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1306

  杨锐在后面看着许静的表现,微微点头,也放心下来。
  论心理素质,鸿睿班的学生仍有欠缺,但心理素质这种东西是练出来的,大城市的孩子从小就有机会参加演讲比赛、歌舞晚会、辩论会、运动会种种,自然而然的就有了在人前人后的自信,西堡中学的学生既没有这种机会,也没有这种认识,许多人一对一的说话都会羞涩,一辈子就没有经历过几次需要自己做决定的重要时刻,缺乏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必然的结果。
  但是,与需要耗费上万个小时才能掌握的知识相比,心理素质这种东西要锻炼起来就太容易了,普通学生只是没有锻炼的机会罢了。
  对锐学组的成员来说,一次意料之外的预选,未尝不是一次好事。
  英语考试结束,所有人都去二中的食堂吃饭,这是对方学校给大家提供的便利。
  杨锐却特意要人打饭回来,免得大家陷入无休止的试卷讨论中去。
  志气什么的有一点就可以了,量太大也会撑死人的。
  英语考试结束以后,剩下的几门课都是鸿睿班的强项。
  杨锐本来就是理科补习老师,对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训练更是擅长,鸿睿班在理科方面的分数也涨的最快。
  除了偶尔有一两个人失误以外,其他人都是越做越开心。
  杨锐也不再给大家核对成绩,但依然约束锐学组的学生们不与其他人发生冲突。
  尤其是刚刚转了学籍的厂办中学的学生们,向来好勇斗狠,杨锐生怕发生流血事件,弄的一群人通不过预选。
  他却是小瞧了自己的掌力。经过这么长时间,他在鸿睿班的威信空前高涨,而越是这种令人虚弱的时候,人们就越是需要有威信的人指导自己。
  到最后一门政治考试结束,都没有一名鸿睿班的学生违反纪律。
  “等成绩出来以后,咱们再慢慢算账。”杨锐对挑衅的西堡中学的学生并非是视而不见,只是更在乎轻重缓急罢了。
  鸿睿班的学生也没有在溪县逗留玩耍的意思,一个个的上了中巴车返回西堡镇。
  其他西堡中学的学生,也大多选择了直接返回。锐学组租用的中巴是免费的,若是今天不回去的话,二中的宿舍也不能住了,班车更要花钱,很不划算。
  王国华看的悻然,道:“说风凉话的时候有他们,坐车的时候也有他们,就不能消停点。”
  “心中不平,好容易有了发泄渠道,自然是要发泄出去。”杨锐挺淡定的,做补习老师和开补习学校的那段时间,不能说是尝遍人间冷暖,多少也感受了一番。
  王国华左手捏右拳,发出嘎嘣嘎嘣的声音,问:“你前面说算账,怎么算?”
  “你想怎么算?”杨锐反问。
  “揍他们一顿。”曹宝明从车中间挤了过来,兴奋的说了一句。
  杨锐耸耸肩,道:“别弄出伤残来,你爱揍就揍,我管不着。”
  曹宝明还以为杨锐会阻止自己,讶然道:“你不反对?”
  “我为啥要反对,我也挺不爽的。”杨锐撇撇嘴,道:“别人歧视你,你就揍人,这种没出息。别人歧视你,你证明你比他强,你再揍他一顿,这个相当于收利息,所以,等预考的成绩出来。”
  “咱们的预考成绩要是不好,就不能揍了?”曹宝明听明白了。
  杨锐微微点头:“预考全员通过,这是基本要求,如果达不到,我们就得卧薪尝胆,也管不着心里开心不开心了。”
  高考原本就不是一件开心的事,它是选拔性考试,设计它的目的就是将人分成三六九等。尤其是国家承担开支的时代,高考决定了什么人能够让国家花费数万元乃至数十万元培养,决定了什么人只能回家种田缴税,做国家发展的基石。这样的考试,又怎么可能让人开心。
  与心里的一爽相比,当然是高考更重要。
  曹宝明有些心虚的坐下了,他现在不觉得预选有多难了,事实上,他去年也通过了预选。但是,鸿睿班全员通过预选,在他听来,还是有点不真实。
  王国华轻轻的踢了他一脚,问:“除了打人,咱们没别的手段了?”
  “有啊。”杨锐的答案再次出人意料。
  “怎么办?”
  “告老师。”
  “告……”王国华头一杵,撞窗户上发出了“咚”的声音,捂着头道:“告老师是什么手段呀,要被人笑的。”
  “告老师这招是很厉害的,别人笑一半是因为他们怕,一半是因为他们没遇到高手。”杨锐颇有心得的说着。
  王国华目光怪异,问:“高手是怎么告老师的?”
  “名目很重要。比如这次的事情,下策是,有些学生没有做到团结同学,如果你以这个理由告老师,他们会受批评。”
  “不疼不痒的。”
  “换一个说法,还有中策,像是……故意制造噪音,语言攻击和辱骂,影响他人睡眠,故意使其他学生不能顺利参加预选考试。”杨锐接着自己说道:“如果咱们有一群人都以这个理由告老师的话,肯定有人要被臭骂一顿。”
  王国华不觉得怎么样,摇头道:“臭骂一顿也没什么,风从耳边过,咱们又不是没被骂过。还有上策吧。”
  杨锐这次没有大声说出来,而是示意王国华附耳过来,低声道:“上策就要有点艺术性了。要是有人告状,说某几个学生伙同起来,威胁学生在考场上给予他们帮助,被拒绝以后,他们又有组织的干扰鸿睿班学生参加考试,你说会怎么样?”
  王国华额头上的青筋一跳,不自觉的问:“会怎么样?”
  “最少是记大过,列入档案。严重的开除学籍。”杨锐说的肯定,对80年代的学生来说,这一辈子就算是毁了一半了。即使是跑去做生意,这样的档案时不时的都会找麻烦,若是没有经商天赋的话,后半生找个看大门的工作都有问题。至于所谓的混社会,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基本等同于混监狱。
  王国华没想到杨锐会给出这么狠的一个答案,迟钝了好久,才道:“就算有人这样告状,学校也不一定相信吧。”
  “有三四个学生互为证人,再给学校一点点压力,学校不相信也得相信。”杨锐是一点都不相信现在的司法公正,所谓的证人证据,差不多说得过去,就够厉害了。
  他抬头看王国华,笑问:“上中下三策,你想选哪个?”
  “我现在才知道,做将军也挺不容易的。”王国华笑了两声,摸摸后脑勺,道:“上策好像有点凶是不是?”
  “嗯。”
  “都是本乡本土的,要用了这招,人家父母找来了怎么办?”
  “找来了也是一样的说法。”杨锐笑眯眯的道:“他们做错了,关咱们啥事。”
  “你说真的假的?”王国华不确定的看杨锐。
  杨锐笑道:“你觉得呢?”
  王国华叹口气:“我再想想……咦,这怎么就变成我的事了?”
  曹宝明摩拳擦掌:“还是先揍了再说。”
  ……
第152章
最高分
  预考批卷和高考一样严格。
  被选中的阅卷老师被集中在了平江教育中专,这里也是教师培训的地方,最近几年,河东省每隔几个月,就要组织数千名教师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培训。
  来参加阅卷的老师,每人每天都有2块钱的补助,三天就是6块钱,和平时上班时的收入差不多,不过,因为本身的工资并不减少,这就算是多出来。
  阅卷的工作量很大,全省的预考卷尽皆集中于此,每个老师每天都批阅几麻袋的试卷,加上核查与找雷同的教师,教育中专热闹的像是过节一样。
  不过,与日后机械化的阅卷工作不同,80年代的阅卷还是颇有革命浪漫主义气质的,老师们一边在拼命的加快进度,另一边,当他们看到值得称道的好文章或好解法的时候,又会不自觉的传阅,有的人甚至会当场朗读起来,让阅卷的教室里充满文艺气息。
  每当这个时候,其他老师也会自觉不自觉的停手,听对方的朗读,并肆意的评价一番。
  最喜欢此类运动的自然是语文老师,平江市一中的薛达城就经常这样做,他年轻的时候就喜欢朗诵诗歌,而今喜欢朗诵文章的片段。
  预考试卷中,能称得上精妙的作文并不多,薛达城仍然尽量寻觅,有些时候,即使全文不够精彩,只有其中一个段落精彩,薛达城也能很满足的读出来。
  除了朗诵作文,薛达城的主要工作是比较各个学校的成绩,他从阅卷组要来各个学校的分数统计,再计算了各科目的平均分,然后与平江一中比较。
  说起来,这才是薛达城每次带队来阅卷的主要目的。平江一中是河东大学唯一的重点中学,硬件条件是最好的,软件条件也是最好的,若是考分落后,那就尴尬了。
  为此,平江市一中每年都会做此类统计,虽然不能统计的有多全面,但学校还是想要知道某些竞争对手的预考成绩,从而有的放矢的做出应对。
  语文比人家低了就加强语文,数学比人家低了就加强数学,全低了就找教导主任的麻烦。
  平江三中、吕阳一中等传统强校常有超过平江一中的时候,单科超过是最正常的,平均分超过则比较烦人的,最怕的是录取率超出。平江一中面向全省招生,中考分数也是全省第一,若是高考录取率不能保证第一的话,只能说是教学水平有问题。
  薛达城看完了第一天的语文阅卷结果,就和一名数学老师呆在教育中专的教导室里,等着他们将各个学校的分数分别抄出来,做完初步统计,然后装入红信封,寄给各个学校。
  遇到薛达城关心的学校,做统计的老师就会招呼一声,薛达城跑过去递支烟,再用复印机将分数统计复印一份,交给同来的数学老师,当场做简单的计算。
  “还是老薛面子大。”数学老师坐在边角,用一台日本产的计算器做平均分的同时,还有空低声聊天。
  薛达城手里没活了,哈哈一笑道:“都是以前的老同学,没什么。”
  “我也有老同学,可要不来这么多的数据,人家还给复印了。”数学老师比薛达城小几岁,说话有点快,性格爽直,他的确有点佩服薛达城的社会关系。其他学校都要等到快公布分数的时候才能拿到数据,就薛达城每次都能混进阅卷团,不管是在教育中专还是师专。
  薛达城又是一阵谦虚,却是高兴的递了他一包烟,低声道:“校长给批了5包,用了两包了,这包你先抽着。”
  “这怎么好,你一会还请客呢。”
  “请什么客,都忙着呢,送了烟就行了。”薛达城将牡丹烟硬塞到他口袋里,问:“算出来没?今年三中好像挺牛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