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8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7/1306

  杨锐却没给他机会,接着又道:“第三点目标,我希望卫生部的最终决定,能令全国的药厂和医药工作者引以为戒,最好是刻骨铭心。以几千上万人的生命,换取奖金的工厂,应当受到应有的处理。”
  第三点目标,将秦翰池仅存的希望葬送。
  秦翰池猛的起身,声音沙哑的道:“杨委员,我厂有错,错在我秦某人,与认真工作,日日加班的工人何干?”
  “与认真工作日日加班的工人无关,但与以罢工胁迫政府,强迫GMP委员会的工人有关。”杨锐对罢工之事,记忆颇深,甚至可以说是终身难忘。
  在中国,下至城管队长,上至国家领导,倒在罢工问题上的不知凡几,杨锐很怀疑再来一次,他还能不能全身而退。
  这种深刻的记忆,杨锐是不会忘记的。
  秦翰池的眼神无比后悔,咬咬牙,道:“罢工的事是有错,但工人们也是受我鼓动,此事是我的错。”
  王司长的目光一亮,道:“秦翰池同志,你这是承认自己教唆罢工?”
  如果是这样的话,对他来说,工作就简单多了。
  秦翰池咬咬牙,道:“此事我担了。”
  “你担不了。”杨锐的声音从后面传来,道:“秦厂长,一起如此严重的医疗事故,你一个人做不出来,你们京西制药总厂的常委会的会议记录,没烧掉吧。”
  秦翰池顿时是满脸的冷汗。
  蒋同化更是畏惧无比的看着杨锐,这种一路横扫的攻击,实在令人心生恐惧。杨锐现在说的话,每一句都将改变许多人的命运,也包括他自己的。
第965章

  “嗯,京西制药总厂的会议记录,是可以作为证据参考的。”王司长赞同了杨锐的话,同时,也是将秦翰池最后的希望打落深渊。
  集体决定是个宝,许多时候,都能挡住冷枪暗箭,但在这种泰山塌方般的处理中,集体决定就是让集体死亡的陷阱。
  秦翰池心中满是哀伤,动情地喊道:“王司长,看在大家为革命奋斗了一辈子的份上……”
  “秦翰池同志,现在不是谈情谊的时候。家有家规,国有国法……”王司长顿了一下,道:“你如果再扰乱会议纪律,我就要请你出去了。”
  谈京西制药总厂的处置而不让京西制药总厂的人在里面?秦翰池不敢想象,那样的结果会是什么。
  他紧张的看向王司长,又喊了一句;“王司长……”
  秦翰池和王司长还是有些交情,尽管只是吃饭喝酒的交情,但毕竟是一起吃过饭,喝过酒,吹过牛……
  王司长抬起头来,“嗯”的一声,从鼻腔里钻出来,打了三个转儿。
  秦翰池黯然垂头。
  这种时候,酒肉朋友都帮不上忙,何况是酒肉之交呢。
  王司长站起身来,身上的光辉令人不能直视,义正言辞的道:“秦翰池同志,咱们是老朋友了,但在这件事情上,你不要找我帮忙,我也帮不了你的忙。记录员可以做记录,我明确告诉你,京西制药总厂的错误不是一星半点,你不要心存侥幸,好好的配合调查,争取一个较好的结果。”
  王司长身上的光辉,是来自于权力的光辉,这种光辉,令人生,令人死,令活人为死人祭祀,令死人为活人祈福……
  秦翰池跌坐于椅子上,不敢正视京西制药总厂的命运。
  国企人生在国企,死在国企,人在厂在是很自然的事,这不仅是出于传统,还是出于现实的羁绊。80年代的中国可是没有全民医保和社会退休金的,当然,90年代也没有,00年代也不算有……
  总而言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城镇职工的医保和退休保障,都是依托于工厂的。
  工人为什么那么牛?因为他们是工厂的主人,工作的时候有薪水,退休了一样从工厂拿薪水,而且,厂里的工人涨工资,退休工人一样涨工资。
  医保更是如此。看不起病的中国人永远是没有组织的中国人。80年代的工人为什么看不起个体户?因为个体户一个月赚他十倍的薪水,依旧是没保障的,不用自己,只要是家庭中的任何一名成员生一场大病,那就是白奋斗二十年,全部家当都得卖掉。
  国企工人则不用,若是在工厂自己的医院里住院,甚至连钱都不用交,只要放心的看病治病就行了——80年代的工矿医院也很好,普通的地市级的医院的条件,都比不上同档次的厂矿医院,因为厂矿有钱,不仅买得起仪器设备,而且能吸引到好医生。若是央企级的国企医院,比省会医院好都不出奇。
  就是国企的规模小,得了大病无力医疗,在普通医院里看了病,也能得到全额报销,只是拖的时间会久一些。
  然而,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工厂的基础上。
  人在厂在,厂在人在。
  哪怕工厂不行了,只要架子在,工人们福利没有了,工资和保障总是有的,而且,苦熬几年,政府总不能让自己的钱白白付之东流,总归是要恢复生产的。
  现在还没有下岗的概念,停产也就是极严格的处置了。
  当然,还有更严格的处置,那就是秦翰池一力希望避免的……
  “杨委员,你请继续说。”王司长面向杨锐的时候,温润而文雅。
  杨锐微微摇头,道:“我的三点要求提过了,希望部委能予以考虑。没有其他意见了。”
  “好的。”王司长点点头,又道:“那我们现在请刘专家发言。”
  他又点了房间内其他学者的名字。
  被点到名字的人向杨锐轻轻一笑,站起来道:“律博定事件,是一次深重的教训……”
  这位专家似乎是医药系统里出身的,有的没的说一堆,却都是些不得罪人的话。
  尽管如此,他对京西制药总厂也是批评的态度。
  就今天的环境,批评才是政治正确。
  王司长又点了两个人的名字,分别发言以后,再道:“秦翰池同志,现在允许你发言,发言时间请限制在一分钟以内。”
  秦翰池愣了一下,无奈点点头,站起来道:“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他停顿了一下,又鼓起精神,道:“各位……我们京西制药总厂错了……真的错了……”
  秦翰池近乎哽咽的道:“我们犯的错,就像杨委员说的,万死难辞其咎。但是,京西制药总厂是咱们建国之初,医药工作者一锄头一搞的建起来的,我秦翰池别无所求,就请看在三代人的努力的份上,给厂子一个机会。我秦翰池怎么样都无所谓,请大家……我求大家,给厂子一个机会……”
  堂堂正厅级的干部,被逼到这个份上,在场诸人都有些心有戚戚焉的感觉。
  现在人不懂什么叫职务犯罪,但秦翰池犯的错,在大家看来,也确实是为了厂子而犯的,在国人眼中,其实称不得十恶不赦。
  然而,杨锐的感觉却不同。
  如果险些令数千人死亡的医疗事故,还不能以最大的力度来惩处的话,那最大力度的惩处,又是给谁用的呢?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就是以个人情感来说,杨锐也是心存一口怨气。他和京西制药总厂的关系,是不可能恢复融洽了,平复都不可能,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委曲求全?
  此时,又有何全可求。
  “王司长,大家都发言了,是不是该进入下一轮了。”杨锐打断了秦翰池创造的哀愁气氛。
  王司长愣了一下,连忙道:“对,没错,那个……我们大家都说一下自己的意见,然后,我统和起来,会向部里报告,当然,我最后也会出具一个意见。”
  估计只有杨锐一个人不是很清楚会议的流程,王司长也等于是向他一个人解释。
  杨锐点点头,道:“那我先说?”
  “好。”王司长眉毛跳了跳,处分是最敏感的事,一般情况下,大家都是不愿意做出头鸟的,不过,杨锐愿意出头,他更高兴,减轻了自己的责任。
  杨锐低头看了一下自己的文稿,再看了一眼秦翰池,无视他的眼神,道:“对于京西制药总厂的处置,我的建议——关停并转。”
  所有人的眼皮子都跳了起来。
  关停并转是四个词生造出来的时代词。“关”是关闭,“停”是停产,“并”是并购重组,“转”是专心改造,但不管是哪一种,都是令人挠头的大问题。
  杨锐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大声道:“就并购和专心方面,我认为京西制药总厂缺乏潜力,因此,我认为,停产并关闭,是最适合京西制药总厂的。”
  关停三五千人的工厂?
  若是算上退休工人,京西制药总厂有过万名工人,这怎么关停?
  真以为工人是泥塑的,想怎么揉捏就怎么揉捏吗?
  所有人都用“疯了”的眼神看着杨锐。
  秦翰池更是重新挺起了腰板,一副“视死如归”、“同归于尽”的表情。
  ……
第966章
食品药品管理局
  “京西制药总厂摘牌,土地收归国有,现有的车间设备拆走,分配给系统内的其他工厂。工人和干部分成两部分,首先解决工人的问题,建议将一部分工人分配到其他工厂工作,不能分配的,可以派往其他需要北京支援的省份和地方。现在的地方国企,还很缺乏有技术的工人,对于成熟的劳动力应当是乐于接受的。干部建议停职学习,并且要继续做好工人的工作,只有工人的工作全部安排了,才轮到安排干部的工作,同样是以支援边区为主要方向……”
  王司长读着杨锐的建议,脑海中还响着秦翰池的咆哮。
  杨锐的建议除了开除工人以外,已经是对一家工厂的最大程度的肢解了,甚至连工人都不允许以集体的形式转换工作,而是重新学习,并打散了送出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7/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