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8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0/1306

  对于畜牧业来说,胚胎移植是一次革命性的改变。
  后世的应用已经频繁到普通农户都能享受到的程度。
  当然,在80年代,这项技术还是非常先锋的。
  杨锐有些明白,又有些迟疑的道:“胚胎移植我是了解的,不过,胚胎移植虽然是生物学范畴,和我了解的领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一法通,万法通……杨研究员,我们厂搞这个已经搞了好几年了,也请了人帮忙,实在是没有办法……这不是听说您是生物学领域的大拿。”焦场长停了一下,紧接着道:“您先别忙着拒绝,听听我们的条件,这是我们中牧总公司开出来的条件,可不是我这个分场场长开的。”
  杨锐想了一下,微微点头,做科研的,从来没有闲经费多的道理。
第980章
您提条件
  焦场长见杨锐点了头,情绪一下子高涨了起来。
  老实说,中牧总公司眼馋这个胚胎移植的技术,不是一天两天了。
  众所周知,中国的畜牧业水平是相当低的,育种的水平跟弱如萤火。
  猪种方面还稍微好一点,咱们可以不谈产量谈味道——当然,实际上不谈产量是不行的,因为养猪的公司要赚钱,养猪的农民伯伯要养家糊口,所以,中国的猪最后基本都是英国种美国种和丹麦种了,也就是俗称的洋三元的杂交品:杜洛克猪,大约克夏猪和长白猪。
  但不管怎么样,洋三元我们引进的很早,中国人民自60年代开始,就已经可以吃到外国猪种了,到了80年代,普通中国人偶尔能吃得上一顿肉,领导能大鱼大肉,都得多亏了外国猪种——中国本土猪的出栏期普遍超过半年,不喂饲料的话要一年,是外国猪种所需时间的一倍,成本更是高了一倍都不止,在供应不足的年代里,东西少了,普通人自然就更难吃到了。
  鸡种的差距就大的多了,肯德基的白羽鸡40天出栏,两斤饲料转化一斤鸡肉,从畜牧研究的角度来说,简直是神一般的作品——当然,它实际上花了整整一代科学家的时间和精力,相比之下,要让鸡长出四个翅膀说不定更简单,引申的说,60天出栏,三斤饲料才能转化一斤鸡肉的鸡种,就是长四个翅膀,利润也比不上白羽鸡,而90天出栏,料费比更高的鸡种,如果说经济上有什么意义的话,那也是营销者们的利益,与畜牧业或者养殖户,没什么关联。
  鸭种在历史上是不错的。北京烤鸭是世界名鸭,早在百多年前就扩散去了世界各国,但是,由于英国人民认为北京烤鸭过于油腻,于是,伟大的英国科学家和农场主,就用了多年的时间,研究出了生长快的瘦肉型鸭,并繁育出口——经过多年的发展,来自英国的生长快的瘦肉型鸭,终于销遍中国,以至于原种北京鸭断子绝孙,用科学的话来说,是物种遗传资料丢失。所以,北京的全聚德用的也是英国种的鸭子——吃肉嫌肉肥简直是世界第八大罪恶。
  猪鸡鸭这么惨,牛和羊自然就更惨了。
  中国的鲁西黄牛要说也算是不错的牛种了,但你要看和什么牛比,放在世界范围内,确实是差的不止一星半点,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中国是农耕民族,需要的牛首先不是好吃,而是好用,所以,中国分布最广的三种黄牛,分别是役用的秦川牛,役用的南阳牛和役肉兼用的鲁西牛。
  可惜,到了1985年,性情温驯,行动平稳和挽力大再也不是牛的评价标准了。
  消费者才不在乎一头牛活着的时候是不是性情温顺的,更不在乎它能拉多重的物资,农场更不在乎,性情温顺的牛也是放,性情狂乱的牛也是放,重点是产肉多不多,外国人喜不喜欢吃。
  外国人自然是不喜欢吃中国黄牛的,体重最大的黄牛也不过500公斤,也就是1000斤的样子,而常见的外国牛种,比如西门塔尔牛,最小的公牛就有800公斤,肥育后到1000公斤都很容易,好的能长到1200公斤,是中国黄牛最大的两倍有余,所谓体壮才能膘肥,大理石纹之类的高价格标准,都得大牛肥牛才容易出。
  中牧总公司想出口创汇,靠猪靠鸡靠鸭都不靠谱,只能靠牛。
  西门塔尔牛,中牧总公司也是有的,奈何纯种的种牛价格极高,他们引进了数百头以后,自己繁育到千多头,就再也耐不住寂寞了。
  畜牧业,实在是个寂寞的行业。
  母牛一胎通常只产一只牛犊,双胞胎都可以当新闻了,三胞胎更是不可期望,换言之,要想将千多头纯种的西门塔尔牛繁育到几十万几百万的商用程度,十年都不够用。
  十年时间,现任的总经理都要退休了。
  所以,最近些年,中牧总公司都是在搞牛种杂交,用西门塔尔公牛和中国黄牛杂交,这样能够迅速扩大种群规模,但不用说,肉质和产肉量是大大不如原种的。
  胚胎移植却是个革命性的成果。
  它可以让任何一只中国黄牛,生下纯种的西门塔尔牛。
  有了这种技术,才能有源源不断的良种牛出生,而不用像历史上的英国人、美国人或者日本人那样,用几十年的时间扩大种群。
  焦场长眼巴巴的望着杨锐,道:“杨研,我实话实说,我们这些年一直是和中科院的畜牧研究所合作的,我们自己的研究所,也做了许多的工作,但这个胚胎移植,一直处于实验阶段……”
  焦场长低声道:“我们总经理已经发下来话来了,如果谁能解决这个技术难关,1000万经费,1万元的个人奖励!”
  1万元的个人奖励算得上是重奖了,但1000万的经费,杨锐却是嗤之以鼻。
  “这个活,我恐怕做不来。”杨锐推辞道:“一千万的经费,你们给畜牧研究所大概是挺有用的,我得从头开始,我也实话实说,1000万不够。”
  “什么东西一千万不够?”文泽林听到钱了,倒是挺机敏的。
  焦场长苦笑两声,大略的说了,无奈道:“这个研究领域还是大有可为的。杨研,不是我说,您要是指着北大给您经费,怕是够不上您的身份了。您是什么人物?诺贝尔奖提名啊,还有现在这个律博定的事情出来,我不客气点说,北大一年才多少经费?他们养得起您吗?您迟迟早早的,还是要出来看看吧。”
  身为央企下属北京地区的负责人,他还真有底气说这个话。
  别的不说,光是他手底下二三十万头牛,就值好几个亿。其他的农产品的价值也是不低,在这个普通人还在吃二等粉的年代,国营农场并不算弱者。
  文泽林却是听的发呆,问杨锐道:“我就说我要搞科研吧,一千万还不够你造的?”
  “造”是折腾的意思,杨锐没好气的道:“你以为从基础生物学到畜牧业之间的跨度小吗?一千万买买设备,弄点耗材,做点实验就没有了,就说牛,一头就不少钱吧。”
  “牛我们免费提供。”焦场长说过,又追了一句:“数量有限,但肯定是有。”
  “这样的话,研究成果要给你们免费用,我除了瞎搞一摊子畜牧的研究,白浪费时间。”杨锐倒不是不满这种分配模式,从普通研究员的角度来说,有经费用就不错了,专利什么的根本不用想。
  然而,杨锐毕竟不是普通研究者了。
  就世界范围来说,他也是第二阶的学者,属于良种科学家之一。他的研究项目,自然也是良种项目,不是哪个公司或者集团脱了裙子就能受孕的。
  焦场长也明白这个道理,他想了下,道:“杨研,咱们先说能不能搞出这个胚胎移植的项目,您要是说能搞出来,您再提条件,我向上面争取。”
第981章
老值钱了
  能不能解决胚胎移植的难题。
  这个问题,对杨锐来说,还真是个难题。
  杨锐是不懂胚胎移植的,毫无疑问。
  身为一名生物系的研究生,他接触最多的是药厂,对畜牧业可谓是了解极少。毕竟,农业是最难出成绩的地方,没有一颗坚定的心,或者傻缺的心,不会有学生投身农业。
  但是,杨锐虽然不懂胚胎移植,却不代表他做不出胚胎移植的项目。
  这听起来有点矛盾,实际上却很自然。
  要说实验室状态的胚胎移植,杨锐还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那其实是兽医的工作,国内的畜牧研究所,攻克的也就是这种技术,杨锐不懂也没技术。
  然而,中牧总公司要的其实是一种改良技术,是简化兽医们的工作,让他们能够用尽量短的时间,尽量高的成功率,完成胚胎移植的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杨锐脑海里存的就太多了。
  虽说实现这些流程,需要一些时间和一些技术,但杨锐还是能够满足要求的——这并不是说他要用几年的时间自学兽医技术,而是到了他现在的地位,他已经可以公开而当然的雇佣研究员打下手了。
  换言之,杨锐虽然一点兽医技术都没有,他甚至不知道实验室的胚胎移植是怎么搞的,但只要给他资源,他指出方向,工业化的胚胎移植是水到渠成的事。
  即使在85年,这还是一项世界一流的技术。
  唯一的问题,在于值得不值得。
  有这份时间和精力,杨锐完全可以选择做一些别的工作,最不济,研究一款新药出来,也是上亿元的收益,还能救人无数……
  “我恐怕是时间有限。”杨锐微微摇头,笑道:“还是不要贸然进入新领域了。”
  焦场长有些遗憾,勉为其难的道了句谢,却是没有了应酬的兴致。
  胚胎移植说到底,就是牛的代孕技术。
  牛怀胎一次要280天,算上前前后后的时间,等于一年也就怀孕一次,生牛犊一只,在基数较少的情况下,种群繁衍的速度是很慢的。
  但是,若是采用了代孕技术,让中国黄牛全部繁殖西门塔尔牛,就是中牧总公司,转眼间都能得到十万头以上的西门塔尔牛,一年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不是梦,其中蕴含的价值,更是以亿美元计。
  因此。
  如果焦场长能解决胚胎移植的技术,他转眼就能成为几十万头西门塔尔牛的场长,为国家创汇,为公司争光,为人民谋福利,为个人得进步。
  如果没有胚胎移植技术,他就是几十万头西门塔尔杂种黄牛的场长,牛肉卖到香港都要被压价,市场也小的可怜,和以前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至于成规模的纯种西门塔尔牛种群,焦场长甚至怀疑有生之年是否能够见到。
  焦场长的遗憾落在文泽林眼里,后者却是起了心思。
  他本来就是个心思活络的人,干脆就拉着焦场长,不厌其烦的询问起来。
  焦场长心情再低落,也只好打点起精神,回答文泽林的问题,后面干脆变成了科普。
  文泽林听的眼睛亮了起来,过了会儿,又来到杨锐面前,笑道:“杨锐,咱哥俩今天第一次见面,本来不该交浅言深,怪我这个人好奇,我多嘴问两句,你觉得,你能把胚胎移植这个东西搞出来吗?”
  “科研分两种。一种是天外飞仙,一种是种地。”杨锐淡然道:“相对论和牛顿三定律,就是天外飞仙,孟德尔和DNA也算是天外飞仙,但胚胎移植,到了现在的阶段,就是种地了。”
  “天外飞仙和种地,有啥区别?”文泽林虚心求教。
  “天外飞仙是等天上掉馅饼,种地的话,投入就可以了。你按顺序耕地施肥撒种子,记得浇水除草防病虫,然后等着收获就行了。”杨锐比喻的很详细。
  文泽林也详细地问道:“那种地要是遇到天灾人祸怎么办?”
  “明年接着种,耕地施肥撒种子,花费的比预计多,收获的可能比预计的少,但总归是能收获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0/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