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3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5/1306

  “为啥是交响乐团,不是,你怎么有时间玩这些?”胥岸青混乱了,他每天可是忙的不可开交,正常想来,杨锐的实验室成员也应该如此才是。
  孙汝岳不解的道:“我做实验的空闲就看书,剩下的时间就打球了。”
  “做实验不是应该特别忙吗?”
  “前些天是,我们这几天进度快,材料都有点跟不上了,空闲的时间就多了,再说了,忙也不是我忙,杨锐和黄老师是够忙的,我们做助手的就清闲多了,再说了,实验室里还有其他助手,大家交换着来,总不能忙的连上课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吧。”
  胥岸青不安的点头,他其实就忙的没了上课休息的时间。不休息,他觉得没什么,但没有时间好好上课,还是让胥岸青有点心虚的。
  然而,理查德并不是个好说话的人,他对试验进度的要求非常之高,每个人每天的工作量都被压的死死的。再增加实验助手也不现实,理查德不愿意继续培训助手了,随着实验的进行,其他人要跟上实验进度也很费事。
  孙汝岳以为胥岸青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换了个表情笑道:“你知道不知道,咱们中国人也拿了一个国际作曲大奖。”
  胥岸青茫然摇头。
  “韦伯国际作曲大奖,得奖的是谭盾,这是中国作曲家得的第一个世界大奖,厉害吧?”孙汝岳的表情,像是自己得了一个大奖似的。
  胥岸青配合的说:“厉害。”
  “更厉害的在后面。这个谭盾还在中央音乐学院读书呢,和我们一样是学生。所以说,我想先组织一个小的交响乐团试一下,乐器就从学校借,如果能行,我就去请谭盾给咱们做指挥,到明年再接新生的时候放出来,砰!肯定能把所有人都给镇住了。”孙汝岳越说越兴奋,交响乐可是高雅音乐,要多高雅就有多高雅,而这样的活动,也是80年代的学生最喜欢参加的。
  对比一下也能明白,连康德的读书会都有几十上百人报名的时代,其实任何一个有眉目的东西,学生们都愿意体验。
  胥岸青颇有些好奇的问:“演奏交响乐是需要一些乐器基础的吧,你能凑够人?”
  “凑够多少算多少,要不然,怎么说是小的交响乐团。”
  “你会什么?”
  “长笛、手风琴,二胡也会。”
  胥岸青瞬间面瘫。他在家里的时候,是真的接触过交响乐团的,但对孙汝岳所说的三种乐器,他显然更熟悉。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孙汝岳搓搓手,道:“我们水平不行,多练习就行了,我看你形象不错,不如加入进来。我今年大二,你大一,这样刚好,等我大四的时候,就把交响乐团交给你们,到时候乐团正好成型,怎么样?”
  “我考虑一下。”
  “这还考虑什么。”
  “你又做实验,又打篮球,又搞乐团,还要上课学习,有那么多时间吗?”
  “我刚学的,时间啊,挤挤总会有的,大学的时光就一去不复返了。篮球是业余活动,实验和乐团,我会妥善分配经历的。”
  “做实验应该很忙吧。”
  “没你想的那么忙,重要的是合理分配工作,知道吗?”孙汝岳用学长的语气道:“以前的时候,我们都是助教给分配工作,那家伙不懂装懂,其实也就是大学刚毕业,自己都没怎么做过实验,就让我们一个试验做完了,再做下一个,完全是线性的。现在有杨锐组织,情况不一样了,实验安排的紧凑,等的时间少,明白吗?”
  胥岸青明白,但不相信的摇摇头。
  孙汝岳叹口气:“这有啥难理解的,就是减少等待的时间,不能就按照实验顺序来做,简单的和复杂的交叉起来做,等待时间长的实验,中间就做简单的,安排的好,就节省时间了。”
  “这搞起来很麻烦吧。”
  “不简单,我看他们把工作流程图画了一个墙,两三天就要擦一次,不过,做次图几十分钟,省下的何止几十个小时,要我选,我还是愿意在杨锐手底下做。”孙汝岳接着停了一下,拍拍脑袋,道:“杨锐也是大一生物系的,你们是一个班的?”
  “同专业不同班的。”胥岸青接着追问道:“你说要画工作流程图,然后分配实验顺序,要是实验出岔子了怎么办,比如有一部分做不下去了,那后面提前做的实验,不是也报废了?”
  “报废了就报废了,目前还没什么浪费。”
  “杨锐对实验就这么熟悉?”
  “唐教授的说法,杨锐这种,是有敏锐的嗅觉的。咦,你对实验方面也挺熟悉啊,你也有加入实验室?”孙汝岳总算是有点反应了过来。学校目前招收的研究生和博士很少,本科生进实验室是很常见的,但数量也不会太多。
  “我以前在卢教授的实验室工作,现在不做了。哎,我吃完了,你们先吃。”胥岸青不等孙汝岳回过神来,端着饭盒就跑。
  “这人叫什么名字来着?我怎么记不清了。”孙汝岳迷糊了。
  同座诸人纷纷摇头。
  胥岸青的饭盒里还有些菜和米饭没吃完,他不敢就此倒在水池里,学生会的学生都在那里埋伏着呢。
  他装模作样的带回实验室,然后卷在报纸里丢进了垃圾箱。
  朱家豪在努力的做着实验,见到胥岸青,就推给他一张纸,道:“教授刚才来了,留下让你做的实验,今天估计要到12点了。”
  胥岸青翻开来看了眼,总共就是三个小实验,却因为共用几个实验仪器的关系,不得不按顺序来做。
  胥岸青顿时一阵不爽,道:“理查德的学生,就是那个加州大学的博士,他在做什么?”
  “人家刚来,说是没吃过烤鸭,中午被校工会的人请去全聚德了。”
  “妈蛋。”胥岸青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只觉得疲劳阵阵涌过心头。
  ……
第348章
放假
  杨锐没有孙汝岳描述的那么轻松,但确实有越来越轻松的感觉。
  实验室管理是一门学问,远的有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近的有阿波罗登月计划,未来还有人体基因测序,这些都是需要上万名研究员参与的,合理的安排他们的工作,合理的分配实验设备和实验室是非常困难的。
  如40年代的曼哈顿工程,美国人是将所有研究员集中在沙漠里工作的。新建诸多的基建项目,规划实验室,分配实验室等等麻烦重重,那么大的项目,不可能保证每个人都有独立的实验室,那样做的重复浪费太高了,安排不同的研究员的工作的难度也是相当大的。不像是普通的工厂,工人都有相似的属性可以分类,甚至可以相互置换和调派,物理学到了原子水平的研究员的适用面相当狭窄,不能因地制宜的安排工作,往往意味着人才浪费。
  阿波罗登月计划已经不再是一个城市里的巨大工程了,它遍及美国和他的盟国,协调工作比组织工作更重要。
  人体基因测绘虽然号称是数国参与,但那是出钱的国家数量,实际参与的研究员遍及全球,更有无数的实验室独立参加,复杂程度倍增。
  如果说80年代的普通实验室还不需要多少管理经验的话,2000以后的实验室都已经不普通了。
  杨锐以前并没有机会做实验室组织或者实验室管理的工作,但他曾经参与过多个实验室间的活动,也参与过药企间的合作。事实上,从1984向后二十年,实验室与实验室,实验室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远比独立的情况多。
  在克隆钾通道突变基因的项目开始之初,杨锐依旧笨拙,但是,随着项目渐渐开展下去,他也等于接受了高强度的训练。
  巨大的压力和现实的要求,令杨锐不断的回忆自己曾经接触过的那些管理者,有空闲的时候,他也会尝试阅读后人撰写的实验室组织方面的文章和书籍。
  尽管不像是汪颖那样具有实验天赋,也不像是赵平川那样数学优秀,但在实验室的组织管理方面,杨锐确实是学的极快。
  对他来说,只要将实验室里的工作和研究员,看做是补习班的小孩子,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里的工作确实比补习班里的作业难度高一些,但研究员却比学生要好管理的多。
  杨锐不断的做着平衡,不断的学习,渐渐的也就轻松了下来。
  论文所需要的拼图,一块块的被完成,实验室的白板上,遗留的问题也越来越少。
  在保证进度加快的情况下,杨锐也就不再要求更长的工作时间了。
  研究工作毕竟是一种智力活动,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体力活,但大脑的疲劳是实实在在的,休息的时间多一点,自然能够保证其他时间的精力集中。
  胥岸青就没有这样的运气了。
  克隆钾通道的突变基因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困难,事实上,只有这么一句话的创意,并不能对过程有任何的帮助。
  整个实验过程,都得一点点的试过去,中间做到一半,如果发现此路不通,又得重新开始。
  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的参考,没有哪个前人做过类似的工作,但正因为如此,理查德才会不顾脸皮的剽窃杨锐的“创意”,此实验一旦做成,自然会成为后人的标杆,不光能混到为数不少的影响因子,而且是相当不错的职业战绩。
  不幸的是,理查德就遇到了“此路不通”的问题。
  他们尝试的载体方式在经过半个月的尝试以后,被证明不能继续下去了,这在科研中也是正常的,面对未知的结果,再好的理论也不能确定一条完全正确的道路,否则也不用做实验了。
  所谓实验,自然是会有错误的,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错误是比正确来的多,来的频繁的。
  然而,正常的错误对研究员来说,往往意味着更大的压力。
  谁都希望有一个开门红,谁都希望一帆风顺,而当事情不顺利的时候,积极的应对也是付出更多的努力。
  理查德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了实验室里,这也意味着,胥岸青和朱家豪两名实习生,要将更多更多的时间用在实验室里。
  理查德的博士生康纳斯承担着科研民工和小老板的责任,为了保持思维的活跃,他还有多一点的休息时间,以及不多的空闲,像是胥岸青和朱家豪这样的学生,自然是毫无疑问的实验狗待遇,只要眼睛还能睁开,喝着咖啡也要把苦活累活干完了。
  如果说前两周的生活节奏还是胥岸青所能承受的,“此路不通”以后的生活节奏,就开始变的残酷起来。
  胥岸青不得不放弃他最幸福的早餐时间,并将午餐改为任意时间的工作餐,他们利用工作时间讨论接下来的实验走向,或者,是决定实验走向的理查德和康纳斯,向其他人布置任务。
  短短的几天时间,胥岸青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瘦了下来。
  好在实验终于步入正轨,再一次追上进度的时候,小老板康纳斯给胥岸青和朱家豪放了半天的假,让他们不必工作,也不必待命。
  尽管只有半天,胥岸青和朱家豪却如蒙大赦,紧赶慢赶的跑出了实验室。
  “我不知道实验室这么可怕。”
  “以后在实验室工作都是这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5/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