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3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4/1306

  对西堡镇人,或者南湖市人来说,一辆车是很体面的道具,但对老平江人来说,见多识广的他们已经知道车与车是不同的了。
  80年代,私人购买的汽车,主要来自于三个渠道,一个自然是正规渠道购买了,这里需要鼓囊囊的钱包以外,还需要人脉关系,你得把正规渠道购买的汽车,挂靠在某个单位的下面,再交各种税费管理费,剥掉三层皮以后,才算是有一辆新车。
  剩下两个渠道,就不一定是新车了。一个是目前常见的走私汽车,海南全省做了一段时间,赖昌星也做了很长时间,有的汽车是整船运来的,比如海南的车,通常会比较新,而且上了牌照。一种是零件拆出来送来得,这种就不能保证全新了,而且不一定能正规上牌。
  最后一个渠道,也是普通个体户装样最多的,其实是购买政府淘汰下来的二手车。
  其实也不一定是淘汰的车,中国是有强制报废制度的,一些单位的汽车买来开一段时间,开得路程长了,出了事故了,或者领导不想要了,都会卖掉。当然,背景硬扎的,可以让单位将买来不久的车低价卖给自己,然后让公家再掏钱买新车。
  不过,普通水平的个体户,还是只能买较旧的二手车,比如北京吉普,就是小地方个体户最常买的车,再小一点的地方,说不定只能买美国吉普,往往出厂日期比二战胜利纪念日还要早。
  姚母在商业系统内工作,自己的工资虽然不高,见到的世面却广,对于那些赚了些钱,就花几万块钱买一辆旧车的人,姚母是不怎么看得起的。
  这里面当然是有一个参照对象的。如果是以前,哪怕是一万块钱的旧车,也是姚母不敢想的,她一个月的工资几十块,加上各种杂七杂八的收入,一年下来也就是一千块,一万块的收入说起来是十年,攒起来,三十年也攒不出来。
  但是,当姚母将杨锐那个钢笔女婿作为标杆的,眼界就完全不同了。
  能花一万块钱买支钢笔送女儿的,那是什么样的人?是一辆旧车的个体户能比得吗?
  个体户赚的钱多,但要说生活好,其实也未必。80年代的中国,钱有时候有用,有时候也没用。有钱人不敢用钱的情况更是不少。
  姚母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女儿嫁给个体户的,再有钱的个体户都不行,她非常担心发生这种情况,不等姚悦说话,就道:“女儿,你可不敢和个体户谈对象呀。你别看个体户走在外面,一副大款的模样,他不好办的事情多着呢。远的不说,就平江这里,你看有几个大款敢拍着胸脯说自己是个体户的,真有钱的,都想方设法的弄一个身份,要不然,一个不小心就被抓走了,没有一个单位,都保不住自己的人,钱多有什么用?”
  姚悦哭笑不得,说:“看你说的危险的,好像动不动就抓人似的。你和我爸是有单位,也没见单位帮你们什么啊。”
  “平时看着不显,要紧关头,总归能用得上的,最不济,等我和你爸死的时候,不用你和你妹忙活,单位给办追悼会,个体户连个追悼会都没有,死都死的悄无声息的。”
  “咱家办追悼会,人家也不会铭记于心的,最多三五天的功夫就忘掉了。”
  “你个死丫头,咒谁死呢?”姚母又有抽鞋底的冲动了。
  姚悦吐吐舌头:“是你提起来的。”
  “我提起来的也不行。”姚母气呼呼的,找着理由棒打鸳鸯。
  吴姐看着好笑,站出来劝道:“阿姨,消消气,姚悦,你也得多听你妈妈的意见。”
  姚母也不是真得要打,呼了一口气,拉着姚悦到边上,道:“你现在年纪还小,先要保证学习,再要保证工作,最后才是谈对象,懂不懂?”
  吴姐也同意的点点头。77年恢复高考,她就开始考试了,那年她才24岁,刚刚结婚。考了三次,吴姐的孩子都两岁了,她才考上大学,对学习和大学,几乎抱有宗教般的虔诚。
  事实上,学习和大学也给予了她无尽的光辉和恩宠。在高考以前,吴姐是街道火柴厂的女工,每天的工作重复,且工作量大,既难照顾家庭,也难补贴家用,婆婆家里人对她也不是很看得起。
  然而,一切在考上大学的那一刻发生了改变。家人的尊重,街道的锦旗,邻居的羡慕……到了现在,就连五岁的儿子都会奶声奶气的说:我妈妈是大学生……
  每每想到大学带给自己的改变,吴姐就忍不住想落泪。对于情同姐妹的姚悦,吴姐真心的道:“姚悦,吴姐我也希望你有一个好归宿,而好归宿的前提,首先是一份好工作,受社会尊重,邻里尊重,家人尊重的好工作。咱们读一个大学不容易,毕业嫁人更不能草率,我觉得,咱们大学生的对象,不求他家庭条件怎么样,钱多钱少,他和他家里人,也应该是尊重知识,尊重女性的,你说是不是。”
  姚悦“嗯”的一声。
  “那你以后不许坐这个人的车了。”姚母再次发话。
  姚悦不乐意了:“为什么呀。”
  “不行就是不行。”姚母不予解释。
  姚悦气哼哼的别过头去,总算没有当面反驳。
  吴姐拉拉姚悦的手,道:“阿姨也是为你好。”
  “她都不问是谁。”
  “那你说,是个啥样的人?”
  姚悦脸再红,不肯说话了。
  吴姐笑笑,小声的问了起来。
  一会儿,吴姐转身站到姚母这边,问道:“阿姨,姚悦说是杨锐,你认识吗?”
  “杨锐?车上的?”姚母的声量提高了。她怎么可能不知道杨锐,上学期开学的时候,姚悦送杨锐的食盒,还有姚母帮忙呢。
  姚悦点点头。
  姚母的脸色变了又变,在路灯下却是看不清楚了,问:“他哪里来的车。”
  “借的。”
  “哦……”
  吴姐看的大奇,照她想来,姚悦的条件确实不错,有车都要被姚母嫌弃,车是借的,就更不用说了。
  然而,姚母好久都没说话。
  吴姐小声道:“阿姨,你别气坏了身体。”
  “我没生气。”
  “您不生气?”
  “生什么气?哦,杨锐这个孩子还行,就是得罪了老师的事,我想怎么办呢。”姚母的语气里,的确没有什么不高兴的。
  吴姐这下子愣住了,再到前面问姚悦:“这杨锐,是做什么的?”
  ……
第394章
剃头担子一头热
  “这杨锐,是做什么的?”河东大学的校长徐文涛,好奇的问沈平辉。
  作为河东省独有的重点大学的校长,徐文涛每天的工作繁重,光是开会就不知多少,一个高考状元的名字,听过就忘了,虽然春节,省市两级又有各种的宣传活动,但徐文涛也不会关注这些活动。
  沈平辉是平江生物研究所的所长,说起来级别也不低,可比河东大学的校长就差远了,不过,他今天是代表梁省长来的,却是心态很好地开起了玩笑,说道:“做什么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家的关系硬啊。捷利康的中国区总经理亲自给计委打了电话,又给梁省长打了电话,要不是找不到你的电话,一定亲自给您打过来。”
  河东大学是正厅级的大学,也就是校长是正厅级,虽然管理者上万名的学生和教师,但这个正厅级与省委省政府的正厅级又是两个概念了,与梁副省长更是没法比。不过,明知道捷利康的中国区总裁打了电话给梁省长,就没有必要打自己的了,徐文涛听了还是挺高兴的,嘴上却道:“给我打电话说什么呀,我们就是中层干部,领导下了命令,我们来执行,说的多不如做的多。”
  沈平辉暗笑,口中也道:“你怎么能说是中层干部,我是中层干部还差不多。我说捷利康的总裁要给你打电话,可不是开玩笑的,人家是真的中国通,要不然,怎么会给计委打电话,外国人有几个知道计划委员会是什么的?”
  “市场经济,应该打给市委。”徐文涛也开了个玩笑。
  沈平辉哈哈地笑道:“老外都是国务院长,国务院短的,好像国务院什么事都管,你看看人家,先打给计委说明情况,再打给梁省长介绍情况,本来再打给你,顺序就齐全了,结果找不到电话,时间又赶得及,梁省长就让我来给你亲自解释。”
  他是信口开河,徐文涛却听的认真。倒不是徐文涛同志好骗,身为堂堂正厅级干部,你要是不说一万个小时的谎话,根本在圈子里混不下去。
  但沈平辉说的不一样,人家是变着法子抬高徐校长,徐文涛当然开心了,理智上讲,他不觉得能找到计委和梁省长的外国人,不会再找自己了,但要是像沈平辉说的那样,还是有这么些可能的,有可能就有可能是真的,在酒桌上,就可以当真得吹出去,吹的多了,身价也就高了。
  徐文涛不用脑子想那么多,他就是本能吸取一切有利于自己的东西,随口再谦虚几句,又道:“其实有什么事,梁省长打个电话就行了,老沈你也是,专门跑过来一趟……”
  “应该的,应该的,事情虽然是件小事,但上面吩咐下来了,咱们还是要认真落实下来的。”
  “这个当然,具体是什么情况,你吩咐,我执行。”
  “不敢不敢,我就是个穿信的。”沈平辉紧接着续道:“捷利康是想租河东大学的实验室。”
  “实验室这个东西,怎么借?”
  “不是借,是租。”沈平辉说道:“一年一万块,捷利康公司出钱,一口气租五年,一次性付清,签订合同,以后,捷利康的人员,还有他们指定的人员,每年能够使用河东大学生物系的省级实验室1200个小时,超过的部分,按照每小时5块钱计算。每年1200个小时是必须要保证的,人家不用就算了,要用就得让出来,超过的部分,你们不想给用就算了,人家用了就给钱,就这么个事。”
  沈平辉说的轻描淡写,其实是不简单的。这样的条款,他们生物研究所就不能同意。因为生物研究所的盘子小,最好的实验室也就是省级实验室,借出去,自己就没法玩了。
  不过,河东大学的盘子是大,生物系也不是什么大系,省级实验室也就只有一个。
  徐文涛本能的就要讨价还价,刚才说的执行什么的也忘记了,就掰着手指,道:“一天是24个小时,实验室早上8点开,晚上8点,正常也就用12个小时,1200个小时就是满负荷的100天,或者半负荷的200天,学校一年要放3个月的假,再去掉周末,剩下的也没多少时间了,捷利康要是今天用,明天不用的,一个实验室可就废掉了,等于全给他们用了。”
  “不至于。”
  “怎么不至于,现在建一个省级实验室可难啊,投入多不说,淘汰的还快,别说五年时间,三年时间就要换一茬设备,那可是几十万上百万的投入,一万块钱杯水车薪……哎,梁省长可是我出了一个好大的难题。”徐文涛起身装模作样的踱步,做忧愁状。
  学校的地盘本来就大,校长办公室不讲究奢侈华丽,面积却是小不了。徐文涛的办公室四周都是木质的大书柜,放满了图书馆送来的书,文气十足。
  书柜中间,除了办公桌和沙发以外,还有一小片空地,专供徐文涛背手踱步,气派十足。
  徐文涛踱了一圈,用了两三分钟,绕的沈平辉眼晕,才道:“一定要省级实验室?我们河东大学的生物系,总共就是一个省级实验室,我要是答应下来,生物系的人,怕是立刻要找上来拍桌子了,普通实验室行不行?”
  “我也是做研究的,能理解,可这事关系到捷利康的投资,就从科学研究,变成了政治问题了……”沈平辉现在年纪大了,不能夜以继日的做实验了,看英语也觉得累,天天就爱搞政治,给梁省长做事,更是动力十足。
  徐文涛沉吟不语。
  沈平辉又道:“你担心捷利康的人选着时间用,就好好商量呗,他们用你们的实验室,总更不至于故意浪费。”
  “捷利康借这个实验室,就是为了给杨锐用?”徐文涛还是没想起来杨锐是谁。
  沈平辉道:“现在看是这样,再者,捷利康在这边不是有一个西捷工厂,他们也有些任务,以前都是东挪西凑的找实验室,现在也想找一个固定的。”
  “他们要常用,怎么不自己建一个实验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4/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