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5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9/1306

  PCR仪不算是昂贵的仪器,但也不便宜,就第一代PCR仪来说,做的简单一点,成本数百美元,做的稍微好一点,成本就到一千美元往上了。
  科研仪器所用的零部件都不会便宜,千把美元的成本的仪器称得上廉价了。不过,杨锐的出售价格肯定不是按照成本来计算的。
  就像是送名片给他的那位学者说的那样,反正是山姆大叔买单,增加一点研发成本也是理所当然的。
  杨锐回忆着以前的价格,在纸上写了“8000美元”的标注。
  想了想,他又在标注后面标注了一个“12000美元”。这是他准备PCR仪正式发售以后的价格,8000美元自然是友情价了。
  他改过的第一代PCR仪和原版的PCR技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原版的PCR没有耐热聚合酶,因此不能连续生产和工作,本身也是一种纯技术,并没有相应的仪器。
  而第一代的PCR仪其实已经是一种成熟产品了,只要找代工厂生产出来,立即就能投放市场。
  想到耐热聚合酶,杨锐又喜滋滋的在“12000”美元的标价后面,加上了“1800美元”的字样。这是一小瓶耐热聚合酶的售价,尽管生产成本只有百十美元的样子,但科研世界就是这样,买家不光要承担几十万乃至几百万美元的研发成本,还要承担几十万乃至几百万美元的机会成本。
  毕竟,不是每一笔科研经费都会有产品出来,成功的产品自然要将失败的成本给赚出来才行。
  杨锐印象里的PCR仪起码都是第二代了,但价格依然稳定在5000美元以上,而第一代的价格更贵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早晨的演讲,让杨锐总共收到了38张订单,按照8000美元的费用来算的话,起码是30万美元的毛利了。
  当然,有的实验室可能收到仪器以后不满意而退货,但就杨锐对生物体系的了解来说,这样做的实验室少之又少。
  而且,比起30万美元的仪器收入来说,耐热聚合酶的收入可能会更高,因为是消耗品,做一次实验就要加一次,做的多的话,一天就要用一两瓶,一个月的实验做下来,耐热聚合酶的成本就可能要好几万美元。
  不过,对一所实验室来说,一个月几万美元的成本实在算不得什么,不说年消耗上千万美元的顶级实验室,就是一流实验室每年的经费也在三五百万美元朝上,几千美元的试剂,每个月都要买一大冰箱。
  杨锐在纸上写写划划,心里想的却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把成本收回来……
  收回了成本,他才好继续做进一步的研究。要想让PCR发挥应有的作用,杨锐得给自己铸一身金光闪闪的盔甲才行。
  而到了现在,再剑走偏锋的想要花小钱办大事就不现实了,杨锐觉得,自己最需要的应该是开一个大项目,花大钱,做系列实验,出学术成果,而且是有即时正反馈的学术成果。
  这样的项目对杨锐也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大项目的研究多,被引用也多,各种资料就存的多,且详细。
  所以,别人做起来风险巨大的大项目,杨锐做起来能减弱不小的风险,不能说是一点风险都没有,但这样的大项目,只要做个八九不离十,甚至只要做起来,就是有收益的。
  很多大型项目往往要有五年以上,甚至十年以上的周期,只要一两年有点成果,就说的过去,杨锐也算不得吃亏。
  当然,若是成果不好的话,资金上肯定是要吃亏的,最糟糕的情况,是启动资金全部亏掉。
  稍微大型一点的项目,启动资金就要五十万美元以上,否则也称不上大项目。
  杨锐现在是把自己的红利全都花光的,再想有钱,就得PCR仪回收资金,或者再等捷利康的分红过来。
  想到此处,杨锐又在本子上写了“找代工”几个字,得快点把PCR仪做出来,才能发账单收钱。
  ……
  杨锐做着自己的计划,加尼卡也在做自己的计划。
  他亲眼看着杨锐收了一票订单,生怕PCR的价格提高,于是威逼利诱的要张洪军签署合约。
  张洪军收了五千美元,明知道不妥,也硬不起来,只好找关系催问国内。
  但是,随着回国的日子临近,加尼卡却是等不住了,又塞了5000美元给张洪军,要他想办法签下合同。
  张洪军捏着一万美元,想放又舍不得放,只好拼命的给国内打电话。
  这个时候,他是不心疼电话费了。
  然而,国内的部门协调并不像是张洪军想象的那般完美。
  一轮电话打下来,张洪军仍然没有得到确实的答案。
  实在熬不住加尼卡,张洪军眼一闭,在加尼卡公司的律师准备的合约上签了字,且道:“我只能代表我个人,最多代表一下代表团,这个合约,你先不要拿出来用。”
  “不用,我就是为了在以后的谈判中得点优势。”加尼卡稍微满足了一些,笑道:“我了解中国的体制,你们是集体制,你决定了,自然是代表集体了,在中国,最低级的县政府,也具有一样的政府公信力,对吧?”
  “最低级的不是县政府,是居委会,不过算了,的确都具有差不多的效果。公章效果。”张洪军这么说着,其实更担心了,他可是在没有上峰命令的前提下,把公章盖在了合同上,要是国内的意见反复的话,他就难做人了。
  不过,转念一想,张洪军又安心下来,不管怎么说,谈判得到55万美元,都属于功绩——价格下降了,自然是因为他兜里多了钱。
  加尼卡重复着公章的单词,笑着点头。
  张洪军叹口气:“我可被你给害惨了。”
  “有什么害惨的,你就告诉他们,这是我帮杨锐公关,为他争取演讲的交易,你的上司会理解的,而且,条件也不差是吧。”加尼卡才不在乎张洪军和上司的关系呢。
  “好吧。”张洪军其实没什么怨言,一万美元拿回去,分十分之一给上峰,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两人商议抵定,张洪军自去准备回国事宜,加尼卡则是回去就找公关公司,要开新闻发布会。
第616章
讲故事
  在加尼卡联络公关公司,通知新闻发布会的时间,杨锐首先前往《纽约先锋报》,应邀接受女记者凯蒂的专访。
  做学术的人,在学者面前应该树立一个学术形象,而在大众面前又应该树立一个大众形象,尤其是杨锐这样的研究者,更应该注意大众形象。
  所谓杨锐这样的研究者,说的就是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负责人是要找钱的,而钱从何处来?学者手里虽然掌握着一些钱,但更多的钱,是要从大众手里得到的,包括政府在内,对学者来说,都属于大众。
  杨锐一共得到了两个专访,虽然都是普通的纽约报刊的专访,但也殊为不易。
  如果不是他在演讲时的发挥极好,他是拿不到这两个机会的。
  为了显示郑重,杨锐特意穿上了自己的西装。
  西装是国内的洋裁缝手缝的,就像是巴拿马有英国的巴拿马裁缝一样,北京的英国裁缝手艺也不错。最重要的是,曾经有钱的杨锐,还是很能买得起高档面料的。
  身在时尚之都的纽约,凯蒂开场就赞道:“漂亮的西装。”
  她昨天就是打量杨锐最勤的女记者,今天独处,更是饶有趣味的仔细审视起杨锐来了。
  杨锐浑不在意,端着一杯咖啡随便喝,顺便打量周围的人事,表情轻松。
  比起国内仍显拘谨的气氛,80年代的美国反而更让杨锐适应,尤其是全美最国际化的纽约,人与人的关系很冷漠,但也绝对不会有热心的居委会大妈来管你的头发长了,你的裤子短了这样的破事,殊为自在。
  凯蒂欣赏的扫描着杨锐,一会儿却道:“你的西装比昨天的好多了,是什么原因?是为了与其他人保持一致吗?”
  “这就开始采访了?”杨锐诧异的放下咖啡杯。
  凯蒂笑着点了一下头,拿出一只录音机,装上小小的磁带,道:“介意我录音吗?”
  杨锐做了个请的动作,道:“今天的西装是我自己的,昨天的西装是国内统一制作的西装。”
  “中国政府统一制作,然后送给你们的西装?”凯蒂重新确认了一下,看起来,她的采访重点还在中国政府的特殊性方面。
  杨锐心里笑了笑,凯蒂有凯蒂的想法,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就看谁的想法更有吸引力了。
  不过,84年的当下,中美关系正在蜜月期,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友好度是极高的,不说对越反击战和改革开放产生的共同敌人,就是一个月前刚刚结束的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在华约国家普遍抵制的情况下派出庞大的代表团参赛,就赢得了无数的“国际友谊”。
  因为这样的气氛,杨锐也没有着急反驳,只是笑笑道:“中国人的工资普遍不高,西装也算是一种福利吧。”
  “但你能买的起昂贵的西装,这是为什么?”
  “因为我的工作,不同于代表团内的其他成员,我因为仍在大学读书,因此,我并没有正式的工作,于是兼职帮助英国的捷利康公司改善他们的辅酶Q10的生产体系……”杨锐侃侃而谈,听的凯蒂两眼放光,只觉得自己今天得到的素材实在丰富。
  仔细的询问了杨锐与捷利康的合作细节,杨锐将除了华锐公司以外的大部分情况告诉了凯蒂,这让女记者更为赞叹的道:“这么说,仅仅在大学一年,作为一名新生,20岁的杨锐你,就已经赚到了普通中国人一生都无法赚到的钱?”
  “以84年的眼光来看,是这样的,但你同样需要看到,84年的我既然赚到了这么多钱,国家允许我赚到这么多钱,那说明中国的改革是真正的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我想,用不了一生,只要20年的时间,中国人的收入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现在赚到的钱,也不会有多么显眼了。”杨锐非常政治正确的褒奖了改革开放。
  今时今日,能向老美吹牛说我的改革开放多牛多牛的,都是中国好同事。
  因为杨锐吸引眼球的经历,凯蒂郑重其事的做了记录。
  完成这项工作,凯蒂明显轻松起来,喝了点咖啡,笑着道:“那我再问最后一个问题,关于你的PCR的发明,你是怎么想到?我咨询了几位专家,他们都表示,你的PCR的设计非常巧妙……”
  凯蒂将这个问题例行公事的问了出来,并没有指望杨锐给出多么好的回答。
  然而,杨锐却为这个问题准备了很久。
  他不自觉的正襟危坐,再稍微放松一点,继而认真的回答道:“与其说巧妙,不如说是简单与幸运。”
  “为什么这么说?”凯蒂稍微有了点兴趣。美国人就喜欢简单和幸运,如果一名健壮帅气的年轻小伙子不爱读书,就凭突发奇想的一个念头,就变成百万富翁,或者获得勋章,那就是最令人向往的美国梦了。
  杨锐面对美国的大众媒体,并不去谈真正的PCR所遇到的困难与复杂,纠结与风险,就顺着美国人的爱好,先开玩笑似的道:“你询问的那些专家,当他们说PCR的设计非常巧妙的时候,他们其实是在说,我怎么没想到!”
  凯蒂一愣,哈的笑了起来,并且将这句话写在了本子上。尽管有录音机,她还是要将之标注出来。
  杨锐微微的笑着,说:“PCR的原理并不难,但要将它做出来,是需要一点‘顿悟’的。”
  凯蒂很快就理解了顿悟的概念,好莱坞明星信佛的不少,记者做不到博学,少说也是多闻的。
  杨锐由此讲起了故事,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9/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