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5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0/1306

  在现有条件下改造就麻烦了。
  这就好像生产电视机和维修电视机的区别一样。
  要说维修电视机比生产电视机复杂,那肯定是不至于,但维修电视机可真是比现成的生产电视机麻烦的多。
  杨锐思来想去,将目光放在了“催化剂”一项上。
  催化剂顾名思义,就是催化化学反应速率的。普通人接触比较多的,大概是汽车尾气的催化剂,比如汽油车用的三效催化剂,因为常用到稀土和贵金属铑,使得汽车企业经常性的偷工减料。同样能用于汽车尾气催化的还有DOC催化剂,SCR催化剂,NSR催化剂等等,总的来说,催化剂的使用是极其普遍的,现代化学工业,也是完全离不开催化剂的。
  生物体内的酶,同样是一种生物活性催化剂,而在辅酶Q10的生产过程中,各种催化剂也早就用上了。
  不过,催化剂同样是在发展过程中的。
  30年的差距,让催化剂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说汽车尾气催化剂,想想汽车的排气速度有多快,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都能催化产生反应,可见催化剂的效率之高。
  但是,这么高效率的催化剂是慢慢发展起来的,究竟什么样的催化剂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其实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尝试的过程。
  如果造访大学的化学实验室,学生们谈论最多的,可能就是催化剂。
  某某学生开发出了某某催化剂,被某某公司聘请,年薪百万!
  这种故事其实是很平常的。
  就比如西捷工厂的辅酶Q10车间,这里最初的单日产量就超过了1公斤,到了现在,工厂秩序化生产,又数次改造,单日产量轻松超过4公斤,市值8万美元,单月产值240万美元,全年产值超过2600万。
  不计算各种生产以外的开销,以及销售等部门分割走的利润,仅仅就产值来说,如果一种催化剂能提高辅酶Q10的产率5%,年产值就要提高130万美元!
  如果有哪个化学系的学生走了狗屎运,愣是做出这样一款催化剂,年薪百万又算得了什么。
  当然,能在系统性的生产中提高5%的产值是很逆天的催化剂了,一般性质的狗屎运是得不到这样的催化剂的,但杨锐是有办法的。
  而且,比优化生产流程,改造设备简单的地方在于,催化剂基本都是添加性质的,最多控制一下温度、压力和流量,并不用费什么功夫。
  更妙的是,杨锐根本不用说出催化剂的品种。
  这是国内化学界常见的现象,为什么有的人能拿年薪百万?就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催化剂秘方保密。
  在很多乡镇企业里,工程师和老板的关系就是斗智斗勇。
  工程师揣一兜的催化剂来上班,看着时间将东西撒进去,叮嘱两声就可以回家了,年薪百万!
  刚开始,老板看在自己多赚了大几百万的份上,还会尽量维持关系,但肯定会越看越窝火的。
  从老板的角度看,我要先投资,再承担风险,我还要管理偌大的工厂,四处跑销售,求爷爷告奶奶的走通官方渠道,最后辛辛苦苦赚了钱,还要继续投入到工厂,你就每天撒一把添加剂,就赚几十万上百万?
  基本上,所有的此类企业,老板都会想尽办法的弄清楚工程师口袋里的催化剂是什么。
  而工程师也不会脑袋烧掉的,刚开始就去申请专利,因为申请了也没什么用,反而等于公布了自己的秘方。
  工程师就要像防贼一样的放着老板。
  比如采购原料,工程师通常都要多采购几样,以免老板猜到自己的催化剂组合。
  老板也不傻,就会去翻垃圾堆,有的工程师的秘方就此现了原形,于是一个月都等不到,就要被老板一脚踢走,和年薪百万告别了。
  有的工程师为了不被翻垃圾堆,就会将采购多出来的材料用水冲走,甚至先做反应再冲走……
  机警的工程师,可以轻松拿钱好几年,直到有的老板受不了,提出买断秘方。
  这时候,自然就是开个好价钱的时候了。
  而在80年代,就曾经出现过一个这样著名的例子,某君拿了某染料厂的高薪多年,老板想要扩大经营,不愿意受制于人,于是高价买断,给了钱以后才知道,此君的催化剂就是盐。
  盐是很简单,但你要知道它用在哪里做催化剂,很难。
  就全社会而言,这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
  而对杨锐来说,他能够选择的催化剂就很多了。不过,要想催化剂有效的使用,还是需要一定的经验的,一股脑的用上去,适得其反也说不定。
  毕竟,化学反应是极其复杂的。
  杨锐思来想去,选择了辅酶Q10合成的最后一步,在氧化反应的时候,于0摄氏度,添加硝酸铈铵催化还原。
  想好了方法,杨锐给谁都没说,要了一辆车,自去平江购买。
第641章
产率
  杨锐买材料的时候多买了几样,差不多把相邻的两间化工商店搬空了才算完。
  让店员帮忙将物件打包好以后,杨锐第一时间返回西捷工厂,然后喊来宁民和贺海川。
  宁民和贺海川是西堡肉联厂技术科出身的,两人都是中专毕业,放在后世自然不够看,但在84年的当下,他们属于地方工厂中的技术尖子,经过相同的培训以后,两人也是西捷工厂里技术最好的。
  按照西捷工厂最初的设计,这里只需要十名工人,之后革新了设备,优化了生产线以后,工人数量略有增加,但也从来没有超过20人,作为一间医药工厂,这已经不能算是小厂了,杨锐私下里想,西捷工厂作为捷利康最早在国内建立的工厂,说不定肩负着一定的培训功能。
  相比后来的工人,杨锐与宁民,贺海川是颇为熟悉的,他也不多做解释,直接道:“西捷工厂目前的生产效率,我认为还有提高的潜力……”
  他摆摆手,阻止了紧张的二人,道:“别担心,我不准备做设备改动,我是想在工艺方面改变一下。”
  在工厂,工艺改动是非常平常的,国营大厂还好一点,乡镇工厂里面,老板三五不时的就想做技术改动,他们的要求也不高,就望能多生产几块钱的东西出来,一天多赚100块,一个月也能赚个工人的工资出来。
  宁民和贺海川毕业以后就呆在西堡肉联厂的技术科里,对工艺改动颇为熟悉,此时放下心来,问:“怎么改动?咱们这样做,用不用通知捷利康?”
  两人和普通工人还是有点区别,知道此事内情颇重。
  杨锐只当听不懂,道:“就是改动一下工艺而已,不是那个环节工作的人,甚至都发现不了。”
  将问题局限在了小地方以后,杨锐拉开工艺图纸,道:“第一步,咱们只改动合成的最后一步,氧化还原的时候,你们要将反应釜的温度控制在0摄氏度,上下波动不超过1摄氏度,能做到吗?”
  “这不算是小改动了,要加设备的。”宁民和贺海川互相看看。
  杨锐撇撇嘴:“原来的设备都没有移动,算什么改动,不用新增设备,直接用管道将冷气导过来,下午就有人来安装,你们的工作,是现在培训一下工人,给他们重新说明一下工作流程。”
  两人在工厂里呆了好几年,对这些很是熟悉,细细听杨锐说明了,也都放下心来。
  下午。
  几名工人看着将制冷管道调到了生产线末端的反应釜上,生产稍微停顿了几个小时,就重新恢复了。
  王元胜望着重新忙碌起来的车间,问杨锐说:“这样能行吗?”
  “试试看喽。”杨锐不给放准话。
  “如果不成功的话,会不会损失很多?”这次说话的是海国辉,他是海处长的本家侄子,读了大专,懂得一些技术,这次特意请假过来,是作为海处长的代表来的。
  杨锐看他一眼,道:“可能损失几个小时的时间,如此而已。”
  “原材料也会损失吧。”海国辉本人也在医药系统里工作,了解一些情况。
  杨锐道:“原料损失几万块吧。”
  “几万块的话,是不是再考虑一下?”海国辉有些忐忑不安的发出反对意见。
  王元胜紧张的看向杨锐,连忙圆场道:“杨锐是技术方面的权威,技术方面,让他决定就可以了。”
  王元胜可是听过杨锐的丰功伟绩,生怕他将好好的合作的给鸡飞蛋打了。
  杨锐盯着海国辉看了一会,忽然展颜一笑,道:“咱们的合作中,就是缺少这样一位小伙子,做的对,有反对意见就提出来,我们共同讨论,古人所说的,朝无诤臣,不失其国……”
  杨锐年纪轻轻的说人家是小伙子,多少是有些古怪的,但海国辉的脸上还是露出笑容。
  “不过……”杨锐稍微停顿了片刻,就接着道:“你对辅酶Q10的技术还了解不深,几万块对辅酶Q10的生产线来说,实在是不值一提,相比之下,几个小时的耽搁才是最主要的。但技术就是这样,你现在舍不得几个小时验证,之后几个月的时间,都要在低效率下度过了,你说是不是?”
  海国辉有种被导师教育的感觉,声音也低了八度,稍微坚持了一下,说:“现在的效率其实也不错,我听说,西捷工厂在国内的此类工厂中都排名前列。”
  “哦,做过功课呀。”杨锐一副鼓励年轻人的模样。
  海国辉嫩白的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说:“我来之前读了一些说明。”
  “那你知道西捷工厂的技术是从何而来的吗?”杨锐的帅度更高,说话也更有自信。
  王元庆同情的看了一眼海国辉。
  海国辉依旧茫然的摇头:“我没有注意到这方面的信息。”
  “那你现在知道了,西捷工厂的技术是我开发的,所以呀,现在做一点小改良,既然是我认为有必要的工作,那就应该做下去,哪怕冒一些风险,你说是吧?”
  杨锐的逻辑一层连着一层,听的海国辉愣住了。
  “开始吧。”杨锐向王元胜瞅一眼,下了命令。
  王元胜毫不犹豫的去执行了,他在西堡肉联厂跟着姐夫段华多年,得其吩咐,又眼睁睁的看着杨家一路发起来,自然知道杨锐的分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0/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