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2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0/1306

  不过,杨锐本身的数学储备距离够用还差着不少,有幸在北大读书,他也不会浪费机会,无论实验室里多忙,高数课总是要来上的。
  现在的北大,教育重点毫无疑问是在本科班,几乎最好的教授,包括原院士级的大犇,都会尽量给本科班讲课,这是仅属于80年代的精英教育——最开放的态度,最自由的思想,最优秀的学生,最顶尖的教授,还有最集中的资源。
  这样的教育品质,后世哪怕是博士生都难以享受到。事实上,博士生已经不上课了,大部分的情况下,博士生都是在研究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工作,和大学里的讲师助教没什么区别,但在30年后,再想享受到80年代式的高水平教授小班教学,就只能去剑桥哈弗了。
  杨锐对高数等课程极为上心,有时间也会做习题等等,就进度而言,也算是超人一等。一节课结束,他还跑到讲台上去追问教授。
  杨锐毕竟是读过一茬的人了,再上大一水平的高等数学,短期内是没什么问题的。
  现在的教授也乐于回答,不会下课了就急匆匆的离开,距离恢复高考才四五年的时间,好多教授也才刚刚返校的,正是热情迸发的时间……
  杨锐在教室里好一阵逗留,却是让外面的陈奕等的心焦,不得不躲在教室后面来确定杨锐的行止。
  而到杨锐结束了问题出去的时候,陈奕又是一阵慌乱,小步快跑才追上了他。
  “杨先生。”陈奕气喘吁吁的到了杨锐身后:“邮票的事情我打探清楚了,列了个单子,您要不要看一下。”
  “边走边看。”
  “您稍等。”陈奕翻着单肩包,将一个笔记本交给杨锐。
  《梅兰芳》20套,《从小爱科学》100套……虽然是比较普通的邮票,但也确实是价值比较高的,如梅艳芳一套,80年代就能卖到数百元。
  不过,这样的邮票和数量,与杨锐的期望值还有较大的差距。
  他随意的翻下去,直到看见全套军邮几个字,才停了下来。
  军邮在集邮界,通常是指“黄军邮”,“紫军邮”和“蓝军邮”,其中最有名的是蓝军邮,在94年曾经拍出过的80万的高价,至于整套的军邮,其价格高达一两百万。
  而在小陈的笔记本中,这套邮票的标价是6000元,比20套梅兰芳还贵,升值空间却大的多。
  当然,这样的全套军邮可遇而不可求,留下来也是极好的。
  杨锐合上笔记本,问:“这些都是对方确认要卖的?”
  “当然,确定要卖的。”
  “我只要全品相的,价格集体打八折,我全部要了,可以的话,就来交易。”杨锐将笔记本递回给小陈,甩手走了。
  小陈愣了一会,也不知道这是好还是不好,匆匆回去报信。
  第二天,又是一轮讨价还价,杨锐以8.5折的价格,买下了对方所有的全品相邮票,这让分理处诸人一阵振奋。
  三万多块钱的交易,一口气拿出钱来,连还价都不是特别厉害,这样的土豪,自然让人感觉到了人傻钱多速来的风味。
  而且,邮票的原主人还买了两千块的国债以示感谢,对于卖国债卖出心脏病的银行主任来说,这比什么特效药都好,同时准备介绍更多的集邮者给杨锐。
  而在学校里,杨锐赚取的稿费用来买了国债的传闻也流传甚广。
  自从元旦晚会以后,超高颜值的杨锐就默默的有了校草的关注度,如果是别人买了国债,最多也就是本班或本系内讨论一番。
  说杨锐买了国债,大家也不管他是不是真的买了,消息却是一下子就飞了出去。
  而且,这还变成了接下来几天的热门话题。
  到了周五,杨锐干脆被学生会主席堵在了宿舍里。
  “加入学生会吧。”主席亦是一身的呢子大衣,手揣在兜里,非常帅气的道:“学生会是学生组织,也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纽带,我觉得,杨锐你是很适合加入学生会的……”
  他乌拉乌拉的说了一大堆,然后用黑漆漆的眼珠子看着杨锐,似乎就等着他纳头就拜了。
  对现在的学生来说,加入学生会的确是一个极好的选择。因为现在还是分配制的,学生会首先就有好分配的优势。虽然不是一定能分配到好单位,但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学生会干部总是能够得到较好的选择。
  这是直接的好处,与后世学生会的间接好处截然不同。
  然而,杨锐根本就不追求这个,笑笑就道:“我实验室里比较忙,恐怕没时间在学生会了,不好意思。”
  实验室工作是个极好用的特权,尤其是唐集中教授的管理较松,几乎是随便杨锐举他的大旗。
  主席阁下似乎没想到自己亲自出马,竟会被拒绝,愣了一下,又展颜一笑,说:“你最好再考虑一下,这样吧,有时间来我们学生会转一转,我给你个电话。”
  ……
第305章
药引子
  学生会主席走了,毛启明一下子翻下床,“呦”的一声,道:“杨锐,你不是吧,学生会你都不去?”
  “入学生会有什么好。”杨锐语气淡淡的,他现在同时推行两个实验室的项目,又在不断的上课和自学中,过的简直是高端实验室老板的生活,哪里有时间纠结学生会政治。
  毛启明恨其不争的道:“刚刚王亚平说了那么多,你就一句都没听进去?人家都暗示了,你只要进入学生会,别的不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机会毕业留校啊,如果是你,这和百分百有什么区别?留校北大啊,你天天跑实验室,难道想毕业了以后哪来哪去?”
  哪来哪去是毕业分配的一种政策,简而言之,80年代的毕业生分配遵循的原则,首先是择优分配,其次是哪来哪去,也就是好地方的位置紧张,成绩好和表现好的先去,剩下的通常是哪里来的回哪里去,对北京上海的大学生来说,后者尤为令人畏惧,因为哪来哪去就意味着要去下面的省份,虽然很可能会留在当地的省会城市,并且得到相当的重视,但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是奔着国际化大都市去的,80年代的北京上海就已经比2015年的地级市漂亮方便了,比同时代的省会城市更是有着巨大的差距,所以,毕业生都是希望留在北京的。
  在毕业分配政策结束以前,北漂之类的名词是很孤寂的,这时候的学生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是不可能放弃一切,重返北京自己找工作的,其实也很难找到。
  对杨锐来说,如果没机会做科研,纯粹为了现实“成功”而打拼,留京自然是很不错的,提前加入学生会也是正确选择。
  不过,他现在也只是微笑一下,问:“王亚平是什么?”
  “学生会主席啊,你连学生会主席是谁都不知道?”毛启明愤愤不平道:“王亚平也是瞎了眼,找你进学生会,他要是选了我,不用多,两年时间,我至少整一个共青团的荣誉回来。”
  “谁稀罕共青团的奖状啊。”董志成像是把窝安在了床上似的,吃饭学习都在上面,想说话了就把头探出来,觉得闷了就把头探出窗外……
  毛启明语塞:“学生会总有一个好坏吧。”
  “学生会能留校就行了,要好坏做什么。”杨锐促狭的重说毛启明的话。
  毛启明不以为意,哈哈一笑,说:“你看,你也懂这个道理的,故意不答应,莫非是以退为进?”
  “就为了一个学生会还用策略,太浪费了吧。”
  “学生会才要用策略呢,你想啊,学生会手里的权利小,要想发挥作用,就要把权利发挥到极致……”毛启明满面憧憬。
  “你知道这么多,怎么不申请进入学生会?”
  “我怎么没申请?申请两次了。”毛启明撇撇嘴,道:“人家优先吸收班干部和党员,还有预备党员,我啥都不是,两次都给刷下来了。”
  杨锐乐了:“花样还挺多的。”
  “谁说不是啊,我要是学生会主席,我以后肯定要把条件给换了。”
  “换成啥?”
  “还没想好,总得方便大家,不能光是论资排辈吧?”毛启明说着一叹,又劝道:“杨锐,能进学生会就进学生会呗,你凭你这个资质……”
  他用手从上到下的一比划,道:“最起码,咱们宿舍的人,以后的纪律检查和卫生检查都能省下来。评个优秀,弄个奖学金什么的也有优势……”
  杨锐听着心里一动,他对毕业出路什么的没兴趣,但是,能解放自己多得自由却是好事。
  现在的学校不像是以后,即使是北大这么宽松的学校,某些方面也很严肃,动辄就会批评教育,写检查做处分甚至于开除,杨锐在开学之初也不得不按时上课。
  宿舍的纪律检查和卫生检查也是一样,夜不归宿是重罪,卫生不合格也要被批评,并且影响接下来一年的各种评选。
  杨锐对于批评或者表扬都没兴趣,但是,若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影响了宿舍成员,他也会很不好意思。
  杨锐于是盯着毛启明看了一会,笑道:“我看不如这样,毛启明你去学生会,宿舍的各种检查和表扬,都交给你怎么样?”
  “我倒是想去……”毛启明说了半句话,问:“你有办法?”
  “办法是人想的,这样吧,等明天,我找这个王亚平问问。”
  “你问王亚平,怎么问?”
  “就直接问好了,他找我加入学生会,肯定是有所求,看看大家能不能谈拢好了。”杨锐一副谈生意的模样。创业做补习学校的一年时间里,杨锐也习惯了这种方式。
  毛启明有点发愣,似乎觉得学生会主席不应该用“谈拢”或“谈不拢”来亵渎,可另一方面,他又觉得杨锐说的好有道理,以至于无言以对。
  翌日。
  杨锐拉着有点畏怯的毛启明前往化学系,找到没有去上课的王亚平。
  对两人的到来,王亚平明显有些诧异,稍微有点生硬的调整了表情,但到说话的时候,王亚平已经是热情洋溢了:“杨锐想清楚了?我还想这两天再去拜访你呢,太好了。这位是毛同学吧,和主席是本家,口音好像也是湖南的?”
  毛启明有点受宠若惊,没想到王亚平记住了自己的名字,使劲点了两下头。
  杨锐笑笑,说:“我是有些想法,王师兄有没有时间,我们到外面聊聊?”
  要是再过上十几年,邀约这种事情就应该先电话联系了,现在人却是习惯了自动上门。
  王亚平想了一下,干脆的说:“我下午两点有个会,剩下的时间都交给你了。”
  “那我们现在就出发,中午吃个便饭。”杨锐说着客气话出了门。
  一路上,杨锐将大部分的说话机会让给了毛启明,这让王亚平稍微有点不舒服,只是没有表现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0/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