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5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1/1306

  比第一天工作的销售员感觉更糟糕的,正因为杨锐是技术所有者。
  在过去的一天里,杨锐已经想到了各种糟糕的结局,强烈的挫折感,险些击溃了他。
  其实,也差不多击溃了他,因为杨锐在送光了论文和PCR仪以后,已然是无计可施。极短的时间和陌生的环境,让他没有任何理由再继续坚持下去。
  伊文思教授能帮得上忙,在杨锐看来,纯属运气,不用多等,再晚两天时间,再欣赏他的论文都没什么意义了。
  经过这么一茬,杨锐的兴奋度是降低了不少,简而言之,就是更多的思考与冷静了。
  领队却是浑身燥热的不行,操着熟练的英语,越俎代庖的与加尼卡聊了起来。
  加尼卡摸不清中国人的路数,有一句没一句的跟了上来。
  领队其实也不敢直接谈价钱,他要等国内的消息,所以只能“稳住”加尼卡。
  伊文思教授是学者中的有钱人,他们这种层次的大牛,想赚钱都变的很容易了。他对50万美元或者60万美元并不关心,见杨锐解脱了出来,就拉着杨锐说话。
  周围一圈中外学者,想听钞票的就往加尼卡那边看,想听学术的就往杨锐和伊文思这边看,倒也自得其乐,只余胡教授等人不屑又不甘的站了出去。
  “卖的再贵,也是国家的钱,瞎高兴。”胡教授临退休了,反而把钱看的极重,心里不免泛酸。
第606章
泉下有知
  就像是2000年以后的互联网公司一样,80年代的生物公司是投资人眼里的摇钱树,包装漂亮的投资公司,会被多家风险投资公司多轮投资,从而得到远超其所需的溢价资金。
  而这些被投资的生物公司,如加尼卡公司,在拿到了远超所需的资金以后,也会考虑投资其他的生物公司或者生物技术。
  加尼卡所拥有的加尼卡生物技术公司规模不大,但他的人脉不错,辗转认识了不少业界大牛,所以常年奔波于各地的生物技术展览,做种子投资。
  在创生初期的生物公司与硅谷时代的互联网公司是不同的,或者说,80年代的生物技术公司和80年代的IT公司差不多,这个时期,技术大牛和技术储备主要都存在于高校和科研机构,要找新技术,就要到各种生物技术大会去找。
  加尼卡不是第一次收购来自国外的生物技术了,但PCR的商业价值在他所接触过的技术中排名三甲。加尼卡估计,如果将PCR技术应用于DNA探针等技术,其专利期内的商业价值可能高达5000万美元。
  因此,加尼卡很有耐心的与中方领队周旋,希望能以尽可能低的价格拿到PCR的技术——至于专利,加尼卡公司的人也在尽快检索,只是时间太紧,他们也不知道是否有相关专利注册。
  不过,无论是否有专利,有数位大牛给杨锐背书,加尼卡是不敢去抢注的,抢注了也是没用,他的小公司还没有超级药企不要脸的诉讼资本。
  中方领队与加尼卡可谓是一拍即合,他也觉得自己是在与老美周旋,期望着尽可能的套出加尼卡的底线,从而为接下来的谈判奠定基础。
  此时此刻,领队同志什么都不想,一门心思的就是想要搞定此事。
  比起做一支学术代表团的领队工作,获得数十万美元的外汇收入,这样的谈判所能带来的意义显然更大。
  领队甚至有种感觉:我的人生将就此腾飞!
  双方你来我往,周旋的很是快乐。甚至在午餐之后,约定了下一次周旋的时间。
  杨锐看他们聊的如此愉快,觉得还是不要告诉他们“浪费时间”之类的事情了。
  他打了个招呼,随手拖走几名学者,到边上聊天去了。
  领队斜看杨锐一眼,心想:算你识趣,等我帮你卖了技术,也会帮你美言两句的……也许……
  张大勇不愿意看领队一副赚到了的嘴脸,但他也没有立场反对,于是踱步来到杨锐身边,开玩笑道:“没想到你学雷锋学到了美国来,以后回国,可是有的说了。”
  杨锐笑笑,道:“也不一定就能学到雷锋。”
  “怎么说?”
  “先让他们折腾吧,等我有空了,再和他们聊这个问题。”杨锐如果现在说,PCR仪已经注册了一系列的专利,而且是壁垒似的专利,且专利权在香港华锐公司,领队要么疯掉,要么得想尽办法从杨锐身上抹油。
  不管是哪条路径,领队都不会轻易相信杨锐的。
  杨锐觉得,自己没必要为领队或者其他人节省时间。
  张大勇教授不明所以,笑了两声,叹口气道:“要我说,学者应该从技术转让方面获得一定的利益,不一定是个人利益,至少是实验室得到直接的回馈吧,这才是一种正确的分配方式,也能促进学术界的资金循环吧。”
  杨锐奇怪的看了张大勇教授一眼,道:“再过些年,您的想法也许会成为现实。”
  再过些年,国内的科研改革,直接就把实验室的成果交给研究员自己了。这是比欧美国家还有激进的改革方式。
  在欧美国家,学者想获得大笔的利益其实是不容易的,如果是在私人实验室或者私人公司,那不用说,产出的成果都是属于公司或者实验室的。如果是在国家实验室或者大学,那所有权同样清晰,就是国家实验室或者大学的,总而言之,资本主义国家,资本是谁的,产出就是谁的。
  21世纪以后的中国科研界,却是一个另类的存在。这里大约是最早解决剥削问题的地方了,至少是部分解决。在中国科研界,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公立研究所,在国家投资的项目中,项目负责人拥有极大的收益空间,简而言之,成果是属于项目负责人的。
  换言之,国家掏钱做项目,做不出项目,国家付钱,做出了项目,依旧是国家付钱,但研究者获利。
  这有点像是去赌场玩,赌场方面送给赌客的泥码。泥码不能直接兑换现金,但只要下一次赌桌,赢回来的钱,就可以兑换成现金了。
  这样的待遇条件,想必也是不长久的,不过,这也是使得21世纪以后,海外人才纷纷归国。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作为有血有肉,要养家糊口,欲奉孝于父母,泽被亲友的普通海龟海带们来说,实实在在的希望,比道德说教更有意义。
  不过,张大勇却不一定能等到那一天。作为国内生物界一流人物,同样的条件下,张大勇成为千万富翁应当是不难,然而,他这一代的科研人,却是结结实实的被牺牲了。
  没有人刻意的去牺牲他们,但结局却是如此。
  “张教授,您要保重身体,争取多干二十年。”杨锐如此说。
  张大勇呵呵两声,道:“十年没问题,二十年恐怕坚持不到了。”
  “你们在讨论什么?”伊文思教授站在旁边,一脸好奇。
  “我们在说,还能做多久科研的问题。”杨锐笑着换成了英语。
  伊文思轻笑两声:“能做多久科研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你一定做的比我们久。”
  杨锐的年纪还不到在场其他学者平均年龄的一半,说起来,几乎能多做30年科研了。
  又是一轮羡慕之后,伊文思却是给杨锐讲起了闭幕日演讲的要点。
  勉强说来,演讲是要比报告高端一些的,主要是自由度比较高。演讲是想说什么都行的,如果是比较牛的学者,比如杨振宁这种34岁就拿到了诺贝尔奖,攀上第一阶的大犇,他做演讲完全可以谈人生,谈理想,谈谈我的梦想与我们面临的问题。
  报告就没有这种自由的,听名字也知道,演讲是居高临下的,报告是仰首抬头的。
  报告通常是直面工作的,说明自己的工作是最主要的报告形式,这种很是简单。
  但进化到了演讲的话,依旧采用最简单的模式,南德斯教授可以,杨锐就不可以了。
  遇到计较的人,说不定会被看做狂妄。
  杨锐也不希望自己在国际友人面前的亮相,是以木呆呆的华人学生的形象出现。
  杨锐有兴趣,伊文思等人有经验,几个人也是一拍即合,越聊越是畅快。
  “你们好,中国代表团是在这里吧?”不知什么时间,轻轻的女声将两拨人的交流都给打断了。
  “小白牙?”杨锐一眼看到了怯生生的小白牙。
  站在一群金发碧眼,红发蓝眼,栗发灰眼的老外跟前,小白牙显的分外娇小而柔弱。
  直到听到杨锐的声音,看到他的脸,小白牙的眼神才一下子明亮起来:“杨锐!”
  她提高声音叫了起来,果断跑向杨锐,双臂张开一副要扑过来的架势。
  周围的美国人都含笑让开了位置,他们很愿意看到这种“久别重逢”的男孩女孩的戏码。
  唯一没有让开的是一只倒霉椅子,小白牙不得不从它上方踩过,好悬没有跌倒。
  一名大会的工作人员心有余悸的将椅子搬了回来,赫然发现,两条椅子腿已然断裂,露出锋利的茬口,像是四颗锋利的牙齿。
  “还好这女孩没踩到破损的地方。”工作人员吓了一跳,抖抖手里的椅子,准备一会儿就把它处理了去,这样的东西留在会场,若是出事了,组织方可是要赔惨的。
  椅子默默无言,泉下有知,循环播放着一句话:我是被她踩裂的,我是被她踩裂的。
第607章
出挑
  小白牙从来都不是羞涩的,她只是看起来好像有点羞涩而已。
  若非如此,她也不会在离开西堡镇之前,先向杨锐表白。
  表白这种事儿,进入90年代以后大概是渐渐多了,但在曾经的83年,还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勇气这样东西,小白牙却是一向不缺的。
  她穿过的大厅,躲(踩)过(裂)椅子,一跃扑到了杨锐身上,唔囔道:“你们好难找,我问了大使馆,才知道开会的地方。”
  杨锐被她扑的一个踉跄,好在小白牙刻意收了力,他又经常锻炼,总算是后脚一蹬,撑住了。
  “开会肯定是要选偏一点的地方了,你们安顿好了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1/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