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4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4/1306

  杨锐手里的现金流充沛,资产更是奔着千万去了,自然不担心十万美元级的投资。
  现在再做一个类似钾通道的项目,争取一点热点关注,说不定连几十万人民币都用不了,因为设备等大的支出不用付了。
  王晓芸却以为杨锐说的是刚从生物系拿回来的五万块,不禁道:“光是开项目的话,也许够了,但谁知道下笔钱什么时候来,还是节省一点的好吧。”
  涂宪也赞同道:“省一点好,咱们的论文还没有正式发出去,等发表的时间,再开一个钾通道的项目,说不定又能做出一篇论文。”
  他们先前诱变出来的是slo1基因,再诱变出一个别的基因,自然又是一篇新的论文。
  当然,这样的论文想上顶级期刊是不可能了。上一篇论文是开创了新方法,再用这种方法来一篇论文,能上一流期刊就不错。
  尽管如此,这也够令人垂涎了,涂宪等人自然不愿意用温泉换论文。
  孙汝岳见状,知道自己是开口早了,于是小声道:“那我也不去温泉了。”
  杨锐失笑:“你去就去了,省这点钱做什么。”
  “我可以在实验室里帮忙。”孙汝岳小声道。
  实验小能手汪颖同学拍拍孙汝岳的肩,笑道:“省点钱也好。”
  孙汝岳同学的脸顿时垮了下来。
  “咱们的钱足够了。”杨锐心说:怎么就都不信呢。
  “钱哪里有个足够的,实验做起来,十万块都不一定够用。”王晓芸忧患意识强烈。
  他们以前都是从国家争取项目的,习惯了饥一顿饱一顿的。国家基金目前虽然是发了钱就不管的模式,但在发钱的时候,卡的还是相当严,通常都是打折给钱,延迟给钱,分阶段给钱,保证让正经做事的研究员钱不够用……
  在场的都是年轻人,还一门心思的想要提高自己,都没有享受的心思。
  杨锐无可奈何,不去泡温泉,就找不到嗜热菌,找不到嗜热菌,就没有耐高温聚合酶……
  正考虑怎么说明华锐实验室的财力情况的时候,门卫跑了过来,隔着窗户喊道:“北大生物系的蔡主任来了。”
  “蔡主任来了?”不止是杨锐,黄茂也停下了手里的工作。
  蔡主任不光是杨锐的院长,还是黄茂的直接上级。
  蔡主任带着两人同来,穿过四合院天井,边走边擦汗道:“北京的鬼天气啊,现在就热起来了,你们这个地方有点偏呐,太不好找。”
  “好地方都让出去了,我们就只能找远郊的地皮了。”杨锐站在中关村的地面上,如此解释。
  “我这里带了个好消息给你,要是愿意的话,你们想换地方也没问题。”蔡主任招招手,同行的两名助手将各自肩膀上背着的两个大袋子放在了桌面上。
  “我找了校长,这是新拨给你们的经费。”蔡主任说着,拉开了袋子上的拉链,道:“一共是55万,加上之前的5万,给你们凑60万,应该能把钾通道的项目做完吧。”
  四个大袋子敞开口,里面全是10元的大钞,每100张一捆,横七竖八的扎在袋子里。
  现在最大的钞票就是10元的,55万元需要550叠,把四个大袋子塞的非常满足。
  不止是黄茂等人,杨锐都看愣了。
  这么多现金,还是极有震撼力的。
  要是放在30年后,要550万元,才能叠出这个效果。
  不过,30年后的550万可没有1984年的55万厉害,不管是服务,产品还是资产,55万元都能发挥难以想象的购买力。
  蔡主任拍拍手,叫醒众人,道:“数一数吧,数完签字。杨锐,你来给我介绍一下你们的项目。”
  “哦,好……”杨锐一步三回头的来到试验台的另一边,开始给蔡教授做介绍,时不时的还要关注一下实验室另一边的情况。
  他的银行存单里倒是有钱,但这么多现金摆上来,还是有点震撼力的。
  这对其他人的震撼就更剧了。
  好半天,才有王晓芸开口问道:“这是学校批的钱?学校这么大方?”
  “我可是向学校许诺了,你们一定小改通过的。”蔡教授笑呵呵的说。
  黄茂一听松了口气,大声道:“小改一定通过!”
  杨锐笑呵呵的道:“小改交给黄茂负责了,我准备出去一趟,清理一下思路,准备接下来的课题。”
  “这次可一定要记得申请经费,不要再等东西做出来了再申请。”蔡教授倒不在意是谁负责小改,在他看来,小改的问题相对简单,准备下一场课题似乎更重要,再怎么说,杨锐现在也算是生物系的一面招牌了。
  能上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的,生物系也是屈指可数,完全由北大独立培养出来的更是一个也没。杨锐虽然是大一生,以前却并未接受过科研训练,自然算是纯北大出生的学者。
  杨锐则是敷衍的点点头,再做钾通道的实验,自然可以申请基金,有关PCR的研究就没必要了,他也不知道现在政策是怎么样的,准确的说,知道了也没用,政策随时改变,甚至因人而变,如果不想有专利纠纷,PCR的实验不申请项目是简单的。
  ……
第450章
奖金
  蔡教授走了以后,黄茂、涂宪等人还围着试验台转圈圈呢。
  实验狗们更是不堪,两眼放光的出着神,一个个幻想着自己的未来。
  白花花……不,蓝茫茫的大团结,整整齐齐的堆起来,却暗示着它们是杨锐可以随意使用的资金。
  它们就像是婚礼蛋糕一样,有点任人宰割的样子。
  对普通人来说,这简直是难以想象。
  现如今,那些从广州倒腾衣服的,从俄罗斯倒腾皮草轻工品的,身价数十万元的不在少数,但普通人甚至没有听说过这种事。
  对于城市里生活的人们来说,他们朋友圈中的富裕者甚至不一定能达到万元户的标准。
  而国家媒体也还在用万元户来形容先富起来的一批人。
  然而,眼前的大团结,已经是55家万元户的全部资产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呀……”汪颖暗自念叨了两句,将涌上心头的纷繁心思给压了下去。
  黄茂和涂宪等人亦是如此。
  这笔钱与他们无关。
  实验室是一个上下级分明的世界,虽然大家都在努力的工作,但荣誉往往属于个人,利益往往也属于个人。
  更多的时候,人们听到的都是玻尔,而非玻尔实验室,以及实验室里的群众。
  就国内目前的潜规则来说,正常的科研经费,被实验室负责人或实验室主管拿走一些实属正常,相对来说,年轻而有追求的科研员,会留下多一些,但不拿是不可能的……
  这其实也与国内的科研机制有关。经过前几年的改革,科研机构的日常经费被消减殆尽,不光是科研人员的工资奖金等福利待遇被消减了,最重要的是没有了日常的维护费用。
  早十几年的时候,科研机构维护仪器,购买仪器,甚至维护大楼,建设实验室、办公室的经费,都是有政府全资负责的。除此以外,植树造林,搞盆栽,弄园林,雇佣专门的清洁工人,或者搞家属楼,弄浴池,也都可以向上面申请,然后等经费来,一家普通规模的研究所一年下来,这方面的开支总要一两百万元。
  但进入80年代以后,这些经费基本不在政府的列支中了。
  然而,设备依然是需要维护的,大楼依然是需要修缮的,卫生依旧是需要打扫的,没有商品房的时代,家属楼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开支,就全部要从研究经费中开支了。
  一些纯粹的研究机构,甚至明确下发文件,要求研究员上缴20%乃至更多的研究经费给科研所,从而维持科研院所的日常运作。
  这是中国科学界两极分化的开端。
  从这一时期开始,项目和经费渐渐的变成了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生命线。
  有项目的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才能拿到经费,才有开支的本钱,没有项目的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那就慢慢等死吧。
  对国家来说,这些无法凭本事拿到项目和经费的科研院所,活不下来就拆分合并,到80年代末,连兵器部都给裁撤了,死掉的科研院所更是不计其数。
  正因为如此,80年代的科研大牛才会天不怕地不怕,想骂领导骂领导,想拍桌子拍桌子,因为院所的领导等于是他们养着的,能独立申请到经费的大牛,人在经费在,等于是院所的爷,他们不爽了,带着经费跳槽,全中国尽可取得,而人才流失的院所被裁撤了,领导也好不到哪里去。
  北大这样的大专院校相比纯粹的科研院所要好不少,抽取的科研经费比例也很低,不过,到了唐集中这样的水平,他的实验室虽然号称独立,也免不了要提供一些经费购买公共仪器等等。
  总的来说,就是科研人员不愿意将科研经费全部用于科研,国家也默许科研人员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
  这种粗放式的管理持续了多年,日后自然是管的越来越严了,但在80年代,几乎就像是薪水报酬一样平常。
  王晓芸见杨锐不说话,帮忙出主意道:“咱们是不是该买个保险柜了?”
  杨锐一晃脑袋,醒过来似的:“买保险柜做什么,存到银行去好了,蔡教授也是,带好几个人来送钱,不如给我一个存折。”
  “钱存到银行,以后每次用都要去取,留下记录不说,支取的数额也就被记录下来了。”黄茂很清楚其中的道道,顺便给杨锐做了解说。
  杨锐恍然,缓缓点头道:“这么说,咱们得把财务室给弄起来了。买个保险箱,不会反而遭贼吧。”
  “放心吧,人家首钢一次发薪水上千万,也没见被偷过。”王晓芸语气笃定。
  王晓芸的老公涂宪不好意思了,道:“首钢是好几万人的大工厂,人家是有一个民兵师的,和我们实验室不一样,咱们实验室晚上都没人看着。”
  “民兵师又不是天天在会计室外面守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4/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