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3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4/1306

  在80年代,国内研究员的专利权也没什么用,虽然全国到处都有所谓的发明专利的申请,可要说据此赚钱,多数还需要一个傻老板的配合才行。
  汪颖的脚下就是通往科研的坦途,也没有心思追求十五年最多二十五年就过期的专利权,签了字以后就继续工作。
  黄茂看着他的动作,一阵赏心悦目,向杨锐悄悄竖起拇指,赞他拉来的劳力好。
  现在的华锐实验室,除了魏振学一组人以外,以杨锐和黄茂两人为主,汪颖、孙汝岳和何成做助手,还有李学工时不时的来打下手,人员算是相当充沛了。
  杨锐亦是信心十足。华锐实验室不缺钱,不缺仪器,不缺实验材料,还有如此充足的人员,特别是黄茂这个未来的院士级大牛,没有理由输给理查德。
  比较起来,1984年的黄茂虽然只在美国学习了两年,可基本能力也不会比理查德差到哪里去。做实验和做研究是有天赋的,就像是汪颖这样的实验型人才,找一百个研究生来比,汪颖获胜的几率还是比较大,他可是唐集中从北大一群群的天才中选出来。
  能够成为院士的黄茂自不是等闲之辈,尤其是他这种没有读过博士的实践型院士,就好像是没有接受过高级军校训练的司令官一样,唯有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方能在将军厅里有一席之地。在他通往院士的道路上,有的是知名或不知名的强悍对手。
  杨锐相信,如果真的有致胜基因这种东西,20多岁的黄茂身上,一定是显性的。
  在克隆钾通道突变基因的实验竞赛中,理查德唯一的取胜理由就是丰富的经验,但理查德积累的经验再丰富,也不可能比作弊的杨锐的经验更丰富,对他来说,这根本就是一次大型重复实验。
  若是要做个比喻的话,理查德是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但他面对的是一种陌生的疾病;而杨锐和黄茂的组合中,黄茂是一名优秀的年轻外科医生,经验没那么丰富,技术兴许更好,杨锐更是认识这种陌生的疾病,更知道前人的应对措施和方法。
  只要外部条件不输于人,杨锐找不到自己会输的理由。
  而在不远的北大校园里,理查德实验室里的众人,也不觉得自己有失败的理由。
  虽然在蔡教授的干涉下,庞校长默认取消了禁止令,但理查德的实验室还是得到了极好了设备和实验材料,实验室更是在直接占用了一间公共实验室以后,迅速的完成了建设。
  不仅如此,理查德的一名学生,在读博士康纳斯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配合理查德进行实验。
  一名加州大学的知名教授,一名加州大学的优秀博士,再加上北大的一名讲师,三名助手,连不懂人情世故的朱家豪都会用“兵强马壮”来形容理查德实验室的阵容,还顺便扯上两句三国演义。
  胥岸青从来不和朱家豪谈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太俗,红楼梦倒是高雅一点,但也不适合公开谈论,尼采和加缪是挺有格调的,朱家豪不看,胥岸青也没有太看懂,不敢主动挑衅。
  所以,大多数时间,胥岸青都是默默学习与工作——他现在把实验室里的实习说是工作,同学们也在羡慕中同意。因为工作是有收入的,当胥岸青把理查德补助的5美元拿去友谊商店,换了两瓶洋酒回来给全班同学尝鲜以后,大家都赞胥岸青的工作好,并鼓励他好好工作。
  另一方面,胥岸青的实习也确实辛苦的像是工作一样。他每天5点钟就起床了,洗漱后跑步25分钟,再用30分钟吃早饭并看报以后,就开始了以半小时为单位计时的实习,直到晚上10点钟。
  每天的早饭时间是他最舒服的时间,而在这短暂的三十分钟享受以外,胥岸青将任何时间都用来学习了。
  理查德实验室是一次极佳的机会,胥岸青又不像是朱家豪那样,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他的本事,只能是把英语单词写在小纸片上,实验的空闲看,等待的空闲看,吃饭的空闲看,厕所的忙碌看……
  中午,胥岸青做到12点45分,才结束实验去吃午饭。这个时间点的学生较少,能最大程度的节省时间。
  80年代的学生餐厅还很简陋,尽管学生人数很少,仍然显的拥挤。
  像是所有的大学一样,每天早上最后一节课结束的时间,是吃饭的学生最多的,但胥岸青来的时间,同样有许多人采取同样的策略。
  80年代的学生鲜少娱乐,大部分的人都在“找回失去的时间”的信念下奋斗,偶尔打个乒乓球,或者看些小说,就是令人愉快的消遣了,如此时的胥岸青一般刻苦,或者长期刻苦的同学不在少数。
  “一份白菜,一份油焖茄子,8两米饭。”胥岸青一边说,一边将铝制饭盒放在台子上。
  大师傅收了饭票,咔咔两勺子,就把菜打好了。
  胥岸青端了饭,找了个位置默默的吃。
  他的家庭条件是非常好的,初来学校的两个月,胥岸青几乎每天都会要一两个荤菜,有时候还去学校外面开小灶。结果和杨锐一样,他被党员干部们给统战了。
  在一阵无谓的争执之后,胥岸青放弃了抵抗,每天和普通学生一样,只点一个白菜或者冬瓜之类的菜式,而且不能浪费。当此时,浪费粮食,将不想吃的菜倒掉,在大学里仍然是要被批评教育的。
  学校每个月补贴18元钱,节俭一点的学生,就要将每天的开销控制在5毛钱,才能省下钱来买些日用品、书籍、信封邮票扑克牌什么的。胥岸青尽管餐餐萝卜白菜,在84年的大学里也属于中产阶级了,更别说他的衣服和其他开销还有家里补贴。
  不过,自从加入了理查德的实验室以后,胥岸青明显感觉到了周围人的态度的变化,学校就是一个成绩至上的小社会,你得到优异的成绩,自然会被人高看一眼,网开一面。
  胥岸青尽情的享受着他的油焖茄子,这是他赢来的。
  又是一群人打了饭菜,坐在了附近,一边吃一遍聊天:
  “你们没见过那移液器,每次要5微升就是5微升,要10微升就是10微升,一点不多,一点不少,有诗为证哦,多一分嫌肥,少一分嫌瘦……”
  “一滴水就咬50微升了,一次放出来十分之一滴水,怎么做到的?”
  “里面有很小的弹簧和活塞……”
  “你带出来没有?给我们看看。”
  “不能带出来的,在实验室里呢。实验室在学校外面,也不许有访客。”
  “嘘——那不是白说。”
  胥岸青的耳朵却是动了动,看向侧面。
  吃饭的正是孙汝岳和他的几个同学。
  胥岸青对实验室里的学生有些印象,知道他是杨锐的实验室里的学生。
  想了一下,胥岸青端着饭盒,坐到了几个人旁边的桌子处,笑问道:“同学,你们说的移液器,是不是像针管一样的东西。”
  “没错,你见过?”
  “见过,我还用过呢,我也在实验室里做实习。”
  “我们都是啊。”旁边桌的学生好客的招收道:“来来来,坐我们这边来,今天是孙汝岳请客,让你占个光。”
  “多谢多谢。”胥岸青看了一下桌面,有西红柿炒鸡蛋等多道菜,于是将自己装菜的饭盒也推到了中间。
  “不用你的,今天老孙请客。”旁边的学生笑了两声。
  “我再去买份菜。”孙汝岳趁机脱身,一会儿,竟是端了个红烧肉回来,一桌人顿时发出兴奋的狼叫声,还啪啪的拍起了桌子。
  其中一人更是大笑道:“不愧是每周8块钱补助的男人啊,爽快!”
  胥岸青好奇的问:“什么每周8块钱?”
  “哦,老孙参加的实验室有个英国公司资助,给他们每周每人8块钱的补助,一个月就是32。你放心吃吧,老孙现在是大款,吃不垮的。”
  “你才是大款,别听他乱说,我是因为实验进度快,心情好,才拿这周的补助出来喂这群白眼狼的。”孙汝岳的笑声简直响彻食堂,恨不得每个人都能听到这个消息。
  桌子上,红烧肉油汪汪的散发着落日般的光亮,胥岸青却莫名的没了吃饭的兴趣。
  ……
第347章
顺序
  胥岸青很想问问华锐实验室的进度,又怕被人识破了身份,于是安静的坐在那里,安静的吃自己饭盒里的菜,也没有去碰桌上的红烧肉。
  孙汝岳好心给他夹了一块,道:“都是同学,害臊什么,多你一个吃不穷我,少你一个省不富我。”
  “那我不客气了。”胥岸青狼吞虎咽的将肉吃了,连拨了好几口米饭。
  他也有些天没吃肉了。学校的食堂里,一毛钱一份的菜是丁点荤腥都没有的,久旷的味觉就像是离群索居的少年乍然来到了集市,几乎来不及反应,就被无数的信息给充蒙了头脑。
  “好吃吧。”孙汝岳嘿嘿的笑了两声,又道:“我报考专业的时候就想,等我读完了生物学,我就造一种专长肥肉的猪,吃的少长的快,然后天天都有红烧肉吃。”
  一桌人全都笑了出来。
  胥岸青亦是莞尔,问:“那你现在怎么想?”
  “现在?我就想跟着唐教授和杨锐好好学,以后进外资企业,挣了钱,全家都吃红烧肉。”孙汝岳停了一下,见大家都注意到自己,于是有些低声道:“捷利康在天津的工厂,给每个工人的月薪都开到100多块了,你们知道吧?”
  “怎么不知道,不是说深圳的玩具工厂里,民工的工资都有两三百?”现在的学生并不忌讳进入外资,因为政府的宣传的关系,爱国主义通常是以另一种方式来表现。
  胥岸青家在广州,听到他们讨论深圳,不由问道:“你们毕业了以后,想去深圳?”
  “我不想去,离家太远。”一名学生大嚼着米饭。
  孙汝岳也摇头,说:“我想做研究,去外企挺好的,去深圳做工人,还是算了。”
  “谁去深圳是想做工人的,深圳也有研究岗位吧。”
  “深圳的技术活都是交给香港人的,用不着我。”
  “你也不会什么。”
  两个学生就此争执起来。
  孙汝岳笑笑,面向胥岸青道:“还没通姓名呢,我叫孙汝岳,大二生物系的,在唐教授的实验室帮忙,你呢?”
  “你叫我阿青就行了,我是生物系大一的。”胥岸青有点慌乱的通名报信。
  孙汝岳也没有过多的联想,和他握了握手,道:“我们几个都是生物系的,以后见的多了就熟了,看你长的挺壮的,打球吗?”
  “哦,不,不太打,我偶尔玩一下乒乓球。”胥岸青担心他们喊自己去打球,提前推脱起来。
  孙汝岳有点失望的“喔”的一声,道:“你个头不错,不打篮球浪费了,玩音乐吗?我们准备凑个小的交响乐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4/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