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2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0/1306

  总共5篇文章,全部是中文期刊,但水平各有不同,以80年代学生的水平来说,其实算得上是高端了。
  现在的大学,根本就不要求学生发表外文期刊,除了有外国教育背景的学者,一般人也发表不了外文期刊。往大里说,中国学者的数据老外根本就不予采信,往小里说,中国的某些学者也没有掌握期刊发表的方式。
  这时候的中国人,还相信外国学者和期刊是公正严明的,因为英文水平差的原因,很多时候,中国学者并不会发表普通文章到外国,以免消费人情做麻烦。他们往往是自觉做了一篇厉害的文章,才想着发表到国外,然而,具有突破性的论文往往是富有争议性的论文,一个从未在国外发表过论文的学者,其实与陌生人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学者第一篇论文就想发表“相对论”,又如何能够得到承认。
  所以,在80年代早期,中国人在外国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很少,教授们都在摸索门路,学生们甚至不会考虑这种事情,对汪颖这样的老派人来说,只要能将文章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上,他就满足了,国内反正也没有影响因子的考量,好坏评价就只能看期刊社的行政级别了。
  杨锐却是从来没有把外国期刊看的有多神秘,到了后世,别说是研究生了,稍微强悍一点的本科生,都像是买大白菜一样的在外国期刊发表论文,有的期刊,差不都就被中国人给占领了,满篇都是“zhao”“qian”“sun”“li”的署名。
  杨锐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加入其中的,他的首篇论文就是无可辩驳的数据论文,这种东西基本没办法造假,验证也很简单,应用性又不错,无论有没有外国教育背景都不受影响,陈景润能够得到世界声誉,也与数学的客观性有关,它不像是实验需要数据那么麻烦,换成是理论物理学的专家就没有此等轻松愉快了,霍金具有媲美爱因斯坦的权威性,所以用一只指头按出什么来,理论物理学界都能接受,中国理论物理学家若是本土出身的,论文弄不好就被当科幻作品了。
  杨锐能够接二连三的发表论文,还要感谢捷利康的存在,虽然没有直接的支持,但杨锐的论文可以在捷利康的工厂中得到验证,也更容易得到外国期刊的认可。
  也是有了这样的积累,杨锐才敢说向着PCR的方向前进,否则,中间会有无数的困难等着他。
  与杨锐这种用挂的选手不同,汪颖再优秀也是普通水平上的优秀,相对云云众生,他是天才的,相对迷雾重重的科研世界,他却是大众的。
  于是,当汪颖眉飞色舞的回到实验室的时候,见到的就是两张同情混合着震惊的面孔。
  “行了,交换吧。”唐集中没给汪颖思考的时间。
  “这是我的论文,请指教。”赵平川微微弯腰,在汪颖讶然的目光下,双手捧着将两本论文样刊交给杨锐,说:“我以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写的论文,都夹着书签,一共两篇。”
  “好的,我的论文,请指教。”杨锐大弯腰,从地上抱起半人高的论文,交到赵平川的手上,道:“这些都是我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样刊是夹着书签的,单行本就只有我的论文了。”
  汪颖下颌险些掉到地上捡不回来了!
  半人高的论文样刊是什么意思!
  全是独立作者和第一作者是什么意思!
  你大一学生,怎么写得了这么多论文!
  还有单行本是啥个东西!
  “我……我没有论文,就和赵师兄看一套吧。”孙汝岳怯生生的说。这孩子也是被吓到了,著作等身说起来容易,见到了才是恐怖,何况还是论文,一指厚两指厚的样刊,一本本的叠起来,才是真的需要搬运。
  杨锐点点头,对汪颖微微一笑,说:“汪师兄,我这里还有一套,你看完了记得还给我。”
  砰!
  又是半人高的论文样刊,放在了桌子上,从汪颖的方向看,连杨锐的下巴都快要看不到了。
  “这是我的。”汪颖气势全无,将四本中文期刊也放在了桌子上。
  两相对比,比馒头和切糕的差距还大。
  “回去以后,把各自的期刊都读了吧,读完写心得体会,不要怕得罪人,有疑问有纰漏都写出来,咱们过几天讨论。”唐集中放出终结技,完成了杨锐布置的大招。
  汪颖望着全是英文的期刊,表情苦涩无比。他的实验能力很强,可英语水平就很弱了,对论文的分析研究也有所欠缺,要是一篇两篇还行,这么多的论文,他根本看不完。
  赵平川也瞪大了眼睛,他是数学高手,论文可不仅仅是数学公式。
  “过几天讨论?”孙汝岳小声的问出了三人关心的问题。
  “就过一周吧,实验室的工作也不能丢下,杨锐,你负责实验室的管理,有问题直接向我报告,其他人有什么事,先找杨锐。”唐集中迫不及待的将管理科研狗的重任丢给了自己的新任头犬。
  “我知道了。”杨锐看看三人的表情,轻松的接下工作。论实验操作,他不及汪颖,论数学功底,他不及赵平川,但要说起全面性,要说攻略论文,从文山数海中杀出来,又自检了实验室的杨锐是一点都不怕。
  “把杨锐的论文给蒋世全和彭祖德也看一下。”唐集中巴不得杨锐彻底掌握局面。
  “好的,我们一定的认真看。”初时的震慑过后,汪颖稍微缓了一口气,决定好好的看一遍杨锐的论文,提出疑问和纰漏。
  外国论文又有什么了不起的——汪颖将这句话在肚子里转了三遍,才觉得舒服了一点。
  ……
第293章
服软
  “防护眼镜呢?使用过氧化氢,必须戴防护眼镜,万一液体溅起来怎么办?”
  “蒸馏水现用现蒸,现在实验室没有惰性容器,放在塑料桶里不是要造成二次污染?”
  “实验操作先做记录,这是必须规程,漏掉的重新补上。”
  杨锐做头犬的同时,自己也在学习实验室管理。
  科研狗和科研民工是普通研究员的必经之路,但并不是目的所在。任何一名科研员,幻想和希望的都是做自己的项目。
  世俗型的就是诺贝尔和爱迪生的类型,做老板赚大钱,自己确立研究方向然后指挥手下人干活;孤傲型的就是爱因斯坦和霍金的类型,自己确立研究方向然后指挥手下人打下手;强悍型的就是奥本海默和海森堡,自己确立研究方向然后阻止十万人一起工作。
  做爱因斯坦和霍金是对智商的挑战,杨锐觉得自己的智商够用,但还没够用到这个程度。
  诺贝尔和爱迪生是商人与研究员的集合,爽快却不有趣。
  既值得挑战,理论上杨锐又有机会挑战的,大约就是奥本海默和海森堡了。这两个人聪明绝顶,履历漂亮,又眼光准确,尤其是最终成功的曼哈顿计划的主持者奥本海默,能够越过爱因斯坦而主持此项工程,实在是多年积累使然。这是一名年轻时的无敌学霸,工作时的无敌火箭研究员,以及拥有超强组织能力和抗压能力的男人。
  就杨锐的年龄来说,从年轻学霸做起,虽然困难,总还是有希望的。
  而且,人体基因组计划也是不亚于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存在,这样的机会不是想有就有的,那代表的时全社会的经费倾斜和人才集聚,同样是核物理学家,在40年代到70年代就可以享受神一般的待遇,待到21世纪,就只有做敢死队的时候才会被媒体报道一下,可谓是千差万别。
  杨锐的脑海中有的是知识的积累,他最欠缺的就是组织能力,而这些,可以从管理三条科研狗开始。
  实验室的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并不相同,否则,找一名政委和中组部大神出来,中国科研实力早就突破天际了。
  实验室的管理重点是管理制度和资源管理。在这方面,杨锐又能领先30年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不过,最多只是科研民工的杨锐,上辈子没有做过真正的实验室管理,即使只是实践脑海中成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也需要试验再试验。
  孙汝岳和赵平川是逆来顺受的好孩子,杨锐要试验半吊子的GLP标准,他们就跟着按照半吊子的GLP标准来,杨锐要求他们将试剂和溶剂严格按照标准方法处理,哪怕过程再繁琐,两个人也能耐得住性子。
  汪颖却是自诩实验高手,对杨锐的新方法很是不耐,头两天,他还想先在杨锐的论文中发现问题,然后当着唐集中的面炮轰杨锐,顺势将他赶走,所以,在开始的两天里,汪颖还能耐着性子按杨锐的方式做。
  但是,当他白天累的半死,回去又读不通杨锐的论文的时候,汪颖就没有那么好耐心了。
  杨锐前期的论文还算简单,但为了给植物提取法生产辅酶Q10建立严密的技术壁垒,这一批论文写的相对生涩难懂,汪颖又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自然是阅读越郁闷。
  再者,应用型的实验只要不造假,本身就难找毛病,到了第三天,汪颖就变的暴躁起来了:“这是化工所生产的分析纯的试剂,是已经造好的试剂了,用不着再处理了,什么是分析纯的试剂,你不明白?”
  “即使是化工所生产的试剂,也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方法处理,这是实验室的要求,你就要执行。”第一次争辩,头犬杨锐不做丝毫的退让。
  汪颖中等身材,嘴唇上留了些须,有点恶狠狠的盯着杨锐,一会儿,见他不为所动,威胁道:“唐教授要我们下午4点前准备好这些东西,再做那么麻烦的标准处理,来不及了。”
  杨锐摇头道:“再紧张也要保证提供的试剂合格。”
  “这是化工所做好的分析纯试剂,怎么就不合格了?”
  “之前的检测已经证明化工所的分析纯试剂含有微量的杂质和水,这就是不合格。如果我有权采购试剂的话,肯定要换一家供应商,现在东西已经买来了,那就只能我们自己做处理,否则,用含有微量杂质的试剂做的实验,你怎么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杨锐以理服人,这本来就是后世实验室的正常要求,也是非常好实验习惯。
  汪颖说不过杨锐,又不愿示弱,僵持了一会,道:“爱做你做,我不做这些浪费时间的事。”
  杨锐见他决心已定,也不多说,站到了位置上,就自己做起了标准化处理。
  他的手法比不上汪颖的熟练,但完成这种基础工作是绰绰有余。
  汪颖心里得意的笑了两声,见杨锐不理他,干脆去做自己的实验。
  科研狗要做科研民工,最好的途径就是写出高水平的论文,只要论文的水平够,立刻晋升为实验室骨干。
  汪颖以前就是做助理研究员的,虽然是混日子的研究所,论文和实验总是有底子的。
  不过,当他的实验做到一半的时候,问题发生了。
  实验材料用完了。
  研究生往往很难申请到项目资金,所以,汪颖和其他人一样,都是用导师的经费,蹭导师的材料和仪器用,这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
  而在这间实验室,唐集中留下的大部分材料,都被杨锐所掌握。
  汪颖在实验台前呆站了一会,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终,无可奈何的走到做标准化处理正忙的杨锐面前,道:“我的胶用完了。”
  “把剩下的实验做完。”杨锐将手套一丢,立刻让开位置。
  作为头犬,要科研狗就范的方式太多了,除非汪颖不做实验了,否则,他就摆脱不了小老板的控制。
  纠结了几秒钟以后,汪颖重新接手试剂标准处理,规规矩矩的做了下去。
  短短的几天功夫,杨锐就彻底掌握了该实验室,而且有了时间做自己的实验。
  当然,实验室管理也是一门新的实验,只是需要实践的时间更长。
  汪颖压下心里的愤慨,白天忍气吞声的做实验,晚上回去给杨锐的文献挑刺。
  一个月以后,唐集中的电泳实验室的进度大大加快,而杨锐也完成了新论文的实验,开始撰写文字部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0/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