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7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8/1306

  杨锐笑笑,道:“中科院是正部级单位,正好和美国能源部对接,是吧?”
  蔡教授眉头紧皱,低声道:“你知道就行了,不要再说了。”
  “情况和预想的不一样?”杨锐看蔡教授的样子,奇怪的问。
  蔡教授缓缓点头,道:“我们本来想,他们就算想参与到项目组里,最多也就是占去几个位置。结果,人家是想成立几个项目组。”
  蔡教授自嘲的道:“讲政治,我们这些搞学问的,真是搞不过他们。”
  要是一个项目组的话,就算不给杨锐一个项目主任的身份,也得让他部分负责,但多个项目组,分权和荣誉就厉害了。
  蔡教授解释了情况,摇头道歉道:“抱歉,杨锐,咱们这一次失策了。”
  他是确确实实的有愧疚感。原本,由蔡教授和伍洪波两名学部委员领衔的队伍,已经是生物学界无比强大的队伍了,他们却是没想到,杨锐能撬动美国能源部。这下子,此事的影响力就从单纯的生物学界扩展到了科学界,两人的力量顿时显的薄弱。
  杨锐仔细的听了,再看院子里像是过节似的人们,却是嗤的笑了出来,道:“让他分项目组好了,项目组越多越好。”
  “你有办法?”蔡教授知道杨锐经常有出人意料的手段,一下子期待起来。
  杨锐轻轻点头,道:“能有多少个项目组成立,能给多少预算,这是中科院的权利,谁有资格做这个项目,他们说了不算。”
  蔡教授心下一动,惊喜的问:“你能影响到美国能源部?”
  “没那么大能量,但我也不是什么阿猫阿狗的就能代替的。”杨锐自信的一笑。
  达尔贝科想要二代PCR,是为了更好更快的把人体基因组计划做起来,他看中的是杨锐对PCR的理解,看中的是杨锐撰写的《基因组学》的预见性,在这个领域,杨锐是世界级的,尤其是《基因组学》出版以后,杨锐甚至能说是该领域数一数二的人物,又岂是几个小官僚所能取代的。
  可惜,很少有人面对着仿佛是唾手可得的荣誉、金钱和权利,能够冷静的分析。
  一位衣冠楚楚的中年人,率先越众而出,来到杨锐面前,伸手笑道:“杨锐,认识一下,我是章乐山,也做过一段时间基因方面的研究。”
第820章
老狗
  杨锐审视着章乐山,突然有些唏嘘的道:“我最近打交道的,怎么都是中年人啊。”
  章乐山准备了好几个方案,准备应对杨锐的愤怒,装傻、争辩甚至求饶。
  杨锐的态度和表情,却让章乐山想起了老家山村里的老狗,懒洋洋的卧在门口,似乎连小偷进了家里,都不愿意费神叫一声。
  一个二十岁的青年身上露出老狗的表情,实在令人错愕。
  “章先生是中科院的研究员?”杨锐的语速倒是正常,只是十足的惫态令人理解不能,应对不及。
  要从杨锐的角度来解释的话,或许可以说,杨锐是明知道家里蹲了满满一屋子的青壮年猛犬,根本觉得眼前的情景没有必要狂吠。
  大家的信息不对等,表现的态度自然是不同的。
  章乐山却依旧沉浸在唾手可得的成就的兴奋当中,做谦虚状,微笑道:“去年刚评的研究员,还是新人,所以还要跟着大家学习。”
  他向蔡教授点点头,又道:“院里安排我做高特敏诊断组的副组长,我也是又紧张又不安。”
  “高特敏诊断组是什么?”杨锐稍微有了些好奇。
  “高度特异敏感技术与临床诊断应用组。”章乐山一副你连这个都不知道的表情。
  作为一名有着正义之国字脸的中年人,章乐山露出这样的神情,也确实是情绪非常外放了。
  杨锐则咀嚼了一遍这拗口的名词,不置可否的笑了笑。
  蔡教授咳嗽一声,道:“高特敏诊断组,中科院计划,是以咱们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为主。”
  杨锐的眉毛飞扬了起来,诧异的道:“中科院能命令咱们北大?”
  “这当然不行了,这个项目组,就是我们中科院和北大的一个合作项目,双方各出一部分人手,各出一部分的经费,依托现有的实验室场地和实验器材,组成一个临时的项目组,完成高特敏诊断组的任务以后,就地解散,尽量减少行政上的约束。”章乐山解释的很有官僚范儿,一看就是经常开会发言的角色。
  杨锐问:“就是说,我也得参加?”
  章乐山笑了,笑的还有些微的不好意思,但他迅速的掩盖起来,道:“看您说的,您是北大的地主,是咱们高特敏诊断组的组长。我主要是辅助你,您得尽地主之谊。”
  杨锐虽然猜到一点,还是表示惊讶。
  章乐山怎么说都是中科院的研究员——研究员这个词,不特指的时候,它能虚指一切做研究的人,但特指的时候,它代表着相当于教授的职称。换言之,研究员就是研究系统中的顶配了,虽然还有一级研究员和一级教授这样的职称,但它的要求基本覆盖了院士的要求,已经不是常人所能达到的了。
  如果是地方大学的教授,来给杨锐做副手,还多少能说得过去,北京的机关欺负地方人才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但章乐山可不是地方大学的教授,他是科研中央的科研中央的中科院的研究员——现在的中科院,几乎掌握着国内科研的领导权,其地位近似于足协,虽然不能直接管理下面的球队,可下面的球队也不敢轻易忤逆的。
  以章乐山的位置来看,要是与杨锐共在一个实验组,做副手的理由实在是不充分。
  蔡教授不用看就知道杨锐有疑惑,用嘴型对了一个“wu”的音。
  杨锐这下子知道,是伍洪波为自己争取的。
  伍洪波是中科院的学部委员,怎么说都是一方山头,他不能阻止更高层领导的野心,但却是尽可能的帮杨锐争取了一个有利条件,起码,通过这个科研组做的东西,除了分润一些给副手章乐山以外,杨锐至少能落一半。
  杨锐更深入的想,要不是伍洪波出面,自己岂不是什么都落不到了?甚至连离子通道实验室都等于被吞掉了。
  这样的想法一起,杨锐立即不爽起来。
  “蔡教授,借一步说话。”杨锐当面就提了出来。
  这个话,自然是说给章乐山听的。
  章乐山呆了一下,转瞬笑了起来,说:“没关系,没关系,正好我要和其他人打个招呼,杨锐,咱们以后还要共事,有的是机会交流,处的久了你就知道,我这个人是很好说话的。不过,院里上会了的决定,一般是不会改变的。”
  章乐山转头又对道:“蔡教授,您得给杨锐说清楚,这是组织上的决定,不是咱们个人能改变的。”
  两边各说一句话,章乐山才笑盈盈的离开了。
  杨锐看着他的背影,道:“内八字。”
  “啥?”蔡教授没听清。
  “走外八字的人,比较容易有傲气,走路内八字的人,遇事容易畏缩。”杨锐盯着章乐山临行前的步伐。
  “这件事,章乐山身后,有得力人士操办,他不会畏手畏脚的。”蔡教授说。
  杨锐道:“我个人感觉,如果将做科研比做打仗,项目负责人就像是将军,项目执行人就像是士兵,将是兵的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我和章乐山,合不来的。”
  “不试试怎么知道?”
  “没什么好试的,我要章乐山做什么?”杨锐抬头看看蔡教授:“空养一个人,还是副手,不仅我不愿意,许正平他们也不愿意的,这是没有矛盾还制造矛盾。”
  “许正平我去说。”
  “那也解决不了章乐山吃空饷的问题。”
  “你就这么肯定章乐山一定吃空饷?”
  “他说自己做过一段时间基因学的研究,说老实话,我没见过这方面的资料。中科院的研究员,如果研究方向是基因学方面的,无论如何都该让我听说过名字吧,咱们这个圈子,什么时候变的这么大了?”杨锐的话音里,讽刺意味浓厚。
  他不用脑海中的资料,就能做出这样的判断。一种学科的圈子或许是不小,比如数学、生物的圈子,容纳上百名甚至几百名顶级学者都是有可能的,只看从哪部分开始算了。
  但在某个学科的某个方向上,顶级学者的圈子是很细碎的。
  用不那么恰当的比喻,就好像生物学的植物学领域中,专门研究海带的学者会有几个人?专门研究海带,又成绩斐然的,会有几个人?标准要是列的高一点,说不定就是查资料的这位自己一个人。
  基因学的圈子当然比研究海带的学者的圈子大,但还真不一定就比研究大熊猫的圈子大多少。
  80年代的国内学术界就更加封闭了,在一个研究领域里呆的久了,不说各种会议的时候会见面,就是平时写文章,也应该混的脸熟了,其研究内容和成果,即使自己的文章不涉及,自己引用的文章说不定就涉及了。
  杨锐对章乐山这个名字完全没有印象,自然是极其少见的情况。他写文章,尤其是撰写《基因组学》的时候,不说通读国内外重要的基因学文献,起码扫过相关的摘要和索引,对这个圈子里的人,是再了解不过了。
  蔡教授也知道瞒不过杨锐,斟词酌句道:“章研究员,以前做行政工作比较多。”
  “机关干部?”
  “也不算,他还是做科研的,也确实做过几年研究,我印象里,他前几年在基因学方面,还是略有成果的,只是文章多数发在会议期刊上,你可能没有太注意。”
  杨锐撇撇嘴:“和搞行政的也差不到哪里去。”
  80年代的会议刊物其实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但就杨锐的标准来说,依旧是低了。
  做二代PCR,不说是世界级的研究水平,起码得有国内一流的研究水平,否则,全球起码四五十个发达国家,这么多的竞争对手,想第一个做出成果来,一点希望都没有。
  蔡教授也知道此事的弊端,可也只能劝道:“章乐山在科研方面的确会有所欠缺,但他也不会太干涉你的研究。你也可以让他帮你解决一些行政上的问题,各展所长不是也挺好。”
  “他如果不来,我也没啥行政上的问题要解决了。”杨锐还是不愿意。
  蔡教授沉默。
  “这个决定能更改吗?”杨锐再问。
  蔡教授摇头:“最终决定了,老伍为了这个,差点给闹翻脸了。”
  “您也没少出力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8/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