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4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5/1306

  “乔所长几次说到你,都说,小王你潜力惊人,再过几年,肯定能独当一面……”张书记的年纪最大,说话慢吞吞的,好像金枪鱼一样。
  王晓芸脸色微变,心下只觉得讽刺。潜力惊人有什么用,还不是不能独立做实验,她在所里的几年时间里,根本没有感受到重视,所做的成绩,甚至没有在华锐实验室里几个月的强。
  “乔所长,张书记,你们的照顾,我都记得,不过,我在所里也没有做出多少成绩,我想换一个地方试试看。”王晓芸说的委婉。
  张书记摇摇头,道:“小王,你对咱们所的了解也比较多了,换一个地方重新开始,又要重新了解情况,未必是好事,你说是不是?”
  乔所长跟着开口讲道理:“小王,这不是不想放你走,是不想你误入歧途。没错,现在下海的人是很多,停薪留职以后,赚了大钱的人也不少,但你没看到的是,好多人停薪留职了以后,不仅没赚钱,还亏了钱。”
  王晓芸笑笑,说:“我不是下海做生意,我都说了,是去一家香港的实验室。”
  “香港的实验室不设在香港,设在北京是怎么一回事。”乔所长摇头,道:“这些外国的公司啊,名头很多,叫实验室也行,叫什么都好,目的都是为了赚钱。赚钱的公司,和咱们做学术的不一样,做学术是寂寞一点,但心里安宁,再说了,咱们所马上就要分房子了,你现在走了,多吃亏啊。”
  分房子算是国企的一招大杀器了,许多人拿了十几二十年的低薪,就巴望着分房子的时候,一朝能赚回来。
  王晓芸霎时间心动了一下,转瞬摇头,道:“不是房子的事。”
  要是几年前,商品房还没有放开的时候,普通人不从单位找房子也不行,因为有钱也买不到房子。
  所以,如果是几年前,想追求安定生活的人,哪怕外企给出的条件多几倍薪水,他们迫于无奈也要想办法进入国家单位。
  至于现在,商品房虽然比单位的房子贵了两倍都不止,总归是买得起的,就北京市的价格来说,华锐实验室开出来的薪水,一个月够他们买两平米以上的贵的要死的商品房,王晓芸和涂宪一起的话,一年就能买一套小房子了。这种时候,来自研究所的房子就缺乏吸引力了。
  何况,乔所长也只是画大饼而已,现在的研究所穷的要命,几年内都攒不出钱来建新住宅,就算建了,也必须按照资历等条件平均分配,甚至可能轮不到他们。
  王晓芸说不是房子的事,既是因为没有房子这回事,也是因为她的目标放的更长远了。
  几天时间的考虑,让她和涂宪有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利弊,而研究所对比华锐实验室,是禁不住思考的。
  涂宪和王晓芸的第一目标永远是研究,研究成果优秀,自然有的是办法得房子,享待遇,即使是外国实验室也不例外。
  这是研究员与其他工作很大的不同。
  研究其实是一项充分竞争的工作,不止与国内同行竞争,还有国外工行的竞争。
  竞争力充足的研究员,可以予取予夺,而竞争力的充沛程度,就以研究成果来判断。
  乔所长和张书记都脱离科研一线很久了,更加琢磨不到王晓芸的心思,问道:“那你想要什么?你说出来,看我们能不能满足。”
  王晓芸犹豫再三,道:“我想做研究。”
  乔所长笑了:“你做研究,当然要在研究所里做了,你要知道,咱们研究所里,你只要不辞职,不搞怪,谁都不能把你给开除了,这么安稳的环境,才是做研究的基础啊。你进去外企,人家天天和你要成果,要成果,做不出来就逼你,灵感都被赶跑了,最后和锄地有什么区别?”
  乔所长说的也有道理,大部分的基础研究都是没有收益,只有投入的,而且投入还不少。除了国家投入,以及公益性的基金以外,私人机构投注基础研究的很少,即使有,也会要求多多,对成果和奖项近乎偏执,就像是电影里的文艺片乃至先锋电影一样。
  不过,安稳的环境都是相对的。在国内,大牌牛人学阀级人物自然是能安心搞研究的,或者说,他们想安心搞研究就搞研究,想安心搞安心搞研究的人,就安心搞安心搞研究的人。
  王晓芸是个小字辈,30岁都不到,在研究所里连个人都不能算,根本就没有资格搞研究,这才是她和涂宪出去兼职的原因,熬资历的本质就是一个熬字,在研究所里熬也是熬,出去熬也是熬。
  乔所长说的再是冠冕堂皇,也抵不过研究所内的风气使然,除非她连夺大奖,变成杨锐在北大一样的地位,否则,即使乔所长想要护着她都难。
  短暂的对话,反而让王晓芸认清了现实,轻轻摇头,道:“我和华锐实验室说好了,去了以后,就能参与到大项目里去。乔所长,你放我走吧,我老公都已经辞职了,你留着我也没意思。”
  梅所长一直没说话,这时候道:“你说有大项目,是多大的项目,一个公司搞的比我们所都厉害?”
  “我不能说。”王晓芸其实还不确定。
  梅所长追问道:“你就不怀疑他们会骗你?”
  “不可能。”
  “怎么不可能,这些私人公司,嘴上都没有一句实话,你相信他们的承诺,那就傻了。”
  王晓芸被激,紧跟着道:“他们马上有一篇论文要发表在《Cell》上了,接着再开的项目,肯定不可能放低了要求。”
  “《Cell》?美国的细胞?”乔所长虽然脱离了一线,对期刊和排名还是非常敏感的。
  王晓芸说“是”。
  在场的几个人互相看看,接着就看梅所长和乔所长咬起了耳朵。
  一会儿,乔所长抬头道:“你说华锐实验室是香港的公司开在北京的实验室?我们最近没听说国内有人在Cell上发表论文,是用的香港公司的名义?用的名字是什么?”
  国内也是有科技情报检索机构的,比如北大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之类的,都有人专业分析世界各国的期刊。最初,这也是为了确定明年订阅哪些期刊,而对于顶级期刊来说,国内一年的发表量还达不到三位数,一个学科领域一年都不一定有一篇,自然是一旦出现,疯传各地的。
  然而,这种程度的期刊检索,只能检索已经发表的论文,北大能通过《Cell》回寄给杨锐的信函确定论文的发表,其他单位就不行了。
  王晓芸也发现自己说的急了,此时只能道:“论文刚刚按照编辑的要求小改了,还没有发表。”
  乔所长的眼睛睁大了一下,旋即莫测高深的笑了起来:“小王,你还年轻,不知道人心险恶。Cell可不是改改就能发表的,没有发表,也许就永远发表不了了。”
  王晓芸不自觉的争辩起来:“是Cell编辑要求的小改,现在回寄过去,很快就能见刊了。”
  “回寄回去,如果再要求小改呢?一次不够,说不定还要求再改,到时候,或许又会因为版面问题取消呢?就是发表出来了,说不定就是一篇短通讯呢?”不得不说,梅所长提的顾虑很有道理,尤其是长度和版面问题,一直是杨锐担心的。
  王晓芸头低了一下,抬起来又道:“总之,是一定会发表的,新的项目是一定开始的,乔所长,梅所长,我真的想要这次机会,你们就放我走吧。”
  “小王,不是我不放你走,我们也是怕你受骗,这是为你好。”乔所长苦口婆心的道。
  “反正我在所里也没项目,我留着又有什么意思。”
  “那我现在批一个项目给你,老梅他们正在做疫苗,分一个几千块的项目给你,你做完了,要是还想走,咱们再说。”乔所长兜里没钱,说话硬气不起来。所里的钱是都花出去的,他想凭空批一个项目也不行,只能将梅所长手底下的项目分一点出来。
  不过,即使没有项目,乔所长也不像王晓芸走。生物制品所不像是北京钢铁学院这样的大型重点院校,他们每年分配到的大学生很少,有的年份就没有,而他们的人员老化又很快,乔所长得为以后考虑,比如20年后,再搞老中青结合的时候,总不能没有最主要的中年干部吧。
  至于王晓芸如何度过这20年,不在乔所长的考虑范围内。
  王晓芸却是被几千块的项目给说的心寒了,杨锐可是一口气开出了10万元的仪器钱,项目尚未开始,40万美元已经花出去了,这样的项目,才是令人向往。
  “我不做所里的项目,我要辞职,您不肯的话,我反正也不上班了。”王晓芸忐忑不安的威胁。华锐实验室是坚持要捋顺雇佣关系的,停薪留职都不行,没有辞职,她就不能参加项目。
  乔所长却是不受王晓芸的威胁,依旧是师长的脸谱,沉重的道:“晓芸,你要想清楚,搞研究真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没有积累哪里来的成功呢,至不济,你要等这个《Cell》出版吧。”
  “我等不及了。”
  “等不及走了,万一人家没发表呢?你不就傻了。”乔所长笑眯眯的说。
  “一定会发表的。”说话声伴随着敲门声。
  乔所长的秘书跟在后面,小声道:“我没拦住。”
  乔所长甩甩手示意没事,问对面的人道:“你是谁?”
  “杨锐。”
  ……
第462章
科研前沿
  “你是哪个单位的?有什么事?”乔所长用不喜的目光看着杨锐。
  “我是华锐实验室的,来说明一下情况。”杨锐笑的很是谦逊,他没有必要咄咄逼人。
  随他同来的涂宪用目光示意王晓芸,然后自我介绍道:“我是涂宪,王晓芸的爱人,以前是北京钢铁学院的,现在是华锐实验室的研究员。”
  “我记得,我参加过你们的婚礼。”乔所长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记得,上前与涂宪握握手。
  接着,几个人的目光依旧是看向杨锐。
  王晓芸和涂宪是什么人,他们大约是知道的,只有杨锐是陌生的。
  另一方面,杨锐的外表也够有吸引力的,就像是一辆外观酷炫的跑车,你不用知道里面的机械是什么工作原理,只看外表就知道,这东西肯定不简单。
  至于怎么个不简单方法,就有待观察了。
  “你们说到哪里了?”杨锐运用起极有魅力的笑容,很有掌控力的样子。
  王晓芸小声给他做了大致的解释,主要是删节版的。
  乔所长等人摸不清底细,安静的呆在旁边,不时的用眼神交流,等王晓芸说完,问道:“杨同志,你在华锐实验室里做什么的?”
  他们虽然称呼王晓芸是小王,那是因为他们都是四五十,五六十的人了,看王晓芸带着尊重的向杨锐认真复述,都显的奇怪。
  杨锐微笑道:“我是华锐实验室的负责人。”
  “你是华锐实验室的……负责人?”乔所长险些没笑出来。
  张书记年纪更大,肆无忌惮的道:“这不是胡闹吗?小王,这就是你要去的华锐实验室?让一个小孩子负责?”
  和其他几个所长不同,做政工的张书记在所里向来是扮黑脸的,就是年纪大了,也没有多少改善。
  梅所长手插在白大褂里,亦是不满的道:“小王,你研究做的还是挺不错的,多的我不敢说,到我这个年纪,你肯定比我做的好的多,但前提是你要继续做研究,不能为了赚钱,就去这样子一个实验室,平白毁了前程……”
  “梅所长,华锐实验室是很优秀的实验室。”王晓芸为帮杨锐正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5/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