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2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3/1306

  325到352分的大专预测线,也就是27分的差距,以马后炮的方式来说,27分太好拿了,政治多拿几分,语文多拿几分,数理化多拿十几分,还有剩下的。
  但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在全国高考中,20分的档位里,不知有多少万的考生淤塞着。
  刚够大中专分数的考生,增加20多分就能读大专,再要是增加20多分,却已经够本科线了,如果再多20多分,还能读一所好本科,再多20多分,差不多又够重点线了,重点线上20多分,能够探到知名大学的底线,如此再多20多分,则是名牌大学的底线,想读名牌大学的好专业,还是只需要20分,由此再多20分,又能上顶级大学了,而要比顶级大学的录取线高20多分,专业的选择也很多了,若是就此再来20分,差不多都到省状元的程度了。
  可这些20多分,又哪是那么好得的,每一分,都是在血汗中浸泡出来的。
  杨锐做老了补习老师,对这样的分数阶梯已有判断,所以早早的买了汽车,让自觉跟不上的学生学开车。
  就社会地位来说,现在的司机和大中专的毕业生也相差不多,最多是比大中专的直接分配多了一个找工作的步骤,倒也不算麻烦。
  所以,杨锐也没有多说话,就让学生们自己调节心情。
  反而是一直坐在教室里的刘康,现在的心情无法调节。
  “不可能啊。”刘康低着头,思维逐渐陷入了混乱。
  赵丹年从震惊中醒来,听到刘康的念叨,不高兴的道:“刘康,你以后专心做初中部的教学工作,不要再参与高中部的事了,知道吗?”
  “校长,赵校长……这个,他们的估分准不准还说不定呢。”
  “答案都是记在橡皮擦上带出来的,怎么会不准,再说,有学生拿这种事情开玩笑吗?”
  “那个,一中的预测线也有可能不准啊,对啊,一中也有可能出错啊。”刘康抓住救命稻草似的喊,他不想烂在初中部里,西堡中学的高中部还能参加一下高考,初中部完全是附庸单位,别说挑战性了,收入和待遇都低一大截,最让刘康受不了的是,别人肯定会因此此事,以后对他指指点点。
  赵丹年哪里管刘康的小心思,瞪了他一眼,道了:“猜测的话装自己心里头,现在要按照平江一中的分数线来报志愿,嗯,还有杨锐判断的分数线,综合来报考。去,把门打开,让家长们也进来,看看分数和分数线,高兴一下。”
  他话音刚落,急不可耐的学生就将门打开,高声喊:“来看分数线了,来看估分!”
  迫不及待的家长们,呼啦一声,就将教室给塞满了,还有进不来的,站在教室窗户跟前跳脚,高叫。
  不过,大叫的家长们很快从“让让”之类的话,变成了“安静”的嘘声。
  原来,一名学生站在家长们后面跳脚:“南湖一中预测的分数线出来了,出来了。”
  “多少分?”刘康涌起最后的力量,高呼一声。
  “大专线370分!”学生隔着人墙连喊三遍:“大专线370分。”
  教室里,学生们的兴奋陡然冷却。
  南湖一中的预测分数线,比平江一中高了20分!
  如此一来,原本正在欢呼的大部分学生,都会面临降档的可能。
  最麻烦的是,报考哪个学校,将变成极大的麻烦。尤其是本科线和大专线左右徘徊的学生,大专和本科可是不能同时报名的,大中专和大专,同样是只能报考一个。
  从云端滑落的感觉,糟透了。
  赵丹年也忍不住道:“怎么预测的分数线,差这么多!”
  只有刘康精神了起来,故意板着脸道:“我就说,我的判断是有道理的,你们还不相信,幸亏志愿表还没填,要不然就出大事了,全部滑档了怎么办?那可就变成了大笑料了,西堡中学高分考生集体滑档……”
  “闭嘴!”不止一个人,将唾沫星子吐在了刘康的脸上。
  但在骂过以后,沉着脸的依旧沉着脸。
  刘康用手搓搓脸,不以为意的道;“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
第239章
战略战术
  大部分学校的老师预测分数线的时候,都是以本校学生的分数为基础,综合附近学校的学生分数做判断的。
  80年代的咨询交流速度很慢,坐火车到临近的城市都要一天的时间,别说了解全国情况了,省内情况都不可能完全了解。
  像是河东省这种地方,平江一中的老师通常与附近的几所学校老师讨论一下估分成绩,再打电话问两个县市的熟人,差不多就算是了解情况了,厉害和负责的可以问问其他省的情况,做一个比例性的判断,基本达到极限。
  至于传说中的数学模型,分析诊断之类的分数线预估方式,1983年的教育工作者表示听都没听过。
  南湖市的老师也是类似,找附近的二中三中等学校了解一下情况,然后通过个人关系,询问一下平江地区的成绩,通常就会获得满足。
  这也与现在的报考方式有关。99%的人都会填服从分配,这样能够保证即使报错了学校,至少不会滑档到一无所获。
  当然,靠近分数线的学生,即使填上了服从分配,还是会有危险,所以,大家都会尽可能的谨慎报名,在有限的志愿表上,填上尽量多的谨慎的学校。
  别说杨锐鼓励的进取心了,能有一个志愿报一个好学校,也是学生心气够高了。
  自然,还有另一种没心没肺的学生,会在高考志愿表上一次填写北大清华中科大等等,完全不明白志愿表的填写方式……这些学生,通常会在滑档以后,得到教训。
  刚刚恢复高考的时候,一点策略都不讲的学生很多,因为根本不知道有什么策略,更是完全都不懂的状态,自然是想填什么就填什么。
  到了1983年,恢复高考都送走一轮学生以后,再这么做的学生就少之又少了。
  现在,小心谨慎,保证读到大学,是第一位的。
  如果去看六七十年代人写的文章,也会察觉到,他们对大学的渴望,以及对报考的无助。
  在无法做出正确判断的时候,运气,往往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就像是现在,相信平江一中的预测线,还是相信南湖一中的分数线,是有着巨大的差别的。
  从内心里,学生们都愿意相信平江一中的分数线,尤其是刚好挂在本科线上的几个人,按照平江一中的预测线,他们是能读本科的,有本科读,谁还稀罕大专?
  放在一个单位里,读本科的不光升职快,从工作开始的那天起,拿的工资就比大专生多,评职称也会比大专生评的早,各种好处,说一天都说不完。两者相差的,也就是现在的一个志愿选择了。
  然而,本科固然好,也不能蒙着头就往上冲。
  这要是填了本科,结果分数不够,即使勾选了服从调剂,也是调剂不到专科去的。
  换言之,填本科而分数不够的学生,就只能复读了,连大专都没得上,明年再能考多少名,谁又说的出来。
  鸿锐班里的气氛,瞬间变的凝重了。
  “怎么报?”王国华站在杨锐后侧,低声问了一句:“时间有点来不及了,要不然,再多问两个学校的预测线。”
  “也没那么紧张,再拍电报去,就多问几个学校的预测线好了。”杨锐之所以说是拍电报,是因为史贵在平江有固定的收信地址,电报拍过去以后,无论是去邮局,还是由邮局送到信箱,都是很方便的,电话却是即时通讯式的,西堡中学是国家单位,早有安装,史贵有钱也安不上。
  黄仁也是担心的要死,听杨锐这么一说,忙道:“我去山下拍电报,能不能多说点……”
  “多少字都行,把话说清楚。”电报是按字算钱的,一般都是简略缩语,想说多少说多少,都是土豪作风。
  黄仁跑步去自行车棚。
  刘康斜看一眼,得意洋洋的道:“不行了吧?还真以为分数线会按照你们的想法来,这下子,我看你怎么说。”
  “刘老师,注意影响。”杨锐淡淡的给了一句。
  或许是语气太怪了,刘康抬眉道:“什么意思?”
  “你是西堡中学的老师,分数线按照我的想法来,不是什么坏事,对吧?”
  在校长的注视下,刘康呵呵了两声,说:“是。”
  “那就按照我的预测线来做志愿预测吧。”杨锐其实也是需要各个学校的预测线来验证的。
  在30年后,补习老师已经不太需要预测高考分数线了,杨锐对此也不专业,他主要的依仗就是脑海中的记忆。
  最终的分数线,其实就是以一个省份为样本,排名排出来的一条线,超过这条线的人数,正好就是全国各个大学分配给河东省的名额数量。
  因为这个分数线的样本如此之大,发生改变是比较难的,但是,出于谨慎,杨锐还是希望有些外部的信息来佐证它。
  一中的预测线比实际分数线略高,已经足够令杨锐满意了。
  至于南湖一中的预测线,在杨锐看来,自然就是错的了。这也不稀罕,30年后还有错的离谱的分数线预测,何况是80年代。
  甚至连南湖一中怎么错的,杨锐都不关心。也许是锐学秘卷的影响,让南湖市的一些学生的分数提高了,也许是南湖的教学质量飙升,也许是今年的生源格外好,谁也说不上来。
  杨锐只要抓住最终的分数线就足够了。
  刘康极不满意的道:“用你的分数线是对学生们的不负责任,你有什么经验判断分数线,你算老几啊……”
  见杨锐不理他,刘康又将目标转向家长们,借着南湖一中的分数线来说明。
  “赵校长。”杨锐懒得与他狗斗,立刻请出太上老君。
  赵丹年也不客气,很不给面子的道:“刘老师,我前面怎么说的?”
  “您说的多了。”刘康在一群家长面前,有点好面子。
  赵丹年却不准备给他面子,火起来以后,更大声的道:“我前面怎么说的?”
  一手建起西堡中学的赵丹年,火起来是很怕人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3/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