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4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8/1306

  “嗯?”
  “蔡教授可是给你的实验室加了一块砝码啊。”许正平叹口气,道:“北大的编制,也不是说给就给的。”
  杨锐的眼皮子连跳数下。
  许正平微笑:“想到了吧?别的学校看重的人才,咱们北大可不一定觉得重,蔡教授等于是给了你自由裁量权,我敢肯定,就这几天时间,大把的地方院校的教师和研究员,要来你这里应聘了。”
  杨锐叹口气,道:“因为我的门槛低。”
  许正平默默点头。
  中国的高校发展是很不平衡的,在后世,清华大学一年的研究经费是40亿元,可以说,100所“XX学院”的研究经费加起来,都没有清华一家的多。
  当然,100所XX学院一年花的钱,肯定是要超过40亿的,师均15万元的薪水,校均1000名教师的薪水就要150亿了,但在薪水和办公开支之外,在校园土建和银行利息的开支之外,单论研究经费,这100所“XX学院”要达到校均4000万元的标准,非得全都建址在精华之地方才有机会。
  80年代还没有985和211这样的天堑,但地域差距就是最大的天堑。
  即使是教育部直属的学校,也有40%左右的经费是地方出的,为何北京和上海的高校顶着骂声也要给属地更多的招生名额?吃的嘴短,拿人的手段。
  从外地高校或研究所,再到北京,这显然是一步跨越。就国内目前的状况来看,除了上海,北京的科研水平是最高的,也是最有发展的,当然,生活条件与外地省会也是天壤之别。
  即使是从北京的其他高校调到北大,从个人发展来说,也是不小的机遇。
  如果是蔡教授自己挖人,他当然要挖知名的教授学者,哪怕达不到唐集中的水平,也得有三五分牛气才行。
  然而,蔡教授给杨锐的裁量权,却远远没有这个要求。
  这样一来,杨锐就自由的多了。
  “其实,咱们找几个潜力惊人的研究员,也不会吃亏。”杨锐摸着下巴,眯着眼。
  许正平笑了起来:“潜力惊人怎么判断?”
  “看名字吧。”杨锐抖擞精神,准备施展自己的摸小牛大法。
  ……
第536章
感知力
  许正平并不看好杨锐的自信,只是羡慕而已。
  因为他非常清楚的知道,无论杨锐找到的人是好是坏,是牛是渣,蔡教授都会为之买单的。
  为了杨锐的实验室,蔡教授愿意付出的绝不仅仅是几个编制。
  换言之,对一名Cell作者来说,许多人奋斗终生而追求的顶级大学的教师编制,只是一件轻飘飘的附属品而已。
  想到此处,许正平不免有些唏嘘。
  他奋斗一辈子,最大的成就,也不过是北大副教授的头衔,至于自己的科研实力,他至今尚未证明。
  事实上,世界大多数科研工作者的科研生命,都是从30多岁开始,到50多岁结束。博士毕业差不多都要30岁了,读的慢一点的,往往要到35岁,许正平中间还经历了十年的蹉跎,如今也就是刚刚调整好状态,到了科研冲刺的年纪。
  与青春年少的杨锐比起来,许正平的中年疑惑自然极多,而能否拿到一篇Cell?他只能说自己是在努力。
  不过,当他看到来求职的先生们的时候,消沉的意志仿佛也得到了治愈。
  进来的第一个人,第一时间让许正平想到了“落魄”两个字。
  洗的发白的衣服,乱糟糟的头发,低垂的眼神……如果不是戴着眼镜的话,他与现在的民工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当然,现在的衣着是干净了不少。
  “你好?是来应聘的吗?”杨锐先打了招呼。他们并没有举行正式的招聘,一切都是愿者上钩的样子,所以,也没有什么前台做招待,更没有人组织秩序。
  “落魄男”显然也没什么自信,听到杨锐的声音,有些迟疑的转过身来,问:“这里是北大的离子通道实验室吧?”
  “是我们没错,你呢?”
  “哦。我之前打过电话,也来过,我叫石崎,是农机院的,北京农机院。”
  “农机院和我们生物系,不算是特别对口啊。”许正平笑了两声。
  石崎同志的眼神更加灰暗:“这样子啊,那我走了……”
  “哎,别急啊,来都来了,过来聊聊吧。”杨锐连忙叫住他,心里已经在摇头了,就这份自信都够呛,但因为是第一位面试者,他还是想要好好的了解一番。
  再者说,万一是一位未来小牛或大牛呢?人家说不定就是陈景润式的腼腆人物呢?
  石崎同志踌躇着来到坐在两人面前。
  “你的研究方向是什么?”杨锐开口问。
  石崎再次陷入了迟疑状态。
  “谈谈你的研究好了。”许正平笑呵呵的道。
  “那个……我主要是做农用机的一些改造……”石崎开口就是超不专业的描述。
  杨锐和许正平互相看看,顿觉无奈。
  这位的基础条件是完全不达标啊。
  石崎说了一分钟左右,也就说完了,听起来似乎全是些普通的技术性工作。
  杨锐仔细回想了一遍各种大牛的工作经历,似乎也没有找到相对应的。虽然的确有很多大牛在前些年,不得不离开科研岗位,到工厂乃至农村工作,不过,现在都是84年了,该回来的也差不多回来了……
  不过,对第一位来应聘的外单位同志,杨锐还是特别问了一句:“你也看到了,我们这里有好几类职位,你想应聘的是哪种?”
  “我……我没什么要求。”石崎很心虚的回答。
  “谁都有要求吧,最起码,你对研究条件有要求吧。”杨锐试问。
  “没啥要求,让做啥都行。”石崎低声道。
  杨锐讶然:“打下手也行?”
  “行。”
  杨锐上下审视一番石崎,这位看起来少说有三十多岁了,还愿意做科研狗?
  在科研院校呆过的人,对科研汪的生活都有所了解,从好的方面来说,这是一个“磨练”年轻人的岗位,从公允的角度来讲,科研汪的岗位绝对是血汗岗位,血汗工厂一天工作16个小时,但至少是机械性的工作,科研狗一天工作16个小时,还得拼命的动脑筋,君不见读博出来的年轻人,个顶个的发际线后移?
  好容易脱离科研汪岗位的人,多数都是往事不堪回首的,三十多岁的中老年选手愿意继续干这个的,实在不多。
  “你就不想自己独立做一个科研组?”杨锐问。
  石崎抬头看他一眼,道:“我没那么高追求,我就是想调进城里就行了。”
  许正平咳嗽一声:“只有单领科研组的,才有编制。”
  单领科研组就有可能安排讲师或者副教授的位置,这其实也要根据资历来决定,至于科研汪,即使是任何人都能替代,也就不可能给安排到编制了。
  石崎惊讶了一下,问:“那我能单领科研组吗?”
  “这要看你的研究计划了。”
  “我……继续研究农机可以吗?”
  杨锐摇头,问:“我们现在想找的人,优先考虑能使用这两台仪器的人,你来应聘,不是因为这两台仪器?”
  “我是听说你们的条件挺好。”石崎不好意思的笑笑。
  “你看得懂英文吗?”仪器全是国外进口的,包括说明书和按钮自然全是英文的。
  石崎愣了一下,说:“你们要会英文的?”
  “英文不是必须项,但有了加分。”
  石崎“哦”的一声,垂头道:“我不会。”
  许正平停了一下,看看杨锐,再道:“你可以先回去想一下,到时候再有什么想法,可以寄信给我们。”
  这就是另一种“回去等通知”了。
  石崎怏怏的离开了。
  杨锐也是疲惫的叹一口气,道:“这位连咱们学校的研究生都比不上。”
  “当然比不上了,他要是有咱们学校研究生的水平,哪里愿意打下手。”许正平呵呵的笑了两声,又道:“他就是想来试试水,想调到北京来。”
  杨锐无奈道:“不要后面的都是这样的。”
  许正平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杨锐,道:“你知道现在办一个北京户口要多少钱吗?”
  “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8/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