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9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2/1306

  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一辆面包车就给塞满了。
  带队的军官一声令下,四名士兵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与慢速行驶的面包车同步而出,坐上门口的吉普车,当前开道去了。
  紧接着,早就等在门口的另一辆银行面包车,又开了进来,继续装运小楼里送出的钞票。
  80年代是不存在押运车的概念的,当然,运钞车里是有人押运的,但是,想要防弹的押运车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国内普及武装押运车也是将近10年后的事了。
  “再有一车就差不多了。”文泽林进到楼内看了一眼,出来喘了口气,有些激动有些感慨的道:“谁能想到,咱们一波能收几千万。”
  “小声点。”姜志军提醒了一声。
  “不怕,智科做的是正经生意。”丁十一亦是内心激动,外表闷骚。
  “卖牛花违规不违规?咱们可是先收了3000多万!”文泽林这时候又变的小心起来,实在是金额太高,让他失去了平衡。
  其他几人互相看看,还是姜志军道:“香港人能卖楼花,我们为啥不能卖牛花,再说,我们才提前了几个月,又不是几年。”
  “说的是哦。”几个人纷纷点头。
  第二辆车,装的比第一辆车还要快,然后又是第三辆车。
  等将所有的资金轻点完毕,送往银行以后,姜志军总算放心下来,再回头看一眼杨锐,笑道:“杨总,后悔不?”
  按照遗传工程实验室给的价格,智科这一波是要赚到上千万的,四个人分,人人都是百万富翁。
  就是五个人分,也得每人两百万往上。
  杨锐却是摇摇头,起身道:“志不在此,你们记着划账给遗传工程实验室就行了,别耽搁我买仪器啊。”
  “怎么会。”
  “不会不会。”
  “没问题的。”
  “准时送到。”
  四个人异口同声,旋即,全都笑了出来。
  杨锐也笑,离开前,提醒道:“姜总,别忘了找海淀区的领导。”
  “对对对,遗传工程实验室这个规模,海淀区肯定不会放你们去丰台的。”姜志军嘿嘿的笑了起来,道:“我们上次还为了几个编制谈了半天呢,得,这下子省事了。”
  “也别一次要太多,先到15个就够了。”杨锐道:“免得有人安排二代进来。”
  “这个也能当条件说说。”
  “说说也好,不过,安全起见。”
  “没问题。”姜志军笑着将杨锐送出门,看着杨锐上车,又是一阵失神。
  帮他们四个人赚到上千万元,姜志军很是赞叹,但是,杨锐能放弃上百万元的收入,至少,更让他惊讶。
  ……
第1118章
院士团
  年收入千万的单位,在80年代是很不少的,尤其是京畿地区更不稀罕。
  凡是3000人以上的单位,每年的人工开支就要奔着千万去了,事实上,由于现在没有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而是由各单位负担自己的退休员工的养老,所以,越早建立的单位,如京畿地区的老单位,人事负担就越重。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年收入千万往上的单位里面,利润数百万的是极少的。
  而在年收入更高的单位里面,利润千万更是少之又少。
  杨锐其实也不准备让遗传工程实验室的年利润刷起来,在收入报告递到区政府的同时,杨锐的支出报告也就递了上去。
  “1986年度开支为1870万元。”
  说实话,杨锐写下“壹仟八佰柒拾万元整”的时候,心里也是颤了颤。
  他其实也没想到,牛的胚胎移植能够赚到这么多。
  在他记忆中的中国,牛的胚胎移植,或者说,任何生物的胚胎移植都没有完整的发展起来。
  生物技术的发展是在太快了。
  而中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又太慢了。
  尤其是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时候,中国生物学的发展,别说赶英超美了,就是想赶上经济增长的速度都不容易。
  与之相反,欧美的生物科学浪潮方兴未艾,21世纪人用的药物,吃的食物,穿的衣服都可以感谢这一时期数以万亿计的对生物技术的投资。
  对生物技术的投资的政治高潮毫无疑问是在人体基因组计划中,3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带动的是一个千亿级的产业。
  但是,与之并列的民间投资,或者说,是公司间投资,却是每年百亿级而诞生的万亿级的市场。
  这么大的投资,是八十年代或者九十年代的中国人难以想象,也难以企及的。
  1986年,中国的外汇储备才是百亿级的,民间的技术投资基本为零,又怎么可能与动辄百亿销售额的生物技术集团相抗衡。
  等到中国想要开发生物技术,又或有能力做此投资的时候,已经迈入二十一世纪了。
  千禧年后的中国是有钱了,在世纪初的几年里,胚胎移植也是有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的,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来都是不会等待谁,或者哪个国家的。
  人体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将生物技术的世界,迅速的推向了基因水平,胚胎移植的投资迅速降低,乃至于被淘汰都变成了可以预料之事,代替它的,是基因库计划,是基因层面的开发和应用。
  当然,这倒不是说胚胎移植就没有意义了,既然人类还需要试管婴儿的帮助来辅助怀孕,动物和牲畜也就会有同样的需求。
  只是赚大钱继续发展新技术的机会是一去不复返了。
  就像是80年代的修车厂,和21世纪的修车厂的关系一样。
  杨锐的工作,却是无形中的填补了中国畜牧业的缺失。
  严肃的说,杨锐的工作,能够认为是无形中填补了世界畜牧业的缺失。
  因为他采用的牛胚胎移植技术,原本就是成熟的技术,与世界顶级的生物技术掌握的技术相比,杨锐采用的牛胚胎移植技术在成功率方面相差仿佛——胚胎移植的成功率到了百分之七十,百分之八十已经很难再进步了,现场因素会抹煞实验室里的全部努力,而牧场或养殖场的环境,总归是很难令研究员们满意的。
  但是,成熟的技术并不是表现在成功率方面才有利可图的。
  成功的技术还表现为药剂来源广泛,便宜,成本较低,对人员的要求较低,对现场的要求放宽等等……
  为了在80年代的中国使用牛的胚胎移植的技术,杨锐选择的都是便宜量又足的化学试剂,虽然没有全国产化,也国产化百分之九十以上了。
  而且,这是真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国产化。
  不是买国外的零件或者原料,弄出来的组装国产化。
  配合国内的人力和资源低成本,遗传工程实验室和智科生物技术公司,都得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成功。
  当然,这也得益于国内畜牧产业的发展——想赚外汇的单位的个人组成的合力,势不可挡。
  杨锐原本以为只能赚一茬高利润的胚胎移植,竟然赚了两轮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竟而还能赚到“牛花”,更是他想安全没有想到的。
  不用说,海淀区政府,也是完全没有想到,天上掉下来下的高科技实验室,竟然如此赚钱。
  拿到报告的当日,区政府连开了六个小时的会议。
  直到晚饭时间,区长才恋恋不舍的说出结束语,道:“从今天开始,舒区长负责重点联络遗传工程实验室,将咱们的要求和期望,表达出来,杨锐要支出不是不行,但过千万就太多了……”
  若非吕寿之故事,区长肯定要自己联络遗传工程实验室了。但是,即使有吕寿之故事,一千八百万元也是太多太多的钱了,不能让杨锐一个人爽是肯定的,至于是吃肉还是拔毛,就看舒区长接下来的表现了。
  舒区长临危受命,亦是神情凝重的点点头。
  这是危机与机遇并重的大事,舒区长已经准备将其他事放到一边,专心坐镇遗传工程实验室了。
  他虽然没有吕寿的背景,但他也不会像吕寿那样做事。
  舒区长一边在脑中想象着,一边听着区长的絮絮的临别赠言:“咱们区里,也要将高科技的发展重视起来,比如中关村的发展纲要,我看步子迈的就不够大,还可以更大一点……”
  “朱委员,您不能进去,会议还没有结束呢。”
  “我等不了他们结束,要么你去通报,要么我就进去。”
  “朱委员,您别为难我了。”
  “我手边无数的事,一会就要去院办做报告,如果我不为难你,领导就要为难你了。你去通报就行了。”
  “朱委员……”
  “要么你就让开。”
  “您等等,您等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2/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