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1306

  王国华、曹宝明和黄仁都举手了,锐学组的第五名成员就此出现。
  杨锐再拉上苏毅,去找刘珊。
  还是当着一群女生的面,杨锐问刘珊“你愿意吗?”
  在有些羡慕的起哄声中,刘珊挺自然的一捋发梢,说:“愿意”。
  于是接着表决。
  表决通过,六个人开始继续前进。
  整个过程,杨锐没有隐瞒任何人,就按照自己既定的流程进行。
  最终有26个人成为正式组员,另有10个人被重新确认为后备组员。正式组员都是当日确定投赞成票的,后备组员是不确定投了什么票,又筛选了一轮的。
  当36人被聚集在一起以后,杨锐就拉着他们去了体育室重新开会,没有通知其他人。
  王万斌等人一方面是脸皮不够厚,一方面也是人单势孤,只能看着杨锐在那里开会。
  接下来两天,锐学组又吸收了10名积极分子做后备组员,就算是整合完成了。
  再一次全体大会以前,苏毅和曹宝明两人,带着一票卧推组成员,开始挨个通知前锐学组成员:你们就不用参会了。
  李铁强、王国斌等人自然极不愿意,可在这样一个西堡中学里,他们的反对是一点浪花都不起的。
  几天以后,杨锐更是赊购了整套的运动装,免费发放给了锐学组内的正式成员,算是平日里穿的制服。
  新的后备成员都不反对这种花钱方式,被清洗出去的组员再眼红,也只能偷偷的说些牢骚话。
  杨锐也不在乎。锐学组终究是要走出这个学校的,群众基础这种东西,不是决定性的。
  他把更多时间放在实验设备的采购上。
  做理科研究是免不了做实验的,你连实验都没做,又凭什么去写论文,就算论文里的数据都是真实的,人家也会说你造假。写不出论文,就没法申请专利,即使申请了专利,也斗不过那些强悍的药厂,更拿不到专利金。
  专利金,是杨锐想到的第二桶金。
  杨锐不是个善于经营的人,《新概念英语》能赚钱,与其说是他有什么销售策略,不如说他是够大胆,又看稳了《新概念英语》这本书。
  以80年代国企的成本和老爷范儿,他们私下里印刷《新概念英语》都能赚钱,杨锐提前半步,又想尽办法的压低成本,自然也能赚钱。
  可要说再怎么做生意赚钱,杨锐却是想不到了。
  总不能全靠一本书养着吧,何况,也养不住多久了。他吊住了解放印刷厂,可国内的印刷厂又何其多,还有出版社和其他传媒机构,用不了半年时间,都会看到英语教学这块肥肉里最腻的一块。
  等竞争起来了,白皮书似的《新概念英语》卖的再便宜,也赢不了彩色封面的新概念英语。
  反而不如用赚来的钱,投资搞研究。
  当然,要是搞正规的生物研究,杨锐别说准备几千块钱了,准备几十万块钱也不够,现在进口一台最普通的红外光谱仪就不止这个数了,还得要外汇,哪个研究所要是能买这么一部机器,先不说申请经费什么的要多长时间,安装调试都要写三篇论文,采购的人写一篇,安装的人写一篇,学着用的人再写一篇。其他单位的研究员想用,得拿着介绍信去申请,人家还爱理不理的。
  杨锐做研究生的时候,气相液相质谱仪都用到吐了,也不稀罕这些古董设备,他就是想弄一些既便宜又容易购买的仪器,先复做几个实验,把基础打起来。
  否则,就是到了大学,他也甭想有做实验或做研究的机会。
  现在的实验条件太困难了,遇到要用紧俏设备的时候,正教授和正研究员级别的大牛,都得搬个小马扎守在实验室门口,等着里面的人时间到了就冲进去,为了避免别人插队,卡位技巧练的比篮球队的还好。
  至于讲师、助教级的研究者,要么乖乖的做理论研究,要么就给大牛们打下手,不小心当个第二作者什么的就偷偷高兴去吧,哪里有机会自己主持实验。退一步让他主持了,多半也申请不来实验经费。
  所以,杨锐除非准备为人做嫁衣,他就得有自己的实验设备和自己的实验室,通过这种方式撰写论文,积累声望,才是最终获得学校实验室的正途。
  当然,杨锐的实验室也是有名目的,它同时挂靠在西堡中学和西堡肉联厂的名义下,也通过它们来订购自己想要的设备。
  ……
第60章
研究辅酶
  杨锐的实验室之所以通过西堡肉联厂来挂靠和采购设备,是因为西堡肉联厂下面,就有一个生化制药班组。
  也许有人觉得奇怪,肉联厂里怎么能有制药车间,可实际上,国内直到90年代,绝大多数的生化制药厂,都设在肉联厂里面。
  这是生化制药厂的性质所决定的,初级的生化制药就是用动物脏器来生产的,你想要新鲜的动物内脏,又没有良好的保存和运输手段,不把厂子设在肉联厂里,又能设到哪里去?
  这时候的生化制药厂也不叫生化制药厂,一般就叫脏器生化厂,或者脏器生化车间,规模都不大,西堡肉联厂就只有一个十余人的班组,若是以车间为单位的话,已是国内排名靠前的大厂了。
  与生物制药相关的期刊和书籍,此时要么叫《脏器生化制药》,要么就叫《动物生化制药学》。后世常用的微生物发酵法和植物细胞培养法尚在研究中呢,化学合成法更不用说,这永远是最难也是最后普及的法子。
  能够用于制药的脏器非常多,胰脏可以提取胰岛素、胰酶,心脏可以提取辅酶,脑部可以提取胆固醇……就82年来说,所有的生物产品都是价格不菲,而且销路不愁的。
  不过,西堡肉联厂的生化制药班组并不受重视,他们最赚钱的项目是向欧洲出口白条肉,每年创汇上百万美元,也是厂领导骄傲的本钱。
  与之相比,脏器制药的产品虽然值钱,成本也非常惊人,用80年代的方法,一公斤的脏器兴许只能提取出几十毫克的产物,期间还要消耗其他溶剂和材料,得不偿失。而且,21世纪相对普遍的生化产品,西堡肉联厂的生化制药班组也做不出来,以他们的技术来说,别人能做的他不便宜,别人不能做的他更不能做。
  当然,杨锐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
  经过30年的发展,他就是用后世的实验室做法,产量也比西堡肉联厂的生化班组高。当然,西堡肉联厂的生化班组的规模,其实也就是实验室的规模,只是人多了几个罢了。
  杨锐并不准备直接出售生化产品来赚钱,这些东西目前还是国家全垄断的模式,个人想赚大钱比较麻烦,而且也很累,连续不断的生产就是久经训练的工人都容易出错,何况是他和一群学生。
  想获得荣誉估计可行,偏偏是杨锐最不在乎的。
  与其少赚钱换荣誉,杨锐更愿意铺垫些论文。
  他当年读研究生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给老师翻找论文了。通常情况下,导师列一张单子,他就要查一个星期的资料,要说看过的期刊和书籍融会贯通,那是不可能的,但总归是要扫一遍过去的。
  如此一来,这些论文现在都映在他的脑海里。
  杨锐只要选些简单的来重做实验,然后重写就行了。
  至于多简单才能够让自己的小实验室运作起来,杨锐的判断方法就是实验设备的价格。
  设备越简单越好,仪器用的越少越好,实验越单纯越好,原料越容易买越好。
  这般筛选下来,杨锐选定了辅酶Q10的相关研究。
  酶是生物体工作的催化剂,而辅酶是辅助酶工作的所谓“第二底物”,常见的辅酶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等等。这些到了后世很便宜的辅酶都是用化学合成法生产的,一瓶的成本可以降低到几毛钱,但在最初,它们依旧采用提取法得到。例如所有孕妇都要吃的叶酸,最早就分离自菠菜叶,并由此得名。
  从这一点来说,中国所谓的食疗是有点意义的。
  辅酶Q10是较晚发现的辅酶,开始是从动物心脏组织里提取得到。它的研究历程非常的漫长。
  早在1974,日本的卫材药厂就将之作为心脏病药来销售,受到了诸多生物学家的关注。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国际上一口气开了三场专题讨论会,对其生物医学和临床应用进行广泛研究,中国也在1976年做出了辅酶Q10。
  而直到杨锐穿越之时,辅酶Q10依旧是一个研究热点,生物学家依旧研究它的生物医学和临床应用,医药公司依旧研究它的生产方式,虽然每种研究都进步许多,但辅酶Q10总还不是一种便宜的生化产物。
  在1982年,辅酶Q10自然是更有价值的,无论是产物还是研究论文,皆是如此。
  也正是因为30年后,辅酶Q10依旧是研究热点,杨锐得以阅读过许多的相关论文,只要实验设备到位,他能抄出一箩筐的文章。
  事实上,国内外依靠研究辅酶Q10混了一辈子的专家教授满地都是,把耳朵割下来,也差不多能装一箩筐,多杨锐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秉承着低调积累的念头,杨锐先是以学校的名义购买了烧杯烧瓶三角瓶等仪器,乙醇丙醇丁醇等试剂,然后又以西堡肉联厂的生化制药班组的名义,向平江生物化学制药厂直接订购了两批辅酶Q10的精制品。
  他准备写一篇如何更精确测定辅酶Q10的文章,比起直接生产辅酶Q10,这种文章的力度并不弱,却会更简单。
  在等待东西到货的时间里,杨锐开始给锐学组成员补习生物,同时选拔自己的实验助手。
  李铁强等人还会继续来教室听课,但不能再免费得到试卷了,杨锐也不会给他们批改试卷,更不会有针对性的做出课程倾斜。
  对于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的学生来说,他们或许很难理解所谓的倾斜的作用,但对于曾经享受过特殊待遇的李铁强等人来说,他们立刻就感受到了变化。
  成绩的提高变的困难了。
  他们也说不出原因,却也因此更加恐慌。
  有人趁着晚上找到杨锐,希望能够重新加入锐学组,却被同屋的曹宝明毫不犹豫的挡驾了。
  李铁强和王万斌也尝试在食堂搭话,依旧被毫不犹豫的拒绝。
  与此同时,锐学组的课程也慢慢从复习初中,重学高中,进步到了真正的高中复习。
  更难的题目,更复杂的复习路线,进一步的拉大了锐学组和其他学生的距离。
  这个时候,李铁强等人更加后悔,却也是徒呼奈何。
  杨锐手里的牌太多,以至于根本不用说什么做什么,就将他们完全屏蔽在外。
  而越是如此平淡的处置,却越是让人愤怒。
  李铁强和王万斌干脆也拉了十几个人,组织了一个自己的学习小组,然后拼命的学习,互相鼓励,妄图超过锐学组。
  然而,他们本身都是努力复读了两三年的老生,如果老办法有用,又何至于年复一年的重读。
  何况锐学组的成员是在更科学的课程计划表中勤奋学习,双方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却不会缩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