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2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5/1306

  普通的论文很短,可实验过程却很长。一篇2000字的论文,也许是数名实验员用了数月乃至数年时间做出来,这其中的过程,往往并不会在字里行间体现出来。
  很多的论文也不是在实验成功以后发表的,实验失败了也是能够发表论文的,某些论文甚至比实验成功了的论文还要重要。用数学举例的话,谁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固然将成为世纪牛人,但谁要是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不能成立,那将是惊天动地的世纪伟人,说是改变整个世界的基础都不为过。
  对杨锐来说,做实验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任何一个实验都不是孤立的,正常的实验都是在其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论文中,对于其他的基础研究往往就是参考文献中的一句话,可在试验中,这或许就是要花费几天时间的必须准备。
  杨锐选定一篇论文做重复实验,就要追溯到实验前的基础实验,做实验前的基础实验,很可能就需要做实验前的基础实验的基础实验。
  作为一名曾经的科研民工,这种独立的大量实验,对杨锐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虽然没有人来分享荣誉,但他也没有人去分享成功,也没有人去分担压力……虽然每一名科研人最终都是孤独的,但是,并不是每个科研人在每时每刻都享受这种孤独。
  汪颖很能理解杨锐的感受,旁观了一会,不由道:“要不要我来帮忙?”
  杨锐从专注的实验中稍稍抽离了出来些,问:“你们没实验要做?”
  “唐教授今天都不做实验了,我们能有什么事,这不是等评估组来。”
  “评估组来的时候,大家都在做实验不是比较好?”
  “到时候再装样子好了,现在只有你有心情做实验,我就是看你忙的厉害,给你搭把手。”汪颖最初对杨锐的态度不好,是一种权威受损后的不爽,经过两个月的接触,态度却也渐渐转向佩服。
  杨锐见他说的真诚,颔首道:“正好我在做体力活,这个移液管给你用。”
  分子机理的实验,通常就是几百次几百次的重复。比较热门的分子机理实验通常是医药学方面的,比如癌症细胞的,艾滋病细胞的,或者是某药的动力学等等……
  这种实验耗费体力,又不能不做,而且必须认真的做,有什么问题都要及时发现……成功往往就是隐藏在一次微小的变化中。
  杨锐正做的心累,看汪颖确实想帮忙,连忙找了一支移液器给他,并教他使用。
  由于是进口货的缘故,杨锐一次买了半打的移液器。
  汪颖觉得好用,赞了两句,也没有过多的表示。
  如果将移液管比做鹅毛笔,移液器就像是万宝龙的钢笔,好用是好用,可要是就写一两个字,你也察觉不到多少区别。
  孙汝岳也连忙站出来给杨锐帮手。
  贺全贵和王耀武互相看看,道:“得,咱们也帮忙吧。”
  杨锐于是给他们两支移液器,四个人围着试验台干活。
  只有赵平川不爱做实验,喊了一句“我去拖地”,出门去了。
  过了半个小时,几个人慢慢琢磨出移液器的好了。
  贺全贵羡慕的道:“这是唐教授给你们配的?这待遇……我说,凝胶实验室不会真的要取消吧,给你们配的东西,我看黄助教也没有。”
  “本来就不是我们实验室的。凝胶实验室估计要合并进来,不过,凝胶那边的实验肯定还要继续,就是盘子弄大了。”汪颖年纪比较大,和助教讲师都能说到一块去,知道的信息不少。
  杨锐则解释道:“移液器是捷利康的实验室里的器械,我拿过来先用。”
  贺全贵更羡慕了:“外国人的实验室就是好,这是进口的吧?多少钱?”
  “这是比较好的,600美元一支。”
  “600美元!”贺全贵的手一抖,险些将移液器丢出去:“买这么贵的东西干什么?外国人疯了?”
  “所以说老外有钱,他们的实验室里,这种东西是随放随用的。”杨锐说的也是真话。这几支移液器虽然是他花钱买的,但老外的实验室里,移液器也早就是标配了。
  尽管中外实验室里都有科研狗可供压榨,但是,中国的科研狗的养殖办法就和土狗的养法一样,有啥吃啥,给点啥就吃点啥,别挑食,别闹腾,长的壮长的瘦就无所谓了。欧美的实验室里,科研狗就像是外国犬,有钱的实验室养名犬,不光要体格健壮好看的,许多还要求血统纯正,比如常青藤大学毕业,名门之后什么的,买的狗粮和给予的照顾也好,很容易就变的漂亮活泼了。没钱的实验室养点普通犬,虽然没有名犬的待遇,狗粮什么的总是管够的。
  在一支万宝龙钢笔要几百美元的世界里,一支好用的移液器花费几百美元,可以说是再正常不过了。
  贺全贵等人只能无奈摇头。
  王耀武将移液器拿起来仔细看了一会,道:“怪不得这么多人,都想着往美国跑。”
  “到美国想进实验室可不容易。”杨锐瞥了他一眼,道:“毕业以前写两篇英语论文再走,到了美国学校估计会顺利一点。当然,能不能去主要不看这个。”
  去美国留学难,想在美国搞科研就更难了。
  贺全贵道:“我们班也有人弄留学申请,我不准备去了,我就想着能留校就好了。”
  “留校就是贺助教了。”孙汝岳笑着说。
  “好像也挺好听的,对了,老汪,你是个什么打算,你要是留校的话,直接就是汪讲师了吧。”本科毕业到学校是助教,两年左右升讲师。研究生多读三年,到学校直接是讲师,五年以后可以评副教授,博士的待遇最好,到校一年以后就直评副教授。就80年代的博士稀缺程度,评教授也是很轻松的。
  汪颖却是头也不抬的道:“我不想留校,准备去研究院?”
  “为啥去研究院?”
  “研究院的条件好,不用代课。”汪颖说的言简意赅。
  “从长远来看,我觉得学校会越来越好。”贺全贵的话让杨锐另眼相看,虽然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至少说明这厮是有眼光的。
  在1984年,这样的判断也是需要点勇气的。
  至少就现状来说,还是研究院的更好。
  几个人说话归说话,动作却是不见减慢。
  不多长时间,实验就做了大半,杨锐写实验记录的频率快了一倍都不止。
  “人来了。”赵平川从外面飞奔回来,用压低的嗓音打断了几个人的动作。
  说话间,一行七八人就从外面的走廊,乱哄哄的走进了实验室。
  “这就是我们的电泳实验室。”唐教授进门就做介绍,脸上的笑容却是从热烈到尴尬。
  地板上,邮政包裹的碎片散落在桌腿周围,试验台上也散落着多个单行本和期刊本子。
  一名评估组的老师弯腰捡起了包裹碎片,又有一名评估组的老师拿起了桌上的期刊,并将之归拢了起来。
  唐教授的脸皮也微微泛红。
第299章
像模像样
  “碎纸片就这样丢在地上?还不赶快来收拾赶紧。”陪同唐教授而来的讲师朱家辉抢在评估组的教授说话前,先喊了一声,然后拼命的使眼色。
  孙汝岳连忙跑上来,单膝跪地的捡纸片。
  评估组的教授这手才轻声道:“不用忙活了,我们看看就走。”
  然后,他在一个笔记本上,装模作样的划了什么。
  杨锐撇撇嘴,心想:还真是装模作样,一丁点小权利都不放过。
  唐集中的实验室申请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里有点小纸片,还是邮政包裹的纸片,又能有多大的影响。
  不过,这些评估组的要说有影响,你也难以辩驳。现在的评选都是不那么透明的,此次来的还是学校内的评估组,他们的任务是评估唐集中的实验室是否有资格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换言之,没有进过学校的认可,你的实验室再强,也没有资格参与评选。
  杨锐暗暗摇头,放下移液器,准备收拾散落在几个试验台上的期刊。
  其实,试验台上有期刊,在实验室里再正常不过了,但以中国特色的检查,任何不整洁的部分,哪怕是工作必须的,似乎也可以被看做是瑕疵,比如军队和军训时的豆腐块被子,可谓是无理的典范。
  却是一样难以争辩。
  “做实验的同学继续做实验吧。”评估的教授将桌上的期刊给收了起来,没有细看,就此来到了杨锐跟前。
  几名学生都围着一个试验台,他也只能过来看。
  “你们做的是什么实验?”一名评估教授过来了,其他人也跟了过来。
  “钠和钾通道中的电压门控的分子机理。”杨锐说。
  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杨锐也不指望短期内做出来,反正是基础性的学术问题,只要做出成绩,能在这个大问题上取得一定的地位,学术界的地位对他来说也就够用了。
  像此等题目,普通的PHD碰都不敢碰,也就是杨锐只看方向不在意完整的难度。
  几个评估老师中,就有生物系的教授,听到这个大题目,吓了一跳,说:“这是生物物理的选题了,老唐,你的研究方向变了?”
  “没变,这是给学生们熟悉课程的实验。”唐集中迅速给了一个理由,他虽然给杨锐的实验签过字,却没有仔细看过。
  “让学生自己做?”
  “是。”
  评估的教授点点头,说:“这位同学,做实验不能好高骛远,得从基础的步骤来,一点一点的练习。钠钾通道是个不错的目标,但现在做,还是早了点,你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校和国家都不要求你们现在就做出成果……”
  贺全贵瞄了杨锐一眼,代他说“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5/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