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3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5/1306

  这与杨锐设想的shaker通道可是两个东西。
  Shaker通道就是历史上第一个被确定的钾离子通道,也是第一个通过基因克隆的方式,被确定的钾离子通道。描写它的论文相当多,做起来也相对简单。
  杨锐原本考虑,也是首先做出shaker通道,很容易就加上一些东西,从而形成一篇标准论文。
  甚至,将事实上会在87年发表的shaker通道的论文抄上一段,说不定就能发表在《自然》上面。
  但是,科研有时候就是如此的让人措手不及。
  它不是你想做出什么结果,就能做出什么结果的。
  历史上,大部分的科研成果,特别是突破性的科研成果,都是意外惊喜,许多时候,甚至是将错就错的结果。
  Shaker基因固然是第一个被发现的钾离子通道没错,但它的发现人,当年也不知道自己会发现什么。
  就像是现在的黄茂一样,虽然在诱变果蝇的基因,他也不知道自己会诱变哪一种基因,或者说,诱变了以后,他也不确定自己能否找到。
  做了两三个月的实验,到了现在,黄茂并没有像是当年的科学家那样,观测到果蝇的小腿不受控制的抖动(shaker),相反,黄茂找到了一个不易观察到的现象:电导增加!
  当然,所谓的不易观察也是相对的。
  Shaker基因又叫做抖腿者基因,这个基因出现了问题,果蝇的钾离子通道的电压也会出现问题,如此一来,当果蝇被乙醚迷昏了以后,小腿会不停的抖。
  偏偏华锐实验室这么多人,做了不知道几百上千组的诱变,或者没有诱变到抖腿基因,或者诱变到了,当时没有迷晕果蝇,也就没有观测到这样的现象——这也是再正常不过了,要是基因突变的现象那么容易观察,生物界也不至于玩了几十年的果蝇,到了21世纪还在玩果蝇……
  要论族群倒霉度,果蝇比小白鼠多倒了八辈子的霉。
  比较而言,shaker基因容易在外部观察到,而黄茂观察到的电导增加,却是容易最容易在仪器上观测到的现象。
  因为在做的就是钾离子通道,观测钾离子电导率也是应有之意,slo1通道更是特别,它的基因的表现是电导率增加10倍。
  如此一来,就算仪器的精确度不高,一个数量级的变化,还是很容易被注意到。
  “给我看一下实验记录。”杨锐的心情还是有点小激动的。通过突变基因的方式确定钾离子通道,重点就是确认突变基因的表象。
  若是用语言来描述的话,这是一个非常简单地过程:诱导基因A突变,发现生物体产生了B变化,于是很自然的确定,基因A的功能是使B不变化。
  比如说,shaker基因突变,果蝇的腿抖了,于是确定,shaker基因的功能是让果蝇的腿不抖。
  做到这一步,其实就是一篇很不错的论文了,但也不一定能上《自然》。
  要确定上《自然》的话,就要不断的重复诱导过程,然后确定为什么抖腿和腿不抖,最终证明是电压问题,再加上一篇通顺的文章,这基本就是《自然》的好论文了。当然,如果要上《科学》的话,内容什么得且不论,行文必须得有点文艺范……
  作为自然科学界的文青,《科学》逼退的发际线,连起来能绕地球七周半!
  黄茂也处于激动当中,迅速从顶柜找出几个箱子,然后翻出实验记录,交给杨锐。
  他的实验记录非常详细,这也是杨锐的要求,或者说是经验。
  放在20年后,外国实验室都通行视频实验记录了,目的就是事无巨细的将实验记录下来。
  刚刚做完实验的人,对实验过程会记忆的非常清晰,但是等到几个星期,几个月,或者几年后,记忆的消退也是非常厉害的。
  到最后,记性好的研究院,也许记得实验的主要步骤或者次要步骤,但是,实验用的仪器是哪一家的?实验用的化学试剂是哪一家的?100个人里有100个人想不起来。
  这些细节一个两个没什么关系,整个实验下来就多了,如果是延续几年的长期实验,重新验证或者重新比较的时候,难不成再将实验做一遍?
  就是重新做一遍,不同公司提供的化学试剂也是不同的,结果出现了偏差,又算是谁的。
  落在钾通道的实验中,杨锐首先就得确定,电导率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实验条件没有巨大的改变。
  好在slo通道的电导改变非常剧烈,10倍的变化,基本是外界很难影响到的,这让审核工作变的相对轻松。
  杨锐从头到尾审查的时候,涂宪等人已经开始恭喜黄茂了。
  黄茂自己反而有些患得患失,一边提心吊胆的看着杨锐不变的表情,一边笑道:“看你们眼睛红的,第二作者也嫉妒?”
  “谁嫉妒你呀,我们家老涂最近也有成果,是不是?”王晓芸有着身为女子的优势,说话可以随便许多。
  黄茂故意哈哈一笑,换成得意的表情,道:“钾通道的论文,第一篇可要占大便宜的,第二篇,就不一定了。”
  “就你现在的研究进度,能不能做第一篇还不一定呢,是不是?”王晓芸戳了戳自家老公。
  “我只要做实验就好了,论文怎么样,有杨锐负责呢。”涂宪不理老婆的争强好胜。
  王晓芸无奈地捶他一拳,道:“没上进心。”
  “每天做实验还没有上进心呀。”魏振学怪叫一声,道:“你们两公婆在这样上班,别人家小孩都该读小学了。”
  王晓芸顿时脸一红,不敢说话了。他们俩人都在实验室里忙着,自然没时间下崽,这与80年代的普通婚姻略有些不同。
  涂宪反而一笑,道:“老魏,光棍一个人还能生小孩?”
  魏振学气势一滞,想了半天,想出一个奇葩的反击方式,道:“你信不信我自己做试管婴儿出来?”
  以华锐实验室的水平,还真有做试管婴儿的硬件条件,魏振学也有相应操作基础。
  不过,这种二货说话方式,也就是魏振学才有的。
  正常人至少是找一个大胸大屁股美女什么的吧。
  涂宪被魏振学出乎意料的答案给说愣了,这时候,王晓芸冷冷的问:“用你装过绿豆汤的试管吗?”
  “噗……”一直不敢说话的实验狗孙汝岳,再也忍不住了,偷笑了出来。
  涂宪和黄茂也一个劲地咳嗽。
  魏振学却是神色如常,道:“都告诉过你了,试管里装的是绿豆粥,分离出来的才是绿豆汤。”
  ……
第417章
柳成荫
  “看起来没问题了。”天透黑的时间,杨锐才算是查完了过去两个多月的实验记录。
  黄茂本来已经困的趴在桌子上了,一下子跳起来,问:“看完了吗?真没问题了?”
  这么大的论文,这么庞大的实验,年轻的黄茂也没自信做完,或者说,他做的时候是一门心思的往前闯,现在做完了,反而是信心不足了。
  杨锐喝了一大口茶,又打开水池的龙头洗了把脸,方道:“看完了,你还别说,文字做的实验记录麻烦是麻烦了点,看的比视频做的实验记录快多了。”
  魏振学好奇的道:“什么是视频做的实验记录?”
  “就是老外那边开始用的,用电脑拍录像,记录实验的。”杨锐随便解释一句。
  魏振学睁眼道:“还可以这样?那要浪费多少录像带?”
  “只是叫录像而已,实际上是用电脑硬盘来录的。”
  “那多麻烦啊。”
  “录起来容易点,处理的时候,要是有实验助手帮忙,也挺简单的。”杨锐当年倒是想用视频的实验记录,可惜自家导师精穷精穷的,买不起软件和硬件,隔壁系主任的学生就不一样了,人家开着摄像头就能做实验记录,像是写日记一样简单。
  在84年用录像做实验记录就太奢侈了,大约只有欧美的顶级实验室才用得起。
  杨锐也就是提上一句,缓解了一下气氛,接着道:“那现在就两步走吧,我们一组开始写论文,一组继续做实验,把分子机理的部分给做了,恩,我来做分子机理的部分,老黄和老涂,你们两个做论文,老魏和王晓芸做辅助实验。”
  相比诱导基因而言,做分子机理就没有那么多几率问题了。
  以80年代的技术,准确的说,是以华锐实验室的技术,他们诱导基因是有点拼运气的,最终能得到什么,或者能发现什么,并不是很确定。
  但研究被诱导的基因的分子机理,对杨锐来说就简单多了,首先,这是有一定模式的,其次,杨锐直接照抄都能抄出无数东西出来。
  不管是shaker通道也好,黄茂终于找到的slo通道也好,这些通道的分子机理都是确定的。
  杨锐最初在唐集中实验室选择分子机理做研究方向,也是这样的目的。
  这种实验,杨锐无论如何都是立于不败之地的。
  当然,实验还是要重复出来的,否则没有实验数据,纯粹瞎编,还是有被揭穿的可能。
  然而,与杨锐的信心满满不同,其他人对杨锐独自做实验还是有些不放心。
  但因为杨锐是实验室的老大,一向历史良好,黄茂和涂宪互相看看,也只是提出道:“要不然,我给你做助手。”
  “不用,我已经有些思路了,你刚做的实验,对细节比较熟悉,写论文比较省时间,恩……你如果确实想做,抽空来帮忙好了。”杨锐也不想打击黄茂的积极性,更要避免被他以为自己是要抢功。
  毕竟,黄茂的实验能力是整个实验室里最强的,幼年期的汪颖都要差他一个数量级,杨锐差的就更远了,分子分析的实验交给黄茂,表面上看也是最恰当的。
  “那好,我现在就写。”
  “熬夜?”
  “现在还睡什么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5/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