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5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0/1306

  “最早有PCR的点子,应该是83年,那个时候,我正在给捷利康做辅酶Q10的设计,也因此得到了一间小小的实验室。实验室在我的学校里,叫做西堡镇中学。西堡镇属于河东省,周围有很多的大山,我的学校也不例外,它坐落在半山腰,每次去学校,都要爬一个大坡,爬的累死。”
  “不过,爬上了坡,风景也非常好。我的家乡有很多的梯田,还有很多弯弯曲曲的路,路很窄,但很长,弯度很大,就像是DNA一样。”
  “当时,正是我对基因最感兴趣的时期,有关于DNA的各种信息,就在我的脑海中跳动。我就想,DNA就和这些弯弯曲曲的山路一样,而山路,一座座山的山路,其实自有相似的地方。”
  杨锐稍微停顿了一下,让女记者消化片刻,继续道:“每座山的山路,都有它的特色,但是,每座山的山路,其实都有一些地方,是相同的,比如一个拐弯,一段直路,基本相似,如果一座山的山路上半截,与另一座的山路上半截,在这段相同的地方互换,你并不会觉得突兀。”
  女记者这下子听懂了,惊喜的道:“就和PCR的原理相似。”
  “没错,PCR是用内切酶,取下一段DNA,然后借引物来复制,就像是弯弯曲曲的山路一样。”杨锐很满意自己的故事效果。
  做科学家也是不容易的,越牛的科学家,越需要大众式的故事来理解,中国人如此,外国人也如此。
  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牛顿,瞬间会与苹果联系在一起,但除了大学高数课讲牛顿-莱布尼茨方程,有几个人会记起莱布尼茨?
  爱因斯坦有一头乱蓬蓬的毛发,几乎成为疯狂科学家的代名词。“疯狂科学家”并不是坏事,在投资人眼里,疯狂科学家也许就是成功的代名词。
  中国建国初期最著名的科学家当属“三钱”,分别是导弹之父钱学森,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力学之父钱伟长。而在三钱中,钱学森的名气最大,要说导弹比原子弹重要,或者比力学重要,肯定是不对的,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钱学森顶五个师”的故事更有用。相比之下,钱三强和钱伟长的名字,远远够不上令人耳熟能详的水平。而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不是周总理叫出了“三钱”这个名号,像是力学之父钱伟长,估计要更加的默默无闻了,在大多数人的文化程度低于高小的年代,有几个人知道力学是什么意思。
  科学家们的故事,有的来源于自身,有的来源于媒体加工。
  杨锐不在乎名气,但他现在确实需要大众媒体来佐证自己的成果。
  83年想到PCR的成果,对杨锐是很有利的,虽然这不能算是证据,但亦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若是如前世那样,不幸打起了官司,杨锐希望陪审团的成员听过自己的故事。
  凯蒂比杨锐更喜欢故事,立即按照杨锐的思路,追问道:“也就是说,你在高中时,就有了PCR的念头?”
  “对的。”
  “你当时就开始做实验了吗?”凯蒂并没有对杨锐的说法表示怀疑,因为杨锐提早做了铺垫,他与捷利康的合作,最重要的是,他从捷利康手里赚到的钱,很好的说明了自己的价值。
  既然在高中时期,杨锐就能从跨国公司手里赚到钱,那没有理由他不能想到一个绝妙的点子。
  杨锐依靠着充足的准备,让采访按照自己的方向进行,且道:“说起这个念头,是很有趣,但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想法的价值。”
  “哦?为什么?”
  杨锐摇头,笑道:“我当时想,一定有人想到了类似的点子,说不定比我的点子还好,然后肯定做出了成果,我只是没查到而已。你知道,那时候我在中学,没有太多的条件去检索资料,另外,我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辅酶Q10等方面,高考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听起来很忙碌。”
  “的确如此。我是进入大学以后,才重新拾起了做PCR的想法,当然,那个时候,我的思路就比较完善了,尤其是在做了钾离子通道的研究以后,我对PCR的认识更深刻,也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这才加紧做了起来,算一下时间,PCR的主题部分,也就做了两个月的时间,其中有一半时间是在熟悉实验流程先。”
  杨锐是怎么梦幻怎么说,美国梦么,就是要让普通人都做得起,如果告诉美国大众说,做PCR需要最起码三五年的系统训练,需要多名助手的帮忙,需要价值上百万美元的资金储备,美国人根本不听下面的,这个故事也就算是完蛋了。
  世界霸主家的人民,总是有点矫情的。
  凯蒂一边听着杨锐的话,一边就在脑海中理顺故事:来自中国偏远乡镇的少年杨锐,在高中时就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来自于他每天上学路上的见闻……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想法的重要,直到进入大学,杨锐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自己的设想,并在美国的“国际遗传学大会”上一鸣惊人,首日销售额突破30万美元。
  凯蒂的故事的最终版里会有PCR的字样,但她在计划故事脉络的时候,却是完全没有去想PCR是什么。
  完全符合美国人思路的故事,听的凯蒂幸福的打抖。
  然而,杨锐的准备又何至于此。
  他笑了笑,继续道:“事实上,直到今天我都在表示怀疑,为什么没有人做这个研究,就像我说的,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研究,或许可能是太简单了,以至于大家要么以为有人做过了,要么以为不可能做出来。我想,如果我不做,也许有人会在几年后将它做出来,但这只是也许,说不定,会晚十年后才有人发现这个秘密。怎么说呢,我是个幸运的男人。”
  “非常幸运。”凯蒂的睫毛都开始发颤了,笑道:“美国的生物学专家,一定很后悔自己爬山太少了。”
  “也许。”杨锐心想:如果PCR真的拿到诺贝尔奖,那何止是后悔,当年多少人都嫉妒疯了。
  采访结束。凯蒂留下了杨锐的联系方式,主动送他出门。
  到了杨锐快上车的时候,凯蒂才突然想起一个消息,忙道:“杨锐,你的技术卖给了加尼卡公司,是这样吗?”
  “什么时候?”杨锐关上了车门,示意出租车司机可以离开了。
  凯蒂连忙翻开自己的笔记本,道:“你不知道这件事吗?加尼卡公司要在明天早晨10点半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与中国政府达成意向性合约……”
  她念了一遍,看向杨锐。
  “只是意向性合约,你确定吗?”
  “确定。”
  杨锐松了一口气,笑道:“意向性合约而已,PCR技术不会直接出售的。”
  “你确定中国政府也不会出售?”
  “PCR技术并不属于中国政府。”杨锐笑了起来,庆幸自己之前分割的清楚,道:“PCR技术属于香港华锐公司,加尼卡公司如果要购买这项技术,必须联络香港华锐公司才行。”
  凯蒂眼神再亮,问:“我可以在文章中引用您的话吗?”
  “当然可以,我会通知香港华锐公司,让他们的律师发文件给你。恩……再发律师函给加尼卡公司。”杨锐的表情轻松,并没有将这当做正经事来看。
  如果一份意向性合约就能卖掉香港公司的东西,那国内也不用挖空了心思赚外汇了,直接批发意向性合约算了。
  加尼卡公司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意向性合约,和杨锐接受专访的性质差不多,都是以舆论争取主动权,只不过,加尼卡公司这次找错了对象。
  杨锐重新叫了一辆出租车离开,到了酒店,再打电话给李章镇,继而让自己公司的律师联络美国的律师,一纸传真,就将律师函丢给了加尼卡公司。
  至于加尼卡公司哪个办事员会倒霉,杨锐根本不关心。
第617章
老白男们
  加尼卡没指望用一纸意向性合同,就确定PCR技术的归属,不过,张洪军盖上去的公章,还是有些用处的,他拿着这份合同,再找中方联络,大使馆等部门都积极了一些,至少在表面上,这是得到了他们同僚背书的合同。
  而在这份合同的消息传出以后,加尼卡公司的竞争对手也变的消沉了,在这个生物技术爆炸的年月里,好的技术仿佛遍地都是,很难说一份技术的真正价值,大多数公司都会避免陷入恶性竞争。
  当然,这也是生物技术方面的投资公司较少的缘故,再等上两三年,看到了盈利前景的华尔街一旦介入,厮杀就会变的激烈起来。
  加尼卡因此而显的信心十足。55万美元不是个小数目,用于并购公司是拿不出手的,但单独购买一项技术,还是很不少的。
  现在并不是泡沫的2000年,有无数的人挥舞着支票,给任何带有网络字样的公司十倍百倍的溢价。
  现在是1984年,生物公司也就是刚刚兴起,里根政府的政策,才刚刚将一群生物学家从高校里解放出来,在此之前,全世界都没有多少私人生物技术公司。
  加尼卡拿出来的55万,来自控股加尼卡公司的风险投资公司,他的竞争对手差不多也是一样,总体而言,这仍然是一个资金匮乏的市场。
  想要做大的生物技术公司,那些有野心的教授们之所以离开舒适温暖的名校,并不是为了并购别人的公司,购买别人的技术,他们是想要自己的实验,更自由的科研环境,顺便将自己卖一个好价钱。
  在这个生物技术公司平均生存时间不足36个月的年代里,没有哪家公司是不缺钱的。
  加尼卡自信,有了这张合同,还有勇气争夺PCR技术的公司就很少了,即使有,他也有能从容应对。
  这种从容,直到一通电话到来,戛然而止。
  “确认了吗?”加尼卡磁性十足的声音变成了沙哑。
  “确认了。”电话里的声音沉重。
  加尼卡用更加沉重的力量,挂上了电话,向吧台的侍者点点头,迈着极其沉重的步伐回到了座位上。
  “什么事?”坐在加尼卡对面的张洪军正吃牛排,吃的满口流油,莫名其妙的看着表情凝重的加尼卡。
  他今天是被请来说明中国的部门间关系的,加尼卡同时还请了一名公关公司的经理,以及自己公司的律师,只是现在,言谈甚欢的几个人,全都有了不好的预感。
  加尼卡勉强笑笑,目光看向张洪军,道:“公司收到一封律师函。”
  “什么?”
  加尼卡没回答,继续道:“有一家名为华锐的香港公司,声明他们拥有PCR技术的全部权利,并告知我们,我们与你签订的意向性合同没有效力,你知道这件事吗?”
  张洪军愣了一下,装傻道:“我们签的意向性合同本身就没有效力,我提前告诉你了。”
  加尼卡哪里能被他这样糊弄住,沉声道:“现在不是意向性合约本身的问题,是你们是否拥有PCR技术的问题。”
  “我当然没有PCR的技术了。”张洪军不知道如何作答,拖延时间,紧张思索着。
  加尼卡公司的律师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低声问加尼卡,道:“这家香港的华锐公司,不属于中国政府的管辖?”
  “纯粹的私人公司,与我们的性质一样。”加尼卡回答自己知道的情况,眼睛还盯着张洪军。
  律师比较冷静地问道:“你说他们发了律师函,是香港的律师发的律师函,还是美国的律师?”
  加尼卡想了一下,道:“本杰明·布朗·马泽尔律师事务所,你熟悉吗?”
  律师苦笑:“熟悉,是波士顿最大的专利事务所,在纽约、洛杉矶都有分公司。三位命名合伙人,本杰明、布朗和马泽尔都很厉害……唔,都是白人。”
  波士顿大约是美国最白的一个城市了,容易招致批评的老白男公司很多。所谓老白男,就是老年白人男性,通常代表着根深蒂固,保守和势力强大,而这样的律师事务所,反而经常受到有钱的少数族裔的青睐,至少在80年代是这样,因为少数族裔需要有老白男为自己说话。
  加尼卡一听律师的解释,就知道这有多难缠。他拥有的是高科技公司,并不是传统行业,这意味着他本身的社会关系也并不稳固。
  加尼卡再次看向张洪军,道:“你告诉我实话,中国政府是否拥有PCR的所有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0/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