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9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4/1306

  孙正初也就接着道:“别的单位都是花钱招待这些参观单位的,咱们拿钱,正好说明咱们的名气起来了不是?”
  “说明咱们死要钱。”杨锐撇撇嘴,道:“他们就算掏钱了能掏几个钱?到了以后,咱们总不能一顿饭都不请吧,结果,钱没落下,时间花上了,名声也没得,你当我傻的?”
  杨锐现在的度完全反常识的,可几个人一想,却是觉得好有道理我竟无法反驳。
  事实上,吃大户的传统就是这样造成的,来参观的单位是小单位的,花不起钱,得你找补,来参观的单位是大单位的,又不能不好好招待。
  当然,对单位领导来说,要是能促成全国影响力,那是砸锅卖铁也要招待来参观的单位的,至于他升职走了以后,单位欠下多少亏空,他是不在乎的。
  杨锐却没有这份心思,他也没有学而优则仕的念头,更不愿意招待任何单位的研究员,他继续低着头做实验,任由其他人小声的念叨。
  “真是可惜了,杨主任,这么好的机会,错过了,也太浪费了吧。”孙正初是心最热的时间,忍不住又说了一句。
  他也是对遗传工程实验室上了心,此时认真的道:“咱们就算花点钱,只要名声打出去了,争取经费也方便了不是?”
  “争取经费自然是要的,不过,你说的这种方法,性价比太低。”杨锐依旧低着头,对付自己的PCR仪。
  欧阳仕都奇怪的瞄了他一眼,问:“什么是性价比高的方式?”
  “做出更好的结果,写出更好的论文,最好是世界级的原创。”杨锐自然而然的回答。
  孙正初忍不住想笑,转念看到杨锐的侧脸,突然想到,世界级原创什么的,人家是做出来过的。
  就像是他们正在做的PCR仪,这个东西的价值,现在可是一天比一天显现的出来了。
  “没错,做世界级的原创,的确是更高效的方式。”欧阳仕向来都是最挺杨锐的,而且,他起调子的水平更高。
  说到“世界级”的时候,欧阳仕就已经兴奋起来了,紧接着又重复道:“没错没错,我们要做世界级的原创,而且,而且……我们要发表世界级的论文,对不对?咱们的实验室,也应该是世界级的!”
  对杨锐,其他人是不好反对的,对欧阳仕,就不是如此了。
  尤其是同样来自山大的谷强同志,更加不爽的道:“欧阳教授,世界级没那容易,咱们总该一步一步的来吧……”
  “倒是不一定。”杨锐突然打断了几个人的聊天。
  谷强不服气的道:“杨主任,我知道您的目标长远……”
  “已经达成了。”杨锐再次打断谷强的话。
  谷强不明白的看向杨锐。
  “引物我应该是做出来了。”杨锐伸了个懒腰,道:“试一下,要是没问题的话,性别鉴定这块,咱们就是世界级的了。”
  说完,杨锐放下仪器,坐到了后面。
  接下来的工作,自然不用他亲自出马了。
  事实上,激动的研究员们,已经将实验桌给围的水泄不通了。
  ……
第1069章
设计完成
  做引物是非常困难的工作,或许没有用“七七四十九个童男童女做药引子”那么难,但也超过了来自沙漠的无根水的难度了。
  在计算机技术蓬勃发展之后的年代,生物学家们为了制作引物,专门开发了专门的软件,例如功能强大且方便使用的PremierPrimer5.0,常见的Oligo6.0,或者VectorNTiSuit、DnasisOmiga,Dnastar等等,光看软件的数量就能想到,这是件何等复杂的工作,至于版本号,更能说明这些软件,尚未解决全部问题。
  事实上,即使PCR已经发明了30年,设计引物依旧不是循例的常规科学,当然,学者们总结出了一些规律,但是,不确定性和偶然性依旧困扰着学者们。
  杨锐在遗传工程实验室组建前期,并不要求工作时间,现在重新祭出110个小时的法宝,也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和偶然性。
  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归纳起来,就是概率,而解决概率问题的最自然的方式,就是增加样本。
  整个遗传工程实验室的研究员们,都为了完成引物设计的工作而鞠躬尽瘁了。
  在一流的中文期刊上发表论文,是杨锐对他们的回报,相应的,卖力工作也是免不了的。
  在这一点上,杨锐是非常坦荡的。
  中国实验室相对国外发达国家实验室的差距是巨大的,从经费到仪器,从管理到技术,从环境到积累——仍然能够做出世界级成果的原因,唯一能够填补这些巨大差距的东西,就是实验狗和科研员们的血泪了。
  现代化的实验室都是有门禁系统的,无论是打卡的,刷指纹的,还是牛的不行的虹膜的,都能记录实验狗和科研员们的工作时间,若是将中国的实验室和外国的实验室的出勤时间做个对比,就能很清晰的看出差距。
  国外实验室大部分是八小时工作制的,越是发达国家的实验室,工作时间越是固定,而若是考察国内的实验室的话——清华的生物实验室,博士生们每个月的出勤时间大约是450个小时。
  每个月出勤450个小时,可比每周出勤110个小时要辛苦的多,这意味着清华的博士生们每月休息的时间不会超过3天,而每天睡觉的时间不可能达到8小时,并且,除了吃饭睡觉,实验狗们必须将所有时间供奉给实验室。
  如果说科学需要祭品的话,它的祭品就是实验狗和科研员们的时间、血泪和困苦了。
  杨锐完成了硕士学业之后,之所以没有继续深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能够承受时间的消磨,血泪的付出,却很难忍受求学中的困苦。
  平均年龄25岁以上的博士生,已经是标准的成年人了,然而,每月450个小时的劳动时间,却只能获得1200元左右的收入,说是困苦,一点都不为过。
  曾经的杨锐,勉力挣扎,依旧无法从现实生活的泥潭中脱离出来——当你辛苦了一天,疲惫不堪,饥渴交加的回到宿舍,拿起一盒午餐肉,却舍不得打开的时候,学业的成功与学术奉献的光环,已然黯淡无光了。
  也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杨锐回到80年代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自己的经济困境。
  而当经济困境解决了之后,杨锐就再没有顾忌了——
  即使他面对的是令人畏难的引物设计,也不例外。
  老实说,这项工作,杨锐能够从脑海中的资料库中得到的帮助是很有限的,他至多能够得到一些理论上的指导。
  当然,有理论支持也是难能可贵的。理论指导不仅给杨锐指出了方向,缩小了尝试的范围,而且给予了他极大的信心。
  即使如此,实际操作依旧困难。
  至少比30年后的学者做未知引物还要难上许多倍。
  后世的学者起码有引物设计的软件可用,仅此一项,就不知道要节省多少时间。后世的学者还有更多的模板可供参考……
  而在1985年,杨锐甚至连仪器的效率都无从追求。
  但是,杨锐一点畏难之心都没有。
  他吃饱穿暖,有牛肉吃,有定制风衣穿,想坐车坐车,想骑自行车骑自行车,他还存了两屋子的邮票,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和价值不菲的专利技术。
  即使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引物设计中,即使要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杨锐也不觉得畏难。
  更何况,他并不是一个人在工作。
  遗传工程实验室终究是杨锐掌权,而遗传工程实验室里的8名研究员,也是难能可贵的帮手。
  后世做引物设计的学者不好,许多生物专家都有做引物设计的经验,的确,他们有更多的技术手段和资料做后盾,但做此等研究的学者,能有一名助手就算是不错了,想要8名专业的科研人员每周付出110个小时来帮忙,那是想都不用想。
  终究,科学之神还是听到了杨锐的祈祷,在吸食了8名研究员的血泪和时间以后,给予了遗传工程实验室以回馈,稍稍的弥补了技术和设备上的缺憾。
  而杨锐唯一能够保证的,也就是让自己的研究员们,不至于困苦。
  尽管他不能给公立实验室的研究员们以额外的工资,但是,学着现在的国企们那样,多来些福利,总归是简单的。
  像是中牧这样的企业,也很愿意满足杨锐的要求。
  趁着研究员们围在实验桌前的时间,杨锐打了几个电话,并回转过来,笑道:“我向梅局长、铁局长还有屈场长他们报了喜,约定之后请他们来看演示。另外,梅局长答应给咱们再提供一头牛做贺礼,当然,是宰杀好的。”
  实验室里的研究员们都笑了起来。
  “梅局长好人,又送牛肉。”
  “我们家里上次的牛肉还没吃完呢。”
  “你不懂吃,我给你说,中牧送的都是肥牛,你不要光是煮,用烤箱也好吃。就是咱们冬天烧暖气的炉子,你们家的有没有带烤箱?”
  说到吃的时候,实验桌上的气氛顿时变的和谐起来。
  杨锐亦是笑容满面,等几个人依次看过实验记录,就示意再次打开电泳仪。
  引物是用肉眼看不见的,弱一点的显微镜也别指望,再者,就是看见了也不能判断ACTG,所以,验证引物是否成功的方式就是凝胶成像,用生物实验室里的话来说,就是跑电泳。
  电泳不光能看出引物是否符合要求,还能看出引物的效能如何,也就是所谓的特异性。
  杨锐刚才已经做过了一遍,此时就将工作交给了谷强,让他再检验一遍。
  谷强的实验操作强的不行,准确性比杨锐高一个数量级都不夸张,大家也更相信他的操作,一个个注视着谷强的动作,又再次紧张起来。
  杨锐也莫名的有些紧张。
  实验室里出现假阳性的数据再正常不过了,材料被污染,或者操作失误等等情况层出不穷,著名的青霉素,其实就是试验用的培养皿被污染了,落在某些实验室里,当场就得有实验狗上祭坛吊起来放血。
  这次的引物设计,杨锐虽然有利用脑海里的资料,但具体的细节是一点皆无的。
  因此,谷强现在要测试的引物,也就等于说是杨锐独立设计出来的。
  这份功夫,就是放在20年后,也比普通的博士级头犬强了,不过,独立设计也就意味着杨锐不能比较资料再三确定了,此时不免略有些不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4/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