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3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6/1306

  许多研究员是依靠政治际遇进入研究机构的,到了评职称的时候,除了作弊以外,他们唯一会干的就是写综述,对这些相当于文科生的研究员来说,写综述就像是写总结报告,好歹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国家办的期刊,不能不让国家的研究员不登载文章,尤其是这些有政治水平的研究员,写论文不行,写报告往往是行家。
  王晓芸是纯纯的专业人士,别说和全国范围的两百万研究人员比较了,就是在北京市面上,也是优秀人才。对她来说,写一篇中文综述根本是降格调,就凭姓名和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名字,她都能发表这样一篇论文。
  但是,国外期刊是不认这两个名字的。
  他们的综述要求更比国内的综述要求高,写一篇综述的难度,比写一篇正常论文的难度还高。
  想要大干一场的王晓芸,多少有点压抑的感觉。一方面,她觉得有机会写出SCI级别的综述,另一方面,她又觉得这样浪费时间。
  想来想去,王晓芸就找涂宪抱怨道:“你们当初进华锐实验室,怎么都不用写综述。”
  “那时候才几个人呀,你没听杨锐说的,华锐以后招人都是你这样的,你就是标杆人物。”涂宪小心的伺候着。
  王晓芸撇撇嘴:“干嘛不从我后面开始。”
  “怪我,要不是我,你肯定直接进了,杨锐也说了,举贤不避亲,估计就是怕有裙带关系,不然,就凭你的简历,杨锐还不得乐疯了。”
  王晓芸被说的高兴一点了,推了一下涂宪:“别胡说八道,让人听到了不好,给我拿个新口罩,我到各实验室转转。”
  “是是是。”涂宪恭敬的递上一只口罩。
  王晓芸戴起来往外走,又想起来似的,说:“杨锐写过综述没?他发哪里了?”
  涂宪小声说:“生物化学系统生态。”
  “外国那个。”
  “是。”
  “一篇?”
  “综述有两三篇吧。”
  王晓芸撇撇嘴:“还行吧。”
  转过头去,王晓芸已是下定决定,也要发表在SCI期刊上,赚个开门红。
  ……
  庞校长端着一杯浓茶,慢吞吞的下楼,往会议室里走,走到半路,将杯子放在一间窗台上,稍稍休息片刻。
  他的搪瓷杯用了20多年了,是加大号的,能装一小壶的热水。粗枝大叶的绿茶在这样的茶杯里泡上十几分钟,就会让里面的水又苦又涩,这也是庞校长最喜欢的味道,又提神又解渴。
  不过,这么一大杯水足有两斤多的重量,用一只手端很是费劲,随着年纪变大,庞校长举着它是越来越难。
  但是,庞校长依然固执的带这只饱经沧桑的加大号搪瓷杯去开会,在无数次或紧张或危险的会议中,唯一能够温暖他的,也就是这只杯子了。
  休息好了,觉得手不再酸困了,庞校长再次举起它,一口气走到会议室,再将之梆的一声,放在桌子上。
  这声音也是一个信号,代表着二把手庞同志抵达,一把手校长阁下可以出现的信号。
  庞校长闭幕数了30下,睁开眼又等了30下,校长没有出现。
  “奇怪……”庞校长稍稍坐直了一些,小眼睛扫向四周。
  “老栾,老蔡没来?”庞校长低声问旁边的栾校长。今天是决定下学期经费的重要会议,也就是切蛋糕的重要时刻,即使是学部委员的蔡教授也不会缺席。
  栾校长摸着自己的搪瓷缸子摇头,说:“进门就没见。”
  “或许是耽搁了,老蔡太忙了。”庞校长随口说了一句,将些许的不安压了下来。
  ……
第362章
经费重分配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
  庞校长看一眼门口,就无聊的喝一口浓茶,巨大的搪瓷杯子很快就只剩下半杯水了。
  会议室里的年轻人主动给庞校长续了一杯水,庞校长却是不敢喝了,再喝下去,濒临退休的老年膀胱会受不了的。
  终于在他的耐心要消磨干净之前,大门“嘎吱”一声,被推开了。
  校长挽着蔡教授的胳膊,当先而入。
  庞校长眼睛翘了一下,露出常态微笑。这是他羡慕不来的待遇,因为蔡教授是学部委员。
  国外的院士,在现在的国内,就被称作学部委员,蔡教授是科学院生物学部的委员,所以称作学部委员,其实质就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只是现在还不这样叫。
  对一名学部委员,或者说院士来说,他要是不想拍马屁,谁的马屁也不用拍,事实上,又有谁见天儿没事的想要拍马屁。
  虽然在学校的行政级别中,院系主任的地位是低于副校长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学部委员在任何时候与任何人,都可以是平等的。
  校长对于不喜欢的副校长可以不假颜色,所谓的部长省长可以不在乎一名省部级的校长或者副校长,但任何人与学部委员走在一起的时候,都可以是平行的。
  庞校长眯眯着笑,看着蔡教授落座,心想他们为何事耽搁至此。
  校长没有让他等待多久。
  例行的废话和几个小项目说过以后,就到了最激动人心的科研拨款环节。
  庞校长端起茶杯,润了润喉咙,准备开腔。
  在座多人亦是挺直腰板准备作战。
  就在此时,校长咳嗽一声,道:“我想先重新整理一下咱们这学期的科研经费开支。小林,你给大家说一说。”
  庞校长浑身一凛,掩饰的端起了茶杯。
  浓茶入口,还有熟悉的搪瓷缸子味道,令庞校长的心情慢慢的放松了。
  “咱们这学期的科研经费开支,主要有以下几个大头,首先是基础建设投资,兴建的实验楼和实验室,占所有开支的62%,其次是几个重点实验室的投资,特别是基建以外的固定资产投资,占了咱们总开支的25%,我在这里列出了一个表格,大家可以看一下,总共是4个重点实验室的投资,分别占总开支的2%,3%,5%和15%……”
  “占比百分之15%的是我们生物系的理查德实验室,惭愧惭愧,没有做出东西来,结果开销却很大。”蔡教授说的像是惭愧道歉,实际上却是告状,而他这句话,也将好好的经费开支说明给变了味。
  或者说,大家终于恍然大悟,知道为什么要罗列一堆堆的经费开支了。
  庞校长却是勃然道:“新建理查德实验室,是咱们通过会议讨论以后,做出的共同决定,蔡教授,你说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反攻倒算吗?”
  和30年后的官员们不同,80年代的官僚并不会有太多的弯弯绕绕。即使是在学校里,温文尔雅的政治小刺刀也鲜少出现,更多的情况下,官僚们还是挥起看到,大开大合的正面拼杀。
  这一方面是受到如火如荼的群众运动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群众对官员具有一票否决权,他们虽然不能决定官员的升迁,但却有无数的官员被拉下了马。而在面对数以百计,数以千计,数以万计的群众的时候,华丽而优雅的政治小刺刀是没有用武之地的,这时候的政治沙场更像是欧美的选举政治,大家都要竭力表现公众喜欢的一面,到了中西部要说我小时候养了一头牛,到了底特律要说我爷爷也曾流汗奋斗……中国官员面对的群众只有贫下中农,所以,显的泥腿子气重一点,是很好的保护色。
  另一方面,80年代的官员里也确实不少泥腿子的存在。拍桌子吐痰骂人打架的猛将颇有市场,某些时候,也确实占得到便宜。
  校长却没有给庞校长勃然大怒的理由,屈起手指,敲了敲桌子,便道:“理查德实验室的开销很大,产出基本没有,这个是事实,我们再讨论,不正是为了正视过去的判断,决定未来的方向嘛……”
  一团稀泥混着石头砸在庞校长脸上,顿时让他蒙圈了。
  蔡教授也道:“理查德实验室是隶属于我们生物系的,占用的资金中很大一部分,也是属于我们的生物系的。如果理查德能够发挥出他的海外背景,通过理查德实验室,让我们和加州大学简历良好的交流,我依旧是赞成理查德实验室的。但现在的情况是理查德实验室的开销越来越大,实验却是干脆作废了,加州大学也因此对我们产生了不良印象,认为是我们北大的环境,影响到了理查德的发挥,天地良心,我们给的支持还不够?我们给的标准还不高?如果以这样的水平,理查德还不能做出东西来,我觉得,这样的交流也不必进行下去了,我们也没钱再建另一个理查德实验室了,更高标准的,更不可能。”
  “现在不行,不代表未来不行,我们要为未来计划。”庞校长缓过劲来,抓住一点,悄然反击。
  蔡教授被带歪了,道:“为未来计划,更应该培养我们自己的研究人员。”
  “谁说不培养了,理查德实验室里面,除了理查德师徒两个人,全部是我们自己人,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就是最好的培养。”
  “这是付出和得到不成比例的培养,再者,理查德的水平究竟怎么样,我看也很难说。加州大学认为,理查德迟迟不能做出科研突破的原因,是我们作弊了,当然,他们没有这么直接的说出来,但意思就是这样。大家肯定想知道理由吧。”蔡教授的声音高亢起来。
  几个不知内情的教授果然好奇的看过来。
  庞教授眉头紧锁:“蔡教授,意思就是这样是什么,对方如果确实指责我们作弊了,我们就应该自查自纠,如果没有,那就是捕风捉影的事,在这样的会议上这样说,太不严肃了吧。”
  蔡教授没理他,仰起头道:“加州大学之所以认为我们有作弊嫌疑,是因为与理查德进行科研竞争,并且赢得竞争的华锐实验室,主持实验的杨锐,是咱们学校的大一生,也是今年的全国理科状元……但我可以保证,我和生物系的同仁,绝对没有尝试干扰理查德实验室和华锐实验室的科研竞争!”
  尽管说的复杂,但在场诸人的表情更是复杂。
  知道此事的,在注意庞教授的表情,在思考蔡教授乃至校长的意图,而不知道此事的,则是彻底的震惊了。
  科研竞争更形象的描述是科研竞赛,而且是只有一个胜利者的科研竞赛,它的残酷性,在很早以前就为研究者们所熟知了。
  事实上,能够坐在这间办公室里的人,都是科研竞赛的胜利者,在过去的五年,十年,十五年,乃至三十年的时间里,每一次科研热点,都有科研竞赛的产生,而只有一次次胜利的研究者,才能登上云端。
  有学生在科研竞赛中胜利了并不奇怪,有些学生运气好,提前做了热点性的研究,战胜了教授也不奇怪,但是,在相似的时间段内,杨锐赢下了理查德,这就让人难以置信了。
  “华锐实验室里还有其他的研究员吧。”有教授问了起来。
  “杨锐是第一作者,黄茂是第二作者,论文发表在了JMC。”蔡教授将早已准备好的期刊拿出来,再次引起声声赞叹。
  对他们来说,影响因子五六分的论文不算夸张,但学生发表这样的论文,那就夸张了。
  另有教授问:“黄茂是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6/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