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2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1/1306

  这个分数,意味着李学工以下,将有十几二十个人过线,也就是鸿锐班三分之一的学生达到重点线,对于西堡中学的学生们来说,这是想都不敢想的美事。
  除此以外,375的二本线和355的大专线,与去年的区别也不大,甚至还稍稍降低了一些,对此,考了高分的学生,总是又高兴又害怕。
  正在杨锐与他们讨论的时间,赵丹年拉着刘康等人,来到了鸿锐班的教室。
  在众人的目光下,赵丹年咳嗽一声,道:“情况我了解了,这个志愿的报考呢,还是以同学们自己的意见为主,不会有人卡你们的志愿表,这一点请放心,刘康老师之前也是为大家好,说话太着急,说的不够清楚,刘老师……”
  刘康是初中部的数学老师,自诩人才优秀,但在杨锐做的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表上,刘康排名靠后,这让他对杨锐始终没什么好脸色。
  这一次争论,也是有学生在小食堂里问起了其他老师意见,刘康插嘴造成的。
  不过,正如刘康本人所言,报考志愿对学生们的影响太大了,所以,校长赵丹年也不能光顾及着他的脸面。
  在办公室里,刘康已经受了教训,此时低着头,没什么精神的道:“我是来给大家说明情况的,我当时说话呢,有点欠考虑,志愿表不会经过我手,所以,我也不能卡住大家的志愿表,这一点,请大家放心……但是,我还是要说,报考志愿一定要谨慎,不能好高骛远……”
  刘康说着抬起头来,看到黑板上写着的重点线:415分,顿时像是炸毛的公鸡丝的,扬起了脖子,喊道:“看看,看看,415分的重点线,咱们西堡中学要考十几个重点生了,您觉得是真的吗?赵校长?他哄你们玩呢!”
  赵丹年稍微迟疑了一下,转瞬即道:“报考志愿的事,我们高考前也是讨论过的,而且平衡过志愿,当时的数字……也是考虑过现在的情况的。”
  赵丹年在做平衡志愿的时候,并没有深谈重点志愿的问题,现在也有点答不上来。
  刘康见他语气不肯定,笑道:“您开玩笑吧,咱们学校考十几个重点?”
  杨锐看他越说越来劲,其他学生也受到了影响,不乐意了,站出来道:“刘老师,请问,您读过大学吗?”
  “读……我见的学生多了,不用读大学,也知道你们分数线做的不对……”
  “我换一个问法好了,那您考过大学吗?”
  周围传来一阵哧哧的笑声,除了学生,笑声最多的反而是随后而来的老师们。
  “我……”刘康说不出话了,他还年轻,自然是考过大学的,只是大学的竞争如此的激烈,即使是有资格教初中生的乡镇教师,也不容易考上,连续落榜以后,刘康也就绝了考大学的心思。
  而现在,看到这么多学生考到了自己想都不敢想的分数,刘康心里却是憋了一口气。
  “今年的分数线,不可能这么低。”刘康不与杨锐争辩,斩钉截铁的道:“我把话放在这里,你们想怎么报就怎么报,到时候滑档了,别来学校哭鼻子。”
  “如果分数线就是这么低,同学们因此浪费了机会,你又怎么说。”
  “我能怎么办,这三两肉丢给你煮汤好了。”刘康一副光棍姿态。
  赵丹年使劲咳嗽一声,低声道:“胡说什么呢,为人师表的,说话注意一点。”
  转头,他又对杨锐道:“刘老师说话有点随意啊,不过,咱们估分报考,的确应该谨慎一点,我看,要不就等等看一中和三中预估的分数线,让打听分数的人打电话回来。”
  杨锐淡然点头,点了何成的名,道:“你去给史贵发电报,让他和打听分数的同学汇合,然后打电话回来,尽量今天下午,就把消息传回来。”
  ……
第237章
差别
  何成去山下拍了电报,再返回西堡中学,远远的就听见刘康又在宣传他的理论。
  “你们还年轻,不知道工作有多重要,光想着往高里报。报的高了,那考上了当然好,考不上呢?明年再考一年?要是题更难了,分更高了呢?你们真想当老红军?要我说,甭管本科大专的,考个大中专回家都好过滑档。”不得不承认,刘康的话也有一定的道题,只是更加的保守。
  但在80年代,这种保守是非常有市场的。
  正如刘康所言,刚刚开始了六年的高考,无论是难度还是录取分数,都处于飘忽不定的状态,别说积极冲击好学校了,保守报考普通学校,滑档的仍然比比皆是,以至于有人今年差三分,明年差五分,如此反复,无有穷尽,进而变成了连考六七八年的老红军。
  但是,同样的问题落在杨锐眼中,产生的判断却是完全相反的。
  既然报考普通学校,仍然有分数骤然升高,以至于滑档的危险,那么,有层次性的报考,并伴随积极进取的报考策略,风险并不会明显升高。
  当然,这是一个整体分析。
  具体到个体,总是会有人害怕和担心,想着是否放弃更好的学校,先考上大学再说。
  这在80年代很普遍,普通学校的老师对报考也没有什么了解,最多只知道本省的大学好坏,到填志愿表的时候,只能以谨慎为主。
  也就是杨锐这样的,不止鼓励高报,还敢憋着劲儿跳线。
  他积累了大量的威信,学生们自然会更相信他,刘康费劲唇舌,也没有说服一个学生,倒是来学校的家长,似乎被他说服了,有几个人围住他,问了起来。
  刘康找到了存在感,说的更加欢快:“报考学校,得优先报考省内的学校,知道为什么?省内的学校分数比外省的分数低,不是因为学校不好,是因为名额多,这是给咱们省内学生的优惠,不用就太吃亏了……”
  “省外的学校,不是也有分数低的。”某家长稍微看过些资料。
  刘康笑道:“但你不知道是哪所学校低啊,就我说的,省外的学校名额少,去年报的人少,它分低了,今年报的人多了,它分呼啦一下就上来了,那你怎么办?”
  “咱们省内的学校,好像也有这种的。”
  “碰上是命不好,总比报省外的遇到的少,高考么,指望着所有人都读大学,不可能。你们不要看这里挂着重本班普本班的牌子,好像孩子就能读重本读普本了,要说一个两个聪明的,我信,一个班几十个人都读重本普本了,那像什么话?说给你们听,你们信吗?”
  “这次分数是挺高的。”
  “那是普遍高。”刘康肯定的道:“越是这样,你们越要小心注意,知道吗?”
  何成今年考的也不错,目前还处在兴奋期,结果听到刘康的理论,心情大坏,低着头从人群中穿过,对杨锐小声道:“电报拍了。”
  “行,等电话就行了。”杨锐微微点头。
  “那个……”何成没走,又问道:“刘老师说的,好像也有点道理,今年会不会是普遍分数都高?”
  “总之,志愿表先不要填,他说就他说,咱们等一中的分数线评估出来,再决定。”杨锐表面上不动声色,脑袋里也在考虑应对措施。
  他知道83年的分数线,再加上个人判断,才敢玩跳线。
  刘康却是以西堡中学为基础,再加上个人认识给出的分数线,自然是不靠谱之极。相比之下,平江一中等学校之所以能预估分数线,而且得到大家的认可,主要是他们学校能考大学的学生够多,以自己的学生分数判断分数线,相对准确。
  但是,如果平江一中判断的分数线,和自己记忆中的产生冲突了怎么办?
  以谁为主?杨锐必须想清楚这个问题。
  他脑海中记忆的分数线此次是否准确很难说,按说是相差不大的,但在此时,也不能100%的确信。
  再者,平江一中的老师的判断,同样有可能出差错。
  两者冲突的话……
  杨锐光想不说,反正志愿表没填,至于有人是否会被刘康说服,以至于等都不等,一定要将志愿表填了那也是他自己的决定。
  杨锐也没有大包大揽的必要,高考是自己的事,除了学校以外,考生还要考虑个人因素,比如说,隔壁家的大舅子在邻省,为了可能的照顾,考生就会优先报考邻省,而非教学质量更好的学校。
  这种个性化的要求是高考志愿表存在的理由,否则,也用不着报考志愿了,统统分配更简单。
  赵丹年却有想法,听刘康说的多了,或者声音大了,就会让他注意一点。
  他的心情挺矛盾的,一方面,他希望学生们都考好学校,这会让西堡中学的名气更大,另一方面,他又希望学生们保守报考,以上大学为基础,因为对西堡中学来说,考上大学的学生人数是最重要的。
  这样等到下午,开始有相信刘康的学生家长,反过来劝说学生:“要不就考个师范好了,我看师范也挺好的,不要学费不说,每个月还给工资,分也低。”
  “分低就是因为不好,要不然,凭啥分低呢?”刘珊很有责任感的走上前去,反驳学生家长。
  家长不乐意了,说:“怎么就分低的学校就不好了,我看师范学校就挺好的,刘老师不就是师范毕业的?”
  刘康听前一截挺高兴,听到后面,不由面露尴尬,他和师范大学的学生,区别还是极大的。这年月,也没有师范大学的学生会到镇上来,地区城市的好学校都安排不完呢。
  刘珊撇撇嘴,却道:“要是师范学出来,就刘老师这样,您愿意?”
  对面的家长顿时僵住了。
  相比当农民,在镇里做老师自然是极好的工作,但大学生还回镇上来,没有哪个家长受得了这个。
  当然,师范大学的毕业,总归是不会分到镇上来的,家长却不得不有担心。
  这位也是个实诚的,期期艾艾的想了半天,说:“我们家里供个大学生不容易,孩子妈每天早上5点钟起来就喂猪割草的,他姐也不读书了,就在家里帮我种地,干的活比我还多,说给她找个婆家,她也不去,说要等妹妹读了大学,再风风光光的嫁出去……这要是再回了镇上,我们挂不住这个脸……”
  不等他说完,许静“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不等她的声调起来,又有几个学生淅淅沥沥的抽泣了。
  杨锐喟叹一声,短短的一句话,背后是无限的唏嘘和心酸。
  许静复读两年了,今年是第三次高考,如果不是加入鸿锐班的关系,身为班级第二名的她能否考上大中专依旧难说。即使如此,她仍然是西堡镇附近十里八乡,最有机会考上大学的年轻人。
  也因此享受到了整个家庭的付出。
  在167万名考生背后,是9000万名同龄人的付出,而有130万个家庭,注定要失望了。
  在西堡中学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学生考上大学的,但人们依旧是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虎背熊腰的许静哭起来,就像是一座山在哭似的,声音巨大,影响力也巨大。
  杨锐上去安慰了几句,想想道:“许妈妈,您不用太担心,许静的成绩呢,肯定是超过了本科线,咱们好好的挑个学校,争取让她考上大学,同时也不浪费这段时间的辛苦,好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1/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