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8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8/1306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其实比开除了还烦人。至少在工作自由选择的时代,被开除的工人不用担心找不到其他工作,而对现在的工人来说,派他们去哪里就得去哪里,根本没有选择,如此一来,免不了要有异地婚姻,家庭巨变的可能。
  陈部长听的亦是眉毛紧皱,他伸手按了按,道:“退休工人呢?京西制药总厂摘牌了,京西制药总厂的退休工人怎么办?”
  “用设备和土地换,想要的厂子报价接人,分散到各个厂子里去。”王司长小心翼翼的道。
  陈部长摇头:“这不是胡来吗?不是自己厂的人,怎么愿意好好的养起来。”
  王司长回想杨锐当日的态度,微微摇头,道:“杨锐可能也不在乎对方会不会好好的把他们养起来。”
  陈部长一愣,紧接着反应了过来,沉吟道:“杨锐和京西制药总厂有仇?”
  “私仇谈不上,大概,就是看不过眼吧。”
  “有点太过了。”
  “我说也是,不过,人家是专家,提出的意见,我就得重视。”王司长说到这里是有些不爽快的。杨锐现在正是声望正隆的时候,和杨锐唱对台戏,就不得不考虑其中的政治风险。
  眼前的陈部长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王司长不知道,但他知道,国内起码有几万户愤怒的家庭,在喊着将京西制药总厂碎尸万段呢。
  律博定是没在中国销售,但那些知道有这个药的家庭,通过方方面面的关系,可是没从京西制药总厂里弄药出来,在秦翰池等人有意放纵的情况下,起码有几万人吃了律博定。
  而律博定不光是吃了以后有问题,停药同样有问题,有些心脏疾病严重的病人,没有挺过去也是有的,只是国内的媒体没有报道罢了。
  国内也没有合适的司法渠道给这些家庭申诉,最多也就是信访部门的接待量增加,不过,愤怒是在积攒的,他们同样在观察京西制药总厂的结局,保不齐还会跳出来闹成什么样。
  所以,王司长听了杨锐的建议,直接就来汇报了,自己做决定什么的,根本不要。
  陈部长同样不想做决定,思忖良久,道:“我再考虑考虑。”
  他们这么一考虑,就是好几天的时间。
  官僚系统的工作效率向来缓慢,这也并不是什么出奇的事。
  再者,随着时间推移,大家的愤怒过去,情况也会向部委干部们的设想有所倾斜——比起杨锐来,他们其实更不在乎工人,任何一个部委下属的工厂,每年不知道有多少工人的调岗和变动,从来都不会有高层官员关系一二的。
  不过,杨锐的建议操作起来实在复杂,别的且不说,光是数千名工人的档案调整,就能让机关干部们忙翻天。
  工资、定级、厂区重组之类的事务,更是部委的大老爷们不愿意参与的。
  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了。
  眼瞅着要过国庆节了,都没有人再就京西制药总厂的处分决定置喙,就是媒体,也在连篇累牍的报道中,有些惫懒下来。
  9月20日。
  《人民日报》像是往常那样,出现在报亭及各单位的铁架子,木架子,吱吱作响的床架子上。
  在普通人看来,这期《人民日报》并没有什么特别,就像是每日播放的新闻联播一样,有不同,又相同。
  陈部长也是习惯性的拿起报纸,扫了一遍标题,他的时间紧张,不可能逐字逐句的去阅读,通常也就是看看标题,最多让秘书阅读了再转告自己。
  他的这一任秘书已经做了四年了,非常熟悉他的风格,能够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务。
  总共四版的《人民日报》,陈部长只用了半分钟的时间就扫了一遍。
  他随手将之放下,然后轻轻的拿起自己的茶杯,吹了一口气,将茶叶吹开一些,烫烫的喝了一大口。
  噗。
  口中的水还没咽下去,陈部长就猛然的将之喷了出来。
  如此戏剧化的状况,原本是不应该发生在年过五旬的陈部长身上的,但他现在已经顾不得仪表了,而是拿起报纸来,拼命的抖落水珠,然后一字一句的阅读末页的文章。
  署名“杨锐”的文章,用生动的语调和科普的手法,介绍了美国的《纯净食品和药品法》。
  20世纪初,美国的食品和药品状况也是一团糟。
  无良的美国工厂主和无良的中国工厂主一样,他们在牛奶里掺水,用大量的盐和调料掩盖变质的肉,肆意的超量使用化学品和添加剂,将工业制剂用于食品和药品中……
  经典的手段在21世纪的中国依然不绝于耳,硫酸铜能让发蔫的蔬菜重返青绿,苯甲酸钠能让西红柿不再腐烂,三硬脂酸甘油酯能延长猪油的储存时间,硼砂能去除火腿的变质异味……
  假冒伪劣的药品问题自然更加严重。
  宣传治百病的药物包括了可口可乐,用掺假的化学试剂制作药品更是药厂的经验之谈,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他们根本打不赢黑心的竞争对手……
  没有监管的商业模式,是比烂的商业模式。
  一如80年代的中国商业社会。
  事实上,美国FDA,也就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之所以成立,就是顺应了《洁净食品和药品法》,它提高了食品和药品的价格,毫无疑问,但是,就成效而言,全美的食品和药品的性价比大大的提高了。
  美国的食品和药品产业,也就此蓬勃的发展了起来。
  当然,许多工厂主并不甘心,依旧采用了比烂的模式,有些游离于监管之外,还幸存了多年,但更多的,却被罚的悔不该当初。
  陈部长将这篇文章读了两遍,才将自己的秘书叫进来,道:“去问问看这篇文章。”
  秘书知道领导想知道哪些信息,不用多问,就出门去了。
  陈部长则是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目光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名头上,停留了良久。
  ……
第967章
代课
  对于正在激烈改革中的中国政府来说,成立或者取消一个部门,实在是太轻易了。多少部委都是取消了成立了改组了重构了,区区一个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实在算不得什么。
  不过,若是没有杨锐的干涉,国家上层机构并不一定能注意到这种小事。
  80年代的中国,说是百废待兴毫不为过,影响后世的大事多的数都数不清,早十年还是晚十年成立一个食药监,实在算不得事情。
  然而,身为一名曾经的普通人,身为一名吃货,杨锐对食品药品监督的怨念早深。
  不管是地沟油还是苏丹红,不管是毒胶囊还是高价药,都可以用积重难返来形容。
  晚10年和早10年成立食药监,结局或许是截然不同的。
  而且,这是一件很没有成本的事。
  中国并不是没有食品和药品管理机构,卫生部下属的药政司就是标准的药品管理机构,卫生部和下属卫生局对食品的管辖权更是包罗万象,仅就药品而言,还有中医药管理局这样的机构,执行着部分的药品管理职能,再加上国医外贸对进口药品的管理,中国的食品和药品管理机构不是太少,而是太多。
  将这些部门进行合并重组,更多的是一种行政上的工作,只要愿意做,就是能做起来的。
  当然,要做到真正的纯净食品和药品也是不可能的,但从杨锐的角度来看,后世的药品管理系统,其实一度是非常不错的,食品管理若是能达到药品管理的高度,再将后者略做提高,普通人的幸福感也是能大大提升的。
  最起码,在杨锐能够影响到上层政治的时候,他更愿意做出这样的影响。
  《人民日报》发表了文章之后,没几天的功夫,就有更多的讨论食品和药品的舆论出现了。
  所谓的吹风,也就是如此了。
  杨锐的生活也稍微变的繁忙了一些,除了实验室的工作以外,他不得不隔一天就去趟府右街,以充当顾问。
  陈部长三五不时的也会过来,更多的时间则是王司长来充当传声筒和联系人。
  尽管在地方上,司局级干部已经是大的了不得的官员了,但在政府中央,王司长也得夹着尾巴做人,就是要个谈话的小厅,亦得客客气气的问正科级的工作人员:“能借个地方用一个小时吗?”
  工作人员也很客气,却是公事公办的看了记事簿,道:“没有一个小时的空闲了,40分钟行不行?到了时间就必须出来。”
  王司长点头说“好”,又道了谢,在登记表上写了名字,才回头苦笑道:“没办法,大家时间都紧张,只能在这里开个小会。”
  说着,他快步带着几人到了临时借用的小房间,铺开文件,道:“东西昨天就寄给大家了,应该都看了吧。”
  几个人都点头。
  “行,那咱们就直接进入讨论,节省时间。另外,院办的洪秘书,一会也会来旁听咱们的讨论,大家不用紧张,照常进行就可以了。”王司长照例说了情况,就打开文件,道:“咱们现在讨论一下食品和药品的监督管理的问题,关于体制改革方面,有体改委的同志在做,我们今天的小组讨论,只讨论科学问题,也就是如何进行实质性的管理,检查和监管如何进行等方面。”
  杨锐在听他说话的当口,趁机向两边看了看,来的学者,基本都是认识的。
  院士级的有两位,一位是非常熟悉的伍洪波院士,与蔡教授一样,伍洪波院士是最支持他的学者之一,两人私下里的关系也相对密切。
  另一位来自中科院的老院士同样是熟人一位,曾经的GMP筹备委员会的薛健康。
  除此以外,北大的安林海教授是两次提名的准院士,他现在又是卫生部的项目申请委员会的主席,眼瞅着下届院士稳稳的纳入怀中,也是来到了这间办公室。
  就国内学术界的地位来说,院士和准院士还是超过杨锐些许的,不过,两位院士都是老牌院士,对于医药研究方面的了解并不多,伍洪波研究员在遗传所工作,也不是非常擅长此点。
  相较而言,倒是安林海教授的专业契合度更高一点。
  当然,高也是高的有限,而且,纯论学术能力,在场几个人也都是不敢和杨锐争的。
  文章就是学者的跟脚,杨锐现在CNS全部发了个遍,学术论著更是在欧美大学里当教材,不管是看内容还是看成果,杨锐的学术成绩都是有目共睹的。
  因此,包括另外几名中青年教授在内的诸人,都是首先将目光投向了杨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8/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