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6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0/1306

  午时2点。
  陆陆续续进场的老师、官员和领导,将长城饭店的小宴会厅塞的只留一条小小的通道。
  杨锐也有些好奇的打量着长城饭店的装修。
  以80年代的标准来说,长城饭店就是中国第一豪华的饭店了,它也是喜来登集团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酒店,21层的高度,按照五星级的标准建设,同样按照五星级的标准收费。
  现如今,大多数的中国人都听说过长城饭店,但进来过的却不多。
  它就像是一家开在莫桑比克的五星级酒店,外国人第一次来,宁可贵点也要住,而本地人等闲都只能仰望。
  杨锐来过长城饭店,但却是第一次进到它的宴会厅。
  这里每天都被各种会议包场,其紧凑程度比后世的婚庆周末有过之而无不及。
  诺顿出版社不知走了什么渠道,才及时的抢到了一间可以容纳两百多人的房间。
  很显然,这样做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所有受邀嘉宾都来到了现场,尤其是一些相关部门的官员,也从百忙中抽出了时间,选择到长城饭店里来腐败。
  如果是在其他酒店里举行这种宴会的话,虽然还会有很多人愿意来参加,但肯定不会来这么多,尤其只是一场出版介绍会。
  杨锐坐到了前面的桌子上,与几位教育部和出版社的官员一桌。
  宴会厅里有20张桌子,每张桌子上,都水平放置了三本《基因组学》的英文版,任由宾客取用。而在《基因组学》的旁边,放着明显的提醒:请阅后放回。
  “了不得呀,一个人写了这么一本书?”来自教育部的马处长拿起来作势看了会儿,轻轻的放在面前,用手拍着封面,评价道:“纸质真好,印的也五颜六色的,还有这个图画,比咱们的水平高多了。”
  “谢谢。”杨锐就坐在旁边,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纸质好”和“印刷好”的评价。
  旁边来自出版社的官员哈哈一笑,道:“你看这个书的定价,130是美元吧,咱们要是有这么多钱,你说能印多好,就差撒金箔了。”
  “咱们的译文出版社出的牛津高级字典不是也印的不错?尤其是前几年有基本,刘老师校对的极认真。”同样是来自出版社的官员说起这个来还是很有点骄傲的。
  马处长却是翻书找到了书籍的定价,确认了数字,讶然问:“真的假的,一本书卖130美元?美国人都是冤大头啊。”
  “美国的书就是卖这么贵。”杨锐笑着插了一句,免得无穷无尽的问题再出来。
  “中文版呢?中文版要卖多少钱?”马处长向杨锐问了一句,又看向旁边的出版社官员。
  “这么厚的书,起码要13块吧。”出版社的人颠了颠,问杨锐道:“你找好出版社了吗?要不要我们帮忙出版了?”
  “北大出版社估计会出,我也不确定,先等一下吧。”杨锐更愿意交给史贵的出版社,于是只是拖着。
  出版社的人也就是问一句,杨锐没有立即答应,就不再多说。毕竟只是一本学术书籍,如果不是因为有英文版的话,他甚至连问都不需要问。
  在国内,学术书籍不列入教材计划几乎是卖不出去的,当然,国外也是一样,但国外的教材计划都是各个学校拟定的,这让出版社有了一定的生存空间,而在国内,计划都是自上而下拟定,新出的教材想列入其中,难度极大,自然的,利润也是来自于公关水平,而非教材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出版社对于学术书籍的出版基本没什么兴趣,即使是知名教授撰写的教材,往往也需要自负盈亏,也就是先给出版社书号成本,印刷成本以及应得利润,然后自己想办法卖出去。
  杨锐的书倒是有些不太一样,毕竟,他现在随身携带的噱头是很不少的,但也就是仅此而已了。
  马处长倒是听的有了些兴趣,笑问:“中文版是要翻译过来,还是你有中文的稿子?”
  “中文的稿件还需要修改一下,算是有吧。”杨锐还真不能说自己是先写的英文。
  为了撰写这本书,杨锐算是将英语好好的练习了一番,写书用的英文可比写论文难多了,尽管还是少不了参考原著,但这种模仿,向来是作者学习的必经之路。
  马处长摸着胡子,思量了起来。
  杨锐端起水杯装作喝水的样子,他宁愿没人和自己说话。
  80年代的国内中老年干部,可不是聊天的好对象。
  一会儿,林登上到前台,在阵阵掌声中,用英文道:“现在,我宣布,由北大杨锐先生撰写的《基因组学》出版介绍会正式开始……”
  现场有中国人随时翻译,引来更大的掌声。
  “长城饭店,还有外国出版社的专人介绍,这本书很厉害呀。”马处长转向另一边,咬起了耳朵。
  “还有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呢。”被咬耳朵的向门口示意一下,道:“按说是不错,要不然,北大的生物系教授也不能全体出席,唔……还有好多清华的。”
  “就是说,这书是确实不错了。”马处长微微点头。
  “你想到啥了?”被咬耳朵的察觉到点啥。
  马处长摸着下巴胡子,笑而不语。
  “你是想到朱司长的儿子了吧。”被咬耳朵的脑筋一转,反过来低声说。
  马处长眼睛眨了眨:“你知道?”
  “谁不知道,朱司长的儿子评职称,工作年限还差一点,最近正凑破格提拔的条件呢。”
  “你还真知道。”
  “你想怎么整?”
  “你觉得合适?”马处长瞟了一眼杨锐,声音更低了。
  “还行吧,不管是译文还是原著,都算是出版吧,操作起来也不费时间,再说,他英文版有自己的名字了,中文版应该不在乎了。”被咬耳朵的这位颇为机智的将几个问题提了出来。
  马处长缓缓点头,再看杨锐,满含着笑容。
第760章
斗转星移
  “《基因组学》照亮了勇敢者的前路,正在改变基因学领域的生态,怯懦者或许会恐惧今天的基因组学,就像是他们当年恐惧基因学一样,但是,先生们女士们,基因组学已经迈开了步子,我们要么跟着它,要么就只能远远的眺望它了……”林登的阐述浅显而生动,很有七十年代的美国电影的风味。
  而在中国人听来,这种说话的方式,既有熟悉感,又有美国味,不禁大肆鼓掌。
  为来自美国的友人鼓掌,大家都很卖力。
  马处长也是使劲的鼓掌,尤其是在杨锐走上台以后。
  “谢谢林登先生。”杨锐接过话筒,笑了笑,道:“感谢诺顿出版社的邀请,让我们今天能共聚一堂,因为是来自美国的出版社组织的聚会,我们就暂且按照美国的规矩,先不请各位领导讲话了……”
  下面传来一阵笑声,对现在的国人,尤其是公务员和官员们来说,这样的笑话的程度就很深入了。
  杨锐再笑一笑,抓起小讲台上的《基因组学》,向众人展示了一下,道:“我想谈一谈基因组学,更确切的说,是说说基因组学的发展,众所周知,现代基因学和生物学的研究重点,是有关结构的,也就是说,我们目前希望和需要知道的重点是结构,基因的结构,蛋白质的结构,细胞的结构,这是我们在《自然》和《细胞》上看到的最多的文章,是目前的热点,但是……”
  “前瞻性的说,结构学不应该是我们的重点,当然,我们仍然需要研究结构,但研究结构,不应该是重点,也不应该是热点……”
  “重点和热点是什么,我认为,应当是功能!”
  “功能基因组,功能蛋白质和功能细胞,才是我们的目标,重点和热点,这也是我撰写《基因组学》的主要原因……”杨锐的话题起的很高,眼神深邃。
  他有理由用深邃的眼神证明,因为他正在做的演讲,确实称得上重要。
  杨锐等于在预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这里的基因组,说的原本是人体基因组计划,意味着有了人体基因组计划以后的生物学。
  不过,若是将人体基因组计划的后基因组时代,换成有了《基因组学》以后的后基因组时代,似乎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问题的关键,只在于功能基因组,取代结构基因组这个事实。
  而《基因组学》,原本就是对人体基因组计划的理论指导。
  简而言之,《基因组学》就相当于建筑设计,而人体基因组计划是实际上的工程施工。
  杨锐自然要乘此机会,多刷刷脸。
  不要钱的预言对于普通人或许没什么意义,但在科学界却具有极大的价值。
  这样的事情,杨锐之前就做过了,同样收益非常。
  所以,他忍不住又准备做一次。
  就像是天文学家预测黑洞一样,生物学家预测后基因组时代若是成功,同样能声名大振。
  杨锐希望自己的《基因组学》,能借着后基因组的预言成功一飞冲天,到时候,人们再说起后基因组时代,自然会提到杨锐的《基因组学》。
  甚至将《基因组学》称之为整个后基因组时代的理论指导,也是有可能的。
  所谓绕不过去的大牛,就是这样一步步的站起来的,像是技术壁垒一样,你要把一块砖叠在另一块砖上面,并在中间抹上水泥,这样才会更稳固。
  就好像牛顿,若是只弄个牛顿莱布尼茨方程,这块砖虽然结实的很,厉害的紧,也足够牛顿和莱布尼茨被称之为时代宠儿,但毕竟不是牛顿,可要是再加上积分的代数化这块砖,那就不一样了,这是将数学从感觉学科转向思维学科的重要一步,是真正的自然科学的奠基人。
  当然,如果仅仅如此,牛顿依旧不是牛顿,就是再加上解析几何和极坐标,再加上《三次曲线》和《广义算数》,他也不是人们印象中的牛顿,而只能说是一名伟大的数学家,与小王子高斯,大皇帝欧拉齐架并驱。
  而牛顿之所以是牛顿,在于他筑起的大犇墙里,还有牛顿三大定律组成的牛顿力学,还有万有引力定律,还有行星定律,还有光学定律……所以,最终与他并驾齐驱的是爱因斯坦……
  《基因组学》是杨锐的第一本著作,而且是极有代表性的大砖头,杨锐因此花了很多心思,也将演讲难得的延长到了十五分钟。
  当然,以国内的发言时常来说,这算不得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0/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