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1306

  这种故事,在他高中的同学中出现过,在他大学的同学中出现过,在他补习学校的学生里也出现过。基本上,背下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和少量的新概念英语第三册,中考达到较好成绩是很轻松的,背下新概念第三册全文,高考英语得到80%的优秀分也是轻而易举,若是能有恒心背下新概念英语第四册,一口气通过四级和六级都简简单单,甚至托福雅思都不难。
  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秘笈,然而,真正能够践行这条秘笈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这就像是人人都知道,背下了英文字典,英语就一定能有好成绩一样。后世的人们,总是愿意寻找各种各样的高效率学习方法,这自然是无可厚非的,每个人的时间有限,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会英语才能生活,用最少的时间得到最高的分,才是大众的普遍追求。
  不过,80年代的学生是不讲究生活的。这个年代,别说是背课文了,背英语词典的都大有人在。不是因为英语词典有多厉害,而是英语词典就是他们找到的最完整的英语书。
  不像是后世的学生,80年代的学生是没有后路的,再难背的课文,只要能加分,他们也愿意。尤其是乡镇中学的学生,要么通过高考,成为光荣的大学生或中专生,继而成为国家的人拿铁饭碗,坐办公室。要么是没有通过高考的,那就只能回家种地,忍受最少20年的工农业剪刀差,最后看看够不够好运,赶上国家项目征地,才能享受几年的休闲时光。当然,要是倒霉的赶上了地方征地,那就连地都没得种了。
  至于经营商业,虽然是一条路子,却远非一条幸福之路。大部分人是不敢倾家荡产借钱做生意的,就是倾家荡产的借钱做了生意,也不一定能赚到钱,就是赚到钱了,也不能保证以后还能赚钱。
  事实上,在全民下海的浪潮中,参与商业活动的乡镇居民和农民是非常多的,可放到30年以后再看,风光依旧的寥寥无几,最终大红大紫的,还是80年代考大学,又辞职下海的一批人。
  至于辍学经商,然后雇佣大学生的逆袭派,有则有之,相较辛苦刨地球的同龄人,他们的数量实在太少,付出实在太多。
  总而言之,领先两三年,默一份新概念英语,足以解决大部分学生的英语问题。
  不说考到八九十的高分,只要达到平均线,那就已经超过了高考平均分不少了。
  如此等只要肯努力,就有收获的方式,也是此时最受学生们欢迎的。对他们来说,早上五点起床背书,根本不算事。
  杨锐自己也开始默背《新概念英语》,以期找回失去的预感,若是能够稍微提高一些英语水平,也是不错的选择。
  毕竟,他要想在大学继续做学霸,又或者发表脑海中记忆的诸多论文,英语还是不得不面对的坎儿。
第48章
谁做决定
  杨锐抄到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的时候,又开始有外校的学生出现在西堡中学的校门外,蹲在石凳前,头戴斗笠,脚蹬拖鞋,埋头苦抄,也有富裕些的学生,堵着进出学校的学生,要求加价购买油印的新概念英语。
  一本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就有三百页,虽然被杨锐省去了图形习题等等,正文还是超出了160页。由于油印只能单面,耗费了如此多纸张的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成本达到了1元,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买得起的,加价到一块五毛钱的时候,不少学生就咬牙给卖掉了。
  王国华第一时间告诉了杨锐这个消息,问:“咱们要不要把新概念英语印出来,也卖一块五的话,倒是能有一半的利润。”
  杨锐没回答,却是挠头道:“现在放出去的都是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吧,这个还有人来抄?”
  他第二册还没抄完呢。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都是短句,充其量也就是简单对话和看图说话的水平,一个人问“亨利哪里去了”,另一个人就回答“可能在房间里,我不太清楚”。
  这种英语水平放在后世,别说是初中学生了,好一点的小学赶毕业前都教完了。在杨锐的眼里,新概念英语的精华应该在第二第三册,尤其是对应付高考的学生来说,第三册最有价值。
  至于第一册,杨锐只是想让大家先熟悉一下新概念英语的教学方式罢了。如现在又不是随便走进一个书店,就能看到一屋子教辅材料的年代,好些学生连选择题都没见过,你不给他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弄不好就死机了。
  王国华却是不明白杨锐的疑问,道:“这个新概念英语,以前光听人家传怎么好怎么好,咱们这里见都没见过。你拿出来以后,我也觉得特别好,为啥不抄?”
  “新概念英语有四册,你知道吧?我在封面上写了第一册呀。”杨锐解释了一句。
  “我知道。”王国华点头,然后用不明白的眼神看着杨锐。
  杨锐再问:“你不觉得太简单?”
  “哦,前面是有一点,后面的句子就稍微长了点。”王国华说着不自信了,问:“我是不是哪里弄错了?”
  “没错,没错,觉得合适就行。”杨锐拍拍王国华的肩膀,暗道:看来是我弄错了,王国华的英语有三十分左右,在回炉班里是平均水平。其他班里英语考十几分或者几分的,确实适合新概念英语一。
  杨锐其实还是高估了现在的学生们的英语水平。旁的不说,后世的英语教育都是从小学开始了,王国华等人的英语教育,却是从80年前后才有的,而且没有合适的老师,只能用拼音标注着英语单词来读。
  到现在为止,王国华总共也就学了两年的英语,其中大部分时间还都在放羊,其水平比后世的初二学生还要弱一些,之所以能考30分,那是高考的英语卷简单,不是他的水平能有那么高。
  学校的英语水平低,社会上的英语水平更低,例如公务员考试时非常热门的海关岗位,在80年代的聘用考试中,经常会出一些“写出26个英文字母”的题目,即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答不出,气的破口大骂:我是中国人,为什么要学英语!
  发现情况有变,杨锐的思路也就变了,托腮想了一会,道:“你今天下午去一趟山下吧,到县城找我表哥段航。”
  “找那个刑警队长?”王国华说起警察,还是有点怕的。
  “你不是说要印新概念英语吗?我原本是想出到第三册再印的,既然第一册合适,那就现在印起。”
  “那找他做什么?”
  “你忘了严老四之前找了个印刷厂?我之前就让表哥打问情况了,你现在下山去,就说我们想用印刷厂印书,让他想想办法。”印刷厂都是国营单位,不认识的人来印出版物,就得介绍信。严老四不知用了什么关系,找到了一家合适的印刷厂,能给他偷偷印刷试卷,这种资源是非常难得的,杨锐因此才忙不迟疑的找家长也要把他打掉。
  可以说,印刷厂是严老四覆灭的关键因素。
  不过,人家愿意给严老四印刷试卷,不代表就愿意给别人印,杨锐因此请表哥多加打探,如今就算没有结果,想来也有些头绪了。
  王国华有点畏难的道:“听说印刷厂贵的很,咱们要是请他们印书,卖不出去怎么办?”
  “油印的教材能卖得出去,铅印的还能卖不出去?”
  “那不一样,油印是咱们想印多少印多少,印刷厂的机器多快啊……”
  “就是快才便宜。咱们一天能油印几千张纸,用来出书还不到100本,还没有试卷赚钱。但换成铅印,那就是卖多少印多少了。”杨锐说着一顿,看王国华的表情不自然,于是问道:“你好像还是不太看好?”
  “我就是觉得太贵了,既然是厂子,一次总要印出几千本吧,那不是要几千块了,你看咱们学校,能花一块钱买书的,都没有一百人,加上县里和周围乡镇的学生,一千本都难说。另外,好多学生宁愿抄书,也不愿意买书的,一块多的书价,还是挺贵的。”王国华摸摸脑袋说了一串,又呵呵笑了两声,道:“你要是看好,我也同意,就是觉得应该谨慎点。”
  杨锐略显意外。他没有预料到,王国华对成本和价格是如此敏感。
  王国华如此,想来其他的锐学组成员也会有类似的念头。
  而且,其他的锐学组成员,估计不会像是王国华如此支持自己。
  杨锐沉吟片刻,干脆道:“印刷用的是锐学组的资金,既然你不看好,那我们就做一番讨论好了。”
  “怎么讨论?”
  “召集所有锐学组组员与后备组员,讨论表决,是否印刷。”
  王国华一惊:“那要是表决不印刷,怎么办?”
  没有表决没关系,有了表决以后,表决失败是会大大降低声望的。
  “不印刷就不印刷,我听大家的。正好,我们也可以完善一下锐学组内部的机制。”杨锐是想借机整肃一下锐学组。毕竟,现在组内顺风顺水,不会有人出什么怪招,但随着组员年龄的增涨,锐学组的积累增多,免不了会有反对的声音,与其到时候被动应付,不如现在先来一次预演。
  杨锐本人对新概念英语是非常看好的,这不是眼光的问题,是历史证明的事儿。
  不过,印刷厂是一次印刷的数量越多,成本越低,杨锐虽然希望尽可能的多印的,锐学组内其他人的想法却不一定如此。
  说起来,现在的锐学组半个月就能积累一千元的资金,比西堡中学的办公经费都要多,有组员产生守财奴的心态,杨锐是一点都不奇怪的。
  这是不同的人生经历和背景所决定。
  王国华低头想了一会,却道:“这不公平,就是要表决,也应该是组员表决,后备组员不是组员,不应该参与表决。”
  现在的正式组员仅王国华、曹宝明、黄仁和苏毅四个人,刘珊都还是后备状态,若是以组员为基础投票的话,杨锐的任何决议都会通过的。
  杨锐有他自己的目的,因此坚定摇头,说的大义凛然道:“我以前没有详细规定组内表决的方式,就是希望和大家协商,毕竟,锐学组是大家的锐学组,应该听取大家的意见。这一次,还是请后备组员一起参与,入组积极分子也邀请他们来旁听好了。”
  王国华瞅着杨锐的眼神,道:“不管别人怎么样,我觉得还是你做的决定好。”
  “就算以后都要我来做决定,那也要大家表决同意才行。”杨锐说的意味深长。
第49章
一起做坏事
  “不管其他人怎么想,我支持你做决定。”王国华做了承诺以后,方才出去一一通知锐学组成员。
  下午,锐学组的全体大会就开了起来。
  当杨锐公布了议题以后,立刻引来了嗡嗡的讨论声。
  “真的让我们决定?”
  “后备组员也有投票权吗?”
  “是一人一票吗?正式组员也是一票吗?”
  最激动的是后来加入的后备组员,纷纷发问,反而是曹宝明等人,沉默不语。
  杨锐直接站在一个桌子上,回答道:“就是一人一票,后备组员和组员的票数相同,我也是一票。不过,锐学组的章程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尚未确定,目前就先用这种方法,最是公平。”
  王国华立刻道:“锐学组是你建的,一人一票怎么就公平了?”
  杨锐摇头:“锐学组是大家的,该是什么样的章程,应该由大家来决定,我们现在也有76人了,以人为单位做一次表决,正是时候。”
  他自然不是真的认为一人一票就公平了,但是,杨锐并没有时间直接管理锐学组,若是以命令的形式继续掌控锐学组,其实会将很多权力分给黄仁这样的代为管理者。
  与其如此,不如让锐学组有自然生长的空间,同时掌握最关键的权力。这就像是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区别一样,后者的权力来自前者,前者又随时可以介入管理,正是花费精力最少,获得权力最大的方式。
  但是,想要的权力,直接说出来的效果并不好。不如让民主先碰壁,再谈独裁的事。
  于是,杨锐有意不说话,任由大家讨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