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3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8/1306

  第二天,杨锐睡到了日上三竿,才猛然醒来。
  慢吞吞的收拾停当再出门,就见姚悦坐在院子中间喝茶,正午的太阳被大院的柿子树遮住了,斑驳的映射在地板的大青石上,满满的小资的气质流淌。
  “走了,去做论文。”杨锐从后面看了一会姚悦纤细的腰肢,才喊了一声。
  “哦……你睡醒了?”姚悦声音柔和,向后瞥了一眼,又倒了一杯茶给杨锐,才道:“西联厂的领导来找了你,说要请你吃饭……”
  “不去。”杨锐取了茶,试了试温度,一口气喝了大半,道:“今天写论文,不做其他事。”
  “西联厂过来了好几个人,那怎么回他们?”
  “就说写论文。写好了论文比什么都强。”杨锐揉揉脸,将剩下的茶水喝了个干干净净。
  姚悦给招待所的工作人员留了言,然后背上包跟着杨锐去西捷厂。
  日产值上万的厂子,自然是要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除了晚上暂停生产以外,西捷厂已经恢复了早白班和晚白班的制度。
  杨锐和姚悦在工厂的办公室里写论文,耳边就是机器的轰隆声。
  杨锐却是不怎么受影响,论文的大纲都想好了,现在也就只剩下处理数据而已。
  按照国外期刊的要求,图文并茂是最起码的,有电脑软件的时候,图文并茂是很轻松的,大多数科学软件都能帮助制图,想做成条做成条,想做成饼做成饼,但在84年的国内,就没有这种条件,杨锐只能自己画图,自己描点,自己描线,好在有姚悦帮忙,这份手工活总算是用一天的时间完成了。
  杨锐总共做了六张图,觉得能表达清楚了,就开始撰写论文。
  一般的小论文以两千字以下的居多,期刊里的两三页的论文往往只有1000字左右。
  2000字以上的论文就没有那么好糊弄了,期刊里的版面也是有限的,偶尔有空闲的地方,弄两篇鱼目混珠的小文章可以,放大论文就很难通过了。
  如CNS里的论文,往往动辄超万字,这么多字要写出内容来,背后的研究往往以十年计。
  杨锐的研究消耗的时间虽少,那是站在了后人的肩膀上,正常做下来,一两年的时间都是基础的。
  因此,他计划写一篇6000字的论文出来,放在《JMC》上面,也算是很大的篇幅了。
  比照着前期的实验数据,杨锐差不多用了四天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内容,开始准备装订投稿。
  姚悦在旁边帮手,看着杨锐要邮寄了,才有些不自信的问:“就这样就行了?”
  “要不然呢?”
  “咱们好像才做了十几天的实验……这样的论文,人家能行吗?”
  杨锐咳嗽一声,道:“谁说才做了十几天的实验,我有前期的准备啊。再说了,西捷工厂运行起来的成本也不低,要是换做其他的研究员,哪个工厂能给你停工了让你仔细做实验?也就是碰上西捷工厂正好升级换代,咱们一口气腾出了十几天的时间,放在别处,等工厂说不定就要等几个月。”
  杨锐做研究生的时候,就经常和导师去制药工厂,即使导师的面子比较好用,制药厂通常也是不会给停工做实验的,这就要求实验最好是穿插在工厂的生产活动中进行,至不济也要能拆散了,在零碎时间里做。
  只有很大牌的教授,在给某些工厂做项目的时候,后者才愿意停工来配合,但在这种情况下,报酬肯定会有相应的变化,名教授也不一定会做出此等要求。
  杨锐的导师最喜欢的是濒临破产的小厂,本来就是有一天没一天的生产,也就不计较停产与否了。
  不过,此类小厂都是设备落后的工厂,除了一个工厂的骨架以外,研究价值并不大。
  西捷工厂固然不能和欧美的顶级工厂相提并论,但作为只有一年厂龄的新厂,里面的设备还是相当不错的,杨锐能连续做上百个小时的实验,仅此一点,就可以撰写一篇不错的小论文了。
  将信封塞进邮筒,杨锐很自信的道:“记得看后几期的《JMC》。”
  ……
第409章
结晶
  第二天,杨锐信心满满的来到西捷工厂。
  此时,吊车、卡车和更多的工人早都等在了工厂外面,抽着烟,喝着茶,聊天等开工。
  弗兰奇来的更早一些,笑呵呵的学着中国人的样子给大家散烟。他散烟的动作很快,一会儿就拆散了一包,接着就拆另一包散给大家。
  而且,不像是厂里自己的职工,弗兰奇散出来的烟,最便宜的都是三毛六的大前门。
  大前门俗称干部烟,就是干部才抽得起,干部才弄得到票。
  实际上,普通干部一个月也就买两包大前门,办事的时候才给人送。
  弗兰奇就没有这种节俭意识了,他一年十几万磅的薪水,还有各种出差补贴,在中国这片地界,可以说是富得流油,而且,他手里头拿的全是外汇,买什么烟都用不着票。
  一会儿,弗兰奇就把几条烟散了出去。
  围在他身边的人,耳朵里夹着烟,手里夹着烟,兜里揣着烟,都觉得弗兰奇这个老外爽快大方,不住嘴的称赞:“胖子就是豪爽……胖子都是好人……”
  弗兰奇也对自己翘大拇指,开心的重复着自己能听得懂的单词:“好人,我是好人。”
  “你是好人。”杨锐也笑嘻嘻的过来了。
  “啊,你睡醒了?抽烟吗?”弗兰奇看到杨锐来了,顺手递了一支烟过去,脸上笑出褶皱来,道:“今天准备继续做实验吗?我们准备趁这段时间比较闲,重修一个花园出来,我找了一个法国人,设计了一座非常漂亮的小花园,你知道,一定要让法国人做设计,让德国人做技师……”
  “英国人呢?”
  “英国人只要不做厨师就好了。”弗兰奇拍拍自己的肚子,夸张地笑道:“这是我常驻意大利以后的成果。”
  杨锐摇头失笑,又问:“建花园要扩大面积吧,有地方吗?”
  以前的西捷工厂就是一个旧车间改造的,车间的规模虽然不小,但出了车间就没什么空地了。
  弗兰奇耸耸肩,道:“我们已经和河东省沟通好了,我们承担技术改造的全部费用,河东省政府再度让10亩土地给我们,免费的,我们出钱算是改造环境了。恩,华锐公司不用出资,只要签署同意书即可。”
  西捷工厂是三方投资的企业,扩大面积就等于是增资,倒是需要提前讨论,不过,捷利康单方面出了钱,另两方也没有不同意的理由。
  杨锐自然是同意的,笑道:“6000多平方米不老少了,西堡肉联厂真是大方,全部做成一个花园?”
  “把厂子边缘算起来了,一边腾出些距离来,剩下能做花园的地方就不大了,不过,西捷工厂的独立性会彻底改善,以后也方便独立出来。”弗兰奇解释的相当详细。
  西堡肉联厂送出来的土地,会将自己和西捷工厂的关系隔开的更远,也确实是有点讽刺意味的故事。
  不过,这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前会有西堡肉联厂的存在,一方面是杨锐的需要,一方面是组织提取法对原料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政策对外资和合资企业的限制。如今,一年过去了,杨锐的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组织提取法面临淘汰,政策的改变也比想象中的大,一切的一切都决定了西堡肉联厂的边缘化。
  若是没有更多的利好产生,西堡肉联厂被淘汰出局也就是未来几年的事。
  未来几年,大舅段华指不定到哪里去了,杨锐对此并不反对,笑了两句弗兰奇的雷厉风行,又道:“造花园得延迟了,我昨天把论文寄出去了,今天可以恢复工程量了。”
  “啊!寄出去了,我还说可以帮你带到伦敦去的。”弗兰奇随口说了一句,马上道:“我让工程方改计划,今天就恢复车间的工程。”
  为了配合杨锐的实验,原来三班倒的西捷工厂变成了两班倒,拆掉的洁净车间也没有全部恢复,这些都是要影响工厂的产量和品质的。
  对捷利康或者杨锐来说,每耽搁一天,都意味着上千美元的流失,不能不予以重视。
  确认杨锐的论文完成,弗兰奇再不说小花园的事了,首先指挥着人手到车间来。
  过了阵子,工程师也匆匆赶来,就地决定改建事宜。
  弗兰奇此时才抽出空来,问杨锐道:“设备还需要修改吗?还有管道。”
  “硬件没有太需要修改的地方了,参数的话,按照我订的规程就行了。”杨锐拿出写了一半的参数表,里面标注了各个仪表应该有的数字。
  这种规程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并不全面。全面的规程需要公式、参数范围还有关键节点等数据,技术提供方通常都是不会拿出来的。
  杨锐给的只是一些特定的数字,比如流量500L的时候,提供80度的水浴,如此等等,让工厂能够依照这份规程,将东西生产出来。
  至于这些数字为何如此组合起来,杨锐就不必说明了。
  他的论文,他递给专利局的文件里,也不用特别说明。
  弗兰奇对此心知肚明,更不指望杨锐能将所有的技术细节披露。
  不过,看着写在作业纸上的简陋规程,弗兰奇还是心存疑惑的道:“现在就照这个来做,会不会太草率了一点,我们或许还是可以等到你完成了全部规程,再采用它来做,我们现在做的不是还不错?”
  “现在是延续之前的参数来做的,刚开始的时候效果不错,但随着一些非指示参数的变化,继续之前的参数,效果是越来越不好了,所以,现在采用新规程,效果会更好,不管怎么样,这至少能证明我的理论,对不对?”
  “好吧,你是BOSS,你说了算。”
  “那现在就开始吧。”杨锐走进车间,瞅着各个仪表,找了一条比较符合现在情况的规程,抄下来交给田世昌,让他安排大家调整仪器设备。
  两个小时后,经过调试的冷凝仪开始颤抖。
  一块块橙黄色的结晶,顺着更前端的管道吐了出来,很快就吐了一盘子。
  “拉德尔,你去看看。”从北京来的技术员拉德尔还舍不得离开,一直在西捷厂跟前凑着搞研究,但以他的能力,要做出成果显然不易,好在弗兰奇也需要一个懂行的人,才将拉德尔给留了下来。
  拉德尔带着放大镜出来,用镊子捡起一粒大小中等的结晶慢慢的看了起来。
  “生长的不错,各个晶面的生长速度看起来很均匀,生长的外形也挺漂亮,看起来,溶质的扩散过程是非常不错的,生长单元的空间位阻对晶体的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这是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说,也不错……”
  “拉德尔。”
  “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8/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