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4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9/1306

  而在小保方晴子之前,每年都有人因为同样的理由倒下去,就像是割韭菜。
  蔡教授重想了一遍杨锐的论文,道:“完全重复的实验还没有听说,但他的论文在逻辑上是非常清晰的,我觉得问题不大。”
  “嗯,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刘院长呵呵的笑了两声,似乎在安慰自己,或者在安慰蔡教授。
  蔡教授沉着脸,先前的好心情已是荡然无存了。
  杨锐关于钾通道的实验,在逻辑上是通畅而优美的,唯一的问题就在突变基因的选择上。
  寻找突变基因是要有一定的运气成分的,或者说,做的多了,自然就能做出来了。
  比如杨锐论文里找到的slo通道,其基因表现是电导率增加10倍。
  这个表现并不是很容易就能测定到的,更重要的是,突变基因必须是改变了这个基因的表现,如此才能发现变化。
  总体而言,杨锐设计的这套实验,是一套需要时间和资金的实验,花费足够的时间和资金,最终很可能做出结果来。也是因为这套逻辑,才吸引了多个国外的实验室参与进来,他们不怕花钱和时间,他们怕的是一无所获的风险。
  然而,多长时间,多少资金算是足够呢,实验做出结果以前,谁都说不上。
  那么,杨锐会不会因为节省时间,或者节省资金,而做出论文造假的事?
  蔡教授不愿意这样想,但是,那些才华横溢,前途似锦的年轻人,突然之间做出看似令人无法理解的作弊的举动,并非是没有先例的。
  科研的残酷,使得这个领域的年轻人,就像是向机枪阵地冲锋的士兵一样,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才能冲过长滩,获得嘉奖,进而成为军官。运气不好的,或者逗留不前的,结果都是被淘汰。
  如果时间紧迫,如果资金紧迫,研究者就必须在两难中做出决定。
  蔡教授想到这里,摇摇头,道:“咱们还是要支持杨锐,先不要胡思乱想。现在引用杨锐的论文这么多人,不乏生物领域内的著名人士,总不能说,这么多人都是睁眼瞎吧。现在才一个多月的时间,重复实验做不出来有什么奇怪的。杨锐当初做了也有大半年吧。”
  “说的也是。”刘院长笑着摸脑袋:“我想多了。”
  “所以我才说,说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看咱们这边有厉害的论文和学者冒出来了,他们就要说怪话。”蔡教授话是这么说,但脑海中还是不禁有阴云密布。
  过了一会,蔡教授说道:“咱们学院不是有在做这个课题的人吗?你关心一下,看看是什么情况,有没有需要咱们支持的地方。”
  刘院长理解的道:“我明天就去问。”
  停了一下,刘院长又问:“引用奖励的事,怎么说?”
  “先放一下……”蔡教授迟疑了一下,道:“我明天去老唐的实验室逛一圈,看看再说。”
  从侧面了解一下杨锐的新研究,也是不错的选择。
  ……
第502章
士气
  蔡教授每天都起的很早,八点钟以前,他首先完成自己实验室的巡视,然后检查几个自己最关心的项目的进展情况,接着开始给各个课题组的例行答疑,并解决问题。
  他本人是科学院的学部委员,理论上,比后世的院士还要高大上一些,特别是政治权利,学部委员拥有的更多一些,正因为如此,蔡教授的实验室里管理着多支课题组,这些课题组出了成绩,通讯作者都是蔡教授。
  当然,蔡教授也要做好老板的角色,筹集资源,决定分配,答疑解惑,并且获得荣誉的同时承担风险。
  做科研的,并不讲究硬实力,谁比谁的行政级别高一点,并没有实际意义,他们真正发挥力量的是影响力。
  比如爱因斯坦,他的影响力是推动曼哈顿计划的关键,又比如李四光,他的决定改变了中国能源工业的走向。
  这种实力是慢慢积攒出来的,一个好的实验室,特别是一间好的顶级实验室,少不了要有核心的超卓人物,但实验室内部的磨合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有点像是军队,但又有所不同。
  现代军队里的士兵只要中学文化程度就可以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士兵一抓一把,以至于和平年代征兵根本不用抓壮丁,壮丁们要贿赂征兵官才能实现保家卫国的神圣理想。
  现代军队的军官要求稍微高一点,军校毕业以后,历练数年也不一定能完美胜任,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历练数年的军官,总能抓到能用的。
  科研实验室就不是这样了,尤其是顶级实验室,虽然永远不能少了超级天才的存在,但也少不了高训练度的基础人才。
  当然,顶级实验室里的基础人才,放在其他实验室里,那也都是顶尖人才。
  这种实验室的统和工作往往是经年累月的,不是每名优秀的科学家,都能建立优秀的实验室。
  当然,优秀的实验室里是少不了优秀的科学家的。
  蔡教授理想中的实验室是卡文迪许实验室——大部分实验室的梦想都是成为下一个黄金时代的卡文迪许。
  卡文迪许有着非常漂亮的培养制度,他们喜欢吸引外校的优秀毕业生当研究生,并且往往有诺贝尔奖级别的研究者亲自教导。
  这是另一个强者恒强的故事,在卡文迪许实验室工作过的科学家里,共有29人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们包括电磁皇者麦克斯韦,声爆狂人瑞利,电子元祖汤姆逊,原子天尊卢瑟福……
  进入80年代,卡文迪许实验室略显衰弱,这反而凸显了它的另一面——剑桥大学物理系。
  严格说来,卡文迪许实验室,就是剑桥大学的物理系,而这一点,更加令蔡教授迷醉。
  如果北大生物系,有一天能发展出此般模样,那真可以说是人生大圆满。
  而在蔡教授的规划中,杨锐应当是其中的中坚力量,说不定,还可以作为实验室的下一代领袖。
  就像是汤姆逊之于麦克斯韦一样。
  蔡教授越想越激动,走到唐集中实验室里的时候,已经暗暗决定,只要杨锐发表在Cell的论文,没有数据造假,就一定要把杨锐保护好。
  说到底,杨锐做钾通道项目的时候,也是北大生物系重视不够,这样级别的论文,本来就应该提供充足的经费和人员的。
  蔡教授转念一想,能在没有支持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成果,杨锐也确实厉害,这样的天才科学家,即使是北大亦是不多见的。
  他一边考虑着如何扶持杨锐,一边慢慢的踱进了唐集中实验室。
  “嗯?”蔡教授抽了抽鼻子,心说:好香的味道。
  “你们做的是什么实验?”蔡教授和颜悦色的问学生。
  现在的大学生人数少,与院系的教授和领导接触就多,在实验室里工作的没有不认识蔡教授的,然而,不像是蔡教授平时提问那样,今天不仅没有人踊跃回答,现场还有股诡异的味道。
  “实验做出问题了?”蔡教授面色一紧。现在的实验经费可是紧张,每一次失败都让人愁眉苦脸。
  “没有,实验挺好的。”学生先回答了这个问题,让蔡教授放下心来。
  “这个味道是怎么回事?”蔡教授又问。
  几个学生不约而同的低下了头。
  不待蔡教授再问,里面传来杨锐的声音:“都知道炒米要粉黄色了,但现代的米与古时候的米一样不一样,谁说得上来,所以才要实验啊,三个实验组,不能再少了,都把温度和时间记录下来。另外,肉要精肥参半的,说的多清楚啊,谁买的肉这么肥?”
  “难得有肥肉卖,我就赶紧买回来了……”
  “咱们是做实验,不是居家过日子,当然要按照规矩买。”
  “那这个粉蒸肉做好了,不能吃?”
  “当然能吃了。”
  “那我还是乐意买肥的。”
  “你再这么乱七八糟的,我就把你从实验室里丢出去了啊。”杨锐的声音大而清晰。
  蔡教授的脸色变幻,听到这里,问:“里面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他也不等答案了,推门而入。
  肉香扑鼻而来。
  蔡教授忍不住抽动了两下鼻子。
  84年的国内经济已经不困难了,对于国家干部来说,吃饱肚子不再是什么问题了,肉食对蔡教授这样的人物来说,也就是想不想吃的问题。
  不过,美食永远都不会普遍,香味总会引动人类美好的回忆。
  “蔡教授?”杨锐疑惑的打了个招呼,旋即笑了出来:“来的早不如来的巧,粉蒸肉刚出锅,您就来报到了。”
  蔡教授压抑着怒火,望着自己幻想中的伟大实验室预定的二代目,沉声道:“实验室里为什么会有粉蒸肉?”
  杨锐眨眨眼,道:“我想做个简单的课题,轻松一下,就当是休假了,恩,休假课题……”
  “什么休假课题,要用到粉蒸肉?”蔡教授的内心已经四分五裂了!或许在外人看来,生物系要和生物打交道,但实际上,生物系涉及更多的是细胞乃至分子层面的东西,但不管是哪个层面,都到不了粉蒸肉!
  杨锐却是满脸淡定,道:“小课题,暂命名是《用现代生物学手段重现‘随园食单’之经典》。随园食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美食学著作……”
  “我知道《随园食单》。”
  “对哦,你们的国学水平都挺高的。”杨锐摸了摸下巴,背道:“粉蒸肉是用精肥参半之肉,炒米粉黄色,拌面酱蒸之,下用白菜作垫,熟时不但肉美,菜亦美。以不见水,故味独全。江西人菜也。”
  蔡教授的眼睛都绿了:“我知道粉蒸肉。”
  “对哦,尝尝吧,说都是白说,光留口水了。”杨锐颠颠的去盛肉。
  “我是问,你为什么不做正经的课题。”蔡教授忍不住道:“你知不知道,一些学者为了重复你的实验,都要忙疯了,要是重复不出来,重复不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9/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