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0/1306

  当教师的,等闲买不起牡丹烟,数学老师眉开眼笑的将烟塞裤口袋里,翻了翻前面的数字,道:“三中的应届生预考通过率82%,是比去年厉害。”
  “咱们呢?”
  “78%。”
  薛达城脸色一变:“通过率比三中的还低?”
  “咱们回炉班的成绩比他们高。85%对80%。”回炉班不一定都是自己学校的学生,只是本校学生的收费比较低,外校学生会比较高。在平江一中这种学校,回炉班的高考成绩也许会比应届生强,预考通过率却不一定,总有缴费生会将平均线拉下来,这也使得许多学校在招收复读生的时候,同样要求一定的分数。
  薛达城咂咂嘴,问:“总的通过率呢?”
  “三中高。”数学老师暗叹一声,这下子回去,肯定又是一箩筐的补课。
  薛达城对此无能为力,又问:“别的学校呢?”
  “二中和铁道附中都比咱们低,石化一中的英语平均分高咱们两分。”铁道附中和石化一中都是平江市的学校,也是一中的竞争者。这些大国企由于经费充足,教师待遇比市属和省属学校都好,很有吸引力。
  不过,大国企由于要照顾企业内的子弟,生源难免良莠不齐,能在平均分和录取率方面赢过一中的情况很少。薛达城想了想道:“我去问问最高分出来没?”
  他掏出一包烟,出门流窜到了隔壁办公室。
  这里是阅卷组设置的统计室,他们统计的是全部数据,比如全体预考生的单科平均分等等,各科的最高分也会被摘出来,通知学校但不通知个人。
  薛达城进门先散烟,接着问:“今年的总分排名出来了没?最高分是哪个学校的?”
  被问到的也是个熟人,瞅了一眼卷烟笑道:“牡丹啊,老薛的档次又上来了。”
  “学校给特批的,我哪里买得起,一个月四十八块八的工资,抽大雁塔都嫌贵。”薛达城说着自己也抽出一根牡丹烟,再给周围一圈人都把烟点上,笑道:“我是蹭你们的。”
  “老薛会说话。”熟人乐了,从乱糟糟的办公桌上抽了几张纸上来,看了看道:“预考前十有两个一中的。最高分不是你们哦。”
  “哪家的。”
  “西堡中学,正复查呢。”
  薛达城还琢磨西堡中学是哪个中学,听到复查又讶然问:“复查什么?作弊了?”
  这位吸了一口烟,用焦黄的手指挠挠头,道:“作没作弊不知道。不过,这学生考了620多分,阅卷组的觉得奇怪,正调试卷呢。”
  各科试卷是分开批阅的,要到考试结束以后才会统一装订,现在想看是比较麻烦的。
  薛达城好奇心大起:“620多分,去年理科状元是577分?”
  对方点头,道:“预考的题简单,学生也放松,不过,620分肯定多了,这还有好几个月才高考呢,至少政治就背不出来,所以才调试卷呢,看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薛达城左右无事,越想越觉得有意思,干脆坐在办公室里,一边聊天一边等。
  没多长时间,果然有人送来了核对后的统计表,上面还有阅卷组长的签名。
  薛达城伸头一看,最高分赫然是“西堡中学杨锐”和“628分”的字样。
  “没改?”
  “说明调卷没问题。那今年就是这个分数了。”
  “第二名是556分,差的有点大不是?”河东省不是高考大省,同一年度,山东浙江等省份的高考状元起码要六百二三十分才行,本科和专科的录取线也比河东省高10分都不止。不过,河东省最近几年的理科高考状元都没有600分的,却也习以为常了。
  统计室里的老师都过来看了一下,有人就摇头晃脑地笑道:“这就是天才了,老师能教500分的学生,可教不出600分的学生。”
  “这西堡中学是哪里的?谁知道?”这个问题同样困扰了薛达城。
  好一阵,才有人一拍脑袋,去拿花名册,翻了好久,才找到了西堡中学的名字,念道:“是南湖地区下属的,溪县西堡镇西堡中学。是个镇上的中学?”
  “镇里的中学拿了第一?”薛达城第一感觉是不能相信,忍不住道:“西堡中学的分数表红封了没?拿出来看看。”
  总分的统计表上就只有总分,要看单科的就要找单科的统计表,还没有直接看该学校的统计表方便。
  比薛达城无聊的老师多了,不用他动员,就有人出去要分数表去了。
  好一阵,这位才耳朵里夹着烟回来了,笑道:“不止咱们想看啊,阅卷组那边也传疯了,我干脆复印了两张。”
  两张表格,一张是密密麻麻的合格,一张是密密麻麻的不合格。
  薛达城不在乎有多少人不合格,手指压住合格表的第一行,就扫了过去。
  旁边的人头塞满空隙,更有人诧异的道:“数学120分,物理100分,化学100分,生物50分……数理化生物全是满分?”
  “英语92,也不低。”
  “语文102,政治64……”薛达城呲了一声,道:“政治这么低,还能涨分呀。”
  “可能是还没怎么背政治呢。”这位是冤枉杨锐了,他复习政治的时间比其他几门课都多,考不到高分是真考不到。
  60多分的政治其实也不算少了,和英语数学正好相反,现在的政治考试要求极其严格,某些知识点是一个字都不能错的。某些一辈子学政治的学生,上了考场,政治也就是六七十分,考三四十的照样大有人在。只是杨锐其他科目的成绩太高,才让政治分显的低了。
  统计室的老师们很快也就杨锐和西堡中学讨论了起来,薛达城眼珠子转着,不知道在想什么。
  ……
第153章
偶遇
  “这车是不是到西堡中学的?”
  “到不到西堡中学?”
  两个人异口同声的问班车上的售票员,然后互相打量起来。
  “我叫于凤,是河东大学的学生。”女生首先熟络的自我介绍起来。她在学生会里工作数年,待人接物游刃有余。
  薛达城也是个善言的性子,只因对方是个女孩子,才没有率先说话,如今对方先打了招呼,他立刻笑道:“我是平江一中的,你叫我老薛就行了。”
  于凤微笑:“薛叔是去西堡中学办事?”
  薛达城其实还不到40岁,但被叫做薛叔也无可奈何,点头道:“我到西堡中学找个人。”
  “巧了,我也是,咱们搭伴一起吧。”于凤不叫薛哥,就是免得薛达城有了别样的心思,现在建立了两人的“辈分”关系,她倒是愿意有人一起走,毕竟是没去过的乡镇,指不定遇到什么车匪路霸和乡痞。
  薛达城点头应了,又抬头问:“师傅,这车是去西堡中学的吧?”
  坐在窗口位置的售票员懒洋洋的,道:“到西堡镇,西堡中学山上呢,哪个跑西堡中学载人。”
  “到西堡中学远吗?”薛达城笑眯眯的递了一根烟。
  售票员眼一亮,见是大雁塔,就给夹耳朵上了,脸上也带了点笑,道:“西堡镇到西堡中学就是一条路,上山就几十分钟吧,我们上次班车上去十分钟。”
  “班车上去过?怎么现在不去了?”
  “上次是西堡中学包的车。”售票员啧啧嘴,道:“他们的校办工厂有钱着呢。”
  锐学组的试卷生意对外宣称是校办工厂的。现在也没有微信微博什么的,小道消息随便传,想传出一个统一的答案是不容易的,尤其是这种小地方的小事情。
  薛达城点了点头,招呼着于凤上车找位置坐下。一中也有自己的校办工厂,每年都能赚到十万块以上,用来给老师发福利之余,还能改善校舍,是他们的一大财源。
  班车很快被塞满了,除了人以外,是大量的行李物品。现在的车费并不便宜,普通农户若是空着身子,多数不会坐车。只有薛达城和于凤这样的城市人,才会到哪里都坐车。
  薛达城和于凤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天,又徒步抵达西堡中学,到了门房,薛达城让了一步,笑道:“你先问。”
  于凤捋了捋头发,冲着门房的窗口,拿出自己的学生证,道:“大爷,我找你们学校的杨锐,是在这里吧。”
  “找杨锐?”大爷戴上一副老花镜,很认真的看了于凤的学生证,道:“找他做什么?”
  薛达城也很好奇的看着。
  于凤笑笑,说:“我们学校里有个项目,我看了他发表的论文,有些问题想和他讨论下。”
  大爷“哦”的一声,道:“和那个叫姚什么的女生一样,你认识不?”
  “姚悦是吧,我和她一个专业的。”
  “行,进去吧。”大爷说着拦了一下薛达城,问:“你们一起的?”
  “我也是来找杨锐的。我是平江一中的老师,这是我的工作证。”薛达城此时变的严肃了一些。
  看门老大爷的战斗力不容低估。
  于凤的眉毛都飞了起来,忍到两人进了校园,才问:“你找杨锐做什么?”
  薛达城想了想,道:“这次的河东省高考预考,杨锐可能是第一名。”
  于凤愣了一下,问:“真的?怎么可能?”
  她自己也是经历过高考的人,深知第一有多难。除了少数情况,大部分人一道题粗心了,第一的位置就丢掉了,要在全省的考试中拿到第一,即使有运气加身,这个难度也令人望而却步。
  于凤的印象里,杨锐既然每天忙着做实验写论文,那就没多少时间复习课本。天资聪颖什么的也要精力来配合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0/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