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1306

  胡燕山当时就惊呆了。
  三块五是什么概念?他老爹作为最有油水的供电所所长,一个月白的灰的黑的收入攥到一起,也就是100元的标准。
  这已经比镇上双职工家庭的收入还要高了,即使如此,也不过吃半个月的牛肉餐罢了。
  若是用香烟来比较,那就更明确了。
  胡燕山平时抽的是9分钱的羊群,装面子用的是二毛六的大雁塔,更好的大前门三毛六,是他老爹装面子用的。
  要说起来,胡家的生活水平,在西堡镇上算是顶呱呱了,但和一顿就吃一条大前门的杨锐一比,胡燕山的玻璃心差不多就碎光了。
  虽然史贵很快醒悟,又介绍了更便宜的外卖。可胡燕山又哪里肯订的比杨锐便宜。
  其实,就算他肯,他也拿不出钱来。
  顿顿小炒是共产主义社会,胡家的生活标准根本达不到。
  瞅见史贵,胡燕山的脚步顿了顿,就要从另一边绕出去。
  他的狗头军师却是眼前一亮,低声道:“你们说,杨锐顿顿小炒,哪里来的钱?”
  “他爹贪的呗。贪官迟早有一天,都得被抓了枪毙。”同行者的语气很有激昂的趋势。
  胡燕山的脚下一绊,险些摔倒,没好气的瞪了说话人一眼。他那供电所所长的老爹,最近两年也没少往家里搂钱。
  狗头军师摇头了:“他在学校里又不是一天两天了,你们以前见过他大手大脚的花钱吗?”
  “这倒也是……”
  “我倒是听说,杨家的家教严的很。”狗头军师卖弄着情报,缓声道:“我猜他有来钱的路子,否则,再富的人家,也不能这么造。”
  直到90年代,普通中国人家也将顿顿有肉看作是奢靡。每顿都吃牛肉,更像是一种铺张浪费。
  胡燕山认可的点头,又道:“你有啥坏水儿,都挤出来吧。”
  狗头军师得意极了:“我有上中下三策。”
  “还三策,快说快说。”几个百无禁忌的家伙,就在校门口闹了起来。
  “下策是找杨锐对质,最好闹的满城风雨,他肯定没好果子吃。”
  “不行不行。这不是让他提前防范。”胡燕山听他说是下策,立刻就想否定,收音机里常放评书,选下策的将军皇帝,多半要糟。
  狗头军师缓缓点头,道:“中策是问这个送饭的,他多少总要知道一些什么,到时候,咱们再打探多些消息,抓住姓杨的把柄,让他每天送钱给咱们。”
  “上策呢?”
  “还是打探消息,不过,咱们不抓姓杨的把柄,咱们占了他的路,自己弄钱。”
  “好!”胡燕山太满意了,终于做出了主公的正确决定:“我选上策。”
  狗头军师重重的一点头:“那好,我去打探消息。”
  他在前面走,后面几个人就浩浩荡荡的跟上去了,大家都想第一时间知道消息啊。
  史贵见着他们的动作,露出生意人的笑,问:“几位同学,有事吗?”
  “你这个……这个什么……”狗头军师第一句就卡了。
  “外卖。”史贵给补上了。
  狗头军师摆摆手:“就它。你天天送外卖上来,知道杨锐每天买饭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吗?我给你提个醒,这钱的来路不正……唉,你可要小心点。”
  史贵皱眉:“他的钱是稿费吧,怎么就来路不正了?”
  “稿费?”这下轮到狗头军师迷糊了。
  “杂志社的稿费。”
  “你怎么知道是稿费?他告诉你的吧。”胡燕山不信。稿费是多神圣的东西啊,那是要发表在报刊和杂志上,还有出版书籍以后,才有的酬劳。胡燕山无论如何都不相信,最近每天在操场上做卧推的男生,会和这么高级的东西挂勾。
  其他人也不信,纷纷追问。
  狗头军师更是直接说:“他骗你的。”
  史贵没什么保密意识,不高兴的道:“我不光听到他说了,我还看到了。”
  “看到了?”
  “嗯,有一张杂志社的汇款单,还是我和他一起去取的。”杨锐最初的22元稿费,只吃了一周就告罄,继续补充营养,自然要继续给史贵定金。
  几个人都不说话了。
  狗头军师忽然抓住史贵的话头,道:“你说有一张杂志社的汇款单,还有其他的?”
  “当然了。今天好像就有,你问传达室的大爷……咦,不用了,杨锐这不是来了”史贵说着开始挥手,高声叫了起来。
  ……
第18章
汇款单
  杨锐是来取他的外卖的。
  每天一顿牛肉,对后世的中学生来说实属平常,可在1982年,也只有史贵这样的乡镇小饭馆能提供了,换成是票证严密的大城市,光是所需的肉票,杨锐就出不起。
  当然,没有肉票的情况下,牛肉的价格也体现的相当明显,一周多下来,杨锐用掉了两笔稿费,等于吃了一个成年人的工资。
  尽管如此,杨锐也甘之如饴。大量摄入高蛋白的效果很好,已经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肌肉鼓胀,再过两个月,说不定还能长点个头。
  至于发表的稿件,只不过需要几分钟选择,几分钟摘抄改写罢了,又哪里比得上身体重要。
  见到胡燕山一行,杨锐也只是疑惑一瞬,脚步不停的走了过来。
  胡燕山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问他来钱的门路是什么?看他是不是真的有收到稿费?
  人家要是不说,自己又能怎么样?要是以前的杨锐,胡燕山连问都懒得问,一把抢过来就看了。
  可现在的杨锐……胡燕山莫名的想到操场西头,围着卧推架子的那群人。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且不说这些家伙的身体壮实了多少,和杨锐的关系却是亲近了许多,乡镇里长大的男孩子,没有不敢打架的,自己若是耍横,以杨锐现在的脾气,结果难料。
  “大爷,有我的信吗?”就在胡燕山胡思乱想的时候,杨锐已经走到了传达室,拿了外卖,又递了一支烟给门房大爷,接着开始找给自己的汇款单了。
  狗头军师没有胡燕山那么多的顾虑,三步并作两步的跑上去,讪笑道:“杨锐,交笔友了?”
  说着,眼睛就滴溜溜的转。
  80年代的人,交笔友就像是找QQ的陌生人聊天一样,有的人能聊几年之久,也有的人一写十多页纸,每个月来往收寄信件四五次。
  同样,就像是聊QQ的学生会用学打字来掩饰行为一样,交笔友的学生也会用学写作来做掩饰。学校的传达室,几乎每天都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信件。
  杨锐扭头看了看他,说:“你是那个董什么吧?”
  “兄弟们都叫我董军师。”狗头军师学着场面人拱拱手。
  杨锐“哦”了一声,从窗口的一堆信件里,抽出了属于自己的几封。
  他第一次投稿,担心审查不过,所以向多家杂志寄出了不同的文章,预备着以后再把退稿循环邮寄。
  不过,80年代初的杂志之多,高水平的稿件之少,还是出乎他的意料,大部分的杂志都陆陆续续的刊登了他的稿子,如今半个月过去了,正是稿酬陆续到达的时间。
  狗头军师眼尖,一下子就瞅到了《中学化学》几个大字。
  “还真有稿费啊……”他自言自语的念叨了出来。
  杨锐呵呵一笑,将手里的信封墩了墩,转身准备走人。
  “哎,杨锐,杨锐,看看呗。”狗头军师拦住了他。
  这个时代的学生,都有一颗文艺的心,狗头军师也曾投寄过诗歌和小说,了解一些稿费的问题。
  他心里算的清楚,一篇文章的稿费正常都是几十元,只有《人民文学》这样数一数二的杂志,才有100块每千字的封顶稿费,但不管怎么算,一两笔稿费,都不够杨锐敞开了吃牛肉。
  杨锐肯定还有其他的来钱路子。
  狗头军师据此想要证明。
  杨锐不怎么高兴,问:“你想看我的信?”
  私人信件,自然是不能给人看的。
  “不是这个意思。”狗头军师转眼就把史贵卖了,指着他道:“这家伙说你收了好多稿费,我这不是好奇嘛。”
  看稿费和看信件,意思就截然不同了。
  史贵急了:“你什么意思,啥叫我说的,是你问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