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2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2/1306

  “当然,当然。”涂宪不好意思的摸着脑袋。
  “进来吧。”杨锐招招手,率先进入。
  涂宪小心翼翼的走进来,一个仪器挨着一个仪器的看。
  要说种类的话,这里的仪器总能在北京的各大实验室找到,国家实验室和中心实验室的仪器种类还会更多更专业。
  但是,就先进性来说,杨锐的实验室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因为实验室才刚刚建立,许多设备都是新购买的,且是进口货。相比之下,国内的实验室都是一点一点积攒出来的,设备总是有新有旧。
  当然,永远是旧的居多。
  “上午的茄尼醇提取做了吗?”杨锐问何成。
  “做好了,液体在冰箱里。”何成指的是一个真正的冰箱。虽然在电影中有很多专业的用于保存试验品的设备,但冰箱始终是物美价廉的一种,杨锐读研的时候,许多老师都用它。
  涂宪比他可怜多了,冰箱都是共用的。因为实验室里的冰箱要求稍微好一点的稳定性,以80年代的国货水平,它们显然是不够格的。
  杨锐没有管涂宪,自顾自的拿出液体,做起了下午的实验。
  论文发表是很令人得意的事,可在此之前,它会消耗研究者大量的精力、体力、智力和时间。
  一篇普通的论文,往往就需要研究者一两个月的辛劳,如果是想要有点水准的文章,研究者往往会对自己严格要求,加班和放弃节假日是常有的事,即使如此,半年乃至一年才写一篇论文亦是正常。
  高等级的论文往往需要团队合作,三个人五个人的团队是一篇牛文出现的基础,如果要撰写顶级论文,比如试图发表在《自然》和《科学》这样的期刊上的论文,它甚至需要二三十名研究者的通力合作。
  例如自80年代开始就很受人关注的埃博拉病毒,有关它的文章,在接下来的30年里,不止一次的登上生物界的顶级期刊,而在文章的标题下方,不止一次的会出现二三十名著作者,也不止一次的出现著作者名字被黑框标注的情况。
  杨锐做实验和写论文,比其他人轻松的多,但他并不想总吃老底,内心里,杨锐也是有一颗科研梦的。
  正因为如此,当实验室初步建立起来以后,他每做一项实验,即使是重复试验,也力图完美,就当是给自己补课了。
  一名优秀的研究员,要有天赋,但也不全靠天赋,也得有机会,特别是练手的机会。
  在读书的时候,杨锐得到的机会不多,还不可避免的浪费了大部分。
  可现如今,没人因为杨锐的一点失误,而阻止他继续做实验。
  不断进行的独立实验,以及对实验助手的指导,都增加了他的经验,扩展了他的思维。
  明显察觉到这些好处以后,杨锐做实验是越来越认真,一点空闲都会用出来。
  而涂宪,只能看着他做实验。
  这个塞满了设备的实验室,令涂宪手足无措。
  何成熟练的做着杨锐的实验助手,他喜欢化学和生物,也喜欢实验室的工作,因为经常与杨锐在一起工作,他总能得到额外的指导,成绩不仅没有落后,反而不断的上升,这也稳定了他的助手工作。
  终于,30分钟以后,涂宪闲不住的道:“要不然,我给你打个下手?”
  “我在试一种茄尼醇提纯的新方法,这方面你熟悉吧?”杨锐继续储备自己的技术壁垒,这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将已经建立的优势稳定和扩大,才是最正确的科研思路,否则,光是不停的建立基础,就是猴子掰苞谷了。
  涂宪点头,说:“我看了你写的所有论文。”
  “那就好,我们这一次修改了几样溶剂,之后的提纯方式也有改变……”杨锐说的是一种较为麻烦的提纯方式。不过,实验室里觉得麻烦的方式,在工厂里却不一定了。
  涂宪认真的听了以后,又在纸上记下了几个重要参数,接着奇怪的问:“你怎么想到这么多的方案的?”
  “用脑子想的。”杨锐说了一个不好笑的笑话。
  涂宪哈哈大笑起来,然后认真的给杨锐打下手,一边做,一边问。
  杨锐有时间就给解释几句,但说的并不多,实验室里的工作是一个紧着一个的。
  涂宪反而喜欢这样的节奏,能让他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
  两人垂头工作,就此到了晚饭时间。
  杨锐将手上的一组茄尼醇测试完成,看看手表,道:“休息吧,该吃饭了。”
  “杨教授稍等……”涂宪脱口而出的称呼,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
第217章
做不了校友
  涂宪没说在西堡中学呆多久,杨锐也没问,就给他找了一个教师宿舍住了下来,又给食堂的大师傅打了招呼,便每天泡在实验室里。
  实验室就是用泡的,做实验和做饭差不多,小型实验就像是家里做饭,你看着人在里面不停点的旋转,饭和实验就做好了,中型实验就像是饭店的后厨,最好是有人帮手,主厨的工作量反而降了下来,时不时的都在等待。
  杨锐现在做的实验,就算是中型实验了,没有助手很难进行下去,但有没有助手,又有很多时间是空闲的,属于闲的时候闲死,忙的时候忙死的状态。
  每当闲下来的时候,杨锐习惯是阅读脑海中的论文和书籍,相对80年代能够得到的知识来说,现在复习后世的内容,会有很多的好处。
  起码的一点,杨锐觉得,自己要是就这么读上30年书,再到2014年也什么都不用怕了。
  任何时代,能够掌握全面的知识的人,都是不可小觑的。
  而任何一个人,要是能一路学习30年,就算不能攀升到金字塔的尖端,也应该站在了高处。
  当然,在其他人看来,杨锐就显的有点怪了,因为在他们眼中,杨锐纯粹就是发呆,最神奇的是,他长时间发呆以后,经常一跃而起,要么写一堆东西,要么做好几个验证实验。
  涂宪能够理解,杨锐大概是在脑海中模拟了一些东西。
  但是,这种理解也就仅止于表面上的理解了,毕竟,那么多的东西,那么多的实验,就这样在脑袋里面模拟,那得多复杂,多困难?
  或许是想了解杨锐的工作方式,或许是想多了解一些植物提取方面的知识,涂宪就这样在西堡中学呆了下来。
  他不说回去上班的事,杨锐更不在乎多一个免费的劳力。
  事实上,他还想把这个好劳力多用一段时间。
  “把离心机打开吧,咱们今天换两个变量,再做一组实验。”杨锐抬起头来命令一声,涂宪就颠颠的去工作了。
  他接受了数年的专业训练,实验水平自不必说,难得的是他能单独进行实验,顶替杨锐工作或监管,这节省了杨锐很多的功夫。
  今天刚刚从河东大学过来,给杨锐打下手的姚悦和吕芝好奇的看着涂宪,稍微有点放不开。
  涂宪的样子就是老师的模样,在学生面前,还是有点震慑力的。
  涂宪也看出她们是学生了,没在意,手上的动作丝毫不慢。
  一会儿,实验准备完成了,涂宪秉承助手的职责,将位置让了出来,道:“可以开始了。”
  “你来做。”杨锐点了点下巴。
  “哦……好。”涂宪稍微迟疑了一下,开口道:“你们两个配合我,梳辫子的,你同时负责实验记录,现在是废旧烟叶提取茄尼醇的第15组实验,8份各200克烟叶已粉碎,分别加入了15倍,15.5倍,16倍和16.5倍重量的丙酮溶剂,浸泡时间20个小时,过滤蒸馏出丙酮以后,残留物加入皂化液……”
  他看了一下手表,说:“现在给8份残留物分别添加不同的皂化液。”
  姚悦和吕芝按照他的指示,开始准确称量不同的溶液。
  这项工作繁琐细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涂宪绕着实验桌看了一遍,确认各项状态都正常,回过头来,站在杨锐旁边,像是聊天似的,道:“你这个实验室是捷利康赞助的,那等你上了大学以后,怎么办?”
  “我去哪里,实验室就去哪里。”杨锐一句话就解决了涂宪精心考虑的问题。
  涂宪皱眉说:“转移实验器械可不简单,要花不少钱的。”
  “我知道。”
  “捷利康愿意出?这么多的实验器材,估计要数千元呢,说不定还有损坏。”已经拆开的实验装备和新出厂的装备是不同的。另一方面,某些实验装备每次移动都需要重新调整,或者是定准,或者是固定等等,厂家通常会提供第一次的安装和调试服务,但不可能每次都提供安装和调试服务,如果是国内的装备也就罢了,国外的装备,往往派一名售后工程师过来,就要耗费上千美元,着实不易。
  杨锐点点头,钱是他自己来出的,但不必向涂宪说明。而他在采购实验室装备的时候,就有考虑过转移的问题,只要解决好包装和运输的问题,并不会像是涂宪想象的那样,花掉太多钱。
  涂宪暗暗咂舌,又问:“你准备去哪?”
  杨锐瞥了他一眼,笑笑说:“现在还不确定,不过,到时候实验室可能还有扩展。”
  “还会扩展?”
  “会购买电子显微镜等大型仪器,规模也要增加一些。”杨锐环视一周,接着道:“到时候,还要请涂老师多帮忙。”
  “哦,应该的,应该的。”涂宪立即回答,脑袋里几乎都没怎么想。
  杨锐微微一笑,他要的就是现在的效果。
  在西堡中学,他有魏振学做主要的实验助手,如果到了新地点再慢慢寻觅就太耽搁时间了,而且,大学新学期肯定会比较繁忙,杨锐也需要一个大学老师类的人物,来帮帮忙。
  所以,当日看到涂宪的信件,杨锐立刻给予回信,而且不吝啬于将国内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展现出来。
  涂宪来到西堡中学,没有几天时间,果然陷在了实验室里不能自拔。
  完全属于个人的实验室,所有的实验仪器都等着你用,而不是人等着实验仪器,这种酸爽,不是搞研究的人,大概是很难理解的。
  要是做个比较的话,在普通的大学实验室做实验,就好像看电影看十分钟,立刻被人叫出去,再等40分钟,回来看十分钟,又被人叫出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2/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