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3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9/1306

  如果没有第三部分的论文,也就是杨锐写在后半段的论文提要,大家或许不一定会这样想。
  但杨锐都做出分子机理了,那他手里,说不定还掌握着几个突变基因。
  对于刚刚看过论文的领域内专家来说,这可是个不大不小的诱惑了。
  杨锐也意识到了此点,却是含混不清的道:“我的运气比价好,总之,我在基因挑选上没有费神。”
  他当然没费神了,他就是拿到什么突变基因就做了什么突变基因。
  而在别人耳中,这个含义就不同了。因为其他人的注意力都在挑选上了。
  在他们的意识里,杨锐是有挑选余地的。
  换言之,杨锐手里确实还有突变基因。
  随便估计一下自己诱变基因的成本,一名韩国学者立刻操着口音浓重的英语道:“我是汉城大学的崔真重,杨锐先生如果有暇的话,一定请来汉城大学访问,恩,我们会核销您的来访费用的。”
  崔真重对中国颇为熟悉,知道很少有中国人能拒绝这种出国访问的邀请。
  相比之下,澳大利亚人在这方面就缺乏天赋,他生硬的道:“我还会在中国逗留几天,希望能参观杨锐先生的实验室。哦,忘记了自我介绍,哈哈,我的教养呢……恩,我是史蒂芬。阿伯特,昆士兰大学的教授,我们的实验室与全球多个国家都有合作,也希望能与中国的实验室合作。”
  杨锐的眉头动了动,他还真有些感兴趣。80年代是个好时代,尤其是84年的当下,国外各国对中国的态度出气的友好,各行各业都有很多的国外合作机会。
  当然,80年代有资格与国外打交道的,多数是国企或者国家机构,但在科研领域,学者们的自由选择权是非常大的。这段时间也是学者出国潮的开端,许多优秀的学者和科研人员,在种种国际合作中留学海外,或者干脆移民海外。
  对杨锐来说,如果能将华锐实验室与国外的某家实验室关联,也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杨锐并没有草率决定,他笑了笑,道:“我希望大家今天的关注点是我的报告,合作的话,等报告会结束以后,我们再谈。”
  “当然,抱歉,是我太着急了。”澳大利亚人手放在胸口抱歉。
  汉城大学的崔真重也微笑着点头。
  又有几名学者挤了进来,或者拿走论文本子去别处阅读,或者就站在一旁翻阅。
  一本本的论文发出去,杨锐还没怎么样,黄茂却是一下子轻松下来。
  “看来论文能发完了。”黄茂小声用中文说。
  杨锐哑然失笑:“你不会一直都在担心这个吧。”
  “当然要担心了,印了一百多本呢,要是发不完的话,不是全部浪费了?”
  “浪费肯定是不会的,咱们还要再站半个小时呢。”
  黄茂一惊:“怎么还要再站半个小时?”
  “20多页的论文,讲快一点也就半个小时,再留四五十分钟的回答环节就可以了,咱们总共两个小时的时间,当然要再站半个小时,要不然,问答环节的时间太长了,劳心劳力。”
  “但是论文册子都没有了。”
  “没有了是什么意思?”
  “马上就要发完了呀,桌子上的这些是我刚刚拿过来的,没有剩的了。”黄茂一下子着急了。
  杨锐低头一看,桌面上最多还能剩下三十本论文册子,按照现在的速度,要不了十分钟就能发光。
  这当然是好事,100多个论文册子发光,意味着会议厅里也能坐满人,这是很能提高格调的。
  杨锐虽然一直自信满满,但对自己的报告会的上座率也没底。学者听报告和普通人看电影一样,越是大片越容易预测,越是小众的越难预估。
  杨锐既不知名,又没有教授之类的头衔,在这个同时有数个报告会举行的会场里,依旧算是弱势的一方,能不能坐满50人的会场,他还真不敢说。
  不过,如果十分钟就能发完论文,剩下的二十分钟可就浪费了。
  杨锐稍一想,就拉过黄茂,在他耳边道:“你现在去找组委会,就说我们发了100多本论文出去了,让他们给我们换一间大的会议室,再让他们帮我们复印多一些论文。”
  “能行吗?”黄茂觉得国际会议的组委会还是颇高大上的。
  杨锐挥挥手:“能不能行,试了才知。”
  “那我去了,你一个人能应付的过来吗?”
  “这有什么应付不过来的,快去快回。”
  “把人拖住啊。”黄茂生怕人又跑了,挤出人群,飞奔就向办公区去了。
  快上楼的时候回过头来,却见几间会议室外,唯独杨锐的这间围满了人。
  ……
第422章
复印
  “会议室已经没有了,加印论文册可以。”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头也不抬的回答了黄茂的要求,非常的公式化。
  黄茂心想,会议室挤挤就能坐下了,还是加印论文册比较重要。
  于是,黄茂和颜悦色的道:“那麻烦你了,再给加印100本论文册。”
  组委会的工作人员这下子抬起了脑袋,却是一声嗤笑:“100本论文册,你以为你是谁?詹姆斯·杜威·沃森?”
  周围的几名学者自然而然的笑了出来。
  黄茂的脸一下子红了,他不善于争辩,遂问:“能加印多少本?”
  “组委会可以给你们免费复印20本。”这位来自美国的工作人员笑的露出大板牙来,说道:“通常都是足够的,你们应该也够用了,不用想太多,大部分人拿走论文册,也不一定会看。”
  黄茂忍不住了:“他们有没有看,我们知道。”
  “随便你们。”美国人耸耸肩,略显傲气的抬起下巴,至少在黄茂看来,美国人的表情是极为傲慢的。
  “先给我复印20本。”黄茂把不爽咽了下去,觉得能印多少就印多少算了。
  美国人“唔”的一声,道:“等着吧。”
  黄茂着急呢,忙问:“要等多久?那边的论文册马上就要发完了。”
  “你如果等不及就自己去复印好了。”美国人指了一下后面的房间,又道:“每套论文3美元。”
  “3美元!”黄茂一口气喘不上来,恨不得将自己噎死。
  虽然在杨锐的华锐实验室里,长期用着几万十几万美元的仪器,经常使用几百几千美元的试剂,但他口袋里也不会装上1美元。
  其实,就是口袋里有美元,黄茂也舍不得用。现在的复印机再稀罕,也不至于复印一套论文用3美元。
  黄茂据理力争,组委会的工作人员鸟都不鸟他一下,只道:“要自费复印就交钱,申请免费复印的话,就去填表等排队。”
  “我掏钱,先记账。”黄茂等不及了,华锐实验室做了三个多月的实验,总成本超过了10万美元,不能这个时候掉链子。
  组委会的工作人员摇摇头,说:“不能记账。”
  “你……”黄茂手指了一下,实在是无可奈何。对方是老外,总不能上去狂撕吧。
  呆了两秒钟,黄茂转身就往回跑,杨锐身上是经常有钱的,至于是否有几十美元那么多,也只能拼运气了。
  后面的工作人员再次嗤笑一声。国际会议也是要赚钱的,对于刚刚涉足国际世界的中国学者来说,国际会议自然是很高大上的存在,但对已经玩了几十年国际会议的外国组织来说,国际会议同样可以生财有道,最起码,也是可以收支平衡,略有盈利的。
  复印要花钱,参加会议乃至进行报告会其实也要缴纳额外的注册费,只是国内的机制,让国医外贸不得不掏了这部分钱,否则现在群困潦倒的研究机构根本拿不出外汇来,他们举行的国际会议也就没了意义。
  不过,国医外贸肯掏或者必须掏的也就是注册费了,单独复印这样的钱,国医外贸自然是不会出的,但会议组委会是不会因为中国特色而少收钱的,相对,见识了80年代的落后中国的组委会工作人员,更是对中国学者心存偏见。
  一会儿,黄茂就狂奔返回了会议厅。
  这时候,杨锐面前的论文册子已经几近于无了,偏偏讨要的学者有增无减,他也不能给谁或者不给谁。
  黄茂钻进去的功夫,眼睁睁的看着论文册子发光了。
  杨锐更是看到黄茂回来,大声的安抚道:“各位请稍等,我的同事已经多复印了论文册回来。”
  等着看论文的诸人果然安静下来,然后眼巴巴的望着黄茂。
  黄茂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杨锐碰碰他,用中文道:“论文呢?”
  “一本3美元,我没带钱。”黄茂抹了把额头,想先解决主要问题。
  杨锐微微皱眉:“组委会不是给免费复印一些吗?咱们先前是自己印的,现在先找他们复印一些救急啊。”
  “我知道啊,但免费复印要等很长时间,想立刻要,就得给钱,一本3美元,10本30美元……这么多人,50本就是150美元了。丫的,和抢钱差不多!”黄茂咬牙切齿的,150美元在随便能换1000多元人民币,是他半年多的薪水了。
  杨锐倒是知道复印要钱,但没想到免费复印要等,这种时候,他也没有选择,首先从口袋里掏钱,一股脑的塞给黄茂,道:“能印多少本先印多少本,你再给实验室打电话,账上应该还有钱。”
  此时此刻,等在旁边的老外也看出不对了,一位白头发的老爷子第一个问了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9/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