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时代(精校)第2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1/958

  影片比较突兀地分成了两部分,前边在香港,后边在牡丹江,画风也从现代都市转到了冰天雪地的东北小城。
  褚青一看那满大街乱窜的小蛤蟆车,就特有亲切感,尤其后半段,秦海璐完全改用东北话说台词,那熟悉的乡音,竟然让他有点恍惚。
  北京漂泊数年,仍然没有彻底地安稳下来,把它当成终老死去的地方。有时真的已忘记了,可一旦看到听到与之相关的东西,马上就会想起太多太多的记忆。
  就如电影中,秦海璐跟同是内地来的妓女聊天,一个人拿出了湖南的白沙烟,然后问她,她则说了句:“爱情受挫折,抽根小红河。”
  亏得褚青泪点高,不然肯定被这句,在他学生时代流传甚广的俗语整崩溃了。
  ……
  《榴莲飘飘》虽然是部好电影,获奖的机会却不大。
  西方人对东方的片子,想要给予普通的肯定,大抵得符合两个条件:要么有民族的个性,要么有人类的共性。
  前者,比如《霸王别姬》;后者,比如《卧虎藏龙》。
  当然了,李安更屌一点,他把这两者完美地结合了起来,横贯中西,全世界通杀。
  两天后,《站台》公映。
  主办方本想安排三场放映的,但考虑到影片超长的时间,才减到了两场。这片子实际上已经很红了,从拒绝戛纳开始,无论媒体,还是各路电影人都在关注。
  也确实不负众望,大家一起经过了三个多小时的观影后,情绪非但没憋闷,反而特别兴奋。
  《站台》选取的年代非常讨巧,79~89年间,正是动乱结束,国门初开,外界对大陆一片懵圈的当口。而且,它偏偏又没讲政治,从一群普通青年的角度去展现那种国家与个人的变迁感,显得宏大却不躁动,沉实有力。
  总之,恰好搔到了老外的痒处。甚至在首场之后,第二场居然出现了排队买票的情景,让老贾激动不已。
  至于褚青呢,他发现自己异常冷淡。
  昏昏沉沉地看完了《站台》,感觉还没有看《榴莲飘飘》投入,总是不自觉地走神。对里面的内容和观众的反应,都不那么太关心,好像隔了一层东西,比较陌生。
  他接拍这戏的目的,就是还老贾的人情债,顺便帮兄弟一把,真谈不上有多么热爱。何况,拍摄的过程各种麻烦,大事小事的接连不断,搞得每天特压抑。
  周期又贼长,从99年秋末,到2000夏初,人都给折腾废了。所以,丫对这部片子的印象,没点荣幸,只剩下侥幸脱身了。
  公映后的次日一早,四人齐聚贾樟柯的房间。
  酒店的阳台一般都很大,专供明星们采访或拍照,他们把椅子搬到平台上,团团围坐。天空晴朗,阳光灿烂,抬眼望去,是湛蓝的亚得里亚海。
  市川尚三抱着摞报纸,用那古怪的中文口音一份份地念着评论:
  “影片展现出来的对普通人的尊重和生活理解,把一些普通小人物当成了重要历史进行描写。历史不再是伟人们的,而是那些为梦想、生活奔波的小人物。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历史的转变,构成了历史的真实注解。可以说,这部影片是那些小人物的史诗。”
  他满足地点点头,笑道:“这是《综艺》的专栏,十个小狮子。”说着又翻弄下一张,道:“嗯,这是《展映》的,也是十个小狮子。”
  今年来影展的媒体圈,比较大咖的有十家,自己搞了个小联盟,几乎垄断了所有新闻资源。还鼓捣出一种很吸引眼球的评论方式,就是给电影打分,不按数字,而是小狮子,十只最高。
  此举大受影迷欢迎,谁有闲心去读那些四六不通的长篇解读,看这个多轻松,片子好坏,简单明了。
  合着,老外也懂得博个好彩头啥的。
  “我看看!”
  老贾几乎处于掉节操的状态,兴奋之情快控制不住了,伸手就抢过去,从头扫到尾。即便不认得多少英文,数数还是会的,瞅着那一溜小狮子,顿时产生种莫大的幻觉:我特么就应该拿金狮的!
  他现在跟刚来时不一样,非常有意识的主动参与这场游戏,那自然是想赢的。
  “几个年轻人追着火车奔跑的镜头,是我今年看过最心动的场景之一。跑在最前面的那个演员,我意外的认识,上半年,刚于《苏州河》中贡献了一次出色的表演,这次,仍保持了令人惊叹的水准。”
  市川尚三没在乎老贾的失礼行为,笑呵呵地念着另一条报道,道:“褚青,这是说你的。”他原本喜欢叫褚青君的,人家嫌别扭,强烈要求下,才把君字去掉。
  “哟,我还有份呢。”
  褚青略微惊讶,也拿过来瞅了瞅,自我YY了一小丢丢。
  “好了,我跟人约的时间快到了,得赶紧过去。”市川看了眼手表,笑道:“晚上我们再聊。”
  “去见发行方么?”老贾问了句。
  “嗯,法国的一家公司。”
  他特无所谓的样子,褚青却抬起头,眨了眨眼,到威尼斯以来的无精打采,瞬间活泛了。
  哥们就是为这事来的,扯淡了好几天,总算进入正题了……
第一百七十二章
得失
  此次威尼斯之行,褚青的心态特淡定,对拿个影帝什么的,不抱有任何期待。
  自己知道自己的事,他的表演虽然出色,可放到三大影展的平台上,还显得很不足。而且最佳男演员的争夺,在《当黑夜降临》首映后,几乎已确定结果了。哈维尔·巴登这位全欧洲都有名有号的大咖,贡献了一次趋近完美的表演,让媒体和观众惊呼连连。
  褚青呢,即便有些拥趸,跟人家国宝级的演员比起来,仍然太嫩。老实说,如果换个乡土气息浓重的地方,像开罗影展、长春影展啥的,他指不定还有点希望。
  所以,他的目标从开始就十分明确,为《今年夏天》的海外发行探探门路。着实无奈啊,你叫个连英文字母都数不明白的货,死乞白赖地去和洋人凑近乎,什么世道。
  他算幸运的,认得市川尚三这种满级大号,不用抓瞎的到处蹚地图,态度也挺矜持,没上来就拽着人家问。
  《站台》首映前,褚青一直憋着,电影还没动静,先考虑自个那点破事,未免不厚道。等场子放完了,看着一边倒的媒体评论,才算安心。
  市川说要去跟法国人谈发行权,他特别想蹭个位子,见识见识国际贸易到底咋掰拢的。可后来合计合计,瞬间蔫了,名分不正,何况去了也听不懂。
  好吧……丫就只能在宾馆等着,直到中午。
  “咚咚咚!”
  “请进!”
  他推门而入,道:“市川先生。”
  “哦,褚青。”市川尚三正整理着合同,忙站起身,给泡了壶绿茶。
  “谢谢。”他道了声,坐到对面。
  “今天天气不错,没去看电影么?”
  “嗯,我外语不太好,更别说还是意大利语的字幕了。”
  他耸耸肩,讲着娘炮一样的日本风格对白,道:“不像市川先生您,中文和英文都很棒呢。”
  “呵,我当初可是花了非常大的力气才学会的。”市川笑了笑,道:“您也可以学习啊。”
  “我?我就算了吧,现在还没有那种念头。”
  日本人听了,稍微皱了下眉,又换了敬语,道:“褚青君,这样可能很唐突,但我有几句忠告确实想跟您说一说。”
  “哦,没关系的,您尽管说。”他略感莫名其妙。
  “在我看来,褚青君是位具有国际潜质的名演员。刚刚我去跟法国的公司谈合同,他们还特意提到您的作品,并且赞不绝口。以您目前的年纪和成就,如果在日本国内,是非常让人羡慕及尊敬的。”
  市川喝了口茶,继续道:“但我奇怪的是,您好像并不太热衷自己的事业。比如说外语的问题,换成任何一位演员,肯定会把它当作晋身国际影坛的资本。而褚青君,却不是很努力的样子。”
  拍《站台》期间,他和中方的主创人员相处得很好,尤其是跟老贾褚青两个货,关系甚笃。对方年龄又小,看他一副懈怠的德行,不自觉地就想教训几句。
  “……”
  褚青却眨眨眼,异常无力,自己已经沦落到,连东洋友人都看不过去的地步了么?
  他可没那闲工夫跟市川讨论人生观的分歧,赶紧岔开话题,道:“多谢您的劝诫,我一定牢记在心。其实我过来,是有事情向您请教。”
  “哦?请讲。”
  “我前不久制作完成了一部电影,可由于某些原因,它不能在国内上映。”
  “能说说内容么?”
  “就是讲,讲几个女同性恋,爱来爱去,最后死了的故事。”
  这货舌头都打转了,实在装不了日本风,换了贼溜的大白话,道:“我就想把它送到国外参展,万一得个奖啥的,也能卖个好价钱。但这里面的东西,什么规则啊,发行啊,我又不太懂……”
  没等他说完,市川已知晓意思,笑着摆摆手,清洗了下小茶壶,重新沏好。隔着方桌,正襟端坐,摆出副传道授业的架势。
  ……
  从九十年代初,往后推二十年,大陆的电影人一直都有个误区。就是,只要自己的电影在国外拿奖,那肯定不愁海外发行了,各大片商准保哭啊喊啊地求着买版权。
  褚青当然也这么想的,结果市川的第一句话,就让他心凉了半截:“不要盲目热衷电影节!”
  “曾经有中国的制片人来找我,说他们的电影去过三个海外影展,问我有没有兴趣做发行,我拒绝了。”
  市川满脸的不可理喻,道:“一部电影,已经去过三个国际电影节了。我们很难想象,如何做它的下一步推广。而且,我们公司只是二级的发行方,还要找欧洲本土的合伙人,选择权本就不大,那为什么不选些新鲜的电影呢?”
  他用了特有意思的形容词,新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1/9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