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4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8/1306

  “他两年前还在准备复读呢,哪里有功夫做这个。之后还搞了钾通道的论文,跟理查德的竞速……再说了,这个选题也是考虑到了东大的加藤教授的研究领域,合作嘛,总要有个合作的样子。”
  富教授默默的点头,一会儿,自失的一笑,道:“这本事,愣是让人没话说。”
  “甭管了,咱们化学系的钱教授还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呢,天世的本事,有什么办法。”许正平接着半是提点的道:“其实,不用这门本事,就凭现在写得论文,人家杨锐也够让人没话说了。”
  富教授的表情僵了一下,道:“我说杨锐什么啊,没什么好说的。”
  “就是这个意思,行了,咱们收拾收拾也走吧,我把这些给还了。”许正平喊了个学生,一起将满桌的资料搬给图书管理员。
  伟大的北大图书管理员即时打开升降机,再将之一叠一叠的往上搬。
  “咱们抽着查就查了这么多,我真有点想不到,杨锐是怎么查的。”富教授累哼哼的帮忙搬运,对这个数量有了深刻的认识。
  伟大的北大图书管理员一本本的按册登记,顺便笑问:“查了这么多资料,不要借一些回去?”
  “不用了,这些资料杨锐都准备了。”许正平有点无奈。
  伟大的北大图书管理员“哦”的一声,道:“杨锐是生物系的杨锐是吧?那篇Cell的论文作者?”
  “对,你也知道啊。”
  “大一生写了Cell,北京城都要传遍了。”伟大的图书管理员笑了起来道:“别人能不知道,我们不能不知道,对了,新送来的表,你们帮忙送过去吧。”
  富教授问:“什么表?”
  “Cell送来的《新月汇总》。”
  “还有?”
  “当然。这就是Cell啊,看看人家,你只要发一篇文章,以后一年两年的引用数,都给你算出来。”
  “所有引用数?”
  “对啊,采用的不知道是汤姆森还是路透的数据。”
  富教授犹豫了一下,问:“杨锐的引用数到多少了?”
  伟大的北大图书馆员神秘的一笑:“你猜。”
  正竖着耳朵的富教授和许正平险些噎死。
  “多少撒?”富教授的乡音都出来了。
  “你猜。”
  “猜……”这次,连许正平的眉毛都竖起来,要不是图书馆员里的隐藏人物太多,他就要跳起来了。
  “Cell的当期引用数3篇,未来三期的引用数13篇,总引用……呵呵,你们想不到。”
  “您就直接说吧。”富教授对当期引用数和三期引用数一点兴趣都没有,或者说,他早就猜到了。
  上一次,杨锐的论文的当期引用数就有三篇,未来三期引用数是11篇,如今当期引用数没变,未来三期引用数变成了13篇,虽然对普通选手来说是非常恐怖的数据了,但对一篇Cell论文来说,并不出奇。
  当然,因为是Cell的当期引用数和未来三期引用数,所以,不管是3篇还是13篇,本身都是非常难得的,或者说,一般的Cell文章是拿不出这样的数据的,但有了上一次的对比,许正平和富教授都不觉得出奇。
  两人比较关心的还是总的引用数。
  毕竟,包括国内的高校和政府机关在内,大家做量化评价的时候,分析的都是总引用数。
  对研究员来说,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因为申领经费,评职称,还有相当于上升空间的任命,参考的指标都是总引用数。
  无论从事业的角度考虑,还是从个人利益的角度考虑,经费、职称和政府任命,都与研究员本人息息相关,尤其是后者,院士可以说是人尽皆知的政府任命,除此以外,校职如校长这样的任命,既与政治有关,亦与学术有关。
  当然,最终极的政府任命是学界智囊和行业权威,如格林斯潘这样的人物,就某种程度来说已经能够脱离政府,施行独立的金融政策了。
  在生物领域,粮食政策以至于各种农业政策,医药政策以至于各种医疗保险政策,都不是政治人物能够一言而觉得,因为不会,所以,最后做决定的人,只能是受信任的学界人士。
  许正平和富教授在年轻的时候,或许幻想过成为学界领袖的一天,但到了三四十岁的年纪,自己能做什么,他们基本也有了认识,这种心思慢慢地就淡了下来。
  但是,杨锐能走到哪一步,却不是许正平和富教授能够预料的。
  这也是好奇心的主要来源。
  图书馆员被两人的眼神看得发虚,连忙翻了本子,道:“77。”
  “多少!”富教授的音量提高的吓了自己一跳。
  图书馆员悄然降低了八度,道:“77,这是一个多月的总引用数。”
  “睡在家里一个月,就收了77个引用?”富教授的内心是疯狂的。
  77个引用,如果是博客转载的话,当然少的不像话,但这如果是论文引用的话,那就多的不像话了。
  Cell的影响因子常年在30到40之间,按照35来说的话,意味着在过去两年,发表在Cell上的论文的平均被引用数是35篇。
  77已经是35的两倍还多了。
  如果是和同期的论文比得话,这个数字不知还要增加几倍。
  事实上,厉害的论文的引用数往往突破天际,比如,达到绝大多数研究员一辈子也无法达到的500引用。
  但是,这样的论文,大多数人都是听说,一年到头,也不见得能出现几篇。
  最正常的论文,引用数往往是个位数。
  例如杨锐最初发表论文的《生物化学系统生态》,入门级的SCI期刊,平均引用数连1.0都没有,换言之,一期二三十篇论文,在两年时间里,加起来的被引用数还不到20!
  “我记得,学校对引用数超过10的论文,还想有额外奖励?”许正平忽然记起了这个规矩。
  即使在北大,引用数超过10的论文也是不多的,这也是学校鼓励大家发表高引用数的论文,而非低引用数的论文积累引用。
  富教授也记了起来,就是有些迟疑的道:“以前都是给老师的奖励,杨锐算不算?”
  “让蔡教授头疼去。”许正平笑着填了单子,将《新月汇总》接了过去。
第501章
重复实验
  “一个月引用77次呀。”蔡教授望着《新月汇总》哑然失笑:“大家都在拼了命的探索钾通道功能呢。”
  “当然要拼命了,下一个做出钾通道功能的论文,几乎预定了顶级期刊的位置,据我所知,《科学》和《自然》都在联络知名实验室,期望能够得到一篇重复性的论文。”刘院长的火鸡笑标志性十足,松弛的喉部软肉抖来荡去,让人能体会到他的得意。
  蔡教授呵呵的笑了两声,说:“第二个做出来的还能上CNS,第三个做出来的怎么办?”
  “只要新的通道功能引人入胜,CNS也不会坚持吧,新颖性这种东西,不能对钾通道一个标准,对阿司匹林一个标准吧。”阿司匹林作为发明了100年的老药,三五不时的还会重新登上顶级期刊,就是因为针对他有一些新的发现。
  同样的道理,钾通道具有各项功能,如果是重要功能,自然有登上顶级期刊的机会。
  当然,要深入研究钾通道的功能本身,已经超过了杨锐所做的论文的范畴了,但顶级期刊就是这样,引用一样少不了。
  蔡教授倒是没有仔细想过这方面的情况,不由自主的点头,道:“让你这么一说,还真的是有机会。怪不得这么多实验室参与。”
  “如果大家都争第二,听说有两三家知名实验室参与研究,就该知难而退了。”
  “是啊,说明大家都看到了新热点……恩,现在发表论文的,应该就是知难而退的了,有枣没枣,先打了再说,能发表出来,说明老外的期刊社也爱赶时髦。”
  刘院长呵呵的笑了出来。
  蔡教授则捡着几本比较知名的期刊看了,一会儿,他的表情又严肃了一些,道:“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啊。”
  “啊?”刘院长没摸准他是说笑话呢,还是正经说话呢。
  蔡教授哼了一声,没什么笑脸,但也没什么怒色的摆摆手,道:“几个作者重复杨锐的实验,没找到合适的突变基因,在这里发牢骚呢。”
  “发什么牢骚?”刘院长的火鸡笑收起来了,论文不说字字珠玑,至少要字斟句酌的,没有什么论文能发干牢骚。
  蔡教授撇撇嘴,道:“现在不是还没人能重复实验吗?他们揪着不放呢。”
  “还没有人重复出来?”刘院长重复了一遍,他可不像是蔡教授那么轻松。
  科学实验是一定可以重复的,如果说人类文明有哪些不可动摇的基础,这就是了。
  两个小球同时落地,不信?你站楼底下看我跳。
  海市蜃楼是光线扭曲,不信?你抬头看。
  家传古方治癌症?举一个栗子,再举一个栗子,再举一个栗子,谢谢,您的逮捕证请收好。
  当然,重复实验是需要时间的。
  如今已经被当做论文造假标准事例的日本美女科学家小保方晴子,就是倒在了实验不能重复的问题上。
  在此之前,日本国内对小保方晴子可是赞誉有加,不客气的说,她的研究若是成为现实,问鼎诺贝尔奖不敢保证,但一两次提名并不难,而就日本的社会惯性,再过二三十年,弄不好还会给小保方晴子一个教育大臣之类的提名,如果她有心政治的话。
  然而,一切都在论文不能重复的问题上倒了下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8/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