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时代(精校)第1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1/958

  贾樟柯对这个朋友,简直无话可说,都记在心里头。
  至于褚青呢,也并非人品多高尚,都是量力而行,而且这算自己垫付的钱,又不是白搭的。
  此时,北京。
  两味爷的小饭桌,丫头正在招待两位客人。三个人,六道菜,没有酒,白米饭,纯粹地吃吃吃。
  “人家叫你打两万,你打那么多干吗?”李冰冰咬着块排骨,含糊不清地问。
  旁边任泉接话道:“哎这你就不懂了,这叫给男人挣面子。”
  他们俩最近在附近的影视基地拍戏,叫《一脚定江山》。今天得空,范小爷闲得无聊,就找他们来聚聚,自长沙一别,也好久没见了。
  结果刚吃上,褚青就来了电话,丫头放下筷子,风风火火地跑了出去,然后又跑了回来。她也没隐瞒,当笑话似的在席间一说。
  “男人有本事,面子还靠女人挣?”李冰冰极其不赞同。
  “不一样!再有本事的男人,有时候也不如找个能给自己长脸面的女人。”
  “那还是没本事!”
  两人习惯性的斗嘴,丫头边吃边看热闹,笑嘻嘻地不搭话。
  她倒没那么深沉,想法特简单,就是怕褚青不够用。贾樟柯那人她也见过,并非欠钱不还的德行,当然最主要的,是相信自己的男朋友。
  “哎冰冰,你最近没拍戏么?”李冰冰利索地镇压住任泉,又问。
  “没呢,上个月刚杀青一部,现在没人找,正好想歇会。”丫头道。
  李冰冰真心觉着这小姑娘挺不容易的,劝道:“你也该找个经纪人了,以前有阿姨帮衬着,现在就剩你自己了,多不方便啊。”
  “我也想啊,可上回签琼瑶那公司被坑怕了,再说,靠谱的经纪人哪那么好找?”
  任泉听这话,忽看了眼李冰冰,对方回了个眼色,他微微点头,道:“哎,要不我介绍我经纪人给你认识认识?”
  丫头愣道:“你俩不一个公司的么?”
  “对啊,我们经纪人也是一个,叫王京花,特有本事,对我们也非常好。”李冰冰笑道。
  任泉道:“那《少年包青天》就是京花姐牵的线,不然人剧组根本没看上我们。”
  “是没看上你吧!”李冰冰时刻不忘嘲讽他。
  范小爷眨眨眼睛,稍微想了想,感觉也不是啥坏事,便道:“行啊,哪天我们就见见。”
第一百四十章
奔跑
  4月20日,第53届戛纳电影节放出了提名名单。
  一共23部作品入选,包括科恩兄弟的《兄弟,你在哪》,大岛渚的《御法度》,拉斯·冯·提尔的《黑暗中的舞者》等等。许是因为去年的影展,对小成本和艺术电影的青睐太过明显,引起了一些争议,今年组委会遴选出来的全是名导大片,响当当的字号。
  其中的华语电影,大陆、台湾和香港各有一部入选,王家卫的《花样年华》,杨德昌的《一一》,以及姜文的《鬼子来了》。
  组委会相当逗逼,在名单上,王家卫的参选电影居然叫“Untitled
Film”,即没有名字。还没搞清楚叫什么,就让它入围了。
  当然了,人们都知道它应该是《花样年华》,只是王导还没抽出空,给起个好听点的英文名。
  另外,李安的《藏龙卧虎》则退出竞赛,变成了特别放映。该片版权已经在法国高价卖出,大概不希望万一没得奖,而影响了势头。
  这些片子,都是在开拍前,或在拍摄时,就被炒得无人不晓,天生带着股国际范儿,堪称各大洲电影艺术的最高水准。
  而在国内,即便被《苏州河》分去了很多眼球,《鬼子来了》仍然是本年度最被关注的电影。
  前段时间,此片的各种负面八卦,刷得电影圈和观众都焦躁无比,这会总算听着个积极消息,顿时跟打了鸡血一样。
  片子还没放映呢,惯于炒作的媒体已经把它渲染成金棕榈的夺标大热。他们觉得自己在神助攻,这叫,造势。
  姜文却烦得要死!
  就算电影局没有明摆着的,等他送上门,然后一锤子干掉。他也压根没抱审查通过的希望,直接走地下路线,打算悄没声地送到戛纳参展。真要得个大奖,回国宣传宣传,再拍拍马屁,兴许就成活了。
  老姜主意特正,报名的事儿,谁也没告诉,连制片方都不知晓,自己就干了。结果,被这帮孙子吵吵得天下皆知。
  简直猪队友!
  好在电影局那边,保持了一贯的迟钝性,没啥反应。又或许,他们也在观望,到底会是个什么结果。
  因为,《鬼子来了》究竟是怎样的故事,除了姜文,谁也不知道。
  ……
  以前,嗯,大概是十几年前那会儿,我们把没有稳定工作,挣钱少,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状态,概括成一个非常形象的字:混。
  但后来,这个字的意思就开始矫情了。
  满大街推销产品磨嘴皮子的业务员在混,成天坐写字楼噼里啪啦打字的上班狗也在混,开着二三十万的车偶尔去欧洲度度假的小白领更在混。
  混,似乎变得非常普遍,连朋友之间打招呼,也都在说:混得如何?哦,混得不错。
  好像特自豪的样子。
  与这些欠揍的贱人相比,崔明亮就真的在混,而且是瞎混。
  他离开家,跟着走穴团四处漂泊,足足有十年。而随着电视机的逐渐普及,老百姓对庸俗的歌舞团也慢慢失去了兴趣。
  十年后,他终于回到了家乡,不再游走。
  贾樟柯在电影中,并没有给出明显的时间线,非常的跳跃,上一个镜头还在讲崔明亮走穴,下一个镜头就变成了尹瑞娟骑着小摩上班。
  时间与空间的进度,就隐藏在看似随意的画面里。
  这十年里,发生的许多事情,老贾都没有交代。比如,崔明亮还是跟尹瑞娟在一起了。
  拍这场戏的时候,为了调出对比强烈的光线,全剧组的人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拆了半截墙,才算得到满意的效果。
  尹瑞娟抱着孩子站在阳台上,外面阳光明媚。而屋子里,灰沉黯淡,崔明亮缩在一张沙发上,手里夹着烟,疲惫地睡着了。
  他再也不会去唱歌,去流浪,去想象自己是个文艺工作者,去追着火车奔跑……毕竟,已过少年。
  这场戏,老贾想放在结尾一幕。
  他大概是先苦后甜型的男人,早早搞定了郁闷的部分,却把全片最热烈激荡的一场戏,留在了杀青那天。
  吕梁山区,日落之后。
  天空的颜色很奇怪,就像深深的蓝染料,慢慢浸到清水里,然后一层层的褪掉厚度,又轻又暗的,在水面涂了薄薄的细纹。
  此处是距汾阳几十公里外的荒野,这里有段铁路桥,每隔二十分钟就会经过一列拉煤的专线火车。
  数座低矮的山丘,远远近近地耸立在那,还不到繁茂的季节,显得光秃秃的。早晨刚下场了雨,碎草中流淌着弯弯的细流,在空旷的原野上漫开,放眼过去,只有一棵歪脖子老树,孤零零地坚挺着。
  脚下的平地,由于小石子和粗沙砾在一起混杂风化,泛出白白的表层,似散乱的雪。
  “Action!”
  一辆蓝皮解放车缓缓驶入镜头,开着开着,忽然停住,抛锚了。司机试着发动,没有效果,只得跟老宋下去查看。
  车门敞着,摄影机架在旁侧,又是长镜头,对着窄窄的驾驶室,方向盘看着愈加硕大。
  褚青爬到车上,拿着盒新买的磁带,拆开包装,塞了进去。一阵极有律动感的电吉他声响起,正是《站台》的前奏。
  他闭着眼睛,靠在座椅上,腿跟着节奏轻轻抖动。梁景东和杨荔娜从车厢里跳下来,站在另一扇车门前,安静而又兴奋。
  这段戏的时间设定是在前面,他们第一次听到这首歌。
  “长长的站台,寂寞的等待,长长的列车,载着我短暂的爱……我的心在等待,永远在等待,我的心在等待,永远在等待……”
  蓝色的天空下,几个人围着那辆蓝色的卡车,在听着歌里面的列车与站台,听着外面精彩的世界。
  “呜……”
  此时,一声若有若无的鸣笛传来,梁景东似乎感到了微微的震动,不禁往铁路桥的方向望了望,忽扬起脖子叫道:“火车!”
  杨荔娜也看了看,马上喊道:“哎!有火车!”
  褚青紧拧过身子,只瞅了一眼,瞬间跳下来,撒开腿就跑。那俩人跟在后面,边跑边招呼道:“有火车!有火车!”
  车厢里的十几个人,全跳了下来,有的正在穿外套,急忙忙地甩在地上,只穿着花花的毛衣,紧随同伴而去。
  镜头一下子拉远,灰黄色的山丘,惨白的沙砾地,一群从未见过火车的年轻人,疯了似的在旷野中奔跑,跑向那高高的铁路桥。
  “呜……”
  鸣笛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响。火车终于冲出隧道,拖着长长的车身,黝黑而破旧的铁皮厢,晃晃散散的,在桥上驶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1/9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