律博定的是时候,多少人骂我呢。这些报纸可是还在赞我呢。”
  “赞到极处就只能骂了。”蔡教授也不指望彻底说服杨锐了,停下来,道:“我帮你联系了央视,你去参加一个谈话节目。”
  “现在就有谈话节目?”
  “就是采访,然后在节目里说话……”蔡教授还在解释模式。
  “他们要是不断章取义的话,我就去。”杨锐一句话结束对话。
  “那怎么可能。”蔡教授哈哈的笑了起来:“这可是全国性的节目……”
  杨锐望着蔡教授,带着玩味的笑容。
  蔡教授意识到了问题,低声问:“真的有可能?”
  “当然。”
  “行,这样啊……”蔡教授想了想,道:“正好我有个学生,在央视做的挺不错的,我问问他。”
  “咱们北大的校友,在央视的多吗?”杨锐突然问了一句。
  “当然多了。”蔡教授笑了起来。
  论桃李满天下,北大清华种出来的起码都是蟠桃来着,就算掉到下界,也是牛鬼蛇神们争抢的目标,最起码,宰杀几万头猪妖没问题。农民企业家,哪怕是为了说一句“北大清华有什么了不起,给我打工的也有北大清华的”,一个月也愿意多付万把块的炫耀费。
  而在90年的媒体界,北大更是金字招牌。央视作为媒体届的金字招牌,聚集的北大生也是不少,从主持人到幕后再到领导,多有校友。
  杨锐灵机一动,道:“我要采访我的主持人,还有剪辑的人,还有负责人都是北大的校友,可以吗?”
  “这……”蔡教授听懂了杨锐的意思,虽有为难,还是答应了下来。
第1535章
上节目
  当天晚上,一队人马,就浩浩荡荡的杀入了北大校园,汇集在了……中文系的刘教授家中。
  “谢谢师母。”
  “师母,我自己来。”
  “您别忙了,我来我来。”
  一群北大毕业生,即使工作长的有十几年了,回到北大的校园里,坐在师长家中,回忆还是忍不住浮现。
  大学、母校,这样的词语,本身就带着浓浓的情绪,曾经的青春、梦想和热血,最是能泛起自以为失落的感情。
  “教授的客厅布置,和十年前一模一样。”背着照相机的摄像师,不知什么时候,悄然的戴上了墨镜,坐在弹簧沙发上,摸着盖在扶手上的白布,道:“连盖布都是原来的,绣的鸟还是那么好看。”
  “新买了冰箱呢,放在厨房里了。”师母端着一盘子水果上来,笑道:“我俩都忙,就周末有时间买东西,有了冰箱以后,东西可以存着。你说的那块盖布,可是我年轻的时候绣的,现在眼神不行了,绣不了喽。”
  “是,师母年轻的时候可漂亮了。”
  “嘿,你这孩子。”师母指着三十几岁的摄像师笑骂了一句。
  “我记得特清楚,师母那时候还用胭脂。吃完饭都记得要补一下。”摄像师说着顿了下,声音有些断续的道:“我那时候肚子饿了,就写一纸的问题来问教授,教授看问题多,课后的时间不够,就会给我说,到家里来,然后他就请我吃饭……”
  说到后面,摄像师的声音已经哽噎起来:“师母每次见我来了,就从橱柜里拿最大的碗出来……”
  刘教授瘦瘦小小的,笑着摆摆手,道:“我的饭量小,粮食定量又多,请你吃一碗饭算什么。”
  “你可不止请他一个人吃饭了,您也请我吃过饭,您忘了。”坐着小板凳的主持人笑道:“那年学校运来一批带鱼,家属院炸的香飘万里,我们几个就天天来请教问题,您每次都给发个带鱼块,一个星期不到,带鱼都被我们给吃了。”
  “一脉相承,我们上学的时候也一样。”坐在沙发另一头的编导轻声道:“不过,我们那时候是分苹果。师父是一级教授,粮食的定量是一样的,但每周能多买两个苹果,我们有同学饿的生病了,刘教授就在兜里揣一个苹果,让人悄悄的给送过去……苹果特别大,特别甜……”
  刘教授只是笑着听,并不说话。
  回忆,并不需要当事人的印证,尤其是当一切痛苦逝去,现实开始变的美好的时候。
  对于80年代乃至于更早期的北大毕业生来说,人生中最困难最无助的阶段早已远去,而师长们的纠结与青春,也已远去了。
  “喝点茶,晚点才有吃的。咱们人多,我让儿媳和女儿回来帮忙准备。”师母微笑。
  “唉,不用的,师母,您别忙了。”学生们连忙谦让。
  师母摆摆手,道:“现在不同以往了,吃一顿饭,就是费些功夫的事,你们都好好的呆着,吃了饭再走。”
  几个学生互相看看,都没有再推辞,倒是有人起身主动帮忙的。
  一番忙乱之后,众人重新落座,刘教授又重新介绍了蔡教授出来,道:“你们当年打牙祭的兔子,可都是老蔡做实验剩下的。”
  众人不禁莞尔,主持人打趣道:“读书的时候吃的兔子,感觉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现在想来,是不是打了药的兔子更香……”
  刘教授亦道:“生物系的福利,我们搞文字的,真是羡慕不来,不过,多亏了老蔡主持公道,我们中文系才能分到一点肉,就是从来都没分到过羊肉。”
  “羊肉多稀罕呐,我自己都没吃过两次,都给得病的同志了。”蔡教授其实不太用同志这个词了,大家现在更喜欢职称之类的称谓,但在此时,就自然而然的用出来了。
  刘教授则是继续打趣:“羊肉是发物,本来是不该给患病的同志的,偏偏你们读生物的不信这个。”
  “得病的同志也不信,吃羊肉吃的可香了。”蔡教授说着笑出了声。
  众人也听的一阵莞尔,将适才的回忆气氛冲散了不少。
  ……
  翌日。
  杨锐做客演播室,讲起了故事来。
  论讲故事,他已经是有相当的经验了,尤其是讲研究故事,杨锐更是有太多的经典段子。
  主持人也是准备充分,极好的调动了杨锐的情绪,调整了谈话的气氛,让杨锐在更好的状态下讲故事。
  他轻松的靠在椅子上,声音舒缓的道:“谈不上抛家舍业,我只是做好了孤注一掷的准备。”
  “就是万一失败的话,之前所有的一切都会是丢掉。”主持人轻声道。
  “不能算是都丢掉吧,我至少还是北大的教授嘛。”杨锐呵呵的笑着,又道:“我只是觉得,自己应该在能力范围内,做些什么,推动此事。”
  “所以,您用自己的全部财产做抵押,向银行贷款?”主持人说到此处,又道:“电视机前的观众,可能并不是都很了解抵押贷款的意思。抵押贷款呢,就是将你的东西交给银行,让银行放出贷款,并且承诺按时还款,之后如果还不上的话,抵押的这些东西,就变成银行的了。”
  杨锐笑笑:“就是以前典当行的活当。”
  主持人咳咳两声,他可不能在电视里这样形容银行业,转而道:“杨教授是有自信,能够做出成果来,然后赎回自己的财产吗?”
  “那倒没有,人体基因组计划是很少收益的,应该说,单纯的做科研,是赚不到钱的,只会赔钱。不过,我之前做西地那非的收益有不少,我现在手里的钱不够,但是预计日后的收益,能够填上这部分的贷款。”杨锐停顿了一下,再道:“就是钱不凑手,所以贷款了。”
  “就是说,您将未来多年的收益都给花掉了。”
  “是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00/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