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3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8/1306

  可惜,之前的几次比较,胥岸青都在拼尽全力以后失败了。
  大学没有提供太多的较量机会给他,而在这次号称极难的期末考试以后,附加题的分数,也并未算在里面。
  这让胥岸青的直面计划屡受挫折。
  今天的情况又不一样了。
  在胥岸青看来,做理查德的实习生,是一次千载难逢的跳板,就胥岸青所知不多的名校录取条件来说,作为理查德的实习生,显然是一个大大的加分项,哪怕没有理查德的推荐信,这份经历也是无形的财富。
  胥岸青的家世虽好,在如今的环境下,也没可能自费出国,所以,胥岸青非常重视这个机会。
  为了保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胥岸青尽管没有准备好,还是敲响了杨锐宿舍的门。
  “杨锐在吗?我是胥岸青。”胥岸青自报家门,带着一点点的矜持。
  “胥岸青?哦,今年的全国高考第二名是吧?”坐着看书的毛启明放下手里的东西,打量起了胥岸青。
  全国高考第二名是个极高的荣誉了,但在这间宿舍里,胥岸青却觉得不自在,他笑笑说:“我是来找杨锐的,不是来找全国高考第一名。”
  “说的好。”毛启明哈哈的笑了出来,然后面色一整,说:“杨锐不在。”
  “去哪了?”胥岸青心说,你耍我呢?
  “图书馆,实验室,或者出去觅食了。”毛启明颇有些遗憾的道:“他去的地方太多,我们都找不过来,你自己碰运气吧。”
  胥岸青没办法,干脆顺着食堂、图书馆和实验室的路线找下去。
  现在知道究竟是什么情况的,大概只有理查德和杨锐,或许还有看穿了一切的系主任。然而,理查德和系主任是不会和他谈话的,胥岸青只好去找杨锐。
  两个小时后。
  胥岸青敲开了凝胶实验室的门。
  整个实验室里,全是忙忙碌碌的科研狗,像是跑狗厂的等待室,所有狗都像是被打了兴奋剂似的做着运动。
  “你找谁?”胥岸青又被拦住了。
  “杨锐,我找杨锐。”胥岸青觉得自己也像是一条累到死的狗,他跑了一天了,就是为了找杨锐问问怎么回事,结果现在人还没有见到,话没有问道,却不知道被盘问了多少次,以至于盘问的都有些熟练了。
  拦着他的是汪颖,胡子拉碴的研究生,不注意看的话,和个叔叔一样。
  胥岸青毕竟是个大一生,遇到老的胡子都长到鬓角的研究生汪颖,还是有点怯怯的,动作幅度更小了。
  “杨锐忙着呢,你找他做什么?”汪颖开始做回自己的事,在实验台上忙着操作起来。
  胥岸青注意着他做实验的动作,不禁暗暗咋舌:这个速度可是够快的。
  汪颖其实也很得意在别人面前展现自己的实验功力,手上的动作更加迅速。
  “我和杨锐一个专业的,有点班里的事情想问问,他在里面吗?”胥岸青看了一会就收回了目光,就像是看酒吧歌手唱歌似的。
  对方不看了,汪颖有点遗憾的放缓动作,道:“班里的事,不能等他回去了再说?一定要找到实验室来?有这么忙吗?”
  “没办法。”胥岸青呵呵的笑了两声。
  “一个学校的同学,我也不为难你了,到了里面,动作慢一点,别冒冒失失的,都忙着做实验呢,你不小心碰一下,别人一个月的心血就浪费了,知道吗?”
  “知道。”
  “找了杨锐就出来,别耽搁,被说废话。”
  “好。”
  “进去吧,走慢点,看着两边。”
  “好。”胥岸青乖乖的往里进,他其实也有在实验室里工作一段时间,对实验室里的情况颇为熟悉。不过,实验室里向来是老板最大,小老板次之,科研民工顶梁柱,科研狗靠边站,杨锐好歹争取了一个头犬待遇,胥岸青没这么顺利,已经是习惯了听候调遣的科研狗了。
  唐集中的实验室比胥岸青曾经呆过的实验室还要大,为了评选国家级实验室,这里的硬件条件已是相当不错,唐集中差不多将自己两个实验室都给集中了起来,因此,几个相连的房间里不光是人多,仪器和设备也相当的多,再加上必不可少的实验台和桌椅,让人走在里面也得小心翼翼。
  二三十年后常见的,宽敞而明亮的实验室,在80年代的中国仍然是奢侈品。
  倒是杨锐,借着头犬的特权,独立占据了一个实验台,就在靠窗的位置,光线好又不局促,还有单独的位置用来放置小型的仪器和设备。
  此刻,杨锐正低着头,与黄茂两人一左一右的读文献。
  “这个老外有点意思。”黄茂看书的时候喜欢说话:“你看这家伙写的,尤其是G蛋白的表述,和你的分析有异曲同工之妙……唉,他的论文的发表时间还比你的晚,你说他是不是参考了你的论文……”
  “有引用吗?”
  “没有。”
  “那就是没参考了,两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有类似的结论很正常。”杨锐不以为意。
  黄茂摇头:“我可没你这么大度,遇到这种情况,是不是应该问上一句?”
  “你够牛气了以后,别人就不敢随便参考你的论文了,你不够牛气,人家参考了以后也懒得加条引用,科研世界不就是这样?你问一句根本没什么用,不如装作不知道。”
  “这不是姑息养奸?”
  杨锐伸头看了一眼,道:“入门级的期刊,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我忙着呢。”
  “要不,我来写好了,写给这个期刊,骂他们一顿。”黄茂还是觉得不爽。
  杨锐撇撇嘴,道:“这种不算数的,而且,这说明我们也是前沿工作者,对不对?”
  黄茂一愣,大笑出声:“对对对,我们是前沿工作者,这点东西不算什么,咱们要竞争的,可是加州大学的教授。”
  胥岸青越听越不是味道,直到此时,突然问:“什么加州大学的教授?”
  “谁让你进来的?”黄茂端起了老师的架子。
  “我……”胥岸青摇摇头,问:“你们要和理查德竞争?竞争什么?”
  “科研竞争而已。”杨锐认出了胥岸青,也问:“你是来找谁的?我们私下里谈话,你就当没听到好了。”
  胥岸青哪里会当做没听到,反而轻声问道:“你拒绝加入理查德的实验室就是因为这个?你要用他的东西,是不是?”
  “是理查德要用杨锐的东西。”黄茂自从见过杨锐的实验室以后,已是正式反水,现在更是杨锐的坚定支持者。
  虽然杨锐是大一新生,黄茂是讲师,但在科研领域,层级并没有决定性的意义,重点在于获取经费和实验条件的能力,而获取经费和实验条件的能力,又往往与历史成绩有关。
  黄茂正是想要成绩的年纪,偏偏他陷在目前的体制里,根本拿不到多少经费和实验条件,杨锐“得到”了捷利康和华锐公司的资助,他想加入其中,自然是以杨锐为主,他甚至连极为苛刻的实验室条款都签字了,平日更是支持杨锐。
  胥岸青却不相信理查德会用杨锐的东西,看向杨锐,且笑了出来,说:“盲目自大。理查德好心好意的邀请你加入实验室,也是不忍心你的才华被荒废了,你竟然以为他要用你的东西,你有什么东西,值得加州大学的教授用?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算了,亏的我还专程跑来一趟。”
  杨锐摊开手,懒得对他解释。学校的学生那么多,要是每一个都解释,他就要累死了。对杨锐来说,胥岸青也没有多么的特别。
  带着浓重的失望,胥岸青大步流星的离开了实验室。
  走过一个拐角,龙行虎步的胥岸青,突然靠在墙上,再也走不动了。
  胥岸青并不像是他所说的那样,如此的相信理查德。
  胥岸青是个聪明人,更知道在目前的环境下,质疑外国教授的风险。
  杨锐和黄茂看起来也是聪明人,他们也应该知道这种风险,既然如此,杨锐明明有更舒服的路要走,为什么要质疑外国教授?为什么一定要和他竞争?天底下的项目多了,何苦与北大重视的外国教授做科研竞争。
  系主任蔡教授是科学院学部委员,更是聪明人里的聪明人,他为什么和杨锐谈话以后,不再要求杨锐加入理查德的实验室?
  胥岸青不用知道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只要随便想想,就发觉内幕重重。
  不过,真正让胥岸青觉得步履沉重的是:杨锐难道真的有资格与外国教授做科研竞争?
第339章
进度
  “这下子,理查德就算是知道了吧。”黄茂看着胥岸青离开的背影,问:“这个学生你认识吗?要不然,我去给他说说,先不要给理查德报告,拖延几天算几天。”
  “用不着,理查德本来就是知道的。”杨锐略作考虑,说道:“国内的实验室水平,最多也就是咱们学校的这种了,理查德新建的实验室也不可能超过多少,研究员也是一样,除了理查德自己,他也只能从国内找研究员,进度不可能比我们快。”
  杨锐还是颇有信心的,他的信心一方面来自于自己,他脑海中的资料和论文,能够让实验少走无数的弯路,而另一方面,杨锐的信心来自于黄茂。虽然黄茂本人没有意识到,但能成功的成长为院士级人物,那他在科研方面一定是有过人之处的。
  黄茂现在还没有用高不可攀的事实证明自己的实力,但他已经完成系统的学习和基本的积累,正常来说,现在的他已经具备了在实验室里爆发的基础。区别只在于是两三年后,论资排辈且积累更多,然后在学校实验室里爆发,还是现在就在杨锐的实验室里爆发。
  最重要的是,黄茂当年的研究方向,就包括了钾通道相关,对一名研究员来说,研究方向固然有阴差阳错的情况,但要是到了四五十岁功成名就,仍然做这方面的研究,那就一定在这个方向有优势或者兴趣。
  作为研究,它本身应当是人类所不知道的范畴,既不知道它的面貌,也不知道研究它需要什么知识,是否需要极强的数学水平?是否需要全面的化学基础?是否需要流体学或者电磁学方面的储备?研究之前,谁也说不上,尤其是在生物体系内,擅长数学的大牛,擅长化学的大牛,擅长物理的大牛层出不穷,无数的研究员既要拼实力,也要拼运气,同样的研究,解读的方向不同,结果也可能全然不同。
  譬如DNA双螺旋结构这个诺贝尔奖的发现,它是沃森和克里克通过DNA晶体X射线衍射照片,分析得到的螺旋参数,没有相应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再牛的犇也玩不转它。
  而以马后炮的观点来看,黄茂在钾通道相关的问题上,显然具有正确的解题姿势,说不定还有灵感类的玄学加成。
  杨锐觉得,自己配合黄茂,再加上几十万美元构建起来的实验室,这样的组合对付理查德还是有把握的。
  理查德虽然是加州大学的牛人,但也就仅止于牛了,他比唐集中这样的北大牛人的牛处在于身处知识的中心地带,有信息的优势和物质的优势。放在30年后的中国,像是理查德这样的教授再来北大,也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访问学者,断然不会得到如今院士级的礼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8/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