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1306

  一个星期后,当杨锐首批订购的简单仪器送到的时候,新成立的学习小组已经只剩下两三个人,名存实亡了。
  更多的人将目光投注在了这个实验室里。
  在西堡中学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实验室这个配置。
  就连赵校长都忍不住来到这个花园边的小房子里,挨个观察和抚摩那些简陋的烧瓶、滴定管、PH试纸等物,罢了叹道:“你早两年来上学就好了,老谭说不定就能留下。”
  老谭是一名大学的化学老师,因为文革的原因,跑到了溪县,后来被赵校长给保护了起来。不过,在杨锐读高中的那一年,老谭平反回城了。
  杨锐对赵校长的感慨不以为然,笑道:“这个实验室目前的配置还比不上省城的中学,配全了也比不上河东大学的一间实验室,谭老师留下也做不成实验,只能蹉跎一辈子。”
  “教书怎么就是蹉跎了?”赵校长知道他说的对,还是不愿承认,摇头道:“我看你这个实验室就够好了,要什么有什么,瓶瓶罐罐的比一中的齐全的多,有什么实验做不了?”
  杨锐莞尔,道:“一中的实验室是教学用的,我和他们比什么劲啊。而且,论资产,这个实验室目前只值1000块,一中的实验室怎么要好几万吧。”
  “屁。他们就是78年的时候,接受了一批实验仪器,要不然,现在还一穷二白呢。”赵校长说着一转脸,搓着手道:“要不然,让咱们学校的学生,也到你这个实验室里来做做实验?”
  杨锐摊开手,道:“做实验就要耗材料,您要是肯出经费买试剂什么的,我免费代课都行。”
  赵校长一愣神,问:“材料多钱?”
  “一个人一次几毛钱吧,看做什么实验了,平均两毛钱是要的。”80年代的物价便宜,实验耗材可不便宜。
  赵校长迅速心算,全校400多人,一个月做一次实验,至少得100块的经费,一个学期四个月,做下来就是四五百块。
  得出这个结果,赵校长立刻改口了:“做实验太麻烦了,就这么大一个房间……就让学生们免费参观吧。”
  杨锐很想说,免费参观难道能让房间变大吗?
  不过,看看周围同学好奇的模样,杨锐也不由心软,道:“参观就参观吧。不过,只是免费参观的话,我不会刻意安排实验内容的,讲解还是不讲解也由我,参观纪律也得听我的。”
  “没问题。”
  “参观也不要按班级了,让有兴趣的学生报名,我再通知他们时间,这样估计能减少一点参观压力。”
  “没问题。”
  “来参观的学生要帮我打扫实验室,帮忙清洗实验仪器。”
  “没问题。”
  “那就这样吧,如果确实有兴趣的同学,我会找机会安排他们亲自做实验的。”杨锐不等赵校长说话,又紧接着道:“人数不能多,学校没有经费,我也没有。”
  真要通过做实验学点东西,半个月操作一次是起码的,一个学期下来就是一千块,一年下来就是2000往上,杨锐也是支付不起的。
  赵校长毫不犹豫的点头,然后提出自己的要求:“以后有人来参观,你得说实验室是学校的。”
  “随便,反正仪器是我名下的。”杨锐手里还有发票呢。
  赵校长不理杨锐的小九九,摸着胡须道:“胜利中学去年铺了个煤渣路,董勾子请我参观了两次,我得把这个场子招回来。”
  “有人来参观你得提前通知,否则别怪我闭门挂锁。”杨锐小小的威胁了一句,他其实不在乎有人来看,写论文是扬名,展示实验室一样是扬名。
第61章
精度
  在80年代自建实验室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那些没责任心的国企工厂,既不关心自己做出来的容器是什么玩意,也不关心使用的人拿到了这些容器以后要遭多少罪。
  如果真的是中学实验室,那老师只要在台上解释一句“同学们请注意,你们用的所有容器的精度都不准,条件有限啊”,这事儿就算是过去了。
  可当有人要做研究型实验的时候,麻烦就大了。
  首先,就得假定所有的设备仪器都是不可信的,然后自己重新测量一次,把偶尔出现的精度准确的几件给挑出来,才能用于实验。
  这种感觉,就像是传说中的挑选狙击枪子弹一样。工厂哗啦啦的弄一堆子弹,士兵蹲在那里一个个的捡,一个个的比较,然后拿去战场上用,当然,比起更久远的甲午海战临阵磨炮弹是要强一些,却也强的有限。
  好在杨锐做研究生的时候,也遇到过此等糟心事。他的导师没什么名气,经费自然也不多,购买设备仪器的时候,通常都是支持国产的,虽然21世纪的国产仪器是比80年代的国产仪器强不少,可学界的精度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到最后,调试仪器的活计还是只能留给杨锐等研究生。
  杨锐借着给学生做实验,先把新买来的容器全给检查了一遍,结果互相之间都对不上号,不禁心都凉了,烧杯之类的刻度固然只能表示一个大概,可天平的砝码都不平是要闹哪样?
  国营的化学仪器商店也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当杨锐将容器抱回去的时候,那坐在柜台下打毛衣的中年妇女眼都不眨一下的道:“只换不退,要挑到库房里挑去,柜台上的东西不买不动哦……”
  大约是说的次数多了,这句话被说出来的时候,还带着特意的节奏。
  杨锐像是被催眠了似的,和几名学生乖乖的将容器送到了商店后面的库房里,然后将铁架子上的纸箱子一个个的搬下来,像是挑子弹的士兵似的,蹲在地上,默默的挑选。
  要是30年,实在遇到国产的东西不着调,你可以买外国产的,可在1982年,别说是外国进口的容器了,换一家化学仪器商店都挺难,南湖地区就这么一家店,还是平江的分支机构。换句话说,你在这里看到的东西是个什么质量,平江的也就是什么质量。
  真说好东西,北京大约是有些的,集中了全国最精华的科研院所的地方,总有些实验是避不过去的。
  可在河东省的一亩三分地,大牌的研究所估计是有自己的进货渠道,而以西堡中学或西堡肉联厂挂牌的实验室,想买东西就只能到普通商店来买,又要精度又要质量,显然是做不到的。
  杨锐只能默默的蹲在库房里挑选。
  黄色的大灯挂在五米多高的顶棚上垂下来,颇有些昏暗,铁架子之间的宽度也窄,杨锐蹲了一会,就觉得受不住了,心想:还好是每天锻炼的身体,要是照着以前的身体,接下去两天就甭想干了。
  一起来帮忙的姚尺是个机灵的小伙子,发现杨锐换脚换的频繁,伸着脑袋看了一圈,道:“要不然,咱们把东西搬到门口去挑吧,把门打开了,再搬个椅子,人能轻松些,就是有点挡着人家的路了。”
  “先搬到门口。”杨锐想想,从兜里掏出一包大雁塔,给了姚尺道:“你去给外面的师傅们散个烟,就说我们多挑一阵,占一块地方。”
  “得嘞。”姚尺还不到一米六的个头,却是一蹦三尺高,拿着烟就去了院子里。
  虽然只是个小小的化学仪器商店,里面十足养了二十多名员工,守库房的就有七八个。
  这么多的人,自然是没活做的,每天就按点来,按点走,假装上个班。杨锐也不指望着他们帮忙,却是不想他们阻着自己挑选。
  毕竟,将这么多箱的东西翻过来翻过去的,最归是增加了人家的工作量。按照国企的风格,再闲的人也不给你做多出来的活,不送一包烟出去,也是不行的。
  曹宝明和他卧推组的另一名叫何成的学生,帮着杨锐搬上搬下。
  不像是曹宝明和苏毅那样,何成是个看起来有点单薄的高瘦男生,开始练卧推的时候,连最小的杠铃片都推不起来,于是就在十五公斤的横杠上面把卡箍挂上开始推,练到现在,总算推的动35公斤了,但抱起粗重的纸箱子,总没有曹宝明的轻快。
  杨锐竭尽所能的挑选了容器,然后又费了老大的劲去挑试剂。
  试剂也不能当场去试,就只能挑好牌子的。好在国内的研究机构也知道国产货有多不靠谱,因此许多研究所都在分析纯的试剂之上,又做了所谓的精制试剂,价格卖的会贵一点,纯度误差会小一点。
  杨锐捡着看得过去的挑了些,心里不由想:“也不怪搞研究的要当学术权威,这要是国家重点工程……不用,只要是一个省级重点工程,用的东西肯定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这比有钱都有用。”
  “行了,就这些吧,下次得去平江看看了,就是路有点远,坐班车不方便。”杨锐招呼了曹宝明一声,让他帮忙将选定的试剂送到柜台去算账。
  售货员仍然在忙着打毛衣,看到杨锐送来的第一个纸箱子,竟然是用心算得了结果,道:“八十五块八,没零钱找。”
  说完,她就低头做自己的事了。
  杨锐笑了笑没吭声。
  紧接着,又是“砰砰”两声,曹宝明和何成也抱着纸箱子放柜台上了。
  姚尺走的慢些,却是不服输的抱了个大箱子,里面装的是一个机械式的分析天平,有玻璃罩子,异常沉重,放在柜台上,发出的是“咚”的闷响声。
  打毛衣的熊女讶然抬头,认出了箱子,道:“这东西是你订的?”
  “是。我交了500的定金,这是订金条。”杨锐拿了收据给对方看。
  “你们单位还挺有钱的,剩下的钱带了吧?”售货员终于放下了手里的毛衣,伸了个懒腰,然后当着杨锐的面,做了一组伸展运动,才开始翻抽屉里的小本本,道:“这东西我要记个账,还有,你开箱看一下配件全不全?离开柜面,坏了找厂家,配件丢了少了概不负责。”
  又是抑扬顿挫的表述,杨锐无奈把分析天平给取了出来。
  这是一个像座钟式的装置,里面也有钟表齿轮一般的繁复构件,为了保证精度,所有的机械部件都有钟表般的严格规范。
  它的精度是万分之一克,也就是0.1毫克,是现代定量分析的时候,必不可少的一员,几乎所有的大学实验室里,都少不了这个家伙。
  当然,如果是2000年以后才上大学的话,机械式分析天平就只是一种为难人的工具罢了,真到做实验的时候,学生们宁可排队去等电子式分析天平,也不愿意操作复杂的机械式分析天平。
  杨锐自然也不愿意操作这东西。
  同样是称量一份东西,电子式分析天平瞬间给出结果,机械式分析天平却要不停的调整旋钮、横梁、拨杆、游标,要是一种物质倒是不算什么,可大多数时候,他们遇到的都是多种混合物。
  杨锐在本科的时候学过几节课的机械式分析天平,当时就恨不得砸了这玩意。
  然而,80年代要做定量分析,也就只有机械式的可用了,杨锐招募实验助手的时候,就打定主意要将这种工作全部丢出去。
  “小兄弟,你这是给哪个单位买的天平?”一位中年大叔看着杨锐掏钱了,终于忍不住从阴影中走了出来。
  “西堡中学。”
  “中学都买分析天平?西堡中学是哪个企业的?”在正常人的思维里,有钱的中学自然都是企业的中学。
  “不是厂办中学。”杨锐摇头,岔开话题,问:“你是本地研究所的?”
  中年大叔有点惊讶,摸了摸稀疏的头发,问:“你怎么知道?”
  “在化学商店里,又穿着衬衫,不是学校的,就是研究所的吧。”杨锐很自然的回答。
  “对哦,南湖只有807和510,没有大专院校,所以只能是研究所的。”中年大叔自言自语的解释了一遍,一股子情商垫底的味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