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8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1/1306

  他这么一说,再不明白情况的记者也都是听懂了。
  应该说,现在的国内新闻发布的模式是很落后的。通常来说,就是三步走,第一步,是召开发布会的单位给媒体记者塞红包,第二步是召开发布会的单位给媒体记者新闻通稿,第三步是媒体发布。整个过程都是非常和谐的,交流之少,令人吃惊。
  许多记者都是踩着点儿到现场,也不听领导讲话,也不看各单位送的资料——如果有的话——就是闷坐一会,拿钱走人,回单位交了通稿就下班。
  不过,杨锐讲话的时候,却是吸引了所有媒体记者的目光。
  现如今,杨锐不大不小也是个名人了。
  学术方面的成就不谈,光是律博定的事件,就让他的形象竖了起来,而且是非常正面的社会印象。
  另一方面,媒体记者面对杨锐,其实是有种负罪感的,毕竟,他们当年都是站在邪恶一方的,有的人甚至为邪恶摇旗呐喊,最后,正邪分明了,许多记者都是会有愧疚感的。愧疚感并不深,但是,律博定终究是致死诸多人的药品,这种因为生命消逝而带来的遗憾,却是一种深刻的情绪,并不会轻易的消退。
  “创汇牛”一词,被大家念叨了几遍,有人直接就下笔写了起来。
  “创汇”这个词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
  在80年代,随便拉一个单位的领导,如果让他在“创汇”和“升官发财”两者间选一个,被选到的一定是“创汇”。
  为什么?因为创汇本身就包含了升官发财。
  如果哪个单位的领导有能力创汇,那本身就是青云直上的代名词。
  除此以外,创汇的好处更多。
  比方说,创汇单位允许截留一定比例的外汇,这些外汇就可以做许多事,而且合理合情合法。
  给心思灵活的,升官发财翻一番不成问题,就是再古板的泥腿子,只要小金库里有外汇,也会得到他梦寐以求的尊重与荣誉。
  “创汇牛”这个词,能够产生的联想就更广泛了。
  或许行业外的领导还能抑制住冲动,但是,凡是和畜牧业沾边的,听到这个词,都是要忍不住的。
  中牧总公司以堂堂央企的身份,为什么屈尊降贵的去求杨锐。
  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牛能创汇。
  中牧以外的企业没有这样做,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而是因为他们不懂。
  现在,杨锐决定生造一个词,让不懂的企业,也明白过来。
  不懂胚胎移植没关系,不懂胚胎分割没关系,不懂冷冻胚胎分割也没关系,您只要想要外汇,那就行了。
  这个问题,令台下的记者们笔下生花,同样令中牧总公司的领导们坐立不安。
  不是说好的捐助仪式吗?“创汇牛”是什么词啊,太难听了,说这些做什么?
第1018章
守株待兔
  记者都是属兔子的,引进的时候容易,想管理就难了。
  怀里揣着红包的记者,早就忘记了给钱的是谁,有记者主动问道:“杨主任,您说的这个创汇牛,怎么创汇?”
  “我打个比方。”杨锐觉得站在主席台上有些不合适,干脆取下了话筒,顺势跳了下来,就站到记者们的面前,道:“欧洲人很喜欢西门塔尔牛,这种牛比较大,是咱们国内的鲁西黄牛的两倍还大的体重。体重大的好处,就在于能够分割出更多的高价值肉……总而言之,如果我们也饲养西门塔尔牛的话,同样是养牛,以前赚人民币的,现在就可以赚美元,赚外汇了。”
  “这么容易?”有记者不信。
  “是,就是这么容易,前提是,我们要如何得到良种牛,也就是创汇牛。国外的牛肉消费是非常高的,只要我们能提供外国人喜欢的牛种,自然就能赚到外汇了。”
  外汇这个词太敏感,仿佛是一夜之间,全中国人都知道了它的好处。
  记者们不由的也议论纷纷。
  先前将科研和扶贫搞对立的记者,刚露了一下脸,就找不到自己了,又气又急,只能瞪着杨锐。
  杨锐却是用完了就踢走的节奏,自顾自的道:“大家也许会说,我们国内养了这么多年的牛,养外国牛似乎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关你们研究所什么事呢?我想说,非常关我们研究所的事,只要是想创汇,就关我们实验室的事。”
  在话筒前轻轻的笑了一声后,杨锐继续道:“西门塔尔牛是世界知名的良种牛,所以引进的价格是非常高的,而且需要使用外汇。但是,有了胚胎分割技术,有了胚胎移植的技术,我们就能用非常便宜的价格,得到西门塔尔牛的牛犊,价格是多少呢?是从国外购买的十分之一左右。”
  十倍的差距,这就是杀手级的应用,在场的记者不懂,但也是听的倒吸一口凉气。
  “不仅仅是价格便宜。”杨锐将一根手指在空中甩了甩,很潇洒的道:“时间也是一个重头戏。大家可能不了解畜牧业,牛怀胎大约是280多天,差不多也是10月怀胎,而且,一头母牛,一次只能生一头牛犊。所以,用以前的方式,即使购买成千上万只的西门塔尔牛,但想要将种群扩大到几十万头,也是非常困难的,累死公牛,他也做不到啊。但是,有了胚胎分割移植技术,时间就大大缩短了,理论上,也有起码10倍的差距。”
  “真的有这么厉害的技术?”记者大都没什么科研方面的经验,听的有些不相信。
  杨锐肯定的道:“当然有,这是已经实现了的技术。美国大约在70年代,就开始大规模的采用这项技术了,我们已经落后了,只能迎头赶上。”
  台下立即响起了稀疏的掌声。
  杨锐鞠躬致谢,再次引起了善意的笑声,又道:“老实说,我们现在的技术还不成熟,主要是积累的不够,资金短缺。但是,我是非常有信心能够完成这个项目的,当然,我本人也通过种种关系,得到了一些国外的相关的技术细节,恩……各位记者朋友,这一段帮我掐掉好不好?靠关系得到技术的事,不值得宣扬啊。”
  杨锐突然露出腼腆的表情,让底下的记者一阵莞尔。
  莫名的,记者和台上的领导,却对杨锐有了更多的信心。
  杨锐要是说自己有本事做出什么世界一流的技术,大家总归是要持保留的态度的,但是,要说他已经得到了技术,大家的信任度就高了。
  有记者权当逗趣,高声喊道:“没事儿,我们是纸媒的,掐都省了。”
  “给你打个马赛克。”北京电视台的记者照例是过来的,此时亦是开了句玩笑。
  杨锐同样回了一个玩笑,道:“前面说话的是我,后面说话的也是我,就中间有个不着四六的家伙,头上顶着马赛克,说了一堆不该说的话,这样的马赛克有用吗?”
  会场内哄堂大笑。
  就是假扮严肃的中牧公司的领导们,也不由裂开了嘴,露出满满的黄牙。
  趁着气氛绝佳,杨锐双手虚按,道:“说实在话,请各位记者将我们的消息传递出去。请国内的同仁,畜牧业的企业知道,我们海淀区遗传工程实验室,是一家有理想,有担当,致力于解决中国畜牧业实际问题的科研机构,欢迎各大机构向我们捐赠。”
  底下本来是准备好了激烈的掌声的,听到最后,大家突然拍不出手来了。
  欢迎捐赠是什么呀,难不成,中牧这样的冤大头,还能再出现几个不成?
  “杨主任太幽默了。”
  “的确。这个就叫幽默精神吧。”
  “给你写进去,下次再有人捐赠50万,还请我们来。”
  记者们嘻嘻哈哈的,对杨锐又是嘲讽又是夸奖。
  杨锐配合的露出笑容,还顺道摆了几个姿势,又重复的向大家灌输自己造的新词:创汇牛,创汇牛,创汇牛!
  记者招待会圆满结束。
  梅局长一身白毛汗的走下来,拉着杨锐叹道:“杨主任,您就不能让我松口气。就刚刚,总经理还拉着我问,您怎么还找捐赠呢?”
  “钱不够,不找捐赠怎么办?”杨锐瞥了梅局长一眼,道:“你再补给我些?”
  “我……”梅局长满口牙齿咬的咯嘣响:“我们刚出了50万,您好意思当面哭穷?”
  “西门塔尔牛贵啊,再说了,牧场还解决呢。”
  “你们最近不是在做兔子的胚胎移植吗?”梅局长将话题扯开了,顺便展示了一下自己也是了解项目研究进度的。
  遗传工程实验室做的工作,并不是什么保密项目,难点全在细节里面,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杨锐也不在乎梅局长从哪里问来的信息,只是做愁容状,道:“兔子做完了,接下来就是牛了,未雨绸缪呀。”
  梅局长根本不信,转头问道:“如果再有单位给你们捐赠,我是说如果啊,要是有这种情况,我们和他们之后怎么分配?”
  “不用分配,我们是公立研究所,研究出来的成果,会向全社会公开的。”
  “技术是公开了,那全是文字,连图都没几个,没人手把手的交,谁能做得来这个事?”梅局长却是知道里面的关卡。
  “你们到时候派人来学就好了,培训费适当的收一些,大概这样吧。”杨锐说着摆摆手,道:“我就是这么一说,之前就告诉你了,捐赠是捐赠……”
  “不打包票,我知道,我懂。”梅局长听不得杨锐重复的说这个话,头痛的不行。
  “你知道就好。”杨锐满意的拍拍梅局长,昂首阔步而去。
  梅局长的念头不够通达,想了想,紧追杨锐两步,跟在他身侧,道:“杨主任,不是我说,您现在就该想办法跑跑政府关系了,不能指望着还有企业,像是我们这么傻的,对不对?”
  杨锐听到一半就摇头,道:“找政府拨款,今年都没戏了,现在都年末了,甭管区政府、市政府,或者农业部,谁家能拿出钱来?”
  梅局长一想,还真是这么个道理,转念发觉有问题,不禁道:“这都10月了,你手里有50万,怎么都能用到明年年中吧。再说了,你现在不跑政府,明年也没你的钱。”
  “区级的研究所,级别太低,拨款太少。”杨锐没说的是,遗传工程实验室也没有拿得出手的项目。
  离子通道实验室能拿到拨款,那也是他用自己的钱,做出了钾离子通道的论文,之后才进入良性循环,源源不断的。
  遗传工程实验室新创,一个完成的项目都没有,政府就算看到杨锐的名字,最多也就是几万块钱打发了。
  就北京地界,抢经费的研究所,随便拉一个出来都是中字头的,杨锐能拿到几万块,已经算是把名字当真金白银用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1/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