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2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1/1306

  不过,王亚平的不舒服没有延续多久,当三人来到校门外,看到早已等在那里的皇冠,并且有司机小跑着下车开门的时候,王亚平的表情已是变了再变。
  在1984年,皇冠可是绝对的豪车,进口的价格要十万往上,而且有钱还买不到。车辆进口的名额是非常有限的,事实上,在全国都缺乏外汇的情况下,有资格花外汇进口车的,大腿至少是又粗又硬的。
  “这是你的车?”王亚平的声音都变了。
  “捷利康的车,我借来的。”杨锐说着停了一下,解释道:“捷利康是个国外的医药公司,看我写的论文有用,就和我有些合作。李师傅也是捷利康派的。”
  这个解释自然是很不清楚的,而且模糊的让人有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效果却是非常突出。
  王亚平谦让的拉开副驾驶车门,示意杨锐先上车。
  现在的车辆紧张,能够独占一辆车的,在北京至少得要司局级干部,不能独占就要和同时分享一辆车,如此一来,副驾驶就变的舒服不少。
  杨锐笑着将王亚平推上了副驾驶,说:“今天就是来请你的,你是客人,先坐先坐。”
  推让了两下,三人才坐上了皇冠,绝尘而去。
  王亚平稍微调整了一下姿势,让脊背完整的贴合椅背,只觉得位置也舒服,视野也舒服,精神更舒服。
  “和我以前坐的皇冠不一样,这个车很新啊。”王亚平没话找话的开口道。
  杨锐笑道:“这个李师傅知道,是日本人新出的型号是吧?”
  “对的,83年款,第七代皇冠。”李师傅年纪不大,开车却非常稳,说话的时候也目不斜视,两只手认认真真的架在方向盘上,尽量维持稳定的速度。
  “你一说我想起来了,咱们学校的那辆是第六代皇冠,说是79年生产的,哎,你说日本人怎么这样,才过了4年,好好的车就不生产了,换另一种了?太浪费了,你看解放卡车,30年了,现在才换。”王亚平一脸不解的神情,颇有针砭意味的道:“资本主义国家就是有这种浪费的毛病,生产以前不考虑清楚,把半成品推出来赚钱,过几年又把赚来的钱投在产品改良上,不如好好的做设计,先在纸面上形成完美的产品,然后一次性生产,发挥成本优势。成本这个东西太重要了,我认为咱们国家的主要优势就是成本,以后,中国生产出来的低成本产品,一定能用完美的产品打败老外。”
  北大的学生会主席,没水平是不可能的,至少他就成本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不过,具体到产品本身的完美,还有生产的判断,却是如普通人一样考虑简单。
  杨锐笑笑道:“这一代的皇冠设计的很好了,估计能延续好些年,老外的市场竞争严酷,汽车卖不出去滞销,比生产线调整要麻烦的多,咱们的解放车现在也不好卖了,生产线说不定已经开始控制了。”
  王亚平点点头,却没有按照这个话题再说下去,而是笑道:“你这混的,都有车坐了,让我们这些高年级的师兄羡慕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他是确实羡慕。北大是有些小轿车的,他坐过的第六代皇冠其实也才买没多久,但是,学校的车给校长和副校长们分配都不够,他也就是曾经蹭到了两次罢了。
  杨锐笑笑,说:“也不是我自己的,这一次要不是请你,我也不会去借车……”
  王亚平坐在皇冠车里,听着杨锐的话,只觉得面子“咻”的一声增长了:“太客气了,咱们师兄弟,用不着这样,唉……咱们这是往哪里去?”
  “北京饭店,我订了位置。”北京的高级饭店很多,如长城饭店等等,都是国际化的高档酒店,做涉外接待都是毫无问题,但就杨锐这个外地人来看,带着“北京”两个字的北京饭店还是最好用的,就像是外地人到了平江去平江饭店一样,都知道它是好饭店。
  王亚平这下坐不住了:“太破费了,王哥我能力有限,镇不住北京饭店。”
  “没事,咱们就是吃顿便饭,我就是想把我们宿舍的毛启明介绍给王哥。另外,我还有几个申请学校项目的问题,想问问王哥。”杨锐顺势叫了王哥,反正也不掉一块肉,再者,人家比他大不少呢。
  “毛启明是想进学生会吧,这个好说,我就能办了,学校项目是什么问题?”王亚平也是人精,毛启明又藏不住心思,他早就开出来了,只是之前不说而已。
  杨锐对此早有预料,80年代人走后门,也就是请顿饭,送瓶子酒的。
  只要请对人,请客请到北京饭店,要是还不能进一个学生会,那就太不可思议了。
  即使这样,王亚平还是心虚,所以才追问学校项目。
  杨锐便将自己要申请学校科研经费的事说了。唐集中虽然说能帮忙,而且也帮了忙,但就杨锐看来,唐集中做个领路人很好,做办事人却不恰当。
  一方面,他太高端了,作为学校的牛教授之一,唐集中其实很少申请学校的经费,他申请的都是国家级或者是部门级的经费,因此,唐集中平常打交道多的也都是国家级或部门级的委员会。
  另一方面,学校的项目虽然低端,经费虽然少,可那毕竟也是百万级别的拨款权利,唐集中经营高端,并不意味着他就能通吃低端。
  再者,唐集中虽说帮忙,其实也不会非常用心。
  学校的科研经费,又是给学生的,少则数十元,多则千元,有没有都不会影响到杨锐的实验,只是一个旁支补充。
  他却是不知道杨锐积累论文的心思和目的。
  相比之下,王亚平却有些地头蛇的味道,他尽管不是老师,却熟悉学校的各个机构以及负责的老师,对于曾经攻陷了图书管理员的杨锐来说,只要找对人和方法,再攻陷两个经费审核的老师应当是轻而易举的。
  杨锐的问题一出,王亚平就爽快回答。
  毛启明乖乖的坐在旁边,像是一盘药引子似的。
  ……
第306章
糖衣炮弹
  坐在金碧辉煌的北京饭店里,看着服务员跑前跑后的端茶倒水,王亚平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
  坐国内顶级的豪车来到国内顶级的豪华饭店,这里其实没有多少物质上的获得,但精神上的快乐却不断的刺激着他。
  同样是暗箱操作,80年代人也是理想化的。请客吃饭,喝酒礼让,给足面子,往往就能让人心甘情愿的帮忙,再要是发展30年,受贿的官员宁愿在漆黑的小巷里交易壹佰万元,也不愿在古色古香的包厢中拿走10万元的红包。当然,要是在优美的环境中递出壹佰万元的红包,领导也就勉为其难的收下了。
  与领导们相比,10年代的女孩子们其实是很追求理想和浪漫的,坐顶级的豪车到顶级的豪华饭店,用不着多少物质上的获得,她们就会因为精神上的满足而快乐无比。
  “点菜吧。”杨锐看着茶水都泡上了,叫来了服务员。
  北京饭店的服务员素质很高,至少就表面来看,个个都是身高腿长,面貌端庄的年轻女孩子。
  负责该桌的服务员站到杨锐面前,递出红色福字封面的菜单,声音轻柔的道:“先生,我们饭店是收取外汇券的。”
  “我知道了。”杨锐眼皮都没有抬一下。
  王亚平的眼皮却是跳了又跳,继而得到了更深的满足感。
  80年代的北京饭店是学老外的,菜单翻开来仅有一张,总共只有一排十个竖写的菜名,工整的撰写在菜单内页的宣纸上,隔段时间就由厨师更换。
  菜名也是由原材料构成的,和西餐一致,其命名通常是“肉末粉条”,“西芹百合”这样的格式,不会出现“蚂蚁上树”或“喜庆百合”这种名字。同时,杨锐手里的菜单也没有价格的,对于精打细算的中国人来说,这会让很多人不能适应。
  王亚平瞥了一眼,笑道:“少点两个菜,随便吃点就行。”
  “我先点,完了你再补。”杨锐笑了一下,开口道:“先来一个鲍鱼三鲜,再要一个油浸鲜鱼,罐焖鹿肉也来一份,再要梅花素烩和枸杞牛筋汤,水果点心各来一盘。”
  总共十道菜,杨锐就点了七道。
  再把菜单递给王亚平的时候,后者一个劲的摇头说:“太多了,去掉几个,咱们三个人就要三个菜就行了。”
  毛启明则抬头问服务员:“菜量大不大,我们三个人几个菜够?”
  服务员笑了一下,尚未说话,杨锐摆摆手打断说:“我来吃过几次了,我的胃口大,水果点心不算菜,就按照这个上吧。”
  服务员点了一下头,下去了。
  毛启明低声道:“菜单上没价格,这得多少钱啊?”
  “平均一道菜20块左右吧。”杨锐说的是外汇券,也就是10美元的价格,妥妥的宰掉老外的汇率幸福感。
  王亚平默默一算,7个菜不加茶水,这就是140元外汇券,等于70美元,或者六七百元人民币。
  按照大学生毕业四五十元的收入来说,这一顿饭就要吃掉一个普通人一年的薪水。
  这么多钱,杨锐要是直接塞给王亚平,他是肯定不敢要的,但换成一餐美食,却让王亚平的精神升华了。
  换一种说法是王亚平的心灵被金钱炮弹腐蚀的更深了。
  回到学校,王亚平差不多是把杨锐的事儿当成自己的办了。
  只是过了两天的时间,毛启明的学生会申请就被通过,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学生会宣传部干事。
  同时,王亚平还自做介绍人,推荐毛启明入党。
  毛启明惊喜万分,更是对杨锐万分感谢。
  在1984年,入党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件大事,特别是对大学生更是如此。
  普通工人和事业单位的职工,是否入党并不会有本质上的改变,能不能提干,能不能升官,多数还看领导的决定。
  但在大学里,大学生的未来差不多都掌握在毕业分配这一环上。
  分配的好就好,分配的差就差,对普通人来说,这是改变一生命运的决定。
  从2015年倒走30年,大多数人都很难挣脱当年分配给自己的命运。
  留校或分配做大学老师的学生,多数继续做了大学老师;分配做记者或编辑的学生,多数继续留在了报社或杂志社;分配到部委的学生,多数继续留在了部委;分配到国企的学生,多数继续留在了国企;分配在北京的学生,多数继续留在了北京;分配到县乡的学生,多数继续留在了县乡。
  从一个城市调工作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份工作调到另一份工作,比下海创业还要难,而下海创业的成功系数,比升官发财还要低。
  大学生入党对毕业分配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从小处说,在大学入党的学生的党龄变长了,有利于资历的积累,从大处说,大学期间入党的学生获得了竞争优势,譬如后世的公务员考试的要求那样,有的岗位要求硕士生,有的岗位要求基层经验,有的岗位又要求党员,什么都不要求的岗位,往往是数千比一的数据来源,而要求越多的岗位,能够竞争的人就更少,这些岗位还往往更好。
  对80年代的北大学生来说,毕业以前入党,铁定进入极好的党政机构工作,使劲跳一跳,如国务院办公厅这样的机构都能够触碰到。
  毛启明是个甘于“庸俗”的学生,他的梦想就是分配一份好工作,做个大官儿,和古代的进士官儿也没什么两样。
  杨锐用自己的资源给了毛启明这样一个平台,毛启明说是感激涕零都不为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1/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